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过后已经上班数周,是时候关注一些新书,武装头脑对抗枯燥的工作了!今天活字君为大家带来这份春日书单,涵盖思想文化、文学艺术、青少年通识等诸多门类。既有重磅作者的原创成果,也有非虚构写作的外版引进;既有传统文化新解,又有西方文明新探;既有历史哲学的人文关照,也有面向青少年的通识阅读。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活字仍坚信阅读是启蒙的力量,坚信优质内容在各种媒介中的生产是文化传承的刚需,坚信知识和思想之光,会照亮每一个前行的人。让我们一起在读书中,了解关于世界的千万种读法,寻觅小径分叉的梦境与心灵,收获通达之识见及自由之心灵。欢迎大家将本篇微信转发到朋友圈,并在文末留言区说说你最期待的新书/新课程,我们会根据热度和质量选取其中3位,赠送2023年出版图书随机1本,截止时间为2月28日,期待你的留言。
思想文化
“喧闹的世界”里,依然存在着“生命的、学术的沉潜”。《有承担的学术》是学者钱理群知人论世的有情之作,集中书写了二十余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人学者。钱理群认为,一定意义上“学人”的影响比“学问”的传授更重要,更根本。
02
《云帆集》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商伟近十年学术思考精华首次集结。上编文章与他兴趣点紧密相关,展示他如何从具体问题出发,进而把视野拓展至人类普遍处境的种种思考。下编专门回忆授业恩师,使人看到一位学者的个人成长脉络,和他未被磨灭的赤子之心。
03
《牛津插图书籍史》
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书籍史。对于从古代世界到数字时代各种形态的书籍进行梳理,进行深入和有多元文化视角的分析。辅以丰富的插图,展示珍稀的图书样貌,同时讲述书籍与时代同生共长的故事。
04
《德意志史:走向西方的漫漫长路(上下卷)》
本书不是通常意义上全面展现一段历史的“通史”著作,其特点是政论与史事相结合,以“德意志国家与西方自由主义主流道路之间分合”为主要论题,讨论德国在建构现代国家时对西方现代发展道路的偏离与回归。该书出版之后即成为西方学术界备受好评的一部重要著作,本书为该书首次引进的中译本。
05
《爱德华·萨义德:他的思想传奇》
一幅爱德华·萨义德的个人肖像,一张爱德华·萨义德的思想地图。
萨义德的挚友多米尼克·埃德,提供了一个迷人的视角,展示了萨义德全部作品中的思想图景。从他最早分析康拉德的作品,到著名的文本《东方学》和《文化与帝国主义》,埃德将萨义德作品的起源、内容及思想演进,与埃德对他们友谊的思考交织在一起。
06
《巴黎人的生活:贝克特、波伏娃和我》
这是一部生动的回忆录。作者关于两位著名作家塞缪尔·贝克特和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的传记,都曾经获奖,成为年度榜上有名的作品。
作者与贝克特和波伏娃一起探索了她在巴黎的15年不寻常的生活,为两位文学巨子绘制了亲密的新肖像,并揭示了传记艺术写作的秘密。
今天我们如何读懂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何建立全面认知传统文化的版图?“中华文化新读”丛书以对中华文化的前沿研究为立足点,汇聚重磅作者的原创成果,以当代视角和普及语言解读传统文化,大家写小书,国故出新知。
07
《公天下与家天下:大同、小康与儒家的社会理想》
本书详细梳理了大同、小康观念的演化,勾勒了儒家对天下国家的认知途径。这可以帮助现代人理解中国传统的秩序原理,进而体察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复杂面向。
针对世界现状的普遍焦虑,儒家政治理念在建立人类共同意识方面,亦可带来相当可观的贡献。
08
《文物中的鸟兽草木》
出没于古代器物与画像中的鸟兽草木,题材广泛,映现着人们与自然界生物丰富密切的关联,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含义和艺术脉络。本书通过描述这些图案、纹样的风格,剖析其意涵,来推想古人对自然资源的认识、改造与利用,呈现出考古材料多方面的价值。
09
《拥书万卷面百城》
中国藏书文化源远流长、浩瀚丰厚,既有官方传统,也有民间递传。本书聚焦其中连绵不绝的民间藏书文化,以书楼、书事、书家三章为结构,选取藏书历史中较有代表性的藏书楼、藏书家,深入他们的藏书轶事、书香传奇。
10
《春秋十日谈》
作者精选了春秋时期十个有趣味、有争议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穿透迷雾,逼近每个事件或人物的历史真相。
通过“新读”这十个春秋史事件或人物,读者可以小见大地了解春秋时期诸侯国内政外交的全貌,以古鉴今,进而生动体会“春秋”这个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
11
《楚辞与屈原》
林庚先生的《楚辞》与屈原研究是难以逾越的高峰,本书全面汇编林庚先生《楚辞》学成果,并邀林先生高足商伟先生编纂并导读,展示作者对屈原、楚辞、天问三个最关键问题的研究线索,以及其环环相扣的思想体系,更深入地呈现楚辞学的底蕴。
12
《何以为家:中国人的心灵归宿》
在中西哲学比较的视野中,对中国文化中“家”的概念进行溯源和分析,梳理天下、文明和个体的关系,解决中国人如何自我理解的大问题,为现代世界找到“归家”之路。
13
《立中制节:早期中国思想与文化的密码》
基于艺术与考古的图像、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等相互映证的多重证据,以“天”“中”“節”三个关键字,作为理解早期中国思想与文化的密码,回答一个终极的问题——为什么中华文化是绵延至今、未曾断绝的。是一部打破考古学、历史学与艺术史学分界的有创新观点的著作。
14
《地理志与中国的形成》
中国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的文明—政治共同体,能生存至今,实在是世界历史的一个奇迹。这样一个“中国”何以可能?中国历史每一次由分而合,都是疆域、民族、文化的又一次扩容,为什么中国历史分久必合?合而不分?本书将落实于历代地理志的书写,以一种比较文明史的视野,来论说这个大问题。
这套丛书由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的历史性、思想性、文学性非虚构作品组成。作品试图绕开西方之眼,代表那些被忽略的地方发出声音。在当下这个歧义丛生的全球语境中,这套丛书希望搭建理解之桥梁,增进文化之交流。15
《克服欧洲》
塞尔维亚所处的巴尔干地区是东西方地理联通之处,多个民族在这里混居,多种文化在这里融合。本书以十四位塞尔维亚作家的文本为基础,运用形象学的方法,对作家笔下的欧洲以及东—西欧关系进行整理、分类和分析,从而归纳出塞尔维亚文学中不同的欧洲形象。
16
《漫过南方的浪潮》
本书从海洋开始叙述,在面海而生的地区,有一群被遗忘的人,一种新的历史于焉而生,并重塑我们的世界。之前的历史叙述,人们常常从北半球开始讲起,而这本书选择从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土著民和非欧洲人开始讲述,这个视角同样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起源。
17
《马来西亚史》
这是一部马来西亚通史,作者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以时间为线索编撰而成。现有的关于马来西亚历史的中文著述并不多,这本书含括了马来西亚从古到今的基本史实,学术性和普及性兼而有之,无论对于有良好阅读习惯的读者还是普通读者来说,都是一个了解马来西亚的窗口。
18
《双重生活:现代英国在职母亲的历史》
这是一部以“在职母亲和母亲的有偿工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著作,可以改变我们关于性别、劳动和平等的观念。在今天的英国,四分之三的母亲都有工作。然而一个世纪前,在职母亲只是少数女性的选择。麦卡锡描述了这种显著转变,转变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它对英国社会和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
纪 实
透视美利坚,通过鲜活的显微切片,探知美国的社会机理,看见真实的美国。19
《止痛毒丸:药王家族与致命药瘾》
《纽约时报》调查记者巴里·迈耶,起底了20世纪末开始席卷全美的阿片类药物滥用危机的源头、祸手、样貌和斗争。本书呈现了危机的多个截面:奥施康定生产商及幕后控制者的欺瞒术、利益链;相关医疗、司法、传媒体系的牵扯和应对;疼痛、压力背后的社会创痛和人性。
20
《地狱猎犬:美国史上最大规模的追捕》
这是一部尤为特别的侦探推理性非虚构著作。1968年4月4日,一个普通白人开枪射杀了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整个美国陷入震惊之中。历史学家、记者汉普顿·塞兹以这一历史案件为背景,考察了大量历史文献,并借鉴《总统之死》和《冷血》的笔法,对金被枪杀后65天的追捕活动做了扣人心弦的讲述。
21
《正午:黑名单与一部美国经典的诞生》
《正午》是好莱坞的经典之一,在1953年赢得四项奥斯卡大奖。然而,成功的背后,人们常常忽视的是影片拍摄正是冷战初期麦卡锡主义甚嚣尘上的至暗时刻。其时,美国社会充满政治调查和个人背叛。在本书中,记者格伦·弗兰克尔探索了《正午》是如何从一个想法发展到最终具有了一种寓言性的重量。
22
《我们为何会两极分化》
从Vox的联合创始人埃兹拉·克莱因那里,我们可以了解美国政治是如何成为一个有毒系统的。本书揭示了美国陷入分裂和功能失调背后的结构和心理力量。从特朗普的崛起,到民主党的左倾,再到日常文化的政治化,它为我们理解这些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
23
《拆了曼哈顿:改造美国城市》
本书有关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作者简·雅各布斯,如何带领民众与代表富豪利益的城市规划巨头+“权力掮客”罗伯特·摩西进行争夺战,还城市以生机。简的行动永远改变了美国人看待城市的方式,激励了各地公民抗议破坏性的城市“更新”项目。
24
《四千万美元的奴隶:黑人运动员的崛起、衰落和救赎》
非裔运动员在美国体育产业中往往具有令人瞩目的份量,然而浮华背后,有很多令人唏嘘的故事。《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威廉·C.罗登将自己在芝加哥南区成长的经历,和几十年的体育记者生涯交织在一起,提出黑人运动员对权力的真正行使仍有限,且枷锁往往由他们自己造成。
25
《云梦泽唉》
本书为“新乡土写作”代表作家舒飞廉献给乡园“云梦泽”的散文精选集。离乡多年后,身为都市客的舒飞廉以定期回归闭关的方式,为生活重新加入老家湖北孝感的田野、集市、道路、星空、草木,体验着这种将都市和乡土并置,既桃花源又数字化,既有祖灵又有现代性的存在方式。
26
《无名的故乡》
随着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乡愁成为大多数城市人必须面对的深层次情感困境。作者以学者的专业思维、大量古今文献和资料图片兼个人情感,重构了一个关于出生地“芜湖”的复杂混响时空,阐释了理论意义上的“故乡”概念和“城-乡”关系,并以此对城市文化、历史、景观和城市建设做出了自己的梳理、思考和批评。
文学艺术
27
《二十城记》
本书为马岩松第一部个人建筑自传。马岩松通过讲述参与项目的世界二十座城市里的建筑故事,深入阐发建筑理念及他对当下和未来的思考。童年、理念、行走、游历、对话、作品……《二十城记》全方位呈现建筑师马工的建筑和精神世界。
28
《必须写下我们:被写作改变的人生》
《收获》杂志编辑部副主任吴越关于文学写作领域的深度访谈、座谈以及非虚构叙事的结集。班宇,双雪涛,索南才让,张悦然,陈河,苏童,金宇澄,阮义忠,倪匡,陈村,叶永烈,李黎,托宾,勒克莱齐奥,何伟……这些与不同作家的对话将带领读者进入当代中国文学的写作现场。
29
《三国传真》
由香港出版人、史学家陈万雄博士编著的全彩图文书《三国传真》,极具现场感地还原了三国时代的战史权斗、世变人心、文化地理。全书沿战争发展的主脉络展开书写,辅以超过20个知识专题。此书一大亮点是“以图证史”,大量视觉素材之外,还有作者数十年实地考察、拍摄战场遗迹所得的大量一手图像。
30
《故宫建筑细探》
从根号二的数字密码到精密设计的排水系统,从通景画到镇殿灵符,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古建专家周乾,以扎实的专业知识、详实的文献资料,真实再现建造过程,细致拆解古建结构与布局,探究建筑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辅以235张高清彩图,全面呈现故宫之精妙与华美。
31
《三心集》
诗心、童心与佛心,是丰子恺创作的三大主题,贯穿了丰子恺的一生。他平易的文字和纯真的画风,使读者看到一个艺术家对生活的体认提炼,和真挚清淡的品格。本书收录的随笔与画作,皆为编者精心挑选,不仅是对丰子恺的立体还原,更是与之跨越时空的互动。
32
《绘画中的阴阳》
本书是用中国古代阴阳互补的哲学原理解释架上绘画的一本精彩著作。古代中国的“阴阳二元哲学论”将世界解释成相互对立的平衡,作为伤痕美术的代表画家张红年发现,组成艺术作品的重要元素都存在“阴阳”关系。当运用阴阳理论结合艺术概念来阐释和教授油画创作时,艺术变得更容易理解,普通的读者也可以建立起一种艺术的思维方式,轻松进入绘画世界。
本系列丛书根据1949年以来在中国传统艺术领域深耕的理论名家、学者书写的精彩文章,以为纲目,用图文高度融合的新颖编排形式设计制作,以期服务当代读者的阅读和审美。
33
《宋元绘画》
宋元,中国绘画艺术的黄金时代。本书作者建筑历史学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傅熹年先生,傅熹年的“本行”虽是建筑,但对书画、古籍等精研很深。本书由其对于宋元绘画艺术的研究文章编撰而成。
34
《魏晋南北朝的雕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表现题材广泛,由神到人,由皇帝贵族到劳动人民,由圆雕到线刻,由铜铸像到石造像或泥塑,变化多样。本书作者美术史论家林树中先生,与王朝闻、金维诺、王伯敏并称为中国美术学四大博士生导师,是具有国际影响的美术史论家。
35
《中国陶瓷》
中国陶瓷从新石器时代烧造最原始的陶器开始,到发明瓷器并普遍应用,技术和艺术都在不断进步。本书图文汇编邓白《原始社会至南北朝》、冯先铭《中国陶瓷》《隋、唐、宋时期的中国陶瓷》及傅振伦《中国元明淸陶瓷美术》,以三位作者权威学术文章成书,呈现中国陶瓷艺术的美术发展历程。
《颐和园》《北京四合院》《中国皇家园林》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古典园林史专家贾珺三部代表作品的全新图文修订版,将精彩文字与高清实景图、地图、建筑结构图、书画资料结合,为读者打造了极具在场感的皇城古建之旅,从中可见传统中国人如何理解自然,处理空间,安放自我的身与心。36
《颐和园》
《北京四合院》《中国皇家园林》
《颐和园》以一园浓缩中国至上之美,折射历史风云,全面解析了颐和园前身清漪园的建造过程、历史背景、山水构架、布局与风光、造境手法,以及如何在战火中化为齑粉又迎来重建,形成今日众人打卡的帝后生活空间、名胜景区。
《北京四合院》将合院住宅的演变及类型、庭院景观、建筑细部构成、房屋类型分布、居者身份界定、建造施工细节等一网打尽,对四合院的居住文化、生活情韵、名人府宅也做了延伸介绍。
《中国皇家园林》则是对历代精粹帝王之园的爬梳。如中国皇家园林的历史源流、现存经典御苑实例、皇家园林的造园手法和文化主题等,从中透射风景与权力、人心与文化。
“这就是艺术”系列是一套时尚、丰富的经典艺术入门手册,从崭新角度再认识如雷贯耳的名字与符号。每本由艺术史、时尚史研究学者精选40幅经典杰作,通过轶事、背景、地图、图表,品赏TIPS及精炼的文字、精美的图片,深度聚焦艺术史上的重量级人物和经典作品。37
《列奥纳多·达·芬奇》《埃尔·格列柯》
《猫》《黑色》
“这就是艺术”系列创新了关于艺术的观看方式,可谓一本一部艺术史,不重复,互关联。丛书分季出版,第一季:
最具传奇色彩的天才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40幅作品(重新)发现达·芬奇》;
现代艺术家中的现代艺术家——《一位需要重新加以审视的艺术家——40幅作品叙说格列柯》;
现代人的小型精神避难所——《从猫女神巴斯特到新波普猫——40幅作品(重新)发现猫》;
暗含情绪和深意的颜色——《从拉斯科洞穴到皮埃尔·苏拉热——40幅作品(重新)发现黑色》。
青少年通识
38
《给孩子的故宫》
畅销400万册的“给孩子系列”新书——《给孩子的故宫》来啦!故宫博物院院长带孩子逛故宫,涨知识,感受故宫600年积淀出的历史底蕴。李文儒院长通过文字和图片的立体互动,引导孩子“走心”逛故宫,帮助孩子打开认识故宫的历史视野,为孩子讲透故宫里的建筑之美。
39
《和孩子一起读诗》(儿童卷)
《和孩子一起读诗》脱胎于北大钱理群、洪子诚教授发起的“诗歌伴随一生”阅读计划。上卷面向的是5-10 岁的孩子,中外诗歌各占一半。下卷面向的是小学中高年级的读者。诗选按主题划分为10个单元,从土地、河流、阳光,逐渐过渡到自我与他人、时间与人生等有深度的命题。
40
《和孩子一起读诗》(青少卷)
青少卷上卷由诗人西渡编选,共选入108篇优秀诗作。为了给读者理解作品提供适当的指导,编者在每首诗后附缀了阅读提示,并介绍了一些基本的诗歌知识。下卷由诗歌评论家张桃洲作为编者,精选中外新诗百余首,同时加以注释、鉴赏,并附六篇有关诗歌艺术的专题文章,形成适合高中生阅读使用的诗歌选本。
41
《和孩子一起读童话》
蓝蓝以诗人的敏锐、思想者的深刻、母亲的宽厚,通过收录书中的44篇童话,去探寻世界、自我、爱、死亡等永恒命题的答案。
蓝蓝细腻深微的笔触、诗性的语言、智性的思考,不仅带孩子轻松穿梭于心理学、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亦为孩子打开广阔的阅读思考空间。
42
《12岁开始的数学课》
《12岁开始的数学课》是南京大学数学系副教授吴朝阳给孩子撰写的数学思维启蒙书。用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展示了一个趣味盎然的数学世界。本书的主要受众是小学高年级到初中的学生,但是,书中90%以上的篇幅对于高中学生乃至成年读者来说,仍可以带去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