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一些欧洲企业开始动摇了……
自美国总统拜登去年8月签署《通胀削减法案》以来,欧盟国家就一直担忧本土企业可能遭到美方的不公正对待,欧洲产业甚至可能面临被美国“掏空”的风险。如今,《通胀削减法案》才正式生效两个多月,欧盟国家的担忧逐渐成为现实,绿色能源行业更是掀起了到美国“淘金”的热潮。
据德国《经济周刊》网站2月6日报道,美国政府正在利用《通胀削减法案》的巨大补贴吸引外国各行各业的企业落户美国,“欧洲企业将追随金钱的响声,在美国建立新厂。如果有疑虑,那就重新考虑还要不要在德国或欧洲其他国家落实早就已经计划好的项目”。
根据《通胀削减法案》,美国将在气候和清洁能源领域投资约3700亿美元。面对这一巨额清洁能源补贴和美国咄咄逼人的拉拢或威胁,很多德国商界领袖都将目光转向大西洋对岸。
例如,总部设在德国莱沃库森的拜耳公司的态度已开始出现变化。这家从事制药和化学品生产业务的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美国市场,已投资数十亿美元。德国《经济周刊》网站报道称,拜耳制药公司负责人斯特凡·厄尔里希声称如今的欧洲地区“不利于创新”,所以他们正在重新自我定位,“我们正在将我们的商业足迹和资源从欧洲转移到其他地方”。
欧盟国家领导人不断指责美国“挖墙脚”的不齿行为,他们担心这会鼓励本土公司把生产迁往美国,最终导致欧洲产业空心化。1月10日,比利时首相亚历山大·德克罗在欧洲议会的一次研讨会上说,美国正寻求用《通胀削减法案》削弱欧盟产业。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德克罗在会议上说,“美国致电我们的产业,对它们说,你们为什么要在欧洲投资?你们应该到美国来,美国有更好的东西”。
毫无疑问,诸如德国巴斯夫或拜耳这类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大企业,尤其受到“山姆大叔”的关注。但对于一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小型高科技公司,美国政府同样不遗余力。CMBlu能源公司是德国有机液流电池领域的领导者,其产品可以降低锂离子电池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美国对电池的需求量很大,加之这一技术可以减少对中国进口的依赖,美国自然对该公司兴趣十足。
据德国《经济周刊》网站报道,该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彼得·盖格勒称,早在2022年初,美国政府就通过一个名为“电力研究所”的研究机构与他接触过。电力研究所是美国一家十分重要的研究机构,预算高达3亿美元,受美国政府的委托研发技术并联系相关企业。
鉴于美国广阔的市场和高额的补贴,CMBlu能源公司选择奔向美国的怀抱,今年初在加利福尼亚成立了分公司。盖格勒对德国《经济周刊》说:“《通胀削减法案》为企业在美国建立工厂提供了很大的激励。”
对于这些要对股东利益负责的欧洲企业来说,谁会和钱过不去呢?据一名在美国的德国项目经理称,《通胀削减法案》在绿色能源领域引发了“淘金热”,市场上突然出现了大量资金,需求猛增。连这名项目经理都觉得难以置信,“我们在以连自己都无法理解的价格出售半成品项目”。
针对这一危机,法国经济部长布鲁诺·勒梅尔及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7日前往华盛顿,会晤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试图解决这个僵局。
据法新社报道,法德两国经济部长表示,他们与拜登政府取得了“重大进展”,美国同意了欧洲的主要诉求之一,接受在美国为其制造商提供补贴金额方面“完全透明”的原则。法国经济部长强调指出,这将使欧盟能够向欧洲制造商提供“同等水平的公共援助”。
欧盟领导人本周晚些时候将举行峰会,针对美国的措施制定应对方案。
欧洲能抵挡得住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巧取豪夺吗?
(更多国际新闻,参见《参考消息》数字报,点击此处可订阅)
监制 | 陈鹏
审核 | 田欣
编辑 | 郭庆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