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85万!人口61年来首次负增长,到底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提醒!

-85万!人口61年来首次负增长,到底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提醒!

健康

点击上面的蓝字“生命树观点”就可以关注我们!


真正的后疫情时代,从这场海啸般感染之后正式开启,巨浪之后一片狼藉。


已经酝酿了三年的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也就以发酵般速度四面围困而来,让人挣扎其间又无能为力。


在众多让人窒息的问题中,其中可能最让人隐痛的,就是今天被公布出来的人口负增长数据。

01


最新数据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全国人口数据:



2022年末全国人口(不包括居住国内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206万人,女性人口6896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9(以女性为100)。


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75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0%。


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


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104万人,减少731万人。


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个百分点。


对于这个数据所显示出来的,2022年中国人口负增长,人们其实并不意外,因为之前已有不少学者预测过了。


但今天这只鞋子终于轰然坠地,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数据,正式官宣中国人口进入负增长。


02


负增长的原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在1960年和1961年曾出现过负增长:



1959至1961年中国人口分别为67207万人、66207万人、65859万人。


这意味着,1960年中国人口比上一年减少1000万人,1961年比上一年减少348万人。


而众所周知1960和1961年人口负增长,是在特殊情况下发生的(“三年困难时期”),仅仅负增长两年后,就变成正增长。


从1962年一直到2021年长达60年时间里,中国人口一直是正增长,但2022年人口负增长,却开启了一个漫长的负增长时期。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对未来中国人口的中方案预测,到2100年,中国人口将下降到7.71亿。


而育娲人口研究智库在2021年12月发表的《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1版》则预测:


在中方案情形下,2050年中国总人口将下降到12.64亿,2100年中国总人口将下降到6.85亿。


何育娲人口之所以对中国总人口的预测比《世界人口展望2022》的预测要少,是对生育率的预测比《世界人口展望2022》要低。


育娲人口的生育率预测参数是:从2022年至210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均为1.2左右。


而《世界人口展望2022》的生育率预测参数是:从2022年到2100年生育率均为1.48左右。


而实际数据更是惊人:2022年出生人口956万人,比2021年减少106万人。


数据显示从2017年至2022年,中国出生人口已经是连续第六年下降。

 

虽然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如疫情期间的影响、二胎红利消退、生育意愿低迷……

 

但总结起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婚姻家庭的传统观念,被后现代主义消解,加上疫情时代的焦虑暴发所导致的结果。

 

具体表现出来的一个是结婚登记下降: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结婚登记763.6万对,比2020年减少49.5万对。

 

另一个就是育龄女性数量下降:从2016年至2022年,中国育龄女性数量平均每年减少约500万人。

 

以上这些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起来似乎冰冷实际上却相当扎心,特别是对这个国家和人们充满忧虑的人,更是如此。

 

因为这些数据的背后隐藏的,是这个国家的精神面貌、思考方式和生活细节的烟火……

03


乌托邦的破灭


人类其实对于自己的未来,一直以来都忧心忡忡、又提心吊胆,因为人性本能的那些黑暗,让人惶惶不可终日。



但残存良心散发出来的那些温暖,也让人止不住思考,向着整个未知寻找。 

 

美国著名生态学家约翰·卡尔霍恩博士(John Calhoun),曾在上世纪70年代进行了一项著名的“老鼠乌托邦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有4公4母8只老鼠,有吃有喝,老鼠们只需在自由的国度里享受快乐。

 

但经过四个实验阶段,历时1588天,让人惊讶的是老鼠们竟然“灭绝”了。

 

在第一阶段中,老鼠们为争夺领地大打出手,吸引异性交配繁衍后代,形成了社会地位体系,被称为“社会奋斗期”。

 

第二阶段,老鼠每55天就会增加一倍,由于数量增加,老鼠们都生活在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社会地位差距越来越大。

 

占据主导地位的雄鼠获得更多的交配权,而处在从属地位的雄鼠摩拳擦掌,整个群体充满活力。

 

但到了第三阶段,老鼠的繁殖速度开始莫名其妙地下降,平均每145天数量才能增加一倍。

 

竞争失败的雄鼠被迫聚集在场地中央,停止了对于领地与配偶的竞争,它们看起来精致健康,却完全对“生活”提不起欲望。

 

而雌鼠却在这个时候异军突起,某些社会行为甚至取代雄鼠,在社群中越来越独立和强势。

 

第920天,老鼠最后一次怀孕,第1588天,最后一只老鼠死掉,实验结束。

 

而对比人类的社会形态来看,老鼠经历的一切与人类社会发展竟然有着惊人的相似。


04


真正活着的人

按照约翰·卡尔霍恩博士的理论,如今的人类,正在经历老鼠实验中的第三阶段。

 


城市化进程中,年轻人向资源相对集中的城市迁徙,一、二线城市的挤压感越来越重,而城市的资源早已掌握在部分人手中。

 

阶级分化越来越清楚,跃层的情况越来越不可能,人类陷入了真正的绝望和焦虑之中。

 

大城市的年轻人往往一边在痛恨的996中等待猝死,一边又不得不咬牙坚持着拼多多。

  

人们必须要使出200%的力气去活着,无论求学、求职还是迁徙,爱情成了人生赛道上最容易被舍弃的“累赘”。

  

二十年前结婚、生娃,是最自然的事情,二十年后结婚已经陷入困难重重的陷阱里……

  

幸亏,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不是老鼠的人类,就是那些生命里有祂吹进来生气,是有灵的活人。

 

他们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动物,而是有永恒观念高贵的灵魂;他们不是仅有气息的活物,而是有被造时被赋予的使命和价值。

 

因为没有气息的老鼠和没有气息的人,的确都是一样的,注定会有被灭绝的那一天。

   

但陷在痛苦深渊中的生命,才会有可能去寻求出路,因为只有痛定思痛的灵魂,才会寻找医生。

  

因为寻找的必寻见,叩门的就必给他开门,当真理把我们的脚带领到平安的路上之后,我们才会明白活着的价值。

  

所以,甚愿看到这篇文字的朋友,被祂深深地感动,愿意从这些冰冷又扎心的数据和实验中,真正得到自由!

欢迎加入生命树观点公号

一起来思考生命的真谛


想看更多文章,请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有问题请联系
微信ID:
tianluke_251869594


   

点击文末右下角的 “在看” 给别人更多惊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RISC-V给我们带来了什么?62年来首现人口负增长,河南也扛不住了当酒店集团进军商业地产,将为我们带来什么?近61年来首次负增长!去年全国人口减少85万,六张图看中国新世纪人口变局→2023年1月17日财经晚餐——中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负增长;谈崩!两公司14年合作终结;尼泊尔坠机事故已发现69名遇难者;四川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生育数量限制!人口首次负增长,各地愈发着急了见证历史!刚刚公布: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85万!男比女多3237万、出生人口956万!GDP超121万亿,增长3%!人口负增长,把日本逼成了什么样子?【33/50】那些纸做的衣裳苹果发布新款MacBook Pro/全国人口61年来首次负增长/腾讯回应退租朗科大厦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85万,近61年来首次负增长中国经济成绩单出炉!人口61年来首次负增长!中国人口首次负增长,新生人口956万!面对育率急剧下降,如何为想生孩子的人创造条件?(附视频&演讲稿)减少85万人,近61年来首次!原因是→"减少85万人",近61年来首次61年来首次!中国如何应对人口负增长时代?人口负增长,是教育压力带来的吗?中国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体制内却掀起了二胎潮,到底为什么?61年来首次人口负增长,光靠发钱能扭转吗?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 这3个省份人口增长,原因何在?这两国的元首大腹便便需要减肥揭开涂层看千年精美壁画中国61年来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冲上热搜的“保定疫情”,到底给我们提了一个什么样的醒!早报 | 土耳其再发两次强震!已致3死213伤;河南人口自然增长率62年来首现负增长全国人口负增长,十年正增长的重庆做对了什么?61年来首次!我们如何应对人口负增长?中国人口61年来首次负增长,意味着什么?同时降低妈妈和宝宝的癌症风险?风筝最近很火的 ChatGPT 究竟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最能生”的人口大省,人口开始负增长:出生人口6年间从177万降至68万人口专家:中国将遭遇生育主导型人口负增长,提升生育率是唯一选择人口负增长85万,这意味着什么?日本11月家庭实际支出录得半年来首次负增长,实际可支配收入进一步下降。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