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煽动焦虑了,ChatGPT还抢不动打工人的饭碗
当代人打工不息,为手中的饭碗焦虑不止。
前几天还在抱怨自己的职场保质期追不上退休年龄延后的速度,如今又开始忧虑于会被AI取代。
很多人最近都被一个叫“ChatGPT”的人工智能刷屏了。这个去年11月诞生的聊天机器人,现在俨然成了AI消灭人类暴政的急先锋。
即使你过去从不关心科技领域,也难逃相关讨论的包围,而且一个比一个吓人:
“机器人即将取代这10个工种,快看看你的行业在不在其中”
“未来底层岗位将消失,几百亿人流离失所!”
我兢兢业业上班,工作咋就被抢了?
然而口号一个比一个喊得危言耸听,却没人能解释清楚到底怎么个抢法。
以至于让普通人纷纷产生了某种焦虑的疑惑——
“ChatGPT到底是个啥东西?它能比我还便宜吗?”
尽管这几天才真正爆火,但这个聊天机器人其实早在三个月刚诞生时,就已经吸引了不少科技圈爱好者的注意。
当时形象还不是什么“抢饭碗大魔头”,而是一个问什么就答什么的硅基小可爱。
《论AI是如何安慰人类的》。
因为能够记住之前的交流内容并联系上下文语境,跟它的对话更像是跟人在聊天。
所以一开始大家喜欢提很多刁钻的问题。
ChatGPT也很争气,不会像市面上的“人工智障”那样,只能重复机械敷衍的回答。
相比之下,Siri就傻的好笑。
而是会给出相当像模像样的建议——比如下面这种。
“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试图取代你的老板是不道德的。”图源Vista氢商业。
另一种特别流行的玩法,是让ChatGPT写论文、写简历离职信等各种文案,甚至是小说、诗歌。
……不瞒各位,我当时也废寝忘食地玩了一个下午,并对它的逻辑性和脑洞深深震惊。
之后看家里的扫地机器人都不太顺眼——“看看人家AI已经会写小说了,而你连一个桌子腿都绕不过去。”
结果没想到,最后真正一败涂地的是我们自己?
“工作?拿来吧你!”
这一波ChatGPT在大众层面上广泛出圈,其实源于最近几个看起来很唬人的新闻。
一是上个月北密歇根大学某位哲学教授在课堂上评出了一篇“全班最佳论文”,结果发现学生是用ChatGPT写的;
二是有人用拿谷歌的编程面试题去问ChatGPT,结果发现它的准确率达到了L3工程师的水平,而这个岗位的年薪水平差不多在18万美元。
三是它最近在外媒上极高的出镜率:微软说要发布“ChatGPT版搜索引擎”;新媒体巨头Buzzfeed宣布将用AI创作内容。
就连以色列总统的发言稿,都让ChatGPT给他加了几个“金句”。
名校大学生、高薪程序员,都是普通打工人摸不到的高度,结果被AI轻松拿下。
难免会让大家产生危机感——
当初各国顶尖棋手在AlphaGo面前纷纷失利,旁观者还以为是新老文明在顶峰水平的智力交锋,跟自己没啥关系。
没想到绝顶聪明的人工智能老爷们,这么快就来抢咱普通人的饭碗了……吗?
如果你这两天经常在逛社交平台,大概率会觉得ChatGPT的出现已经成为了人类的末日。
首先被单方面宣布失业的是程序员。
ChatGPT跟其他聊天机器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能写代码。
网上又不少程序员晒出了自己的问答截图——如果你的需求提得够精准,的确可以实现比较简单的需求。
左上角显示的ChiChat,应该是国内的某个代理接口。@互联网的那点事
注意,是简单的需求,而且还得靠程序员在旁边盯着随时审核。
根据业内专家分析,如果完全让ChatGPT独立写一段程序,很可能会因为错误叠加把整个系统写垮。而程序员后续来查错时也无法一下子找到问题。
但在很多博主的口中,随着身为硅基生命的AI们找回了他们的母语,当初下决心转码的打工人们已然悔不当初。
“现在学编程,就相当于在打字机诞生后成为抄写员。“
紧接着被提上失业日程的岗位,是文案工作者。
其实很多人早就发现用ChatGPT写一些模式化的文本非常好用,比如辞职信、简历、签证申请文章、周报……
@小菌子
但在各种“ChatGPT颠覆人类”的论调中,整个白领群体已经迅速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正如机械的发明取代了体力工作者,ChatGPT的出现这次取代的是脑力工作者。”
其中最忙的,还要属职场类网红和教育类网红。
前者掷地有声地建议大家具备危机意识、提早做准备;后者则一脸严肃,为孩子们未来的择业道路而担忧。
@锐意思考De Yuan
在这种紧张气氛下,不仅是文秘、客服之类的基础文案工作。
就连律师、医生这种专业性更强的工种,似乎都已经摇摇欲坠。
甚至有人干脆喊出了一些匪夷所思的口号——“未来最吃香的工作是保洁、销售一类的服务型蓝领”。
咋说呢,如果AI已经到了如此发达的高度,给自己安个机械臂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
但依然拦不住,各行各业纷纷站出来表示自己即将被淘汰,仿佛还没被AI盯上的都算不上什么主流行业。
就连营养师和家居整理师都在谈论,“如何在人工智能面前增加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毫不夸张地说,在目前所谓“划时代”的氛围下,人人都理所当然想蹭上这辆车。
最直观的表现是,这几天ChatGPT的概念股一路飙涨。
根据“豹变”报道,汉王科技最近获得了连续七个涨停板。
它的发明专利中覆盖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而ChatGPT恰恰是一个出色的自然语言识别新模型。
甚至昨天连知乎的股价都创了历史新高。
而它跟ChatGPT关系是——
微软目前已经正式将ChatGPT引入搜索引擎必应,而在新版必应的中文网页上,不少问答的答案就来自知乎。
除了股票外,其他领域也在纷纷跟上。
北京商报的记者昨天在天眼查上搜索,发现ChatGPT的商标已经被多家公司抢注。
而如今在各个平台上搜索,能发现一大堆挂着“ChatGPT”名头的账号,从“小助手”“教学”到“讨论社区”……
几乎都是最近几天刚建的,动态和粉丝大多是个位数。
在对ChatGPT最赞不绝口的声音中,不少人将它的意义与苹果造出iPhone类比。
如果真是这样不难理解大众的狂热和恐慌,因为一项彻底的创新往往能摧毁很多行业,也能新生很多行业”。
但仔细研究ChatGPT的技术发展过程,会发现我们在一开始都被所谓“最聪明的AI”这个概念蒙蔽了双眼——
它在技术上的确是个重大突破,但进步最大的其实不是“智慧”。
ChatGPT本身是互动程序,背后的技术是一个名为GPT-3.5的语言模型,可以理解为是它的“大脑”。
这个大脑并不是新的。早在2020年,就已经有公司基于同类模型,为用户提供AI写作服务的公司。主要包括电商产品介绍、博主的种草文案等。
“帮你写广告词”听起来比“提供AI写作服务”厉害多了。
只不过此前的模型对于用户来说无法直接使用,还需要专业的AI研究人员进行参数调试和优化,相当于“翻译”。
如果把ChatGPT理解成一个具象的机器人,那么这次它的进步其实并不在于“突然变聪明”,而是学会了一种能跟人类直接沟通的语言。
此外,即使ChatGPT能写出更严谨的论文、能通过更高层次的考试,其实也无法证明它们已经聪明到能够取代人类。
它依赖的GPT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模型。
这也是为什么有留学生在试用ChatGPT写论文时,发现它回答理工科相关问题的时候特别“笨”,算错数字更是常事。
如果说AlphaGo被设计成一个心算大师,那么ChatGPT的目标其实是成为一个出色的写手。
前几天国内某研究所在自己的公号上发布了一篇医美行业研报,据说是由ChatGPT撰写的。
乍一看很像那么一回事: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也有不少扎实的信息。
然而根据每日经济新闻,业内人士读完后表示“这篇报告没有一个图表,基本都是定性的内容,而分析讲究的是定量。”
换句话说这份研报只能骗骗外行,对内行来说属于“正确的废话”。
无论你觉得自己手里那份工作多么机械,在大部分岗位中,“输出文字”只是一个结果。
比如写一份有效的广告文案需要了解用户喜好、自身产品的优势;写一份起诉状需要在案件的一大堆细节中筛选出有用的。
这也是为什么,ChatGTP最让人叹为观止的能力是考试。
毕竟考试需要的超强记忆力、超快检索力,以及语言层面的逻辑能力,各个都踩在人家的优势点上。
但至少从目前的设计思路来看,多数人应该并不会在未来面对被“高智商AI”替代甚至支配的危机。
不是因为现阶段的ChatGTP会出错、会胡编乱造,而是由于它并不真正理解自己说的内容,呈现的其实是种“表面智慧”。
一个进入红圈律所的法学生,会在实践和学习中掌握更多打官司的技巧。
而一个通过了律所考试的AI,大概率只会写出更规整全面、语句漂亮的文书。
@法律学长
目前微软对ChatGPT的使用构思,也基本放在搜索引擎和office这两项上。
前者是提高搜索效率、降低筛选门槛,把一条条链接直接转变成更容易理解的话。
后者则是利用ChatGPT的文案能力,把它当作一个润色文字的办工用具——现在国外一些大学生用ChatGPT搭论文框架,然后往里填内容,大致就是这个思路。
AI再怎么发展,也得是人来为它买单。
当然,如果把时间尺度拉长,那么一切都不好说。
设想一下,加入真像科幻小说《降临》里设定的那样,语言能够决定思维。那么说不定几十年之后,ChatGPT的孙子辈真能从语言模型中孵化出类人智慧。
毕竟抛开GPT、语言模型之类的大词,还有一个最最简单的道理:
你给AI资料它真的在学,但你给一个人类资料,他可不一定在学。
与其担心被抢饭碗,不如格局打开。
看更多优质内容,点击名片👆🏻,星标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