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的爹妈,都这样筛选高质量亲家啦?
前两天在一个美高群里看家长聊天,讨论的话题围绕升大学选专业。
读文科没有出路不要选,因为这个路子全拼爹,没爹就只能去各种组织,收入低到惨淡;选理科又拼不过,美本全球学神霸道,连学霸都没有啥机会突破,除非你甘心,可能还没卡车司机赚得多…
盘来盘去,高投资低回报没出路,送娃留学最后读成了蓝领图什么?这让中产家长非常困惑。
实在琢磨不明白,大家开始转移话题讨论点舒心的,鸡娃前途暗淡,还不如好好找个亲家。
可能好多家长想不明白,出国不是为读书吗?怎么选亲家扯上关系了?
啧啧,这样想问题就局限了,其实教育的本质也是在做圈。
之前我跟留学圈大咖闲聊,他每年要帮很多小孩爬藤,但说自己最得意的不是文案好,而是思路异于常人的开阔。
就比如说,别人和家长谈择校,无非是在选专业还是选学校里打转,这样的问题太肤浅。他说最值得关注的是,学校男女比例。
早些年,很多家长看排名,扎堆送男生去顶尖的理工科院校。学校固然厉害,但本科毕业连个女朋友都没有social到,爹妈着急都怕小孩出柜…你说这重要不重要?
这两年美国大学阴盛阳衰,女生比例碾压男生。
女生家长又开始着急,大学找不到对象,熬到毕业23岁谈恋爱输掉了起跑线,好男生早早就被人捡完啊。
所以,预埋亲家要趁早,不然小孩自己找错了人,再想力挽狂澜,这成本太高。比如三星公主嫁保安的悲惨故事。
我高中时代有个闺蜜,家里挺有钱的,人长的也好看,很多男生追求。
但上一辈爹妈笃信「知识改变命运」,也信早恋是命运的绊脚石。父母天天盯着不让早恋。大学读到快毕业,爹妈一时不察,交了第一个男朋友。
她老妈一看人就疯了。
这个男朋友人相貌普通脾气不小,家庭条件一般还不谦逊上进,擅长死缠烂打但对女朋友的爹妈都不会嘴甜。
可能是年少轻狂不知深浅,有一次在楼下等着接闺蜜去晚自习,当爹的出门和他谈判,结果俩人谈成了一场世界大战。
一怒之下,老爹砸钱斩情思,把闺蜜送去了美国读研,划拉一下门当户对的人家。但为时已晚,千山万水是断了她这段恋情,但老爹每周一封信恳谈婚恋观,烦到闺蜜把自己关进实验室,最后读啊读成了独孤女博。
再然后,熬到年纪差不多随便找了个差不多的嫁了,爹妈不满意也不能挑剔,谁让自己没有早早预埋亲家。
教育的尽头是编制,养娃的尽头是婚恋。
可能很多人感觉不到阻断这段感情,成本有多高。正好前两天看到一个当妈的吐槽,说女儿申请耶鲁读硕,中年搞钱的斗志都被激发——
国际路线的爹妈现在早早开始布局,为了找门当户对的亲家,连参加个夏校都能筛一轮基因。
有个深谙夏校门道的妈妈跟我说,用教育筛选亲家有几个好处:
首先,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的先决条件是财力相当。之前《三十而已》看财力主要看包包,爱马仕里三六九等,是有钱人的敲门砖。但小红书里豪门上万,高定套装也可能是赝品装,很不如夏校这么直接,真金白银都标好了价格。
普通读一个夏校两三周的时间,费用三万起还不含往返的机票。
英国比美国要便宜,往年就会差几千块,基本是一个汇率的的涨跌。但今年美国夏校身价突然暴涨,速度拉开了和英国的距离。
本来计划送小孩去的夏校,疫情前37800,今年47800,看得我心惊肉跳。
本想拉下老脸撩关系砍砍价,对方不含蓄地晒出了今年的waiting-list,说关系好才给你插队,后面组团等着报名的家长还有一大把——
啧啧,50000的夏校费,15000的机票,加起来十几天花销6、7万,还只是单飞的价。如果陪读或送娃,纯学不玩,100000块都打不住…
这对我们来说是门槛,但对有钱人来说真跟玩儿一样。今年2月寒假都还没结束,拔尖夏校就早早被订完抢光,有钱不考虑价格,抢到就是赚到。
当然,夏校能丰俭由人,有个顺义妈妈跟我说,如果经济状况有限,不建议年年报。但是——
她家小孩五年级开始就刷遍了美国夏校,如今已顺利进入顶尖的文理学院。
中肯建议之余,都没忘朝我狠狠露一下阔人的肱二头肌。
夏校有钱未必能上,但没钱万万上不了。
财力真的是门槛,这里没有三万三就能搞定的便宜暑假。月薪三万的中产爹妈想送小孩summer school,也要细细盘算比价,心疼下自己的钱袋。
那些毫不犹豫抢夏校占位的,都是真不差钱的。家庭年收入最少300万以上(每年五分之一可以用于教育),这还得是只有一个娃,爹妈一心扑在教育上。
不然收入百万可能只够娃的学费、课外班费,还个房贷车贷和保险就捉襟见肘,哪里有还有闲钱去夏校?
其次,是基因匹配。
众所周知,全球最顶尖的夏校都是要标化成绩和入学测试的,录取率高不了爬藤多少。
这话不是吹,托福90分都不建议读夏校。拿几个全美顶尖夏校举例,你就秒懂这个是圈子有多卷:
MIT麻省理工的夏校,每年在全球招80个学生,但报名的有4000人之多,录取率不足5%,能进的学生都是千挑万选、智商爆表,不是天才也无限接近天才了;
耶鲁全球青年学者,录取率也高不了多少。参与的学生会跟着知名的耶鲁教授学习,所以申请者必须足够优秀,优秀到能参与藤校教授指导的密集型研讨会,以及大量的课外交流活动…
爹妈把小孩送进去,属于高智商捆绑,完全不用担心小孩social个朋友,会拉低家族的智商。哪怕存在所谓的均值回归,大概率也是在全球最顶尖的一批高智商人类里浮动…
还有的偏人文类的夏校,招的学生已经优秀到快能拯救全人类了。
去年我采访的一个小孩申请到了斯坦福的夏校,他申请前是个高二的学生,在上海百日封控中做团长——
谈渠道、搞采购、消毒查杀,还组织社区,有秩序地发放物资,疫情期间保障了社区生鲜供应链。既能扛骂又能扛活,内心沉稳坚定,还拥有超越同龄人的思考深度。
所以,顶尖的夏校里群英荟萃,都是经过了层层选拔实现了基因筛查,实现了优秀的孩子对对碰。
再次,趣味相投。
夏校的风格其实很多样,不同风格的夏校体现了家长不同的偏好。
比如有人热衷英语学术(学分)夏校,连续三周要听说读写高强度的学习,这种家长都鸡血,所以无论谈学习系统还是学习资料,从报班到读什么学校,只要跟鸡娃有关,就能掀起他们social的热情;
有人热衷藤校的夏校,还没读完高中就参加各种文理类竞赛考试,这群家长目标明确只为爬藤,「虽然申到MIT夏校未必进得了MIT,但文书里夏校一笔还是会让招生官知道你被筛选过」。
运动类夏校也很有层次。
有人选航海帆船高尔夫,有人选皮划艇野外生存高空坠落。前者怎么高级怎么来,要培养小孩精英感觉;后者什么粗糙要什么,不彻底释放娃的天性不罢休——
现在教育太个性化,爹妈躺平都有不一样的躺法。
通过夏校筛亲家,可以完美匹配教育理念,有共同的养娃目标就更容易彼此接纳,未来也更容易擦出「亲人」的火花。
而且summer school全球招生,学生来自五湖四海。
这意味着啥?当海淀家长的亲家圈还在海淀六小强间流转的时候,夏校家长的亲家储备已经全球化。
真是想不到,报个夏校还能有这么神奇的功效。
本文系授权发布,From Miki粥,资深媒体人,教育纪录片总策划,创造了"顺义妈妈"一词。个人公众号:Miki粥(mikizhou99)。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