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李迅雷分享:政策隐含的,实际上是要提高我们的风险偏好,港股上升空间可能比A股更大

李迅雷分享:政策隐含的,实际上是要提高我们的风险偏好,港股上升空间可能比A股更大

公众号新闻


1月10日下午,在富国基金2023年度投资策略会上,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李迅雷,就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展望进行了主题分享。
李迅雷提出,中国经济长期问题属于内需不足的问题,而短期问题则表现在外需不足。
当下,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依然比较高,出口回落的情况下,我们就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2023年内需启动后,国内消费会有较快的回升,但也不至于导致供给短缺。由此,也不足以引起物价上涨。
李迅雷认为,2023年的通胀率水平可能比2022年略高一点,但是不会超过3%。
同时,这一轮消费的报复性反弹,如果没有居民的收入增长作为基础,反弹之后可能也会回落,因此,2023年的就业压力会比较大。
投资报整理精选了李迅雷本场交流的精华内容如下:
1.接下来今年还是会有一些举措,提高大家的风险偏好。
从资本市场上来讲,风险偏好它是影响估值的,
风险偏好上升的时候,估值水平就往上移,风险偏好下行的时候,估值水平就往下移。
所以我想,政策实际上隐含的,就是要提高我们的风险偏好,包括这次疫情的放开,其实也是风险偏好上升。
2.支持消费仅仅靠喊口号是不够的,应该会有一些举措来支持居民收入的增长。
因为只有居民收入增长了,扩消费才会有基础、有动力、可持续。
这方面我觉得还是要认识到,我们这次政策的着力点,跟以往是有不同的地方,重点还是放在消费方面。
3.供给,过去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用来出口的,我们出口的规模跟我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规模相差无几。
所以当出口萎缩了,我们过剩的产能通过扩内需来弥补,但这个还不足以引起物价显著上升。
我还是依然认为,2023年的通胀率水平可能比2022年略高一点,但是不会超过3%。
这跟大家的预期是不是一样,我不太清楚,但是就业的压力会比较大。
4.国企改革,我觉得这也是一大主题。
因为过去中国长期依赖于土地财政,现在土地财政,它的收入会大幅下降,但是政府的支出是刚性的,
那么我们的收入来自于哪里?
更多的收入,可能还是来自于权益类资产的回报上面,比如提高我们国有企业的利润上交比例,
比如通过资本市场的国企改革,来使得部分的权益资产能够变现,来增加我们的资本利差的收入。
所以这方面是不是会推进国企改革?也值得期待。国企改革,也可以提升国有企业的估值水平。
重视内外需交困的
结构性问题
就中国经济而言,我想大家现在总体来看还是偏乐观的。但是我更想谈一下关于中国经济的长期问题。
因为中国经济长期问题,还是属于内需不足的问题。
短期问题表现在外需不足,我们现在实际上是内外需都存在问题。
跟全球经济有个类似地方,也存在结构性问题。
我想我们之所以现在要提倡共同富裕,也就是要改善我们的居民收入结构。
当然,中国的优势在于我们有一个举国体制,在于政府的动员能力非常强。
我们在今年看看,有没有超预期的政策,
能够使得我们中国这些长期问题到一定的改变,得到一定的缓解。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们长期累积的问题,比如我们过去一直是以投资拉动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我们今年对于消费给予了厚望。
我也确实相信,今年的消费可能会比较好。
因为从防控到放开,到目前为止才过去了一个月时间。
但是中国的阳率比例速度要大大超过其他国家,这一峰值下去对我们经济的恢复应该是比较有好处的。
所以基于这一点来讲,我想我们可能比去年年末会更加乐观。
大家本来觉得我们中国与世界是不同步的,现在突然发现我们完全可以跟他们同步了,
人家花了几年时间才得到的这么一种结局,我们现在马上跟人家很像了。
当然结构性的问题,我觉得恐怕还是要重视。
就业问题可能是
今年一个比较大的压力
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对于2023年的经济判断,我觉得通胀压力并不大,但是就业压力会比较大。
这次经济工作会议,它提到了有三稳——
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
过去讲六稳,讲六保。你回顾一下历史,你会发现讲六稳、讲六保的时候都是出口负增长的时候。
这说明,出口下行对我们的经济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要启动内需了。
这说明中国经济不管怎么样,我们的对外依赖度还是比较高,当你的外需下降出口回落的时候,我们的产能就会过剩。
2023年,虽然我们启动了内需,虽然国内的消费会有一个比较大幅度的回升,但是也不至于导致我们的供给短缺。
因为供给过去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用来出口的,我们出口的规模跟我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规模相差无几。
当出口萎缩了,我们过剩的产能通过扩内需来弥补,但这个还不足以引起物价显著上升。
所以,我还是依然认为,2023年的通胀率水平可能比2022年略高一点,但是不会超过3%。
这跟大家的预期是不是一样,我不太清楚,但是就业的压力会比较大。
这一轮消费的报复性反弹,如果没有一个居民的收入增长作为基础,反弹完了之后可能也会回落。
所以,就业问题可能是我们今年所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压力。
基于此,我再来探讨一下有关宏观政策的问题。
政策隐含的是,
提升大家的风险偏好
我们从去年12月份的四季度会议到经济工作会议,其实是一脉相承的。这里表述上面有一定差异,我把它汇总起来看。
第一个,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三稳。
过去讲六稳,为什么现在讲三稳?六稳的难度更大,我们要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
第二个,怎么来提升我们的预期?
我们连续两年的经济工作会议都是讲预期转弱,
我们就应该想方设法让预期转强,让预期转强就要提高我们的风险偏好。
所以高层会议就提出来叫“四个敢”,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这一方面来讲,应该会有一些举措,接下来今年还是会有一些举措,提高大家的风险偏好。
从资本市场上来讲,风险偏好它是影响估值的,
风险偏好上升的时候,估值水平就往上移,风险偏好下行的时候,估值水平就往下移。
所以我想,政策实际上隐含的,就是要提高我们的风险偏好,包括这次疫情的突然放开,其实也是风险偏好上升。
第二个我想强调的是,它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两个毫不动摇”的重心,我觉得是在后面——
支持民营经济和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的决心毫不动摇。
跟过去相比,我们在支持民营企业方面,用词也发生变化。
过去我们叫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现在叫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发展,
这个等级是不一样的,说明我们中国经济民营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经常讲叫“6789”——创造60%的GDP,解决90%的就业。
这方面应该也是今年的一个亮点。
第三个,要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而且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优先位置。
过去没有那么明确的提到放在优先位置。
因为内需包含了投资和消费,过去经济增长的模式主要是投资拉动,我们现在要强调消费,说明在政策上面要更加支持消费。
支持消费仅仅靠喊口号是不够的,应该会有一些举措来支持居民收入的增长。
因为只有居民收入增长了,扩消费才会有基础、有动力、可持续。
这方面我觉得还是要认识到,我们这次政策的着力点,跟以往是有不同的地方,重点还是放在消费方面。
当然,投资也还是个重点。投资来讲,基建投资会维持一个比较高的增速,房地产投资不能让它急剧下行,我们还是要坚守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这样一种政策管理。
另一方面,风控方面还是依然强调要防范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所以我们资本市场,包括楼市都是有底线的,还是要确保底线思维。
财政赤字率
肯定会往上提
如果我们现在预测美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不大,中国的经济硬着陆几乎就没有可能了。
怎么能够确保它没有可能呢?
就需要我们在政策上,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所以,今年的政策它用了两个词。财政政策它叫加力提效,货币政策叫精准有力。
我在去年写了不少关于支持民营经济的文章,感觉我们政策的力度还是会比较大。
去年年末的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指导是什么?
一个是关于实践标准的问题,
这应该在很多年内都没有提到了。里面有句话,“把实践作为检验各项政策和工作成效的标准”。
为什么前面我讲到“四个敢”?“四个敢”要有基础。
你先做,做了只要有成效、检验对的,你就继续做,让你胆子壮大,而不是先入为主,这个事情不能做,那个事情可以做。
对于这个方面,我想近年在政策上,应该还是会有些超预期的政策出台。
当然我很难来预测,到底是哪些政策会超预期,但至少在重大理论问题上面它解决了。
第二个,它强调了法治社会。
让民营企业、让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有法治作为保障。
这一方面强调,我想也是有它的深层含义。
所以我们对于经济工作会议的认识,一定要从深度上面去认识,而不是很简单的去解读。
当然,具体在政策上面,财政政策怎么来加力提效,
我想财政赤字率肯定会往上提,应该在3%或者在3%以上,去年是2.8%。
除了这一方面来讲,一些超常规的政策会不会有?
比如在基建方面,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进一步会用,我估计今年规模会达到1万亿左右。
还有一方面,今年地方的债务还债压力开始增加了,我们现在要补充。
所以我特别希望今年能够发特别国债,如果加大力度,对地方政府来讲是个负担的减轻。
因为地方政府还债压力越来越大,空间已经比较小了,特别国债对于提升大家的信心是有好处的。
货币政策来讲,我认为可能会更多运用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同时会加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性。
因为今年整体来讲我认为通胀压力不大,美国的加息到上半年应该就结束了,这样也给中国货币政策留下一定的空间。
货币政策要加大跟财政政策的协调力度,能够确保我们稳增长目标的实现。
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
加强长期资金入市
最后,来谈一下,宏观政策对资本市场到底会带来哪些影响。
首先我的一个判断,就是我们家庭资产配置的结构,可能在今年还会继续发生变化。
过去,中国居民家庭资产配置当中,房地产大概要占到60%左右,这个比重显然是偏高了。美国来讲不到30%。
金融资产里面,股票加基金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重大约是6%-7%左右,这一比重在美国应该是在35%左右。
因为现在经济增长模式发生变化了,过去靠房地产拉动的模式,靠投资拉动的模式,现在要靠消费拉动。
所以,二十大报告里面反复强调,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健全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
更何况现在A股的溢价率水平也是比较低,估值水平还是比较低,处在一个历史的低位。
随着人民币的走强,因为大家预期美联储的加息到了尾声,人民币汇率走强有利于外资进一步的流入,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资。
所以,我预计今年的外资流入规模有望超过3000亿,北向资金有望超过3000亿。
再加上,我们也是一直在鼓励长期资本,发展个人养老金。
包括我们这些险资,它名义上在权益市场的投资比重可以高达45%,现在实际上的投资比重只有10%左右,
这个比重我想显然是偏低了,未来还是有提升的空间。
我们的资本市场走向机构化时代,是一个比较确定的趋势。
比如在2016年的时候,我记得,那个时候个人的交易量占整个市场交易量大概要超过80%,现在已经降到60%了。
机构化的时代,长期资金进入,这是一个大的趋势。
国企改革,
值得期待的主题
在投资的方向方面,我觉得是三大方向。
第一大方向,追随成长,配置长期景气度向上的行业。
第二个是国企改革,我觉得这也是一大主题。
因为过去中国长期依赖于土地财政,现在土地财政,它的收入会大幅下降,但是政府的支出是刚性的,
那么我们的收入来自于哪里?
更多的收入,可能还是来自于权益类资产它的回报上面,比如提高我们国有企业的利润上交比例,
比如通过资本市场的国企改革,来使得部分的权益资产能够变现,来增加我们的资本利差收入。
所以这方面是不是会推进国企改革?也值得期待。
国企改革,也可以提升国有企业的估值水平。
第三个方面来讲,监管部门领导也强调,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估值还是比较扭曲,还是不太合理。
我们对于确定性比较强的、主营业务突出的这些大型企业,给的估值水平还是偏低。
在这个过程当中,今年或会出现这些风格切换的可能性。
港股的上升空间
可能比A股更大
所以这对资本市场来讲,应该还是有更多的机会,包括像港股市场,它的估值优势又更加明显。
今年来讲,可能港股市场的上升空间比A股市场会更大一些,也是值得我们去配置。
债券市场来讲,风险机会比可能不是很大。由于去年中国还是一个相对低通胀的环境,所以债券的收益率波动幅度并不大,这方面我想机会不是特别多。
黄金市场还是不看好,因为美国的通胀率有望下调。
虽然今年不见得美联储会降息,但是降息的预期,或者2025年降息是比较确定性的。
最后一个,大宗商品我觉得没有太大机会。
因为总体来看,全球经济是收缩的,经济增速是回落的;
结构性的机会依然还是存在的,是在于跟产业结构的转型相关,一些跟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大宗商品需求还是会有所提升。
来源:六里投资报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在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李迅雷:期待全面普涨的大牛市不现实,政策工具还有很多可用,今年低估值品种可能机会更多……M2增速创新高,意味着什么?李迅雷最新研报【广发策略|港股“天亮了”系列重温】“扩内需”引领港股牛市二阶段 ——港股“战略机遇”系列之五(首发于23.1.6)宏观配置如何增厚投资收益?李迅雷、唐军做客直播间!做好主动配置,相信并坚守逻辑米塞斯:取消市场经济实际上取消了一切自由李迅雷:促消费知易行难如何踩准明年资产配置节奏?李迅雷、荀玉根、杨德龙等大咖这样说李迅雷:2023年全球经济走势与中国应对之策电影《哈里斯夫人去巴黎》初雪·2022Target紧急召回pillowfort儿童重力毯,隐含窒息风险,目前已造成两起死亡事件渔歌子(3):沿北前行天气寒预见金兔|中泰证券李迅雷:2023年中国经济将全面复苏,GDP增速有望超过5%年终奖,看上去是钱,实际上是人心【广发策略|港股“天亮了”系列重温】港股“天亮了”—港股“战略机遇”系列之一(首发于22.11.13)李迅雷:从房地产退出的钱会缓慢流入资本市场,A股被显著低估,配置这两个方向2022庭院:红薯李迅雷:从全球经济走势看中国的风险与机遇雪之光【广发策略|港股“天亮了”系列重温】港股“牛市三阶段”—港股“战略机遇”系列之二(首发于22.11.18)斯坦福、伯克利新研究推翻谷歌「量子霸权」!理论上很美,实际上没戏遵义道桥百亿贷款展期20年!“这实际上是一个无可奈何的做法”……李迅雷:从“土地财政”转向“股权财政”,2023年全球经济走势与中国应对之策年末吃饭行情?美国市场“风险偏好”又起来了【广发策略】人民币升值下,港股如何做配置?——港股“战略机遇”系列之七ChatGPT之父对话扎克伯格:最大的风险就是不冒任何的风险【广发策略|港股“天亮了”系列重温】港股估值&景气扫描:给点阳光就灿烂——港股“战略机遇”系列之四(首发于22.12.19)信息量超大!刚刚,外交部长秦刚重磅发声!10万亿资产沸腾,一场盛宴开启?来看李迅雷怎么说日本11月家庭实际支出录得半年来首次负增长,实际可支配收入进一步下降。贺建奎受邀今年3月在牛津大学演讲,实际上他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李迅雷:政策隐含的,实际上是要提高我们的风险偏好国海研究 | 我们的行业,我们的2022,我们的2023!i-Motivation | ChatGPT之父对话扎克伯格:最大的风险就是不冒任何的风险大鹅为什么没有唐人街?这个国家实际上非常排外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