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从20岁到60岁的人,都在“断乡”:为何很多人不爱回老家过年?

从20岁到60岁的人,都在“断乡”:为何很多人不爱回老家过年?

健康


非也 | 作者

张敬、青橙、一颗多肉 | 编辑

pexels | 图源

 



你期待回家过年吗?

本以为终于不用原地过年了,年轻人会疯狂想回家。

但令人惊讶的是,在知乎一则“2023年春节你回家过年吗”的提问里,大半人都表示不愿意回家过年。


而原因,离不开这几个:

曾经无话不谈的朋友,变得无话可说;

从小玩到大的地方,变得面目全非;

感受不到家人的关爱,没有归属感……

家乡的人,家乡的事,家乡的景……带来的不再是熟悉和温暖。

与故乡的联系,也慢慢浅了,断了。


要如何面对回不去的故乡?


有人说:

故乡,从来都不是一个距离上的概念,而是一个时间上的概念。故乡从你离开的那一刻起就在以摧枯拉朽的速度沦陷着,直至成为面目全非的陌生所在。

也有人说:

走在过往的道路上一边回想一边惆怅,别人都走了,我还留在原地,还是那个没长大的自己。

世界偌大,何以为家?

今天,壹心理就和大家聊一聊:“断乡”


回不去的,

才是故乡?


跟身边许多人聊过后,才发现:


对于“断乡”,大家各有各的惘然。


20岁的小堂弟在外上大学,正是新鲜水嫩的年纪。


聊起断乡,却一股子老气横秋:


小时候过年,一大群孩子聚在门前的晒谷坪上放鞭炮。

冲天炮、响炮、火箭炮、旋转炮……

别提多好玩了。

现在呢?

回家就是聚餐聚餐,吃吃喝喝。

挤出几句“我小时候还抱过你”“一眨眼长这么大了”。

然后抱着手机,各自散去。



26岁的表妹,工作4年,却已经饱尝冷暖。


她原本是个特别恋家的女孩,最近却因为回家的事,大哭了一场:


刚毕业那会儿,

我一有空就往家跑,

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数日子,

给老同学打电话约饭,

跟爸妈说馋这馋那。

可这一两年,

好像一切都变了。

小时候跟我特别亲的小姨,

竟然人前一套,背后一套。

当面亲亲热热,

一转眼就跟我妈攀比打听,

造谣我“眼光高、傍大款”!

但最让人难受的,

还是和爸妈已经无话可说了。

这不,才刚提起中秋回家,

就又被念叨和嫌弃:

“你年纪不小了,你妹比你小3岁,孩子都周岁了!”

“早让你回来考公务员,就是不听!”

“不带个男朋友回家,我们都没脸见人了!”

理想、独立、自由……这些让我觉得自己“活出人样”的东西,

在他们的评价体系里,

却只能带来责备和担忧。


算了,下次不回来了。



35岁的女友觉得,家乡什么的,终究还是相见不如怀念:


以前出门在外特惦记家乡的那碗卤粉。

那丝滑的口感,

特别的辣油味,

还有那个隔三差五给我买卤粉的同桌,

一笑就露出酒窝和虎牙。

可惜上次好容易同学聚会,

当年的男孩子,牙也黄了,肚也凸了,酒窝也胖平了。

他带我去吃卤粉,

味还是那个味,心情却不再是当年的心情。



48岁的长辈,看着一片欣欣向荣的“新城”,也生出“物非人也非”的感慨:


这几年,

家乡变化很大,

到处都在盖楼,

打小熟悉的那些面孔,

也是老的老,走的走。

走在从小玩到大的老街,

却觉得自己是彻头彻尾的局外人。


曾经无话不谈的朋友,如今无话可说;


曾经很重要的人和事,正在渐行渐远;


曾经无比熟悉的生活节奏,现在已不再适应;


曾经最亲近的一切,都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对于长大成人的我们来说,断乡似乎成了一种必然。



留不下的,

不一定是异乡


那么,既然“回不去的故乡”已经渐行渐远。


那么现在脚下的“异乡”,又能否“为家”?


更令人惆怅的是,异乡常常有个名字,叫“留不下的异乡”


“留不下”的原因很多。


现实层面来看,房价太高昂,落不下脚;竞争太激烈,朝不保夕;同事来来去去,心里却空无一人。


那么,有了房子、工作、圈子,就能在异乡“落”下来吗?


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有一种心理状态,叫做“城市空心病”,指的是很多在城市生活的人,觉得自己活着就像是一具空壳,特别不真实,也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怎么来的?


城市中人的原子化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传统宗族社会,各种人情往来,风俗礼仪,之所以能传承千载。


就是因为它通过种种仪式构建了稳定的秩序感。


而秩序,是归属感的基础。


中秋团圆吃月饼,清明扫墓祭祖先,过年收发压岁钱……


凡此种种,都是以仪式为媒介,让我们与他人,与祖先,与世界,与历史……构建深度的关系和链接


存在主义认为:


链接可以对抗虚无。


而当社会转型,人们纷纷涌入城市,成为一个个孤立的原子


旧有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还未建构。


人们难免陷入迷茫,在漂泊中开始思考存在的意义。



除了社会转型带来的必然挑战之外。


“情感禁闭”,更是加剧了归属感的崩塌。


所谓“情感禁闭”,即关系里的人单方面,或者双方默认,一起保持情感上的麻木。


这是一种有效隔绝情感伤害的防御机制,但一同隔绝的,还有看见、接纳和真实的爱。


有个朋友问我:


为什么恋爱结婚后,还是经常觉得孤独?


她老公是模范丈夫,家务挣钱样样在行,还从不跟她吵架。


但是,就是感觉“隔着一层,没法说心里话,也走不进他心里”。


情感禁闭之下,“真实的自己”自然难以被看见和接纳。


如此一来,怎么会有真正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呢?



如何重新定义“归属感”


所以你看,“断乡”表面上是自己与故乡的羁绊被切断,本质上却是因为“故乡”的内涵正重新被定义。


它已经不再是某个具体的地方,而更像是那些往事和记忆的载体,承载了我们对感情、快乐、秩序、安全和归属等需要。


当一个人内在的安全感和秩序感,没有很好地建立。


那么TA无论身在故乡还是异乡,也依然会感到孤独无依,心若浮萍般漂泊。


内在的归属感,究竟如何建立?


“家”的感觉,该怎么找回?


3个方法,可供参考。


a. 向传统中寻找


近些年,国学复兴势不可挡,我对门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在教师节穿汉服,诵读《弟子规》。


这些风俗礼仪之所以能传到现在,正是因为它通过仪式,构建了稳定的秩序感。


而我们借助这些“章服之美”和“礼仪之大”,与世界建立起牢固的连接。



b. 向群体中寻找


被群体接纳,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


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在建立社会认同。


给孩子起名,办满月宴,开生日宴会……凡此种种,都是在向世界宣告:我在这个小群体中,是有一席之地的。


而当一个孩子感觉到被父母、家族、同伴、学校等团体所接纳时,他就在群体中有了身份。


这不仅让我们“心有所属”,更可以从中汲取力量。



c. 向内心中去找


但如果一个人的价值感,过多依赖于外界的评价,就无法很好地构建存在感和归属感,反而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中。


但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的价值应该由自己定义,就会从心底油然而生一种确定感。


就像满心都是“我应该如何如何”的人,往往带着面具,把亲密关系过成角色扮演,即便身处婚姻,依然心在流浪。


而穷游的背包客,深山的隐居者,就算居无定所,但是内心却很安定。


而想要达成“不被外界定义”的成就,就要去不断体验,去做自己真正认同的事情。


所谓“过程即是终点,体验即是意义”。


也正如《归属感》作者、心理学家布朗博士所说:


真正的归属感不是你跟外界讨价还价得来的,它是你内心深处具有的。

真正的归属感不要求你改变自己,只要你真实地做自己。


不妨从点一杯真正想喝的饮料,做一顿真正合心意的饭菜开始吧。


别着急,慢慢来。


终有一天,蓦然回首,发现原来:


你属于所有的地方,而不是某个地方。


世界和我爱着你。


参考资料:

《归属感》,布琳•布朗,中信出版社,2019-9



- The End -


当一个人能建立起内在的安全感和秩序感,那么无论他身在故乡还是异乡,都能收获真正的归属感。


如果你也时常感到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不妨来一次【咨询师1V1心理评估】️

1️⃣3份心理测评,9大维度评估心理健康状态。
2️⃣40min1V1访谈,深度分析心理症结。
3️⃣1份定制方案,24h内提供提升心理能量的解决方案。
4️⃣1套心理资源包,匹配针对性心理课程、科普知识等。

首次咨询仅需129元,助你看见自我,修炼出强大的内心世界。

立即扫码,参加活动↓



作者简介,非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英语翻译,自由撰稿人,在一地鸡毛里修行的平凡人。微信公众号:feiyemt




重视孩子需求 

体面分手

 疫情心理支持

 情绪巨婴 

高配消费

 逆社会时钟

报复性惩罚 

爹味说教

 为爱远嫁

点个“在看”,保持健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30岁不结婚,你还有脸回家过年?”戴璐事件反转:与老公和好,一起回老家过年?月薪多少,才敢回家过年???两千年秦兵马俑聊一聊:你今年选择用哪种交通方式回家过年?都是带娃回老家过年,北方妈和南方妈谁更酷炫?一个成功女人,不敢回老家了第一批胆敢带狗回老家的人,已经被狗遛疯了……荐号丨那些不爱追剧不爱发朋友圈的人,都在干嘛?那些不再20岁的人,想对20岁的人说些什么丹道修行之呼吸法门,如此重要的法门,为何很多人做错了?跋山涉水1600公里,惹事黑熊成功回老家出生在香港,5岁到新西兰,最近被牛津大学医学院录取!她在“逆袭”路上的宝贵经验,华人家长都该看看!那些不爱追剧不爱发朋友圈的人,都在干嘛?网传戴璐与老公和好,一起回老家过年?撒贝宁回老家过年,幸福晒出全家福,龙凤胎首次曝光我的十年,从22岁到32岁第一批回老家过年的狗,开始在城里绝食了好不容易回老家过个年,却被20多岁的年轻人围得团团转……是的。对个体来说,还是法治清爽。但中国的“大局观”虽因压制个体而遭到反抗与蔑视,但却一直在整体层面起作用。悖论是第一批回老家过年的00后,已经破产了粉蝶回老家过完年,我不知道该怎么教我的孩子了五四运动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TED演讲|20岁到30岁这十年,我们该如何度过?为什么要回家过年?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答案!有人年终奖26万元、全年收入近百万。但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黑”了三十年,流浪纽约的上海大爷终于回老家了董宇辉再次语出惊人:4岁到14岁的孩子,哪怕“逼”孩子,也要做好这件事收藏||毛主席八岁到八十岁的全部诗词3亿打工人集体破防!为什么要回家过年?这是最好的答案!“40岁的年纪,30岁的外表”:女人过得好不好,看你一眼就知道!解禁今宵博诱莱过年回老家买房?他悔得肠子都青了…花2000元烫头后,我丑得不敢回老家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