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花更多的钱,就能让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更健康的食物,更安全的疫苗。但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些许时刻,试图要逼得中年父母们,无路可走。中年时期,从生理结构来说,本应是人这一生最刚强的阶段。从此你背上了最坚硬的铠甲。同时也有了最脆弱的软肋。即使你年薪百万,身居要职,却总能被这三样,戳中心尖——一位家长午餐时间看望孩子,无意中发现孩子的午餐十分简陋,便要求与学校交涉。第二天,在家长和学校的会谈中,有家长提出查看食堂。家长们在食堂后厨发现了许多变质的食物,包括长出绿毛的番茄,不能使用的洋葱,过期一年的五香粉,速冻的蔬菜,临过期的半成品肉……为这所学校提供餐食的供应商,已经与出事的学校合作近四年,同时也是上海多家国际学校的供应商。这般不堪究竟持续了多久?不敢想象。这里收着超越全国大多数学校的学费,号称全上海知名的国际学校,提供全国最好的教育。外表光鲜亮丽,后厨却不忍直视。中国的国际学校,理应是各位中产家庭心中,最“放心”的选择。但生活总是毫不吝惜地展示它让人寒心的一面。哪管你是出身寒门,还是家财万贯。被家长亲手揭开残酷真相,让“毒番茄”被迫公之于众的,是上海一家民办的国际学校。它在全国国际学校中的排名,也还不错,起码进了百强榜,在上榜的15所上海学校中,排名第13。按照该校官网中公示的招生细则,中文部每学期的学费,按照小、初、高,从2.6万到4.8万不等。对于有出国打算的高中生来说,每年的学费就是近10万人民币。不过,比起排名更靠前的一些国际学校,一年10万的学费,只能说非常“实惠”了。胡润之前发布了一个中国国际学校百强名单。从上榜的学校分布来看,上海学校最多,其次是北京、广州、深圳、苏州。全国最好的十所国际学校,位于上海、北京、深圳和成都。(胡润百学:可以接受中国籍学生的国际学校前10名)天下父母,都愿倾其所有,为子女创造最好的教育环境。拿中国排名前十的国际学校来说,每年的学费,大多在15万-25万之间,而排名中等的国际学校,每年的学费也在10万左右。国际学校最初的设计,是为在中国的外交官或者外籍员工的子女提供的,随后渐渐开始对中国学生开放。• 英式(课程体系A-LEVEL):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高级水平课程,也是英国学生的大学入学考试课程,因此A-Level的学生会以申请英联邦国家的大学为主。• 美式(AP科目):是美国大学预修课程,几乎所有美国大学都将AP成绩看作衡量学生学习和研究能力以及应付高难度大学课程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 IB(国际课程体系):一旦学生持有瑞士日内瓦总部所颁发的全球通用IB文凭,完全不需要再参加当地的大学会考,即可以直接申请全世界著名学府。
对于很多城市的新移民来说,攒够一定年限的社保就可以买房,但却不一定能拿到与教育资源牢牢绑住的户口。或者因为父母工作调动,要想不骨肉分离,孩子就只能去父母工作的城市上学。除此之外,如果要让孩子提前与国际教育接轨,申请到国际顶尖的大学,很多家长会在一开始,便将子女送入国际学校,接受双语教学。经济条件好的,当然首选全国最好的国际学校。最好,意味着最贵,在稀缺资源上这个道理一般是成立的。还在为财富自由而努力的家庭,也会选择当地中等水平的国际学校,哪怕砸上整个家庭的大半积蓄。中国的国际学校,建校历史都不长。资格最老的不过20多年,而真正开始不限国籍,面向大众招生,也就是最近十年的事情。所以各个国际学校的办学经验和教育成果,还有待时间的磨砺和检验。抛开建校时间不说,父母们可以选择的国际学校,本来就不多。据《2017年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的统计,截至2017年10月,全国获得各课程认证标准的国际学校共734所,其中专供外籍人员子女就读的学校126所,民办国际学校367所,公立学校国际部241所。也就是说,在全国范围内,仅有608所国际学校供家长选择。根据每日财经网的报道,目前中国年收入超过80万的家庭,大约占中国总人数的8%,按照7.9亿户家庭数量来计算,这608所国际学校,对于中产和高净值人群的教育需求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再排除掉“毒番茄”之类的学校,以及办学历史不足五年的学校,中产父母们的选择,更是局限。如果要完全接轨国际教育,从小就在英联邦国家或者美国、加拿大接受本土化的教育,是最自然的选择。但对于年纪较小的学生而言,独自在英国或者美国学习并不现实,必须要有家长的陪读,这对家长来说,又是一项挑战。再加上当地生活成本偏高,对普通的中产家庭来说,既要忍受远距离的骨肉分离,又要承担高昂的教育成本,未免有点吃不消。另一个折中的办法,是选择东南亚经济比较发达,国际教育水平偏高的城市就读国际学校。从东南亚到中国的飞行时间短,生活成本低,签证办理容易。从东南亚大部分城市,到北京和上海的时间只需3-4个小时,父母去探望孩子的时间成本也会低很多。更重要的是,东南亚某些国家的国际教育历史,其实要远远长于中国的学校,从国际教育的经验来说,自然是办学历史越久,经验越丰富。国外的国际学校,与国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国际学生的比例。在中国,国际学校的服务对象,首先是外籍员工的子女,其次便是中国小朋友。即使学校的教学环境是双语,但小朋友课余时间,仍然是无法完全浸泡在英语环境中。而中国小朋友在国外的国际学校中成长,身边中国同学的比例要远远小于国内。天然创造出全英文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随手翻一翻国内国际学校官网的活动照片,也能大致知道这个学校的国际学生比例。但即使这样,国内的国际学校,几乎已经代表了全国双语教学质量最好的那一批。亚洲的国际教育,以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最为著名,但这些国家的国际学校,其实收费并不比中国的高。从性价比上而言,这些国家的国际学校,反而更胜一筹。新加坡的国际学校,基本都开设有国际课程IB,其中不乏某些已有半个多世纪办学历史的国际学校。大部分名校的办学历史都超过20年,比中国国际学校的资历要老得多。各国学校参加国际考试的平均成绩,也大幅领先全球平均水平。教学质量优异,学费水平自然不在话下。我们选了频繁出现在各类榜单中的十所国际学校,高中部学费基本在15-20万之间,与中国排在前十的国际学校学费接近。马来西亚的国际学校,基本都集中在吉隆坡。马来西亚备受好评的一些国际学校,办学历史有长有短。有五六十年的历史的本土名校,也是2010年左右成立的欧美品牌的国际学校。马来西亚的学校开设的课程,以英式课程和国际课程居多,学生的国际考试成绩也是远远优于平均水平的。不过相较于新加坡和中国国际学校的学费,马来西亚的学费倒是更优惠一些。我们列出了经常出现在各类排行榜前面的十所学校,高中部平均学费大约在15万人民币一年。泰国最早的国际学校于1951年建立,目前经过泰国政府认证的国际学校大约有180所,其中80%集中在曼谷,其次是普吉岛、芭提雅、清迈等每个城市大约10所。曼谷的国际学校大多都可以提供K-12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包。泰国的国际学校一般提供英语和泰语双语教学,或者是中、英、泰三语教学。泰国的国际学校学费,算是我们对比的这四个国家中,收费最低的。泰国的国际学校课程以国际课程IB和英式课程居多,很多学校是在90年代建校的,距今也有了二十多年的历史。泰国排名比较靠前的国际学校,除了曼谷哈罗国际学校,其他九所学校的国际学生比例均在50%以上,中国学生的比例也不到5%,这样保证了一个比较国际化的学习氛围。如果要送孩子出国读国际学校,对于尚未成年,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孩子来说,家长的陪同必不可少。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这三个国家中,只有新加坡的签证类型中,有单独的一条是为陪读家长设置的,而且只要满足一定条件,陪读家长也可以再申请工作许可并在新加坡工作。可见,新加坡在国际教育上的整套服务已经越来越完善和人性化了。各个国家的陪读签证申请条件基本类似,只要孩子获得了国际学校的入学资格,并由学校开具相关证明,父母一方(最好是母亲)便可申请陪读签证。
孩子在新加坡就读国际学校,母亲或者奶奶中的一人可以申请长期探访签证(LTVP),可以理解为陪读签证。父亲或者爷爷不可以申请陪读签证。但只持有LTVP不可以在新加坡工作。如果要工作,需要先申请工作签证。一般学生年龄在3-16岁之间,父母申请陪读签证通过的概率会比较高。学生年龄不够幼儿园入学,或者超过18周岁都不容易申请到陪读签证。• 结婚证或者离婚证(用于证明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泰国签证中没有像新加坡一样单独规定陪读签证,不过孩子申请到国际学校,办理了学生签证后,可以有一位家长申请依亲签证(NON-O),可以理解为陪读签证。如果家长决定陪读,一般学校会为家长出具办理依亲签证所学的学生学习证明。有关存款证明,不同大使馆的规定和条件不一定完全一样,办理签证前可以向泰国大使馆咨询。此外,泰国依亲签证办理后,护照上签注的停留期是90天,家长到泰国后需要每三个月到当地移民局报到一次,办理延期手续。父母中的一人可以办理陪读签证,最好是母亲,父亲申请有被拒的可能。• 结婚证或者离婚证(用于证明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 银行存款证明,需要足够支持申请人和孩子在马来西亚学校和生活一年以上是我们整理的一些东南亚国际学校。中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四个国家的国际学校放在一起,各有优劣。中国的学费最贵,建校时间也最短,但胜在离家最近。至于教学质量,还有待时间的检验。泰国的国际学校可选范围很多,学费相对来说也是四个国家中最便宜的。但对于英文水平堪忧的学生和家长,恐怕只能从有中、英双语教学的学校。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国际学校不乏办学历史悠久的名校,这里的国际氛围丝毫不比北京和上海差,当地华人比例也比较高,陪读的家长可能更能适应。对于中产父母来说,当你开始对身边的国际学校心寒时,放开眼界,生活其实还有更多的选择。PS:以上学校和学费根据各个学校的官网和公开信息整理而成,不包含住宿费、餐费等。也欢迎各位父母们留言拍砖。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于海外掘金(ID:gold1849),为原创作品,其他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在正文前署作者名、标来源,并同时转载文末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