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与痛风:疫情之中,痛风的发病率增加8倍
“痛风”(A swollen and inflamed foot: gout is represented by an attacking demon. 作者 J. Gillray, 1799.)
2021年11月,《临床风湿病》杂志发表一份墨西哥的研究报告:在2020年4月至7月之间,也就是墨西哥的第一波新冠疫情期,在接受随访的101个痛风患者中,有36人痛风发作,复发率达到了35% [1]。
相比之下,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间,痛风患者的复发率只有4.4%。
对比疫情前后,痛风复发率从4.4%增加到35%,有8倍之多!
这个研究是有些局限的,除了患者人数不多,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痛风患者属于阳过。
如果不是所有人都在疫情中阳了,那么阳过者的痛风发作率,肯定比未阳者高不只8倍!
这也没有办法,因为墨西哥不搞全员核酸,对一些患者的随访,是通过电话进行调查,患者不到医院,一般也不知道阴阳状态。
这101个患者中,只有7人是确诊的,但是从统计数据上来看,在疫情期,确诊的这几人痛风发作率比其他阴阳不明的人要高得多,且其中两人去世。
一般来说,痛风是因为体内尿酸水平过高所致。食物中的嘌呤在人体内会代谢成尿酸,通常情况下,人体将尿酸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在特殊的情况下,当人体产生过多的尿酸,或者肾脏无法有效地将尿酸排出体外时,尿酸就会积累在关节和周围组织中,形成尿酸晶体,引起疼痛和炎症,导致痛风的发作。
这里有一个关键词:炎症。
而与炎症有关的一个重要的细胞因子,是IL-17A。
在痛风的动物模型中,给小鼠注射尿酸盐晶体,可以诱发痛风,但是如果给小鼠使用IL-17A的中和抗体治疗,可以减少关节的炎症 [2]。
这说明IL-17A直接导致了痛风者的炎症。
为什么我们要提IL-17A?因为它跟新冠有关。
202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表达的一个病毒蛋白ORF8,功能类似人体的IL-17,能够结合IL-17 的受体 A 和C,并且能比人体的IL-17A引发更强、更明显的炎症反应[3]。
在新冠蛋白ORF8中,Y42 和 E106这两个氨基酸对 IL-17 受体A的结合很关键, I71 和 I76则对IL-17 受体C的结合很关键。这些位点发生突变,ORF8结合IL17受体的能力就会有变化。
新冠病毒、ORF8、IL-17A、痛风,已经形成了一个闭环,完美解释了疫情之中痛风的高发。
根据2017年数据,中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高达1.7亿,其中痛风患者超过8000万。目前的痛风患者,应该有1亿。
如果可以套用墨西哥的数据,在1亿人中,4个月之内正常情况下会有400万人痛风复发;在疫情中,会有3500万人痛风复发。
在去年年底,中国在一个月时间内,阳过率达到了90%,远远高于2020年墨西哥的感染率。
多少人会痛风复发?或者说首次爆发痛风?这是答案尚未揭秘。
因为中国基本阳过一遍了,该阳的都阳了,该痛风的也痛风了,似乎没有必要过多忧虑。
但是,痛风总会复发,新冠病毒也还在,对于痛风患者,可能还是需要特别注意一下。
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比如红肉、海鲜、酒类(尤其是啤酒),会增加尿酸的产生,痛风者需要多加注意。
痛风之痛,应该胜于没有啤酒海鲜的痛。
对于痛风患者,也可以考虑预防性服用药物,但是请谨遵医嘱使用。美国风湿病学会的指南推荐使用别嘌醇作为一线降尿酸药物,从低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目的是将血尿酸控制在低于6 mg/dl的水平(<360 µmol/L);也建议使用预防急性发作的药物,包括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
参考文献:
(作者:张洪涛,笔名“一节生姜”,著有科普读物:《吃什么呢?——舌尖上的思考》,《如果舌尖能思考》。可以谈最前沿的医学研究,也可以讲最通俗的故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