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实行市场化改革,抓多少陈戌源,足球都没戏
★ 关注备用号防失联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文丨漫天雪
中国足球领域的反腐,不可谓不严厉,可以组成一个11人的“狂飙足球队”了:
但是为什么中国足球还是那样衰?
充分说明抓多少陈戌源,都没有触及根本,必须从体制上进行改革才行。
这倒不是说衰了就不好,就是一个体育竞技项目而已,衰就衰,没什么了不起的。真要看足球,看五大联赛就行了。足球是一项娱乐活动,看赏心悦目的顶级联赛,比心脏病发作摔筷子砸电视的中国足球,显然要好太多。
所以这里面更多的是一种国家和民族主义的情绪。有人一见集体主义的大词就上头,恨不得让纳税人花更多的钱砸进去(并不起作用,事实已经证明了),那就还不如不砸钱让它继续衰下去。
我们不讨论这种价值观和目的,只讨论,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让中国足球不衰。
那就是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像所有领域一样,只要你坚持市场化了,其他条件不变,水平必然提高。就像国营食堂改为市场化的各类餐馆,饭菜和服务质量立即提升一样。
这些年中国足协成功地让人不再关注中国足球了,对他们都搞出了什么幺蛾子,也说不太清了,但是我至少知道一个事情,那就是陈戌源任内,搞“球员限薪令”。
这个事情已经揭示出了中国足协这个超级官僚机构的本质,它就是无视市场律令的妄人。
不讨论其他,单就限薪令一项,只要严格执行了,实际上就足以摧毁中国足球。
限薪令就是实行价格管制。价格管制的经济后果,我们已经无数次阐述。只要设定的“价格”低于自由市场价格,就必然打击供给,人为制造短缺。最严重的情况就是,被管制的商品从市场上直接消失,转入黑市。
就像疫情初期的口罩和前阶段的布洛芬一样。看着价格低,但是买不到的。
球员是足球运动的核心生产要素,没有球员当然就没有足球,没有优秀的球员,当然就没有高水平的球队。所以一旦对球员实行限薪令,使其低于市场价格,后果自然就是:
1、优秀球员供给短缺。优秀的、有出路的就外出;一般的就提前退役;优秀外援流失。
2、球队竞技水平降低。因此观看的人更少,联赛和俱乐部的商业价值下降。
3、恶性循环地,没有人愿意投资足球,因为没有了最重要和直接的吸引优秀球员的手段,搞足球就是赔钱。
以上经济学分析的结果,已经在陈戌源任内全部实现:他任足协主席三年,花重金请来的外援离队,中国足坛有35支球队退出职业联赛,各队分红和收益猛跌,联赛水平跌至谷底,联赛商业价值断崖式下降。
而联赛水平的下降,也直接影响到了国家队的战绩。去年国足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以1:3不敌越南,“谁都敢输”,重金引来的归化球员,也打了水漂。
有人说,现在的球员不行,外援也吸引不来,那就建好梯队,发展青少年足球啊。那么——
4、限薪令会直接扼杀青少年足球。
想想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家长愿意花很多钱来培养呢?
因为预期未来的收益会大于这些投入。
人的行动是面向未来的。是预期未来的收益,决定了现在投入多少成本。
比如你预测苹果在三年后的价格是5块钱一斤,你必然会估算未来的产量和总收益,然后开始投入资本在市场上竞买要素组织生产。只有预期未来收益大于投入的成本,才有赚钱的可能。
只是可能。因为即便如此,未来是不确定的,只有你判断对了,才能盈利。
假如你预期未来苹果才卖2元钱,现在的投入平均到每斤苹果上都超过2元了。那你必然会放弃这项投资。
同样道理,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从小就要开始,机会成本巨大——要放弃文化课的教育和其他出路;投资巨大,但却不是谁都能培养成功。这个事情本来不确定因素就非常大,这时候你再来个限薪令,那好,就没有人愿意培养孩子踢足球了,因为未来收益无法覆盖成本,无法补偿风险,投资损失太大。
所以,即便我们不讨论其他任何骚操作,限薪令这一条,就足以把中国足球搞死。
经济学的原理,在任何领域都是适用的。管不住自己的干预之手,今天在这里插一杠子,明天在那里乱管一通,那就没个好。
以中国的人口和市场规模,和中国民间资本积累的规模和速度,只要没有足协的乱插手,让各家俱乐部自由竞争,联赛市场的火爆几乎是必然的。俱乐部为了吸引更多的球迷和赞助商、广告商的青睐,必然会引进高水平外援和教练。至于说引进C罗梅西这些步入职业生涯晚期的顶级球员,也根本不在话下。
当联赛水平提高了,国足水平的提高,也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万万不可陷入认知误区中,认为这都是足协官员无能,事情恰恰相反,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太能了,比市场还能。也不可情绪化地呼吁和支持球员限薪,说以这些球员的能力,一个月2万都太多。价格不是你定的,而是消费者金钱投票的结果,要服从市场规律。更不可以说,足球不好,都是因为没管好。
当你这样认为的时候,活该你看不到中国足球的进步。
题图:Claude Monet
一课经济一起学,科学普及你我他
学习一课经济学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济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