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气球背后有更深层次的信号,中美关系正处于负循环中
◎智谷趋势(ID:zgtrend) | 青岩
最新的消息,美国已经找到并打捞了“流浪气球”的部分残骸,而最有价值的载荷部分,正在进一步搜索中。
“流浪气球”,中国官方表述为无人飞艇。
飞艇在美国上空以及公众视野中出现的4天,向世界展示了中美关系的极度脆弱性。
与此同时,它第一次以一种公开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在美国当前的政治生态中,与中国相关的议题为何总是被导向更糟的结果。
这场戏目前还没有最终落幕。
这场秀开场之时便注定了结局:
一定要在美国领空将其击落;
要有一个万众瞩目的舞台;
最最重要的是,要足够盛大。
这一切,只是因为无人飞艇来自中国,并被人想当然、不容置疑地定义为间谍用途。
看看美国为了烘托这场秀的高潮部分所做的投入:
美军出动了1艘航母、1架E-2A鹰眼舰载预警机、2架F22隐身战斗机、2架F16战斗机、1架空中加油机、1艘辅助船只、1架用于紧急状况的直升机。
临时关停了3个机场,在南卡罗来纳州以及相邻的大西洋上画出了近260平方公里的空中禁区。
当一切准备就绪,美国当地时间2月4日14时39分,美军一架F-22战机在默特尔海滩外大西洋上空6海里处的飞艇,发射一枚AIM-9X响尾蛇空空导弹。
不计算其它花费,仅仅是AIM-9X最新型号的采购价就高达每枚50万美元,这款短程格斗导弹是中国PL-10出现前全世界最好的格斗导弹。
有意思的是,PL-10在2019年也曾有击落高空气球的战绩。
全世界最精锐的海空武力、最强大的海空集成作战体系,就为了一只连美国军方认为“毫无威胁”的“气球”。
难怪好莱坞那么善于营造大场面,因为,现实总是能比剧情更荒诞。
对此,中国外交部给出的判断总结起来就四个字:反应过度。
但这场秀对拜登、对民主党却意义重大。
一切为了政治需要
美国彭博社曾梳理了美国政府应对流浪气球的时间表。
1月28日,当气球还在美国阿拉斯加,或者加拿大上空时,美国就已经知道了它的存在。
这一事实和国内不少的自媒体的自嗨式地想象”美国对此毫无反应“有事实性的出入。
比如,在飞艇被击落后,加拿大曾经炫耀式地表示,位于北美的警戒系统一周前就对其进行了连续跟踪,并通报了美方。
2月1日,气球进入了美国蒙大拿州。一个居民发现了无人飞艇,并把它发到了社交媒体上,吹嘘自己是“间谍气球发现者”。
当天,美国总统听取了相关汇报。在国防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等高端军事幕僚的建议下,白宫决定先不予击落,同时选择不通知美国公众。
2月2日,蒙大拿州当地一份媒体刊登了气球的照片。下午3点15分,白宫公开发表了相关消息。
事件到此,表面看还一切正常。
美国政府基于惯例,没把它太当一回事,因为类似的情况不时出现,而且用气球刺探他国情报,美国自己早就习以为常。
美国军方基于常识,也不打算采取后续行动,因为它威胁实在有限。
不过,之后事情就脱离了正轨。
由于怀疑最初刊发气球照片的行为得到了共和党的授意,2日下午当白宫选择公开消息时,强调(气球出现在美国上空)并不是第一次,过去几年,包括上届政府期间,也出现过。
这随即引爆了共和党的抗议,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要求“击落气球”,其它强硬的共和党人则集中攻击拜登的软弱。
于是到了2月3日,气球登上了美国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中国”、“间谍”这些字眼,让气氛立刻热烈了起来。
事情越吵越大,最终老谋深算的拜登决定让“球”多飞几天,以便让更多的美国人看见,然后,在美国人通过电视、互联网、手机的直接注视下,上演了一场盛大的秀——一场展示拜登以及民主党可以更强硬的秀。
这场秀与其说是做给中国看的,还不如是做给政治对手看的。
如果看过任贤齐、陈慧琳、张家辉主演的香港电影《大事件》,可能会对此有更深刻的领会。
美国国内有一种力量,不遗余力想把中美关系推上紧张时刻
“流浪气球”以一种极为诙谐、相对公开的方式,让中国人看清了美国国内围绕中美关系的激烈博弈。
要知道,之前的诸多涉华议题更多是黑箱操作,不会让普通人看得这么清楚。
在美国,主张在中美关系上保持稳定的已经属于开明派,更多的时候,中美关系面临的选项不是好与坏,而是坏与更坏。
虽然这种博弈目前还只是在相对比较精英圈子里展开,但是其已经开始扩散到大众认知层面。
比如不止一家媒体评论文章指出,共和党就是想利用“流浪气球”事件,唤起美国普通人对中国的恐惧。
毕竟在美国当前的定性中,美国的敌人是俄罗斯,中国只是美国首要竞争对手。这事实上,也是美国社会的基本认知。
但显然,有些人并不满足于对中国的这个定性。
简单问一个问题,当你无意中发现20000多米的高空有一个白色球状物,普通人会立刻把它标定为中国间谍气球吗?
当美国政府、军方从专业的角度已经判定它不是什么大事时,但只要和中国有关,就总有人会立刻仿佛吃了兴奋剂一样跳将出来,而且就是能够把水搅浑?
美国媒体上关于“流浪气球”的报道,最刺眼的就是“间谍”一词,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只要和中国有关连,连一向标榜客观的美国媒体也几乎无人敢去质疑。
政治势力、媒体还有被释放出来的公众情绪,比拼着谁在面对中国的时候更强硬。
这显然会让中美关系进入一个负循环的怪圈。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曾出现过类似情况。在那二十年中,美国决策者习惯于以最大的恶意忖度对方,于是任何非理性、疯狂的行为层出不穷。
“流浪气球“则再次揭示了中美关系正处于这样的负循环中。
布林肯离开美国时,肯定没觉得这是什么大事。但是,被引燃的国内政治气氛,让“访问”最终被“推迟”。
今天,所有不得不与美国发生关系的中国企业以及普通人,早晚都将接受这种气氛环境的历练,那些出现在美国商务部黑名单上的中国企业,不得不把供应链转移到第三方的中外企业,都是这种情绪的牺牲品。
对于这种情绪,中国早就经历过,没什么好怕的。
只不过,要学会快速适应,最好能找到更有效的反击之策。
激情按压,柔情扫码
一个极有料的视频号
大家好,我是智谷趋势总编辑黄汉城,十万级畅销书《中国城市大洗牌》作者。最近我开了个人视频号,文字不方便说的,我们改在视频里聊,欢迎扫码关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