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马伯庸,AKA.马亲王,赤峰之光,不算是《槽边往事》的常客。翻阅历史文献,只能找到以下篇目:
昨天,他有一部作品改编为电视剧在爱奇艺上线,正是来自他那本大名鼎鼎的《寂静之城》《龙与地下铁》《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风起陇西》《长安的荔枝》《显微镜下的大明》。这里,我向大家做一推荐,理由有三:1、我和《显微镜下的大明》有一个很特别的缘起,历史文献资料显示:早在2016年,我就在《来给知识定个价》一文中专门推荐过马伯庸的一篇长文,这篇长文就是《显微镜下的大明》。当时,还是他根据各种历史论文抽丝剥茧写成的一篇记叙性文字。在这篇文字的基础上,后来有了一整本书。在书的基础上,又有了一整部电视剧。顺带说一句,当时我向罗辑思维他们推荐了这篇文章,他们花钱买下,免费发送给读者。马伯庸拿到了这笔钱,把它转赠给了各位历史论文的写作者,一时成为风雅之谈。2、马伯庸本身是个作家,不过这一次他操刀担任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编剧,也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做编剧。前几天我和他在撸串的时候,对他讲了这样一段话:“殿下您还是真的胆儿肥啊,写小说和写剧本完全是两个路数,两套想法,风险非常大;而且,一旦进了剧本的套路,就不大会写小说了。”马伯庸猛地一口吞下15毫升啤酒,把杯子往桌上一顿,回答我说:“放心,我不会的,我脑子里有个开关,掰到一边就切换小说,掰到另一边就切换剧本”。
所以,《显微镜下的大明》是马伯庸的戏剧处女作,对此我很期待。想看看著名作家当编剧,把几十年来看美剧的经验浓缩在笔端会有怎样的效果。顺带又说一句,马伯庸的读者可以去猫眼上搜索一下这部剧的资料,重点是马伯庸的头像。
3、长期以来,马伯庸仗着自己是作家,有大量自由时间,于是总能抢先观看各种剧集。看完之后,就跑到群里来剧透。为了堵嘴,群里的朋友必须发给他一个红包,他才会主动停止。多年来,靠着剧透马伯庸勒索了朋友们大量的金钱,可以说是群里的恶贯满盈之辈。现在好了,当我们听说马伯庸做编剧的新剧上线,不由得欢天喜地,奔走相告,弹冠相庆说:“马伯庸,你也有今天!” 群里已经基本定了调子,未来几天的主要群活动就是看剧,然后回到群里破口大骂编剧。对白也已经设计完毕:导演很好,演员很好,表演很好,道具很好,服装很好,摄影很好,就是编剧太烂。顺带再说一句,听闻上线的消息那天,我在群里很感慨地说了一句:苍天饶过谁。基于以上三个理由,我正式推荐这部《显微镜下的大明》。昨晚我已经看了头两集(注:马伯庸得知消息之后表示,如果我肯买会员看下去,这部剧的热度还会再涨,我说亲王你大爷这多年你勒索我那么多不说你买个会员给我还琢磨着我这点一毛五分?马伯庸回了我八个大字: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我愤怒地回答说别跟我沙隆巴斯来这一套!),感觉马伯庸还是很下了一番气力的,节奏比一般国剧快得多,基本是美剧的推进速度。虽然是在谈明代丝绢税这种玩意儿,不过和原著相比他做了许多修改,增加了许多人物和情节,推进速度又快,所以并不枯燥,而是多了一种悬疑剧的质感。看下来并不是学术书改电视剧,马伯庸还是正儿八经写了部电视剧,和大多数古装电视剧又完全不同。所以值得推荐一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喜欢的话也能够支持一下,否则大家永远看到的都是同一种古装戏。七年前马伯庸写下一篇长文,七年后这篇长文变成一部电视剧,我在一旁见证始末,时光还真的是惊心动魄。题图来自:《显微镜下的大明》海报(因为海报上广告太多,有裁剪)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听完马伯庸说脑子里有开关这件事,我对他说:那个开关是不是一边写着一,一边写着零?就这样,我成功地把天给聊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