金鼎资本何富昌:产业股权投资时代已至
新消费品牌上市不易,因为产业并购将成为未来的主流退出方式。
观潮新消费:先请您对2022年和2023年的投资界分别进行总结和展望。
何富昌:金鼎的2022年还是比较积极,但投资数量和2021年相比有些下滑。从整个市场来看,下滑非常严重,差不多30%-40%。首先是疫情的原因,其次很多版块也在发生变化,包括政策等等。
2023年一定会回暖,无论是企业数据还是信心指数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22年,无论是机构还是企业都有很大调整,我对2023年持乐观心态。
观潮新消费:和过去的“黄金时代”相比,如今的一级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
何富昌:变化很大。我刚入行时,人民币基金只能做PE投资,和美元机构完全在两个水平线上,大家碰不到一起。
原因在于,当时的人民币基金没有钱,或者是供应链不行,那时候只能是有钱人,比如煤老板、房地产老板会做人民币基金的LP。他们只能投PE,因为他们自己不是企业家,也不太懂产业,让他们投VC、投消费品,或者投刚创业不久、还没利润的企业根本不现实,所以那时人民币基金只能投马上要IPO的企业。
但美元基金不一样。美元基金有几百年的财富传承,有很成熟的机构出资人,他们不需要投即将IPO的企业,而是可以直接面向蓝海市场,比如当时的互联网领域。因此,美元基金可以做早期投资,且能承受一定风险,并通过概率组合的形式降低风险。
但今天资本的格局已经变了。我刚入行时,中国的上市公司只有2000多家,且多以国企为主,现在中国有5000多家上市公司,且以民营企业为主,市值近80万亿,形成了非常庞大的资本,而且这些民营资本自身就是做产业的,因为懂行所以更敢出手。
此时,人民币基金就和美元基金相遇了,开始在同一赛道竞争。
观潮新消费:就当下的竞争格局来看,人民币基金的地位如何?
何富昌:客观来说肯定不如美元基金,在一些风险更大、更加创新的领域里,美元基金还是会占主导地位。但是局部领域,我们也能做到领先,比如宠物行业,美元基金也没法和我们相提并论。
如今,人民币基金已经进入了产业股权投资时代。产业中的民营资本更有优势,同时又结合了优秀的投资公司,因此人民币基金的优势正在逐步扩大。
观潮新消费:哪些领域更适合人民币基金切入?
何富昌:首先要看人群的迭代。比如新消费为什么崛起,因为Z世代作为新的消费人群出现了,这时候需要思考几千家民营企业中哪些与新人群更匹配。
其次,领域内部的变革很重要。如果产业没有迭代和变革,也不存在投资机会。比如新产品的迭代,新媒体的迭代,再比如科技领域,储能、新材料的迭代等等。
正在崛起的投资公司,往往更加专注在某个细分领域做的比较好的项目,比如专注医疗、专注芯片的项目。
观潮新消费:市场上目前还有哪些商机尚待挖掘?
何富昌:对品牌企业来说,上游的原材料领域更有机会,下游已经比较拥挤了,比如纯做化妆品的企业价值已经不大了。我们更关注功能性,比如医美,医美是供给侧改革,但我们不会投医美连锁,会投能拿三类证的企业。
另外我们也更关注下一个时代的品牌,比如银发经济,养老赛道中会诞生新的人群。但目前还没有特别好的品牌出现,尚且处于蓝海阶段,因此也会成为我们的首选。
观潮新消费:全面撒网,赌某一家企业成功,这种投资打法过时了吗?
何富昌:这种打法不持久,就像很多新消费品牌都擅长玩流量一样,当所有的品牌都学会了流量打法后,只会让这个打法的净利越来越低,因为靠得是概率,所以我们不会走这种投资策略。
我们更看重对产业的深刻理解,重投重注。国外比较成功的投资公司,比如伯克希尔哈撒韦,他们都对企业研究得很深入,在某一个项目上重点下注,也能拿得住。
一级市场投资也是一样,我们仍然要在自己的认知边界内投资,要研究得足够深入,持有的时间足够长,这是投资的真正壁垒,而且这种壁垒是可复制、可持续的,因此我们会坚持这种投法。
观潮新消费:相比于上市,并购是否是更优质的退出机制?
何富昌:中国一级市场的投资在一两万亿左右,体量很大。但其实每年上市公司的数量不到500家,这么庞大体量的投资,怎么可能都通过上市来退出呢?所以并购会成为未来非常大的趋势。
回到消费品行业,消费品的IPO比制造业更难,因为国家的大方向会更偏向高端制造业,因此消费品企业的并购会成为必然选择。
就退出本身来说,并购是个比较好的方向,但为什么消费品领域的并购不多呢?
首先在于,创业者本身比较年轻,他们对于自己的认知不够全面,在资本的加持下会更自信,对事业有超出预期的期待。他们会觉得自己的企业未来能值好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在这种预期下,他们怎么可能选择并购?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对并购还停留在传统的认知中。
比如人民币基金早期就是PE投资,PE投资的好处是可以获取较高回报,比如10倍投了这家企业,上市后有40倍市盈率。哪怕企业不增长,也能有4倍的涨幅,这是PE投资的典型逻辑。
上市公司原来的并购思维也是一样,他们不关心企业的增长,企业哪怕不增长他们也能享受市盈率的涨幅,但这种传统思维已经成为过去式。
VC投资投的是企业增长的钱,如今的上市公司也需要有这种投资能力。在企业还偏小时将其并购过来,哪怕最后只有10亿市值,但当初3亿并购,也能获得10倍、20倍、30倍,甚至更高的涨幅,这才是共赢。
对品牌方、被并购方和上市公司而言,通过换股实现长期合作,大家都能赚到成长的钱,而且上市公司也能借并购进入新的赛道,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对创业者而言,也无需进行多轮的融资,更不用提遥远的上市。
因此,目前并购存在的问题是并购双方的认知不匹配。今年金鼎也做了大量的双边沟通和教育,令人欣慰的是,已经有不少公司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比如今年的龙磁科技并购了恩沃新能源。
当时有机构准备以5亿投资恩沃,但我们和他沟通时提到,恩沃可能需要10年才能上市,上市后赛道红利或资本溢价可能都没有了,恩沃也会变成一家传统公司,更何况上市前还需要多轮融资,上市本身也有不确定性。
而并购意味着现在就可以成为一家上市公司,投资机构给到的钱充其量是手榴弹,但上市公司给的钱是原子弹。
观潮新消费:什么样的并购能让双方都能获利?
何富昌:上市公司对并购的认知很多样,比如并购是为了产业协同,或是为了赋能对方,再或是对方给自己带来业务等等,这些认知正确但不是本质。
在我们的认知中,上市公司的并购也是一笔投资,但上市公司做产业出身,因此很难从投资的角度看并购。
并购是大额投资,首先要考虑并购能否带来投资收益。虽然投资收益的概念很广泛,但首要的衡量标准还是赚了多少钱。如果第一笔投资没有带来很好的效果,也很难做第二笔、第三笔。
因此成功的并购,还是要回归市值。如果并购能带来市值的增长,应该也能带来第二增长曲线,或者带领并购方进入好的产业和新的领域。
新消费:经历挫折方能回归理性
观潮新消费:新消费这两年起起落落,您如何评价?
何富昌:首先,新消费毋庸置疑是一个机会,因为有Z世代作为新的消费人群出现。此外,新一批的创业者以及新的渠道也开始出现,多重因素叠加导致新消费成为风口。
但同时新消费也饱受争议。
首先,许多新消费品牌的创业者是第一次创业,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其实不太懂消费品,甚至只是盲目跟风,在资本加持下变得更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其次,资本为什么会加持?在消费投资的浪潮中,有外资机构占的资金比例较大,他们本身投资互联网,但互联网红利消退后,他们急需下一个风口。因此当新消费出现时,他们开始追赶新消费。
当这两个因素叠加后,消费赛道变得非常疯狂。更何况许多投消费的VC原来是投互联网企业的,他们不太懂消费,但互联网的成功经验让他们胆子非常大,所以造就了新消费备受争议的现状。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机构发现消费企业无法复制互联网的成功路径,通过烧钱留存形成垄断,这种策略难以在消费领域奏效,所以他们开始撤退换赛道。而已有的创业者已经被捧得很高,所以如今的现状让他们倍感痛苦。
他们不得已要向传统消费品牌学习怎么做品牌、供应链、产品力,从而回到消费企业该有的样子。通过一两年的淘汰,留下的创业者会更加务实,企业本身也会更结实。
等到了2023年,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升后,价值投资的逻辑又会回归,这些企业可能又值得被投资一遍。
观潮新消费:现在看来这种疯狂很不可思议,但当时为什么大家都沉迷其中?
何富昌:知易行难。巴菲特、芒格、段永平讲的道理很简单,但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践行。
我们会经常投一些失败过的创业者,比如王小卤的王雄。人往往要经历一些挫折才能回归理性,这是历史规律。
客观来说,创业者不可能个个都很优质,这也是他们需要投资者的原因,如果都能相信普遍的真理,也不需要投资了。
观潮新消费:今年涌现了许多消费“刺客”,您如何看待?
何富昌:这取决于创始人想要什么样的市场。作为创业者,需要清晰地界定其所服务的客户是什么样的人群,有多大的规模。
卖得贵本身没问题,因为品牌可能就没打算定位大众市场,但如果卖高价还想推广给大众,可能会存在问题。
以我们投资的莫小仙为例,在它之前,行业里排第一的是自嗨锅,第二是海底捞,但我们为什么还投莫小仙?因为它对品类的认知是比方便面更好吃,这就决定了它面对的是大众化的人群,这群人更在意价格,喜欢性价比高的产品。
因此莫小仙会在供应链中不断降低成本,把利润抠出来以让利给消费者,以此获得更多的用户,再通过时间的累积不断构建自身壁垒。莫小仙能走到今天,是因为它对行业有深刻的认知。
所以创业者没有对错,关键要看最开始的品牌定位。
观潮新消费:金鼎是如何给自己定位?
何富昌:中国的财务资本非常强势,而产业资本因为积累不够所以相对弱势。
但在国外不同,国外的产业资本非常强,雀巢、玛氏、LV等等,不仅产业做得好,投资并购也很强。
中国也在等待产业资本的崛起。2014年我们就提出,中国会进入产业股权投资的时代。
比如小米、华为等公司都开始做产业投资,我们当时就预测到了未来,所以也必须拥抱产业股权投资这股趋势。
但客观来说,CVC又非常难,因为它和拿政府的钱、保险公司的钱或者外资的钱完全不同。民营企业关心的是战略,所以既要懂战略,又要有咨询能力。
而金鼎恰恰具备这些实力,因为我们原来在德勤,后来又从事过投后管理,为几百家公司做战略咨询,我们能给公司提供战略能力,沿着他的战略做产业布局,也更得心应手。
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很强的服务能力。因为上市公司不仅为了投资赚钱,还要考虑产业发展,但许多投资公司难以给到相关支持,它们往往是募资投资,缺乏服务能力,但金鼎有这样的服务基因。
当然,VC能力也很重要。但现在的VC又区别于传统的VC投资,以往的VC都有很高的失败率,部分投资成功,打平整体收益就可以了,但上市公司不是这样,它们的钱非常有限,因此它们对成功率要求更高。
而且上市公司清楚哪些企业好,哪些企业不好,所以他也不会允许你投资那种和他理念完全不符的企业。
最后,VC还需要有很强的投后能力,因为上市公司对项目的成功率要求很ta,所以其所需要的投后能力也比传统的投资机构要升级很多。
观潮新消费:上市公司如果现金流不充裕,是否会降低投资热情?
何富昌:投资是财务持有者的刚需。
对上市公司来说,等到它上市时,产业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创始人的年龄、创造力也会到达一定阶段,此时投资就是整合新人才的一种方式。产业投资对上市公司的好处不仅是赚钱,还可以探索新的领域。
比如我们服务的中宠股份,原来中宠以代工为主,对品牌的认知比较浅,当它上市成功后积累了20多亿的市值,我们就帮它投资了帕特、豆柴等新锐品牌,这就是在帮它理解和学习其他企业的成长方式。
投资的价值远不止理财,为什么我们喜欢投资,因为我们永远能借此接触到最优秀的创业者,并且不断学习,从而面对新的生产力和变化。芒格、巴菲特如此高龄还富有活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投资能促使他们不停学习。
观潮新消费:哪些上市公司更适合与金鼎做产业投资合作?
何富昌:我们希望对方是一张白纸,比如非北上广深的,且没有太多资本运作的企业,这样他们受到的干扰会更少。
当然我们现在也服务于国企、国有上市公司等。
所以首先还是要看团队,看对方是不是一家有判断能力的企业。如果它缺乏判断能力,其实也无法选择我们,毕竟中国有2万多家投资机构。
观潮新消费:如何看待天图资本的上市?金鼎资本未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何富昌:长远来看,随着被投企业的成长,投资机构的规模也会越来越大,盈利能力越来越强,经营模式也会趋于稳定。所以未来一定会出现国内投资机构的上市潮。
机构上市也会加速行业的透明化,现在我们经常说创业者该如何规范、如何上市、如何监督,其实机构也需要被监督,它的数据也应该公开,比如经营能力、管理能力、经营思维等。
机构其实没什么神秘,它本身也是企业,有它的文化、理念、组织、创新和价值共享等等。因此未来的大趋势一定是公开化、规范化,这也有利于机构的持续发展。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