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兔年A股怎么投?多家基金公司最新发声

兔年A股怎么投?多家基金公司最新发声

公众号新闻



2023年新春之际,中国基金报邀请多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或知名基金经理展望新的一年投资前景和趋势,供广大基民和股民参考。


广发基金吴远怡:基本面的趋势力量将为资产重新定价


广发基金 吴远怡

站在岁末年初的盘点与展望,总是叫人心生感慨。

回望2022,每个人都在历史的变局中坚守、隐忍并努力向上,股票市场也在波动中经历了轮动、回撤和变化,2022的确很难,不管是投资,还是生活。好在我们终究迎来了2023,悲观的预期已经接近尾声,阵痛中的煎熬也能看到一些曙光。我们继续坚守,基本面的趋势力量终将回归,为资产重新定价;我们满怀期待,疫后复苏和政策调整为消费和地产缓释压力;我们保持信心,变革的时代总会孕育伟大的企业,成长也将成为关于未来的共识。

2022年上半年,国内外宏观经济政治形势不确定性增强,市场上以石油、煤炭为代表的周期品价格高企,体现了投资者的防御态势。受疫情影响,线下消费数据持续疲软,叠加产业政策的调整,消费板块整体承压;二季度,疫情在部分核心城市的反复,引发了以新能源、半导体、创新药等为代表的成长股大幅下挫,市场风险偏好明显下降,外资的阶段性流出交易,也体现了海外投资者对A股的谨慎态度。

下半年以来,影响市场的两大核心变量——防疫政策和地产政策开始出现变化,并在年末落地了优化调整的相关措施,市场也给予了积极反馈:消费、地产等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海外投资者的情绪也变得积极乐观,港股市场先行一步体现了对发展前景的信心。

对于成长风格的投资者来说,2022年是一个艰难的年份。市场主要的参与者不再是以景气度进行投资和交易,而是以政策预期变化拐点展开,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优化的逐步落地,疫后复苏主线如航空、景区、出行消费链整体表现较好;随着地产政策的调整,房地产、建筑建材下半年表现优异。回望整年,以新能源、半导体、军工为代表的成长方向,年内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不同板块的大盘成长方向均出现了20%以上的回调;若想取得正回报,突破口在于新技术的迭代和创新,例如pet铜箔、钠电池、topcorn等中小盘标的。从子行业来看,贯穿全年能取得正收益的成长行业只有储能一个赛道。对于这个细分领域,预计2023年的景气周期仍然能够延续。

展望2023年,站在当前时点来看,市场对于疫情以及海外局势等的悲观预期阶段已逐步接近尾声,微观基本面的趋势力量有望重新成为资产定价的核心要素。从比价效应来看,消费和港股科技经过去年末以来的反弹,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中枢位置,整体估值已较为合理;而龙头成长股的估值处于历史底部,站在中长期来看,目前阶段机会远大于挑战,作为投资人,我们应该更加乐观去拥抱时代的变革,与伟大的企业同行。

于投资而言,能源革命将为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其中也酝酿着中长期的投资机遇。当前,全球正处于从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变的科技浪潮中,在此次变革过程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中国制造业产业集群具备前所未有的竞争优势,经过多年的沉淀积累和蓄势待发,我们正在从产品协作、技术跟随型企业,向产品原创、技术领先型企业蜕变,特别是在光伏、电池、汽车等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具备全球比较优势的领军型企业。而中国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专业产权的保护,又为这些大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创新土壤,在产业进步的过程中每年都有新技术新迭代发生,推动效率和性价比的提升。

具体到行业层面,我重点关注的是三个方向:一是看光伏,从2022年年底开始,硅料价格出现了拐点,标志着中国光伏平价时代正式来临,大基地建设有望在2023年迎来快速发展,相关的产业链个股值得关注。二是看储能与电网,伴随着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的不断深入,储能、电网建设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的投资机会值得我们重点关注。三是看汽车,疫情影响导致汽车行业在短期内阶段性出现波动,但从长期来看,我国汽车制造业已经从跟随者逐步成为领跑者,涌现出一批颠覆行业的品牌和产品,未来我们有望看到一批国产汽车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福庆初新,寿禄延长。”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中,发现了这则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春联。送给大家,也向大家致以新春的祝福,愿我们重整行囊和心情再出发,向着2023,勇毅前行。

【个人简介】

吴远怡,10年证券从业经历,超4年投资经验。现任广发基金成长投资部基金经理,管理广发科技创新、广发创新升级等产品。曾任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研究员,惠理基金(香港)公司高级研究员、副基金经理,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

平安基金张晓泉:惊雷唤春种,早萌待日出

平安基金 张晓泉

内外部风险的反复冲击下, 2022年是资本市场风云动荡的一年,整体走势可谓一波三折。疫情反复、地产下行等扰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这“三重压力”持续压制国内基本面复苏。同时以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为代表的外部风险因素也一度冲击国内市场。内外扰动下,A股市场在一、三季度两度探底。不过四季度以来,随着国内政策力度加码、外部扰动缓解,A股市场重拾修复态势。

从国内来看,随着疫情形势反复、地产下行压力等因素持续压制国内经济基本面,这也是今年以来制约市场表现的核心因素。从4月份上海疫情爆发直至到年末疫情流行高峰到来,全年疫情反复持续扰动经济修复进程,同时房地产投资、销售数据持续承压,目前仍在磨底。不过,四季度以来,随着政策层面持续释放利好因素,成为促进A股市场回暖的核心驱动。首先,10月中下旬二十大顺利召开,提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宛如“一夕轻雷”稳定了市场的信心。随后,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二十大会议精神作出了具体部署,提出“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并且提到要“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 “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为明年经济运行总体回升注入一剂“强心剂”。此外,11月以来疫情防控政策明显优化、地产融资端政策“三箭齐发”更是犹如春雨落地般滋养国内市场回暖。

海外方面,美联储加息进程及大国博弈担忧也是影响国内市场表现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通胀高企的压力迫使美联储年内持续推进激进加息进程。受此影响,美元指数持续走强、美债收益率陡峭上行,中美货币政策及经济基本面背离下中美利差十年来首次倒挂,人民币汇率年中承压破7,对国内权益市场尤其是科技成长方向也形成较大冲击。不过下半年以来,美债隐含通胀预期已经走平甚至震荡回落,美联储加息步伐也于12月开始放缓,后续加息空间较为有限,美联储加息进程接近结束,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也已经趋于钝化。另一方面,年初爆发的俄乌冲突不但推升了原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的供给端矛盾,也加剧了市场对于“逆全球化”的担忧,此外中美审计底稿风波也压制了外资对于国内资产的风险偏好。下半年以来,可以看到经济发展受阻及能源危机下欧洲国家重新审视与中国相处的方式,中欧关系已经呈现出回暖的迹象。另外习总书记与美国总统拜登在巴厘岛举行会晤、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也标志着中美关系逐步回暖,促进市场风险偏好同步回升。

展望2023年,A股市场有望在基本面缓慢修复、宏观流动性边际向好以及增量资金回流的推动下震荡修复。1)盈利角度,2023年预计稳增长相关政策力度将持续加码,疫情管控政策持续优化线下消费场景逐步恢复,地产融资端政策放松有望带动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仍将维持较高水平,预计经济基本面缓慢修复将带动上市公司盈利整体回升;2)宏观流动性角度,美联储激进加息进程也已步入尾声,对市场的扰动趋于钝化,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压力逐步缓解,稳增长基调下国内流动性预计仍将维持宽松;3)资金面角度,内外扰动缓解下以公募、私募、保险为代表的内资增量资金有望回流,同时外资增配A股资产的步伐也有望重新提速。4)估值角度,经过2022年的大幅调整,各主要指数的估值也已经处于历史低位水平,具备较高的估值性价比。综合以上因素来看,2023年A股市场有望迎来震荡修复的行情。

但中国式现代化下经济不会再走粗放式发展的老路,这也意味着2023年市场更多将呈现结构性机会。2023年的市场可以重点关注高景气和困境反转两大主线下的机会。1)高景气主线,看好“高质量发展”目标驱动下科技成长方向。当前我国发展的重点是提升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代表未来最先进的科技成长方向在经济缓慢修复期机会更大。从海外经验看,经济增速放缓后,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权益市场也都呈现出科技成长长期跑赢大盘的局面。国内方面,近些年来支持新兴产业的政策也在不断加码,二十大再次强调“科技自主”,随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具体部署,强调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未来科技成长方向预计还有更多的增量支持落地。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新兴产业投资增速预计长期高于传统行业,科技成长方向2023年盈利增速也大概率将领先市场。经过2022年以来的市场调整,科技成长细分赛道估值多已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投资性价比已经凸显,后续有望引领市场的结构性行情。这又分为两个细分方向,分别是景气持续方向和新增景气方向。其中景气持续方向主要是电动车、汽车零部件、风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相关领域,以及军工方向。新增景气方向主要结合二十大对未来重点发展方向的指引,以安全为关键词的各个行业,包括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军事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产业链安全等。2)困境反转主线,一方面,疫情防疫政策明显优化、地产融资端“三箭齐发”背景下, 泛地产链和大消费板块亦有望迎来困境反转。另一方面,看好信创、半导体、医药困境反转的机会,政策支持下信创产业在“2+8”行业应用中呈现良好态势,2023年将向“N”不断扩展,而全球半导体下行周期有望于2023年二季度到达底部,在国产替代大趋势下实现困境反转,此外近期医药板块政策边际宽松信号频现,未来将充分受益于“健康中国”建设以及全球医药生物产业较高的景气度,后续有望迎来逐步修复。再次看好随着疫情管控措施优化,2023年在旅游出行等大消费领域的修复机会。

总体来看,预计2023年A股市场将迎来缓慢修复行情。可以沿着景气持续和困境反转两条主线布局,尤其是重视科技成长的结构性行情。

【个人简介】

张晓泉,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清华本硕),现任平安基金研究总监、基金经理。擅长从个股收益角度出发自下而上选股,辅助以宏观策略及行业景气度判断,不赌赛道不赌方向,争取做到全市场优中选优

诺安基金杨琨


诺安基金 杨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3年已掀开崭新的一页。首先,谨祝各位投资者朋友新春快乐,兔年大吉!

2022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年初的冬奥会,中国队荣获多枚奖牌,多个项目实现突破,令大家欢欣鼓舞。后续俄乌战争突发,令全球猝不及防,能源和粮食的供应稳定性下降,价格中枢上移,扰乱了全球供应链稳定。4月份,受疫情影响,全国曾陷入短暂的经济停滞,不过疫情最终缓解。12月份,我们迎来了疫情管控政策的重大变化。回顾2022年,众多突发事件超出我们的预期,对于证券市场也造成了较大影响。但由此,我们坚定认识到,要对市场怀有敬畏之心,弓不能拉得太满,以免突发事件带来较大冲击。

展望2023年,总体上我们认为经济会好于2022年。2022年的经济处于下行阶段,各个生产要素逐渐出清,当量和价的下跌空间都有限时,一轮完整的经济周期就面临结束。未来,随着新的周期徐徐启动,投资机会也会逐渐涌现出来。因此,我们要对未来抱有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可能的机会,不能线性外推2022年的经济情形。

分析我国的经济动能,“三驾马车”仍然适用,即投资,出口和消费。

2022年,地产行业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处于去杠杆的过程中,部分地产公司出现债务危机等情况,加上国内地产销售情况也较为低迷,行业经营更加困难,再投资能力越来越弱。近期,国家放开了房地产行业的股权融资,相比于上一次2016年的融资放开,这次的力度更大,此举措无疑是雪中送炭。随着政策落地,地产公司的信用会逐渐恢复,资金渠道拓宽,银行的资产质量和房地产债务或逐渐好转。基于此,2023年国内投资有望企稳,带动经济走出低迷状态。未来,房地产需求侧的相关政策释放值得期待,若此政策刺激力度较大,那么经济恢复的速度有望超出预期。

出口一般是外生变量,不仅依赖于进口国的经济状况和消费结构,与本国的产品竞争力也有很大关系。我国主要出口目的地是北美和欧洲。俄乌冲突导致了欧洲能源价格高涨,挤占了欧洲人民的部分消费支出,同时欧洲和美国当前经济均处于周期回落阶段,高通胀又使得美国不得不持续加息,收紧货币政策,这对其2023年经济的影响更加明显。因此,2023年我国可能要面临海外国家需求下降的可能。其实,近3个月的出口数据已经可以反应未来出口走势的端倪。出口下降主要影响国内相关企业的开工率,继而影响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和总收入。我国有很多出口产品具有全球竞争力,未来仍然可以自下而上挖掘出口的结构性机会,但是总量增长的空间或有限。

2022年12月,国内疫情防控政策实质性改变,人们的出行得以恢复,被抑制了很久的消费场景也会逐渐恢复正常状态,经济有望回暖。不可否认的是,因为疫情的影响而失业或是资产负债表恶化的部分人群,需要一定的恢复期。在疫情中受影响小,储蓄率反而提升、有意愿和能力进行消费的人群将是消费复苏过程中的第一波拉动力量,从而形成正向反馈。其他国家在疫情管控放开后,国内消费均得到了恢复,有的行业甚至超过了疫情前,因此,我国消费行业的复苏也是必然的。

房地产政策的释放可以稳定住来年的投资,化解地产行业的经营风险,使得国内经济“硬着陆”的风险降低。若需求侧政策也能如期而至,地产及其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将会更加值得期待。前两年我国出口的高增长,催生了大量投资机会。高基数下,同时面临欧美经济衰退风险,出口的机会相对有限,但是仍然可以挖掘结构性机会。在疫情期间,很多消费场景被压制,但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仍然存在心中。因此,我们最看好消费行业的复苏。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随着美国通胀压力的减弱,美联储加息的步伐也在放慢,虽然不可能很快进入降息周期,但是边际预期改善也会利好于权益市场。

经历了跌宕起伏的2022年,大家可以对2023年的市场乐观一些。在此,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祝投资者们兔年大展宏图,财运亨通,事事如意,健康幸福!

风险提示:


本材料为诺安基金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管理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托管协议》、《招募说明书》、《风险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及相关公告,如实填写或更新个人信息并核对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投资者需要了解基金投资存在可能导致本金亏损的情形。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代表对本基金业绩表现。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担。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

国投瑞银投资部总经理桑俊:看多经济、做多中国,长缨在手、拾阶而上

国投瑞银投资部总经理 桑俊

2022年A股市场回顾

全球经济错位是2022年大类资产表现的重要背景,核心是美国经济强劲,通胀预期强烈,美联储进入快速加息周期。同时,叠加过去一年黑天鹅频发,超预期冲击带来的深远影响从疫情本身蔓延至政治、经济、政策,触发了美联储近50年最快的加息周期,流动性收缩带来的全球资产大幅波动,波及股票、债券、商品、虚拟货币、房地产等众多资产。

去年绝大部分资产承压是诸多超预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俄乌冲突割裂资源供需市场,欧洲天然气价格短时间高涨推高了石油、煤炭等所有能源品的价格水平。疫情和战争带来供应链风险,无论是商品生产还是商品运输都出现了供给缺口,助推通胀水平快速攀升。美联储史诗般加息带来流动性风险,美元指数的节节攀升导致绝大部分资产价格承压。即便在如此恶劣的经济金融环境下,美国依然主动挑起科技摩擦,产业安全和自主可控开始替代性价比成为主要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全球化前景再次蒙上阴影。

2023年A股投资策略

中国疫情放松的节奏要显著快于其他可比国家和地区,考虑到疫情放开后的学习效应,中国经济的短期修复会相对强劲。后续,即使从经济重启到居民消费倾向和企业投资意愿的回升会存在时滞,但是结合当前央行和财政部的政策表述来看,消费和投资领域的政策力度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助推需求的回升和盈利的增长。

展望2023年,我们看好股票市场的投资机会。从结构上看,由于出口承压和基建维稳,消费和房地产领域存在显著的修复空间,宽信用的积极作用会逐步显现,改善企业盈利,利好股票市场。考虑到上下游产品价格趋势和美联储货币政策周期,上半年市场可能会略偏向价值,下半年略偏向成长。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2023年第一季度市场向上可期。春节前疫情感染蔓延和春节长假效应会导致疫情防控放松和房地产纾困政策的积极效果难以显现,不排除对市场情绪会形成扰动。但是春节后,工业生产活动恢复、“两会”临近政策积极、中美摩擦阶段性缓和,在经济、政策、外部环境、风险偏好等诸多积极因素的推动下,市场将处于有利的“投资窗口期”。具体而言,我们看好以下几个大的投资领域:

第一,大消费。受益于内需修复和政策刺激,消费将成为最直接的重要关注点。线下消费场景的恢复对绝大部分行业都存在积极影响,包括餐饮旅游、商旅出行、汽车消费、住房需求、家居家电、建筑装饰等等。虽然出行产业链、食品饮料、互联网等行业在去年四季度以来有所改善,但是较2019年需求水平依然存在修复空间。此外,需求修复相对滞后的汽车、消费建材、家具、农业等行业同样存在着投资机会。

第二,周期性行业。周期性行业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国内定价的商品(包括焦煤、电解铝等)和金融(包括银行、保险、券商),尤其是过去三年存在供给侧改善和竞争格局优化的周期成长股,不排除存在戴维斯双击的超预期增长。考虑到全球经济的不同步,全球供需定价的商品的走势存在不确定性,会受到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预期的扰动。

第三,高端制造。中国经济的中长期重心必然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制造业有望重回投资核心。除了政策支持下的通用设备之外,随着经济的复苏和需求的回升,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半导体、军工等中国竞争力日益增强的领域同样存在着潜在的投资机会。基于各自不同的需求周期和行业供需的变化,新能源相关领域的行业出清更快,半导体和军工等领域会略微滞后。

市场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对于估值中枢的影响。尽管海外经济下行压力存在,但是考虑到美国相对紧张的劳动力市场、欧元区和日本还在货币紧缩周期、中国经济复苏下商品通胀的上行风险,也许全球通胀预期有可能易涨难跌,导致美联储货币紧缩预期会维持较长时间,从而对市场的估值提升存在制约。

总的来说,疫情后A股市场迎来复苏机遇,同时产业结构升级创造长期制度红利。诚然,2023年海外经济下行的风险依然存在,地缘政治风险不排除存在加剧的可能性,但是我们认为当前权益投资正面临时代机遇,看好2023年股票市场的投资机会。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也不预示基金未来投向。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资本市场发展所有阶段。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相关公告。请投资者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何晓春:2023年A股具备业绩、估值双升基础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 何晓春

2022年,黑天鹅事件频出,全球风险资产普遍回调,A股也难以独善其身。随着经济修复预期的增强,相对于海外市场,正处于业绩和估值底部阶段的A股吸引力逐渐凸显,可以说,2023年的A股投资积极可为。

2023年美联储加息步伐或将放缓,人民币贬值压力将大幅下降,有望逐步进入升值阶段。国内经济方面,2023年大概率呈现弱复苏态势,随着国内防疫政策优化和经济政策发力,有望看到国内消费复苏,同时伴随一系列支持政策出台,地产投资下行趋势将逐步收窄,加之基建的持续发力,制造业的稳定增长,整体投资端将保持高位,有望缓解外需下滑带来的出口压力。

展望A股市场,预计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在2023年二、三季度触底回升,而目前PPI正处于快速下行阶段,2023年二季度有望企稳,在疫情管控放开及政策发力带动下,2023年市场风险偏好较去年将有很大改善。流动性方面,随着2023年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中美利差或将进一步收窄,北向资金有望重启回流趋势。而近期A股市场活跃度提升,也将有利于未来基金的发行,从而与市场形成正反馈。在业绩回升的前提下,地缘政治等外部因素有望缓和,2023年A股具备业绩、估值同时提升的基础。新的一年,我们重点看好三大投资主线,包括受益于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的消费复苏、估值已回归合理水平的高景气成长板块以及地产相关产业链的修复机会。

在海外宏观形势压力较大的背景下,2023年经济驱动将主要“以内为主”,聚焦于消费和投资两大方向。从海外国家表现来看,管控放开后,社零数据的提升比较明显,多数国家的消费水平能够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对于居民资金充裕的国家,其可选消费品类零售额明显提升,比如美国、英国、新加坡的服装、娱乐用品业等;而居民资金不太充裕的国家,汽车产业链的消费则明显提升,比如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的汽车零部件、燃料等。我国防控优化政策实施后,需要经历一定的阵痛期,但预计消费很快将实现恢复。消费恢复后,必选消费的修复速度将快于可选消费,商品消费则快于服务消费,但可选消费和服务消费行业后期弹性最大。全年消费增速有望提升,方向上看好受益于疫后复苏的食品饮料、汽车、医疗服务等领域。

2023年,长期成长空间大、估值已回归合理位置的高景气成长板块有望重新成为市场主线。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成为科技强国、制造强国、数字中国,支持政策有望持续推出。预计低渗透率、低国产化率方向将成为政策重点支持领域,其中包括拥有工程师红利、成本优势和产业链配套供应能力出色的创新药及CXO行业,成本压力下降、技术持续提升的光伏产业,2023年销量增速有望达到30%以上的新能源车行业,高速发展的储能相关产业链,需求端有望企稳的半导体行业以及国产化率空间巨大的高端设备方向。

此外,2023年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专项金融工具加大投放,地产“保交楼”政策发力,竣工有望显著回升,从而带动相关产业链修复。比如,近两年家电板块受疫情防控、地产下行、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估值大幅下行至历史底部区域,内外需和企业盈利压力已得到充分反应,基本面触底,预计2023年家电行业盈利有望开始改善,其中白电、厨电以及小家电均有望受益于疫情放松和地产回暖。另外,建材行业中有不少具备较强品牌力、市占率提升空间的公司,如涂料、防水、管材、橱柜门窗等细分领域,均有望受益于2023年基建投资加大及地产竣工回升。

【个人简介】

何晓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副总经理、权益投资部总监兼基金经理,23年证券从业、8年基金管理经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A股怎么走?万字研判!刚刚,8位“女神”发声!一周快讯丨安徽多只母基金招GP,文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落地;中国太保联合中金公司拟设百亿规模绿碳科技基金​新一年债市怎么投?外商独资公募发声,有风险更有机会,操作思路明确​官宣!这家基金公司创始人亲自领衔、6位投资大咖一起“实盘定投”又有两家基金公司增资起个名字不容易,基金公司也看《易经》《诗经》!"盾基金""迷宫基金"…有投资者干脆看图喊名3000亿基金公司股权变更落地!中泰证券拿下控股权,多家券商加码公募布局新能源!半导体!明年TMT行业怎么投?浙商证券程兵最新研判!重磅寄语!十大基金公司掌门人发声重磅发声!兔年怎么投?多家公募巨头最新研判官宣了!两家基金公司,同日变更董事长又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变更!任期不到半年火的箴言A股大涨,原因找到了!15家基金公司紧急解盘家乐福怎么了?多地门店部分货架“空荡荡”,购物卡消费受限,公司最新回应美联储加息!12家基金公司火速解读西南联大学教授1938年的薪水单来自顶尖LP的开工指南:2023 年怎么募,怎么投?冠军基金经理最新发声;超140只基金冲刺新年“开门红”…!一周基金大事来了兔年怎么投?多家公募巨头发声10年增值近8倍!又一家基金公司20%股权转让资产配置新风向!经济改善预期下,2023年怎么投?投什么?平安大咖来支招基金大事件|重要指引征求意见,多家基金发声;多家银行大打“价格战”,抢滩个人养老金市场!唯有攀岩,配得上你的智商基金大事件|这类基金近一月暴涨近60%!基金公司组团掘金万亿级战略业务……忆秦娥:淡浓相衬光逐移强制执行11.7亿!这家基金公司成被执行人,去年"一基未发","良将"离职…ChatGPT爆火,“硬核科技”怎么投?来听听专业投资者的观点加速布局!多家基金公司出手苹果布丁 苹果蛋糕Kuchen基金大事件|全面注册制改革启动!基金最新持仓曝光,这些基金公司规模飙升!马云现身这里,喝可乐,与43年前儿时好友相见!“教育名师”演讲被高中生轰下台,最新通报!下周A股怎么走?十大券商最新研判压岁钱、年终奖怎么投?兔年权益基金和大宗商品ETF被看好,专业人士这样建议…这一年,9家基金公司变更股权,影响多大?2023,生物科技怎么投?| 峰瑞研究所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