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父卖肾自杀,非刘德华不嫁:16年过去,她的现状令人唏嘘
在梦中,墙壁上挂着一张画。
画里有位英俊的男子,看不清脸。
只见画像旁边写了两行字:
你特别走近我,你与我真情相遇。
醒来后,杨丽娟跟父亲分享了这个梦。
或许是为了哄她开头,杨父表示:“我也做了一模一样的梦。”
此后一段时间,类似的场景,频繁出现在她梦中。
梦中,他们一起玩沙包,河边嬉戏。
杨丽娟被带到一盘磁带面前。
磁带上写着:
你是我的女人。
可奇怪的是,杨丽娟每次都看不清“神秘男子”的脸。
她愈发好奇,他到底是谁?
直至,她看到刘德华的海报。
她觉得,他就是梦中的“神秘男子”,自己和他之间存在着某种“感应”。
她暗暗发誓:我一定要见到他!
那一年,杨丽娟17岁,刘德华已是天王巨星。
在梦到“刘德华”之前,杨丽娟已经辍学2年。
关于辍学原因,她父母的说辞是:
1,嫌学费高。
2,她和同学相处不融洽。
辍学后,她足不出户,天天在家看电视。
而刘德华仿佛一道光,照亮她懵懂的青春。
起初,她跟大多数追星者一样。
买海报、磁带,关注偶像的动态。
她房间的墙壁上贴满刘德华的照片。
她的生活,被刘德华一点点占据。
可渐渐地,她感到异常烦躁。这种烦躁,来源于屏幕里的偶像,看不见摸不着,虚无缥缈。
她决定,去找刘德华。
在杨父的陪伴下,她跟团赴香港。
但没有如愿见到刘德华。
他们辗转打听到刘德华的住所,前往蹲守,还是无果。
此行花费了9900元。
而杨父的退休金一个月才2050元。
那时,杨丽娟20岁。
往后的日子里,只要刘德华有演出,她都要追随。
即使是斥巨资,杨父也全力支持。
他们笃定:
杨丽娟和刘德华有着“特殊”感应,只要能和其见面,这种感应必将变成现实。
可家里积蓄已掏空,没钱寸步难行。
杨父心生一计,卖房子。
随后,他们搬进破旧不堪的出租屋。
杨父心想:
“只要见到刘德华,我们一家就能好好生活了。”
为了给女儿筹钱,他借遍所有能借的钱。
甚至还想去卖肾。
杨丽娟曾劝阻过父亲:
“我觉得你最好去借钱,卖肾太危险了。”
不管危不危险,他只想帮女儿“圆梦”。
当时,“卖肾”新闻被大肆报道,一度传到刘德华耳中。
刘德华公开回应:
“要父亲卖房卖肾来见我,这是不忠不孝。”
但杨父和杨丽娟并没有善罢甘休。
希望一次次破灭,杨丽娟“走火入魔”,杨父年纪渐大。
友人这样形容他:
“杨父神情恍惚,牙也掉了,很憔悴。”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杨父又想到一个办法——
找媒体曝光,把刘德华“逼”出来。
“追星事迹”曝光后,他借来1.1万元“高利贷”。
然后,把户口本、女儿小时候的照片和奖状等东西打包好,送到朋友家。
没有人知道,这是他的“最后一搏”。
2007年3月25日,杨丽娟如愿见到心心念念的刘德华。
她跟刘德华拍了一张合照。
可这次见面,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感应”。
她感到很沮丧。
见面的时间很短暂,她带着不甘回到小旅店。
那一晚,她再次梦到刘德华。
但她不知道,当时,她父亲正走向大海,再也没有回来。
杨丽娟醒来时,听闻噩耗,以及看到一封父亲留下的万字遗书。
在遗书中,杨父把刘德华骂得体无完肤。
刘德华,你以为你是谁?
你很自私、很虚伪,你不敢承认现实,非常可悲。
我的孩子杨丽娟为能见你一面,做出惊天动地的牺牲,已付出13年的青春代价,走过13年血泪之路,几乎把命都搭上了。
父母为孩子实现见你这个小小愿望,已经倾其所有、债台高筑……
我决定以死抗议。
我死了,你刘德华还要见我们孩子,不然死不瞑目。
那一年,杨丽娟30岁,杨父68岁。
杨父的离去,使杨丽娟彻底走向疯狂。
她像祥林嫂一样,反复跟别人诉说自己的“痛苦”。
“这不是你们所能想象的,你们根本看不到我会有多么痛苦。”
她仍要见刘德华。
这一次,她是以圆父亲“遗愿”之名。
“他必须要见我,这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种见面了。
他必须先去祭奠我爸爸,再来见我,必须是单独的。
只有这样我爸爸才能安息。”
对着媒体的镜头,她公开谴责刘德华。
“我为他付出很大的代价,为了他不读书、不工作,我不是歌迷,不是追星族,我是他的亲人啊!我们需要见面。我们没见到他之前,生活是非常正常的。”
可她永远也不会知道,刘德华因此事大受打击,工作处于半停滞状态。
最后还匿名帮杨丽娟还了1.1万高利贷。
在此之后,杨丽娟一直活在被异化的舆论里。
人们提起这三个字,往往觉得,它代表着:非理性,虚妄,“神经病”,疯狂......都不是好词。
但标签背后,那个名叫杨丽娟的女子,正在承受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这种代价,她一生都将深受其累。
鲜有人问过,悲剧从何而起?
了解杨丽娟家庭状况的人说:
“杨丽娟能做出这种事,我不奇怪。他们其实只是在做自认为对的事情。”
1978年,杨丽娟出生。
她成了全家人的“掌中宝”。
当时,杨父38岁,是一名高级教师。
1994年,杨父和杨母离婚。
据杨母解释,两人用假离婚来多分房子。
同年,杨丽娟“梦”到刘德华。
杨父和杨母走向两个“极端”。
杨父成了彻头彻尾的“女儿奴”。杨母则流离于几个男人之间。
1995年,杨父提前退休,为了照顾辍学的女儿。
只要女儿高兴,让他去干嘛都行。
有一次,女儿说想喝红牛。
那时,杨父身无分文。
他买不起红牛,于是去偷。
杨母的一个男友说:
“杨丽娟二十多岁了,都是爸爸给她洗澡擦身,他们一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没有边界的爱,最毁人。
杨父越宠溺,杨丽娟越嚣张。
有个记者了解杨丽娟的情况后,带来两个心理医生。
他觉得,她的心理已极度扭曲。
但她根本不肯见医生,甚至威胁父母:
“你们现在不管我,到时候我跟了刘德华,也不会管你们的。”
杨父舍不得女儿受半点委屈。女儿想见刘德华,那他就倾尽所有。
即使他自己走向了绝望,还不忘叮嘱:
“刘德华还是要见我孩子,不然我死不瞑目。”
失去父亲的杨丽娟,独自面对舆论“风暴”。
她沉浸在痛苦中,时而嚎啕大哭,时而喃喃自语:
“如果我们不见刘德华,爸爸是不是不会死?”
答案不言而喻。
就算没有刘德华,可能也会有其他人,或其他事出现,杨父依然会义无反顾成全女儿,哪怕付出再大代价。
这个悲剧,从杨丽娟出生起,就已注定。
舆论过后,杨丽娟淡出公众视野。
再次出现时,已是2014年。
她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声泪俱下地说:
“我对当年的事很后悔,大家要理智追星。”
之后,她再一次“消失”。
直到2019年,她又出现在《豫见后来》节目中。
不管过去多久,“疯狂”、“偏执”,都是杨丽娟身上的标签。
但在那次访谈中,人们发现她“变”了。
过了不惑之年的她,变得“敏感又脆弱、善良又纠结、醒悟又执拗”。
父亲去世后,她和母亲搬了很多次家。
后来,住进了政府分的廉租房。
房租一年不到一千块。
家里布置得很简单,只有一张沙发和茶几。
她特意和外界“隔绝”。
不看新闻,不看电视,微信也是偶尔才聊天。
每天上班下班,日子过得简单平淡。
她在一家超市当销售员,月薪2000元。
一开始,她很抵触跟同事交流。
她害怕别人提起那段往事。
时间一久,大家很关心她,她慢慢敞开心扉。
在同事们眼中,她很随和。
“她其实是个平常人,在我们看来也是挺可怜的人,没有父亲。”
“那个时候年轻,是有点过了,但现在能好好地生活就行了。”
“她够努力,够勤奋,亲和力也很强,特别喜欢笑。”
她很喜欢这份工作,还成为超市的“金牌促销员”。
她没有朋友。
这些年,她除了上班,就是去教堂唱诗班训练。
她每次训练都很认真,被选为女声低音部部长。
大家都很照顾她。
在那里,她笑得格外开心。
唱诗班的人都知道她的过往,但彼此都没有过问。
自从信教后,她不断提醒自己,要友善对待身边人。
鲁豫问她,有没有想过交男朋友?
她摇摇头,她没交过男朋友。
她说:
“我一个人照样可以逛街,可以吃饭,没有觉得说好像非要让人陪上我去干什么。
我习惯这种生活,除了参加集体活动,休息的时候就会自己一个人。”
她没有了以前那般执拗,而是变得清醒、淡然。
但前提是,不再跟她提起刘德华。
有一次,记者跟她在餐厅吃饭,正常聊着天。
突然,她脸色一沉,愤然离席。
记者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
冷静下来后,她才说:
“我感觉对桌的男人可能听到了我们的谈话,他不停地打量我。服务员也在听我们谈话。”
原来,那件事像一根刺,深深扎在她内心深处,不能碰。
一碰,她就会条件反射,出现莫名烦躁和愤怒。
她捂起耳朵不去听,可流言蜚语会越过耳膜,直击心脏。
这些,她都能熬过去。
可一旦谈到父亲,她就忍不住泪流满面。
那天,她买了一束鲜花去祭奠父亲。
她对父亲说:
“爸爸,女儿来看你了,女儿知道你为我付出了很多。我会努力生活,照顾好妈妈。你是我最好的父亲,请你原谅女儿。”
在节目最后,她问了鲁豫一个问题:
“十几年来,看过新闻的人那么多,有没有人在看到新闻之后,真正关心我这个具体的生命,问一句她现在还好吗?”
她想被关注,被惦记。
更主要的是,她想向大众证明:自己不是疯子。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时,她去看了这部电影。
当看到申公豹说出那句“人们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时,她哭成泪人。
她身上的标签就犹如那座大山,怎样都无法移走它。
这么多年,她一直畏惧面对镜头。
决定接受鲁豫的采访,她是经过了很长时间思考。
对此,她表示:
“我想让大众看到现在的我,不是过去被妖魔化的疯子,而是一个正走在自我救赎路上,积极、乐观、努力重生的普通人。”
今年,杨丽娟45岁了。
是的,终其一生,她只是一个普通人。
没有天赋。
没有事业。
只有曾经的一腔妄想,和积重难返的错误。
但好在也还来得及。
她说:
“现在我看到蓝天绿树,听到小鸟叫,都会觉得我很幸运,我感谢上苍没有丢弃我。”
她还有机会,去照顾母亲,去做一个尽职的女儿,让后半生少些遗憾。
恰如多年以前,她长梦乍醒,以为梦中人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孰不知,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在她身边。
从未离去。
触手可及。
他们一个是父亲,一个是母亲。
可惜她直到人生大梦初醒,才看见这一真相。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