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每11分钟,就有一名青少年自杀:生活越难,越要夸夸孩子

每11分钟,就有一名青少年自杀:生活越难,越要夸夸孩子

情感

编者按:


在困难的时期,

谁能好好地安抚、肯定自己,

谁就能在心理战中夺得先机。

作者 | 武志红

编辑 | 张罐子

责编 | 陈沉沉

 



现在,厌学成为了一个很重要很紧迫的议题。
 
很多青少年自杀背后,厌学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为何会出现如此广泛的厌学?
 
往大里说,是时代背景。但这一点,个体的力量很难改变。
 
那么父母或者说孩子,如何来改变自己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很关键的内容——自我攻击与自我安抚
 
在《自控力》这本书中,讲到了一个观点:
 
那些遇到挫败后能很快恢复的,都是因为他们懂得自我安抚;

而相反,遇到挫败后猛烈地自我攻击的人,容易丧失恢复能力。
 
为什么会这样?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思维」「体验」这对矛盾。
 
我们把「思维」理解为“发号施令的自己”
把「体验」理解为“身体力行的自己”——
 
当思维处在高高在上的位置时,就容易对体验进行攻击;

即“发号施令的自己”不满“身体力行的自己”,所以这就构成了自我攻击。
 
当思维从高高在上的位置降落下来,不再是暴君或批评者,而是变成观察者或分析者,思维就变成辅助的角色——

可以帮助体验变得更为完整而连续,同时人终于可以基本免于自我攻击了。
 
这是一个非常微妙,也非常根本的变化。
 
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和体验才是做事的执行者。
 
当身体与体验,被严重地否定甚至被严重威胁时,那么,身体与体验可能会罢工。
 
在孩子身上,就会出现厌学、抑郁等等状态。
 



 
我讲一个故事吧。
 
我一位朋友的女儿,在去年的高考中发挥失常,本来她的水平是可以上本科的,但最终差几分没考上本科,她不甘心,决定复读。
 
然而“高四”即将开始前,她陷入严重的焦虑和抑郁之中,动不动就说“不想活了”。
 
她即将要去复读的学校,是出了名的超级严苛的学校——

人还没去学校,就已经通过远程开始了复读的课程。
 
因此,在和她谈话时,我设想她的糟糕情绪,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高考失利,一个是复读太过于严苛,甚至得用可怕来形容。

所以这吓到她了,毕竟本来高中三年,她已经够拼够努力了。
 
但她立马否认了第二个假设,说:武老师,复读的苦,对我来讲,完全不是问题,我受得了。
 
那她究竟为什么这么痛苦呢?
 
在细聊中,她说到一件事。
 
她知道自己是能吃苦的,但她的身体却总是很累,而且她又说不上这份累是怎么回事。
 
这份累在高一的时候有过,高考成绩刚下来时也有过,她觉得自己已经够努力了,可是成绩却不如人意,这让她很累。
 
很多时候,人都是模模糊糊地有一种感觉,但不能对这个感觉进行精准描绘。

这个女孩也不例外,她说的“累”,显然是遇到挫败后而产生的沮丧
 
当我一说“沮丧”时,她立即说,是的,是沮丧,也有恐惧。
 
那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恐惧呢?
 
她说,最近就有一件事,让自己非常恐惧。
 
本来她对复读还蛮有信心和动力,但高考后一次聚会她了解到一个故事:
 
一个女孩也是差几分没考上本科,于是决定复读一年。

结果第二次高考,还是没有考上本科。
 
她觉得这样的结果太可怕了,如果是她,会完全承受不住。
 
接着,她第一次想到了“躺平”,觉得自己不敢努力了,就想混过这一年得了。
 
可看着想躺平的自己,她又很生气和厌恶,很想狠狠地抽自己。
 
然而,如果努力一年,却考不上本科,这个结果,是她更加接受不了的事情。
 
为什么她会如此惧怕努力后的失败呢?
 
按现实的逻辑讲,努力一定会增加成功的概率。
 
但如果自恋太强,那当付出努力后,期待就会变高,而这时如果再次遇到挫败,对自恋的打击就太大,会产生严重的羞耻感,甚至想杀死自己……
 
这样一来,努力就变成了非常可怕的事情。
 

我也给她讲了几个故事,有的在我们课程中提到过。
 
例如,一位参加会计师资格证考试的女孩,她每次都想提前半年就开始认真准备,可总是拖到最后一星期才搞突击,就是为了维护这样一种逻辑——
 
“我是非常牛逼的,你看我考试是没过,可分数毕竟差得不多啊,

而且我是只用了几天时间,如果我好好努力的话,哼,那我一定会牛逼得不得了。”
 
这些解释和故事,对我朋友的女儿很有触动。
 
接着,我对她说,我们要好好梳理一下:
 
你高考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何会失败,到底有哪些关键因素?
 
在聊天过程中,我们很快就意识到, 她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考试焦虑
 
高考第一门是语文,这是她的长项,她很有信心,当时心态也好,考试中有了很好的发挥,分数也非常理想。
 
第二门是数学,这次数学考试难度很高,堪称变态,她刚做了几道题,就开始慌了;

接着头脑陷入一片空白,最后发挥严重失常,考了非常低的分数,比她的正常水平,要差几十分。
 
不仅如此,数学考崩后,她整个状态也崩了,接下来的考试,几乎都发挥失常。
 
对此,我首先说,

“你看,你发挥得如此之糟糕,离本科线也才差几分。

这意味着在明年的高考中,你哪怕知识水平完全没提升,只是改变你的考试焦虑,你就很有可能如愿以偿;

而且你的要求也不高,只是要考上本科,而这的确就是你的正常水平。”
 
这些非常普通的话,都安慰到她。
 
因为她对自己产生了很深的怀疑,以至于连最基本的事实都看不清了。
 
考数学的时候,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
 
我对她说,
 
“如果我是你,考数学的时候,我是会先觉得,天啊,怎么这么难,这么变态,哪个变态这样出题,哎呀,我怎么都不会……

但接着我会想,我觉得难,别人也觉得难啊,试卷面前人人平等,放松放松,好好去看一下自己会什么就认真做什么吧。”
 
接着我问她,在你身上,当时发生了什么?
 
她说,当时她整个人懵了。
 
而且她有了一个想象“肯定就是我笨,就我不会,别人都会”。
 
可是,数学考试结束后,一出考场,不少考生眼泪都出来了,她也看到了,但她仍然觉得,只有自己没考好,而且她接着会狠狠地痛斥自己、辱骂自己。
 
甚至直到和我谈话时,她仍然觉得,就她自己数学没发挥好。



这时候,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发生了。
 
在和我谈话前,她对现实的认识是扭曲的,然而她的智商毫无问题;
 
而当我们一梳理完这些事实,她立即就认识到,这些部分她也听过或想过。

可是这些事实性的信息,像是没有进入她的心一样。
 
这时我解释说,
 
你是一个对自己超级狠的孩子。

当遇到挫败后,你觉得必须要对自己进行狠狠地惩罚才对。

就像你觉得,如果第二次高考考不好,就得杀死自己,如果想躺平,也得要弄死自己。

这些都是极为猛烈的自我攻击,而你沉浸其中。

结果让你连显而易见的事实都看不到了。
 
现在她知道,自己这种自我攻击,是个问题。
 
我给她讲了一下思维与体验的关系,也包括“向思维认同”,而她也明白,她对自己这么狠,其实就是思维对体验这么狠。

而且当遇到挫败后,她的思维对体验绝不放过,好像必须得狠狠惩罚一通才行。
 
可是,当她这样惩罚自己时,她的体验,就宕机了,她的大脑一片空白,不能运转了。
 
现在,当她的头脑对身体发出一道死命令:复读必须成功,不成功就成仁,考不上本科就得去死。
 
这个死命令太可怕,于是她的身体也想罢工了。
 
所以她想到了躺平,但是又不能真的躺平,所以会说“不想活了”。





 
我和她讲了《自控力》这本书提到的道理,并且拿她举例子,让她看到——
 
挫败后严重的自我攻击,会让自己状态更糟糕,
 
如果想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学习「自我安抚」
 
所谓「自我安抚」,就是迅速停止自我攻击自我怀疑,然后对“我”的努力进行承认,

接着就可以更清楚地去观察自己、分析现实,然后重新聚集能量,发起新的努力。
 
例如:

如果是我考数学,我也会有严重的挫败感,会启动自我攻击自我怀疑。

但接着会停下来。

然后看到事实“试卷面前人人平等”,甚至还会想到,可能无数人都被这种变态难度给挫败给吓坏。

那我这么快就冷静下来,这就是一个巨大优势啊。

然后保持冷静,尽可能地去做那些自己会的题,而且觉得自己现在在心态上有了优势,所以反而有了一份自得感和兴奋——

“这可能会帮助我提升状态”。


发挥失常产生的挫败感,这是肯定的。
 
但是这个挫败感会不会蔓延,就在于你是进行自我攻击,还是自我安抚?
 
因为有了自我安抚,才能冷静下来,去如实如是地分析现实,并总是能聚集起能量来,好好去应对下一门考试。
 
和这个女孩谈了两次,谈到最后,帮她梳理了现实,也帮她看到,她的考试焦虑的确是个大问题,这个问题能有改善,那就会对她有大帮助。
 
而且这个改善的核心,就是要多进行自我安抚——
 
例如,
 
她本来是可以选择一条更容易的路,就是接受高考失利而去上专科,但她还是决心复读,而且去了严苛的学校——

这很有力量,也很有决心,这样的自己值得肯定。
 
并且,这太不容易了,高中三年已经够苦够累,她还要再多读一年——

对于这个身体力行的自己,要多夸夸多哄哄。
 
此外还要认识到,高三和复读这样的阶段,谁日子都不好过,都要经历巨大的考验——

这个时候谁能好好地安抚自己,谁就能在心理战中夺得先机。

 

 写在最后 

 
我们太喜欢鞭策自己,当遇到挫败时,也容易猛烈攻击自己。
 
这些做法,其实都是「发号施令的自己」,在攻击「身体力行的自己」。
 
但实际上,「身体力行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
 
当这部分被攻击太严重时,人就可能会宕机,甚至走上自杀。
 
所谓自杀,可以理解为是「发号施令的自己」,杀死了没有完成命令的「身体力行的自己」。
 
因为人很容易觉得,「发号施令的自己」也即思维与头脑,才是自己,而「身体力行的自己」也即体验或身体,只是工具,所以自我攻击非常常见。
 
但当人真切觉得,「身体力行的自己」才是自己,而头脑与思维才是工具时,人就会善待自己,学会自我安抚。
 
我们要学习的,是自我安抚
 
其实那些在跌倒后能快速恢复而重新站起的人,并且能把挫败转为机遇,能充分吸取经验教训的人,都是会自我安抚的人。
 
人生不易,而那个「身体力行的自己」,就是体会这个「不易」的自己,要善待这样的自己。


作者: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得到热门专栏《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作者,著有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等,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南京武汉9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今晚8点,党棋直播专场  

家带给我们温暖,也可能带来束缚
一个人被家庭入侵太多,在关系中就容易
失去边界、过度讨好、无法建立亲密……

该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
拥抱属于自己的人生?

今晚8点,【党棋】老师直播分享: 
摆脱「控制型家庭」,拥抱属于你的人生
😍干货满满+福袋抽奖 

⚠️直播无回放,点击下方【预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胡鑫宇」之外,每11分钟,就有1名青少年自杀身亡,他卧底“约死群”,揭开隐秘真相…在「胡鑫宇」之外,每11分钟,就有1名青少年自杀身亡6.1住|接本科生|近伯克利步行1分钟/NEU步行11分钟/BU步行15分钟studio 2400,包供暖和热水世界上不止一个“胡鑫宇”,每11分钟,就有1名青少年自杀两性交往,越是深爱一个人,越要坚持“三不做”,感情才能长久【租房】8.1入住丨近伯克利步行1分钟/NEU步行11分钟/BU步行15分钟丨一室一厅3150,包供暖和热水9.1住|接本科生|近伯克利步行1分钟/NEU步行11分钟/BU步行15分钟studio 2700,包供暖和热水8.1入住|近伯克利步行1分钟/NEU步行11分钟/BU步行15分钟一室一厅3150,包供暖和热水9.1住|接本科生|近伯克利步行1分钟/NEU步行11分钟/BU步行15分钟studio 2200,包供暖和热水纽约“15岁公交孩子”被三名青少年狂揍。9.1入住|接本科生|复式|近伯克利步行1分钟/NEU步行11分钟/BU步行15分钟1B1b.5b 2800,包供暖和热水警惕!南卡发生一起意外枪击事件导致一名青少年死亡4.1住|接本科生|近伯克利步行1分钟/NEU步行11分钟/BU步行15分钟studio 2400,包供暖和热水真是急死人了…6.1/7.1住|接本科生|近伯克利步行1分钟/NEU步行11分钟/BU步行15分钟一室一厅 2650+,包供暖和热水造娃养娃,才知道有这特殊医疗保险-美洋插队生活实录(十六)9人凌晨突袭奥克兰Countdown!国家党:每10小时就有一起飞车撞劫!政府太软弱!9.1入住|近伯克利步行1分钟/NEU步行11分钟/BU步行15分钟一室一厅3200,包供暖和热水6.1入住|近伯克利步行1分钟/NEU步行11分钟/BU步行15分钟一室一厅3350,包供暖和热水4.1住|接本科生|近伯克利步行1分钟/NEU步行11分钟/BU步行15分钟studio 2800,包供暖和热水9.1入住|近伯克利步行1分钟/NEU步行11分钟/BU步行15分钟三室一厅一卫4000【教育】青少年自杀背后的残酷真相:其实,孩子最需要你是...8.1入住|近伯克利步行1分钟/NEU步行11分钟/BU步行15分钟一室一厅3000,包供暖和热水5.1住|近伯克利步行1分钟/NEU步行11分钟/BU步行15分钟STUDIO 2800,包供暖和热水9.1住|接本科生|近伯克利步行1分钟/NEU步行11分钟/BU步行15分钟2B1B 3550,包供暖和热水四月到9月住|接本科生|近伯克利步行1分钟/NEU步行11分钟/BU步行15分钟studio 2400+,包供暖和热水【租房】6.1入住|近伯克利步行1分钟/NEU步行11分钟/BU步行15分钟一室一厅3350,包供暖和热水为什么我国每年有10万青少年自杀?9.1住|接本科生|近伯克利步行1分钟/NEU步行11分钟/BU步行15分钟2B2B 3200,包供暖和热水环境越是艰难,越要做好财务立足工农大众的新秧歌运动掀起巴西队回家了!“走上去就是一顿暴K”纽约“15岁公交孩子”被三名青少年狂揍。面对道德绑架【租房】4.1住|接本科生|近伯克利步行1分钟/NEU步行11分钟/BU步行15分钟studio 2800,包供暖和热水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