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朝晖 | 完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在长期发展和探索中凝练出的价值体系,在党的十八大上正式提出,十九大重申,二十大再次强调“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共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
人的价值观形成是个需要经历实践、体验、认知、思考、鉴别、判定,不断求索、追求真理和自主生成的极为复杂过程,并可能在不同阶段发生变化、经历不同事件而修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需要遵循人的价值观形成的基本规律,最基本的原则还是要以理服人,需要针对具体的个体成长状况和特征开展培育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其中的关键点在于:
必须明确目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总目标。不明确目标、替代目标、虚化目标、压缩目标是在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常见的不当做法。因此,需要提升目标的准确率,才能有效提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能。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对象的具体生活、兴趣、成长状态选择培养其价值观适合的材料、内容、方式、方法、途径,要摒弃简单一股脑填塞、铺盖的惯常做法,也需要放弃“万能钥匙”的使用。
教育当事人必须完整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整体价值体系,真正发挥其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作用,就需要持有这种价值观的人在未来社会未知环境中能够更好地自主生成、生存、发展,创造自己和他人能够共享的幸福;不能采取实用或偏好的态度用一部分而不提另一部分,也不能为了当下的急需选取部分而抛弃整体,更不能因为当下遇到某件具体的事件而回避、搁置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长远追求。
坚定现代化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民族实现现代化复兴的价值取向,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富强是现代化的经济状态,民主是现代化社会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现代化的文化维度,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生活样态。用它铸魂育人就需要培育有文化传承的现代人,具有现代人的见识、观念、能力,能够鉴往知来。不能局限于先验和已知,而需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探索前人未知、未有、未能的新境界。
全社会需要分工负责共担责任。二十大报告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学校无疑需要担负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主体责任。同时,未成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切身感受到的法治是比课堂上的法治讲解更有效的法治教育,也更有利于其价值观的形成。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自觉认同之间的互生和相互激励。
在解决与核心价值观相违的社会问题中发挥它的育人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了解决社会的价值凝聚问题而提出,需要通过践行过程在解决社会问题中有效发挥其强大力量,从而对全社会人的价值观形成发挥作用。如果仅是挂在墙上、印在纸上,任由社会上不民主、不文明、不和谐、不自由、不平等、不公正、不诚信的现象泛滥,真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不受待见,将“爱国”当生意做的人到处招摇撞骗,让一些人感到法治难以推进,富强难以企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难以获得人的信奉,也就难以有效发挥铸魂育人的作用。
正因为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关键在完整理解,主要方式是行动,在不断探索前行中形成共同理想。
本文作者:储朝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