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还开玩笑说,由于缺少数据,不得不参照“朋友圈统计学”来估算国内的新冠疫情;今天就看到了Nature Med紧急接收的香港大学对本次北京疫情高峰的流行病学建模文章。
为什么中国内地新冠新发感染显著降低,似乎不见了?NEJM给出感染BA.5预防二次感染的有效性
这篇论文的题目是“Estimating the transmission dynamics of SARS-CoV-2 Omicron BF.7 in Beijing after the adjustment of zero-COVID policy in November - December 2022”【1】,发表于2023年1月13日。(北京的新冠传播系数、每日新增病例数及累计感染比例)
研究根据2022年11月数据,及2022年12月10-22日问卷数据,指出1,北京本次BF.7疫情的传播系数(Rt)在11月18日为3.44。3,随着免疫屏障的建立,Rt逐渐下降;到12月20日下降到1以下,这标志着度过疫情高峰;之后感染规模逐渐减小。4,研究估计12月22日北京感染比例(attack rate)为75.7%;5,计2023年1月31日感染比例将达92.3%。这个建模数据与曾光预估的(2022年12月29日,北京或有80%人口被感染)数据接近。新冠周报丨国内新冠患者的症状是不是真的比国外严重?
也与昨天我们推文的JHU疫情曲线趋势相一致,更进一步确认了“朋友圈统计学”的估算。为什么中国内地新冠新发感染显著降低,似乎不见了?NEJM给出感染BA.5预防二次感染的有效性
北京的主要毒株是BA.5的分支亚型BF.7(在BA.5基础上引入了额外氨基酸突变R346T。),其他地区主要是BA.5突变株;而目前的主流毒株仍然是BA.5的后代BQ.1.1及BA.2.75重组或直接后代XBB.1.5、CH.1.1、CA.3.1【2】。刘善虑组揭示BA.5感染对XBB.1.5的中和活性;并鉴定出免疫逃逸超过XBB的新亚型
(目前全球最主流的新冠毒株。图源:刘善虑组论文)
本周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的研究显示,BA.5感染预防BA.2.75感染的有效性(81%)【3】,这也间接支持内地这一波很集中的大规模感染者,近期再次感染的概率较低;有助于建立免疫屏障。尽管如此,面对春节期间更为频繁的人际交往,还是建议老年人(尤其是未感染者)和脆弱人群戴好口罩,注意洗手。【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3-02212-y【2】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3.01.16.524244v1【3】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c2214114
Hanson临床科研团队,由6位在美国的医生及医学科学家组成;目前在美国主要从事新药研发和临床科研。王宇歌 博士,一直在美国从事病毒新药和疫苗研发。微博:子陵在听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