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艺昕“生娃”遭罪,婆婆拒打无痛!她们的无知,让我震惊
唐艺昕临生产时,疼得死去活来。
好不容易有了机会能打无痛,老公正准备签字时,却被婆婆几句话顶回去了:
这是《今生也是第一次》电视剧里的情节。
唐艺昕饰演的陈兰青生产时的遭遇,让宝妈们狠狠共情了一把。
很多宝妈在生娃时,或许都有过想用无痛却不敢用,或者是想用却遭到家人强烈反对的经历,毕竟他们觉得无痛会损伤孩子。
去年10月11日“世界镇痛日”,“有一种用了近200年的‘人类之光’——无痛分娩,只有30%的中国产妇用到。”这一话题冲上了热搜。
据医师报联合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Babycare发布的《2022世界镇痛日调研报告》:有高达36%的受访者“不了解或仅听说过”无痛分娩。
在我国,有82%的医院支持无痛分娩,但真正采用的家庭只有54%,无痛分娩的整体普及率仅为30%。
那么,阻碍近7成女性享受“人类之光”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听说生孩子一定要疼
来源:央视网纪录片《人生第一次》
张齐说,不是所有产妇都愿意接受无痛分娩,有些是无论医生怎么引导都坚持己见,有些则是疼得实在受不了了,临时决定做无痛分娩,但过后还会自责、懊悔。
产痛难道是女人必须承受的宿命吗?对很多人来说,的确就是。
“不就生个孩子嘛!”
“所有女人都吃得起的苦,你怎么就不行?”
这些声音让很多女性不得不认同并接受生产之痛,也让有些女性因为害怕疼痛而拒绝生育。
生孩子太痛了。张齐接触痛得最久的产妇,在满足打无痛分娩的条件前痛了整整4天。
一开始,她坚决不做无痛分娩,“我妈妈、婆婆和姐姐都是这么过来的”。
面对疼得死去活来的她,婆婆、妈妈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让她“再忍一忍,生完就好了”。
结果疼了4天,孩子还没落地,她在产房里大声叫喊:“我要做无痛,谁也别拦我!”
因为疼痛,她的面部表情狰狞,身体痛苦地蜷缩着,厚厚的病号服被汗水浸透了。
见到张齐,她号啕大哭:“您终于来了,快救我!”
这位25岁年轻妈妈的衣服和皮肤上混着血、呕吐物和分泌物,平时特别爱美的她,竟然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疼了4天……
而打完无痛麻醉针10分钟后,她就沉沉睡去了,直到孩子出生。
她告诉张齐:“我25年来最明智的决定,就是接受无痛分娩。”
但是,因为坚持无痛分娩,出院那天,婆婆没有来医院接她,还托儿子带话:“到时孩子如果有什么问题,就怪你自己。”
这位产妇的经历并非个例。
作为麻醉科医生,张齐听到最多也是最荒谬的一句话就是:“不疼怎么生小孩?舒舒服服地躺在那儿,哪来的力气把孩子生下来?”
生产到底有多痛?像全身肋骨全部断掉、像卡车在肚子上来回碾压、像被投入火堆里熏烤……这是顺产妈妈们的感触。
女性承受的10级产痛,大多数男人只能忍到6级左右。
来源:电影《朱诺》
2017年8月,陕西省榆林市产妇马茸茸因难忍产痛而跳楼的悲剧,更是戳痛了无数人的心。有人质疑她为何不接受无痛分娩,也有人因此对生产心生恐惧,不想以命搏命。
来源:央视新闻
其实,哪怕是专业的妇产科医护人员,也曾认为产痛是女性必须承受的。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有位大夫,2014年顺产生下头胎,时隔7年后再次怀孕。
尽管是妇产科大夫,但她觉得有过顺产经验,生二胎应该会比较快,不会疼,面对麻醉科医生路耀军主动询问“是否需要麻醉科帮忙”时,她果断拒绝:“我不怕疼!”
“那天我值晚班,正在给一位产妇打麻药实施无痛分娩时,听见隔壁病房传来阵阵惨叫声。”路耀军闻声走过去,正哀哀叫唤的是那位声称“不怕疼”的大夫。
问她是否需要帮助,她两眼发光,说:“我做的最愚蠢的事是拒绝麻醉科,能否帮忙?太疼了!”
路耀军迅速给她打了麻药。10分钟过去,产痛明显缓解,直到第二产程出胎头,整个生产过程都非常舒服。
“无痛分娩真的是‘人类之光’!”从那以后,这位妇产科大夫极力向医生、护士和身边朋友推荐无痛分娩。理由很简单,无痛分娩太香了,女性真的没必要忍受生孩子的痛。
来源:央视网纪录片《人生第一次》
这些“锅”,无痛分娩不背
认定生孩子一定要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无痛分娩不了解。
“从闹革命的产房到平静交流的产房,无痛分娩真的是‘人类之光’!”这几乎是所有妇产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心声。
我国第一台无痛分娩手术是在1963年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医生张光波主刀完成的,此后一年间,她为67名产妇实施了无痛分娩手术。
2000年,无痛分娩开始推广,技术手段已相当成熟。但是,直到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文件鼓励试点无痛分娩前,其使用率还不到10%。
在此期间,一些产妇为了追求无痛,宁愿放弃顺产选择剖宫产,因为在传统意识中,剖宫产对胎儿更为安全。
“无痛针对宝宝不好”“麻醉药影响孩子智力”,诸多误解让产妇和家属对无痛分娩始终心存疑虑。
那么,有着近200年历史的无痛分娩,发展到现在到底安全性如何?
无痛分娩是分娩镇痛中的药物性镇痛方法,目前最常见且获得广泛认可的方法是椎管内麻醉。
医生将一根长针扎进腰椎,将一根软管安置在特定位置——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后再抽出。产程推进中,产妇可以通过按压导管上的药泵自行给药。
麻醉剂直接作用在硬膜上,将这个神经信号传导的通路暂时阻断。
麻醉剂不会进入血液循环,因为还需要产妇随着宫缩用力才能完成分娩,所以不会彻底麻醉,而是保留一定的痛感。
因此,麻醉剂的用量只有剖宫产的1/5到1/10,主要起到镇痛的作用。仅麻醉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无痛分娩要比剖宫产安全得多。
“无痛分娩属于局部麻醉,仅作用于母体椎管内,不通过胎盘,对胎儿智力没有任何影响。”国家卫健委分娩镇痛试点专家工作组组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麻醉科米卫东教授不止一次地强调这个常识。
很多产妇顾虑椎管内分娩镇痛会导致产后头痛、腰背痛、母乳质量下降、嗜睡、难产性剖宫产率等。事实上,至今还没有研究证明椎管内分娩镇痛会引发这些并发症。
当然,任何药物或者操作都有其副作用,无痛分娩也不例外。最常见的有低血压、头痛、局麻药中毒、全脊髓麻醉、麻醉效果不佳以及其他情况如寒战、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
但上述情况的发生率很低。路耀军说,只要麻醉医生密切观察,监测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这些风险基本都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
母爱无需忍受疼痛
“生育的痛应该被关注,而不只是被歌颂。”纪录片《生门》制片人戴年文说。
作为生育问题的记录者和长期观察者,7年前,他将镜头对准产妇,描写她们所经历的生产之痛。
《生门》一经播出就受到广泛关注,如今仍热度不减。除了赞叹母亲的伟大与无畏,惋惜她们当初没有选择无痛分娩的人也不在少数。
来源:纪录片《生门》
“生育问题不是个人问题,而是一个群体问题,有很多关于生育的问题需要被解决,可以从解决生育疼痛开始。”戴年文非常懊悔当初妻子生孩子时没有选择无痛。
那时他和妻子都觉得,生产之痛是女人必须承受的,尽管医生建议无痛分娩,但他们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如今女儿还远没到结婚成家的年纪,戴年文早已跟她约定,如果将来结婚生子,只要综合评估条件允许,一定要第一时间打无痛针。
当然,不是所有产妇都适合无痛分娩。
路耀军说,产妇有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有严重感染或损伤、脊柱严重畸形、临床上颅内高压或婴儿早产必须做紧急剖宫产术的,均不适宜做无痛分娩手术(具体情况需详细咨询医生)。
“也有极少数产妇因为疼痛无法配合医生打麻醉。不过我做麻醉科医生10年来,也就碰到两例。”路耀军说,每个产妇情况不同,医院产科会根据其自身情况做出准确评估。
作为我国首批无痛分娩的试点医院,路耀军说,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医护人员会向每位符合条件的产妇推荐无痛分娩。
大多数人会接受,也有人一开始坚定拒绝,等到孕妇宫口开大,疼痛无法忍受时又不顾一切地要求打无痛,“白疼了那么久”。
而且,剖宫产手术的风险和危害远大于无痛分娩。剖宫产也需要打麻醉药,而且剂量更高。
此外,还要面临术后的疼痛和愈合、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其中,最大的风险是瘢痕子宫,如果再次分娩时胎儿着床在疤痕上,会造成子宫破裂等致命危险。
无痛分娩的推广,大大降低了剖宫产手术的数量,因为生产过程更舒适,不动刀,产后的身体恢复也就更快。
无痛分娩在普及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制约,除了传统观念外,担心这笔钱花得不值的人也不在少数:无痛分娩不就是打一针麻醉药吗?费用不低而且要自费,这与可以走医保的剖宫产手术相比太不划算了……
路耀军介绍,无痛分娩不只是打一针麻醉药那么简单,从产妇进入产房时助产士咨询,到产前麻醉评估门诊利弊分析,再到打麻醉药并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剂量的全产程监护、管理,一整套下来需要2000元左右。
在北京、深圳等实施无痛分娩手术的医院,费用也多在3000元左右。
与产妇不接受无痛而不得不忍受的10级疼痛、因为经受生产之痛而可能导致的产后抑郁(研究发现很大一部分产后抑郁与生产疼痛相关)相比,这笔钱其实是花得很值。
2022年8月,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专门提出要扩大分娩无痛试点、提升分娩无痛水平。
在加强政策保障的同时,浙江、江西、上海、贵州等多地先后将无痛分娩纳入医保范围。
当然,是否接受无痛分娩,完全由产妇及家属自愿决定。但是,摒弃“生孩子肯定会痛”“做无痛会影响胎儿”的传统观念,不因为一味恐惧疼痛而拒绝生育,也应是现代女性的基本认知。
无论何时,女性都可以为生育做自由选择,这才是真正的“人类之光”。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ID:hunyingyujiating99)
本文章内容所涉及到的明星与产品不存在任何代言等商务行为,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yangyulianmeng 】,小编将立即删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