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技·未来思维”系列讲座 | 刘忠范 “从科学、工程到产业:石墨烯材料的创新实践”
弘扬科学精神,培育产业工匠。4月28日,清华经管EMBA“未来科技·未来思维”系列讲座聚焦石墨烯材料,举办了第十三讲:“从科学、工程到产业:石墨烯材料的创新实践”。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教授作为主讲嘉宾。考虑到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活动于线上进行。近四百名清华经管EMBA同学及校友一同聆听了本次讲座,同学们云上学习热情不减,讲座互动精彩纷呈。
刘忠范,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物理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化学会会士,中国化工学会会士,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会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杰出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和北京市主委。发表SCI检索学术论文65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30余项。
讲座伊始,刘忠范院士向同学们介绍了“碳材料”的发展历程,碳材料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走到今天,是“新兴”产业的摇篮,而神奇的石墨烯将是下一个新兴碳材料产业。石墨烯是柔性、透明、稳定、最薄、最轻、最强、最坚硬、最好的导电和导热材料,正因为石墨烯集众多优点于一身,被认为是超级材料、材料之王,有很多可期待的应用。讲座中,刘院士着重向同学们介绍了石墨烯材料制备的发展现状、石墨烯材料当前的广泛应用,分享了其团队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产业化实践的成功经验及研发成果,也向同学们介绍了他关于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的新思路。
从零到一的原创性基础研究突破常常是“无心栽柳”的结果,源于科学家们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很难进行“规划”和重点“攻关”。
石墨烯在电子信息、光通信、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广阔的领域拥有极为诱人的应用前景,正逐渐走进人类的生活,续写碳材料家族新的辉煌。
与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相比,中国石墨烯行业的关注点并不在一个频道上。国外更多关注真正体现石墨烯新材料特性的未来型技术研发,而中国则大多关注近期的实用性产品的开发。
中国的石墨烯新材料研发需要像东丽公司那样的担当者;中国的石墨烯产业需要真正的“工匠精神”和“匠人”,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不屈不挠。
从研究思维到产业思维的跨越之路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科学家的研究思维,是好奇心驱动的,具有发散性;第二阶段是工程师的工程思维,是责任心驱动的,具有聚焦性;第三阶段是企业家的产业思维,是事业心驱动的,具有市场性。
企业化和市场化运作是研发平台通向产业化平台的必由之路,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不能满足于建立众多的研发平台,企业是解决一切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落地的唯一途径。
激发原动力,打造烯未来。我们需要基础研究的力量、体制机制的力量、市场的力量、资本的力量、个性的力量和文化的力量,这些一个都不能少!
永远不要给自己设置天花板,超越自己,勇敢前行。做点真正有用的东西,或者上货架,或者上书架。
刘院士强调,要致力于打造“研发代工”新模式,让科学家和企业家同乘一条船。产学研协同创新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一体化协同创新”企业内部就有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三者在一个架构下协同创新。另一种是“多主体协同创新”,就是多台机器必须协同运转,这其实很难。刘院士致力于打造“一体化协同创新”模式,通过全过程利益捆绑,长期稳定地服务于企业的高技术研发,共同打造品牌产品。
讲座接近尾声,刘忠范院士为同学们留出了充足的互动提问时间。同学们积极踊跃,就碳纤维在航空领域的应用、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异同、石墨烯产业化方向展望、石墨烯在塑料领域的应用、非金属表面石墨烯的生长等问题与刘院士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刘院士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做出了解答,并希望石墨烯产业、新材料产业能够圆我们的中国梦,能够做出真正有用的东西,期望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能够加入石墨烯赛道,一同推动石墨烯产业的发展。
融通资源,集聚匠才,创新机制,引领未来。企业是一切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落地的关键,解决卡脖子技术需要企业家的担当与作为。清华经管EMBA的企业家同学们将持续助力我国基础科学技术从科学、工程到产业落地,秉工匠之心,树科学之风,以企业家精神为帆,乘风破浪走向未来。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教育中心自2021年春季学期起面向EMBA同学,围绕前沿科技、高端制造、新基建、能源生态、消费民生的五大主题,开展“未来科技·未来思维”系列讲座,助力EMBA学生解码高端科技、洞察行业前沿、把握政策方向、构建未来思维。
特别鸣谢清华经管EMBA19-A班李向阳同学,为本次讲座提供线上直播通道(Umeet)。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内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