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抢新冠药、说服父辈:老人阳了之后,年轻人的焦虑冬季

抢新冠药、说服父辈:老人阳了之后,年轻人的焦虑冬季

社会

▲ 2023年1月15日,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牛角村,中医院医师在给老人送药。(视觉中国 / 图)

全文共4885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 “好点了”是老人们的口头禅,大多数时候,他们不愿劳烦孙辈。一位患癌的老太太瞒了孙女八天,才淡淡地说“我应该也是感染了”。


  • 爷爷的病灶基本控制住了,但杨奕并不肯定,哪些药物真正起了作用。“晚上真的睡不着,你不知道你做的决定是不是对的。”


  • 卡戎为奶奶找到一盒Paxlovid,但小叔叔怀疑是医院骗钱手段。孙辈在大家族里的话语权有限,他最终将来之不易的药物转赠朋友。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刘怡仙
南方周末实习生 刘一霖 郑佳妮
责任编辑|谭畅

82岁的爷爷因感染新冠进ICU后,杨奕常常在夜里无法入睡。伴随着紧张、焦虑,她在各个平台键入搜索关键词“老人”“新冠”“白肺怎么办”,浏览各种案例,私信生物学博士询问特效药,翻遍一位医学博主发布的科普信息,查看国外重症的临床数据,甚至靠机器翻译辅助阅读晦涩的英语论文。

“每天晚上都翻到两点多”,杨奕似乎需要一直输入信息才能获得安全感。2023年1月12日,爷爷感染约20天后,杨奕终于等到爷爷可以出院的消息。

此轮新冠感染潮中,许多年轻人都心忧家中阳了的老人,但因距离无法直接照护;和中年父母一辈存在的观念差异,则会在医疗决策上引发冲突。他们往往是一个家庭中信息来源最丰富的人,为了家人,他们在网络社群里自救互助,但也彼此传递焦虑。

1

老人总是说“没事”


杨奕的爷爷和奶奶住在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平常身体硬朗。杨奕猜想,乡村比城市闭塞,新冠感染潮应该没那么快波及他们。2022年12月20日得知爷爷身体不适的时候,家人还在推测,老人应该是在家养鸡养鹅,干活出汗,脱衣服染了风寒,“没想到是感染了”。

电话传递的信息总是滞后很多,杨奕第二天才知道老人昨晚发烧,白天已退烧。

第三天,杨奕得知爷爷去镇上“吊水”了。她觉察出这是个敏感的信号,说明爷爷已经很不舒服,于是催促妈妈赶紧将爷爷接回县城看看。

爷爷的病程进展很快。12月23日,医生告知爷爷肺部CT呈毛玻璃状;25日,家人将爷爷转院至县城条件更好的医院,吸氧状态下血氧仅维持在91、92左右。当天晚上,医生告知家属,爷爷只有两三天时间。“一家人都懵了,(我的)眼泪直接就往下掉。”杨奕没有想到,变化来得这么突然。

在广西桂林,余秋禾88岁的姥姥上医院前,精神状态尚佳,照顾她的护工没有发现异常。姥姥处于阿尔茨海默症的中期,经常晚上不睡觉,大吵大闹。2022年12月24日,姥姥的保姆坚持要辞职回家。

由于父母已感染,余秋禾特意从广州赶回,带着布洛芬、抗原到姥姥家。那天姥姥没有发烧,仅有些咳嗽,但抗原为阳。次日,老人意识模糊,大小便失禁,紧急送入重症观察室。

在湖南桃源,石磊72岁的爷爷奶奶也在2022年12月下旬先后感染。他是老人带大的,对爷爷奶奶格外上心,奈何人在杭州,只能远程打电话关注。往常给老人打电话的频率是一周一次,如今提高到每天一回。

可电话那头,老人只哑着嗓子说“没事,吃过药了”“没什么精神,好点了”。只有姑妈能套出些实话:他们发烧了两天,后续身体疲惫,近两天才稍有好转。

“好点了”是老人们的口头禅,大多数时候,他们不愿劳烦孙辈。一位陕西安康的老太太感染后瞒着孙女,八天后才淡淡地说“我应该也是感染了”。孙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老人动过三四次大手术,患癌,有子宫肌瘤,感染十余天以后还会低烧。

令年轻人担心的是,老年人症状往往隐匿且不典型,他们自己可能浑然不觉。2022年12月21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曾提醒,警惕高龄老人“沉默性缺氧”现象,有的老年病人送医时为时已晚,是因为他们对缺氧反应迟钝,感觉不到胸闷、呼吸困难等。而子女忙碌、由阿姨照顾的老人,这种“沉默性缺氧”的风险可能更高。

2022年12月31日,浙江义乌,社区医院医生用手指血氧监测仪为一位老年新冠患者诊疗。(人民视觉 / 图)

2

“不知道决定对不对”


得知爷爷“只有两三天时间”后,杨奕马上在各个微信群求助。当时信息匮乏,邻居姐姐听说有老人服用阿兹夫定,但不知效果如何。杨奕随即大量查阅相关信息,网络问诊华西医生。杨奕将自己查阅和咨询的信息反馈给家人,商议后,他们决定赌一把。

2022年12月25日晚上11点,杨奕从黄牛手中以750元一瓶(原价330/瓶)的价格买了两瓶阿兹夫定,连夜开车赶回老家县城。凌晨两点多,她抵达医院。医生已经下班,病人们都休息了。护士站护士给值班医生打电话,对方让她等早上8点会诊后再决定是否用药。

此时爷爷还睡在走廊的临时病床,等到早上,病情不知道进展成什么样。杨奕决定当即用药。当晚,杨奕在社交媒体上记录:“凌晨四点,呼吸机辅助下,爷爷血氧96。”

后来杨奕得知,爷爷是这家县级医院最早使用阿兹夫定的患者。爷爷服药那天下午,医院可以由医生处方开出阿兹夫定。

危急关头,每个决定都可能影响亲人的生死。杨奕是家里学历最高的,大家信赖她,也相信她的判断。可实际上,许多关于新冠的知识,杨奕也是现学的,她感到压力重重。

余秋禾的姥姥发现感染以后,奶奶也在同一天感染入院。奶奶88岁,肺癌患者,还在服用抗癌靶向药控制。把两位老人送入医院后,余秋禾坐在医院门外,下定决心寻找新冠病毒治疗药物Paxlovid。她在京东平台上不断刷新信息,逐一到朋友转发的渠道上咨询,都没有了。12月26日早晨,余秋禾联系上一位香港代购,对方能帮忙找到Paxlovid的印度仿制药“绿盒”,现货2800元一盒。

取药、用药都布满障碍。取药原定由余秋禾堂哥到珠海拱北口岸拿到药物,搭高铁送回广西桂林,可就在等药期间,堂哥发现自己突然发烧。送药的任务临时交接给余秋禾在广州的丈夫。其间各种计划安排格外费神,母亲担心刚刚阳康的女儿女婿过于劳累,又担心一人在珠海发着烧的侄子,加上对这款仿制药的药效有担忧,和父女二人爆发争吵。家里愁云密布。

用药更是有些茫然无助。当地医院的主治医生没见过这些抗病毒药物,也没接受过这些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培训,对于她提出的是否可以服用阿兹夫定,或者奶奶服用仿制药后需不需要停掉抗癌药物等问题,医生都没有好的建议,“你们能弄到就吃”“医院愿意配合”。

仿制药到手后,余秋禾和堂哥花了一个上午,看医学文献、肺癌靶向药说明、社交媒体的病情分享,判断到底要不要停掉肺癌的靶向药。堂哥曾学过生物医药学课程,能阅读国外的医学文献,可缺乏临床数据的情况下,他也如同瞎子摸象。最终他们决定先停抗癌靶向药5天,等新冠转阴后再吃。

杨奕也注意到这段时间医院的繁忙紧张。值班的医生自己挂着输液看诊,他们没能注意到杨奕爷爷的血氧异常,“一到晚上就掉到88、89(吸氧状态下),呼吸频率越来越快”。杨奕喊来医生护士看过后,已经是情况危急,需要马上送入ICU。

杨奕在社交媒体得知重症用药托珠单抗和巴瑞替尼,前去咨询医生,内科医生说“没听过这个药”,ICU的医生说“你可以去找,但是很难”。后来医生明确建议她找托珠单抗,因为该药在北京协和医院12月发布的诊疗参考方案中确认有效。

在这之后,杨奕一直在找药,印度仿制药、免疫球蛋白、托珠单抗,每一件都是“求爷爷告奶奶”。最难的时候,她在500人的小区业主群里发红包:“大家能不能帮我找一下这个药?”杨奕形容这是着急的时候,脑子短路的做法。最后她依靠微博线索,在华西医院对面的药房买到另一款重症药物巴瑞替尼。

用过巴瑞替尼后,爷爷的CT片子显示“病灶基本控制住了”,他的状态稳定,意识清醒。但杨奕并不肯定,中间是哪些药物真正起了作用。她内心始终充满矛盾,她坚决支持把老人送进ICU,可又担心是徒劳的,让老人插管难受。“晚上真的睡不着,你不知道你做的决定是不是对的。”

3

观念的冲突


杨奕将自己的求医经历发至小红书分享,不少网友前来“接好运”。在社交媒体上,有着大量年轻人分享的老人感染后的救治经验帖,标题大多直接——“83岁重症白肺,7天ICU转普通病房”“82岁外公重症转轻,度过危险全过程”。

周静的爷爷患脑梗、糖尿病等基础病,感染前期症状并不强烈。到了第5天,周静不放心,催着家人送医。CT结果显示,爷爷双肺感染。

周静心有余悸,在社交媒体发布经验帖,没想到引来一堆评论。许多年轻人留言称难以说动老人上医院检查,有人和家人大吵一架才带老人去拍CT。还有人听闻家里老人阳了,看着爸妈不大放在心上,自己开车400公里回家照顾老人。

“总的来说是年轻人更操心,更关注。”25岁的周静说,起初自己催促父母带爷爷查CT,也只是求个安心,不想留下遗憾。实际上,她也顶着一定压力,担心父母一辈指责自己“瞎操心”。

这种压力在家族微信群里弥漫。爷爷有4个子女,家族群人多,每次周静往家族群里发“沉默性缺氧”之类的科普文章,都没有人回复,但她还是一次次往群里转。有一回,二姨回应她:“哎呀你不要那么紧张,专家说了这是个感冒,没那么可怕。”

周静分析,长辈接收的信息主要来自电视节目或者听周边的人说,信息比较滞后。她的经验是,转发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拍的视频,多讲讲身边人的故事,长辈们对此会更信任。堂妹在医院外科工作,对靠谱的医学常识接收得很快,两人时常打配合,周静在线上催,堂妹在线下打边鼓。

32岁的卡戎与周静一样,与家人在观念上有所冲突。2022年12月31日,刚得知89岁的奶奶在养老院发烧,状态不佳时,卡戎立即坐高铁从上海赶回嘉兴,用最短时间为老人找到一家外资医院床位。

治疗过程中,卡戎曾找到价格8000元至10000元的Paxlovid,但不敢向家人提出使用。他认为家人不理解药效,加上渠道来自黄牛或代购,“不能提,肯定被骂”。

2023年1月8日前后,他终于找到一款靠谱渠道的Paxlovid,价格3500元。Paxlovid的最佳使用时间是患者症状出现5天以内,这时已经超时,但他还是提出试试。结果,小叔叔反应强烈,他怀疑是医院骗钱的手段,连带着要求将老人转到另一家公立医院。

冲突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卡戎将冲突的原因归结为信息不对等和观念差异。他认真研究过药物的临床数据和使用原理,认为这时还是可以尝试。但他没有耐心跟长辈解释。同时,在一个大家族里,孙辈的话语权有限。他最终将这盒来之不易的药物转赠给朋友。

4

仓促的离别


2023年1月3日,余秋禾的奶奶状态好转,可以出院休养。这算新年的一个好消息,但在此之前,余秋禾刚刚经历了一场与姥姥的临终告别。

因仿制药与抗阿尔茨海默症药物并服存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余秋禾的姥姥最后没有服用仿制药。在入院的第二天,姥姥吸氧后逐步恢复意识,自己把氧气管、输液管拔下,坚持要回家。现场所有医生护士、护工都无法让她安静下来。

当时的入院检查显示,姥姥已出现心衰、肺部感染、脑梗,根据她的病情,也许已是最后时刻。余秋禾的母亲只好带着姥姥回家了。

2022年12月30日上午,母亲叫来亲戚朋友,最后看了看姥姥。特殊时期,丧仪从简,当天下午,姥姥的遗体送往40公里外的兴安县火化。

母亲说,姥姥生前怕去世时没人在身边,可这么难的时候,她的愿望还是实现了。

许多老人未能捱过这个奥密克戎肆虐的寒冬。2023年1月14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由于冬季本身是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和心脑血管疾病加重季节,近期与新冠病毒感染相叠加,因此老年人的病亡人数比较多。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这些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岁,65岁及以上约占90.1%,其中80岁及以上约占56.5%。死亡病例中90%以上合并有基础疾病。

离别有时来得仓促,年轻人涌向社交媒体,写下告别的话,彼此安慰。一位四川女孩写道,外公身体底子很好,挺了二十多天离世。她想起外公坐在床边看电视,她剥了一个无花果喂给外公,还有外公吃过新鲜的蛋黄酥,拍拍身上的饼屑,“这一切当时觉得稀疏平常的点滴,现在看来都弥足珍贵”。

(文中杨奕、余秋禾、石磊、周静、卡戎为化名)

其他人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聊聊阳了之后的亲身经历吧阳了之后,千万别做这件事24岁网红去世,生前咳嗽厉害,年轻人阳过后千万别掉以轻心!老人阳了如何判断是否严重?阳康后还是不舒服怎么办?阳了之后的168小时里,你的身体会经历什么?年入1000亿美元,净赚超300亿美元!辉瑞年报出炉,新冠药、新冠疫苗有多赚钱?忠告!阳了之后,千万别做这件事阳了之后,你的身体会留下后遗症吗?哭笑不得!老公阳了之后哭着找妈妈,男人这物种真的时刻制造惊喜...阳了之后哪些情况需要就医?专家再强调……歌曲里的故事-此情可待阳了之后,身体各器官很怕你做这些事!几个求救信号要当心红楼梦中荣国府的“荣”字秘密关注!阳了之后眼睛痛?最新研究:新冠病毒很可能存在眼部趋向性!医保局:这两种新冠药谈成了!辉瑞新冠药因企业报价高未能成功!上海189元可配Paxlovid?回应来了…默沙东新冠药获批进中国,年轻人还在为父母抢辉瑞女人阳了vs男人阳了,区别也太大了吧哈哈哈哈哈?笑着笑着就心酸了……阳了之后何时产生抗体?能维持多久?专家解读来了哈哈哈哈,感染阳了之后,发现比起发烧、头疼,更离谱的症状是这个……阳了之后失去味觉嗅觉,比吞刀子还难受啊!雍和宫手串,年轻人的焦虑生意研究提醒:阳了之后这么吃,有助于新冠康复!哈哈哈哈阳了之后,发现比起发烧、头疼,更离谱的症状是这个……延安整风是中共普及教育的开始新增5例死亡病例,都在这地!央行最新宣布!新冠药、汽车、地产股突发跳水,“2元良心价”药企却火了,6天狂收4涨停!阳了之后又阳?关于2023年,普通人应该知道的事新冠阳了之后,如何进行居家康复?女人阳vs男人阳同样的“数学事件”,却有着不同的命运阳了之后,发烧好还是不发烧好死亡率80%!阳了之后,所有人都要警惕这个病…暗黑势力又做挣扎。。。。阳了之后,我需要看点最阴间的cosplay阳了之后,我才清醒看到了6个生活的真相免费!安省药房发放Paxlovid新冠药:无需医生处方!这几类人阳了就能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