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沪医生从上海返回后猝然离世!他的经历让人落泪,有些话不得不说
今早起来打开朋友圈,一条悲痛的消息扑面而来,援沪医生竺大义不幸去世,年仅48岁。
竺医生是温州瑞安市塘下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内科主任医师。4月初,瑞安分批次抽调精干力量驰援上海。竺医生主动报名,成为年龄最大的队员之一,被分配到核酸采样小组工作。5月15日下午,在完成最后一次采核酸任务之后,竺医生所在的浙江援沪核酸采样队有序离沪,进行为期7天的隔离。但刚刚隔离期满却......
二十多天来,几乎每天都是5点多起来,往返乌镇与上海之间,期间十多个小时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厕所,常常累得连话都不想多说,好多人因为脱水声音都嘶哑了,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竺医生的经历让人落泪。
这样的经历,同样是“大白”的我是有切身体会和感受的。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北京也正经历着。
端午节当天我被外派担负核酸采样任务。早上四点半起床,五点出发赶往采样点,七点钟开始采样。防护服、头套、面罩......全副武装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在近乎无法呼吸的套子里不停地在一个又一个咽喉里采集,那种滋味只有经历过才知道。
我的经历只是一个半天,而竺医生却是连轴转了二十多天,由衷地敬佩和致敬。
在这一个半天里,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在采样环节决不放过一个假阴性。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困难重重,每10个人至少有4个人的咽部是不会暴露的,就是说至少有40%的人是很难采的,要么大舌头堵满全嘴不留一点儿缝隙,要么吐出舌头让你去采。每次我都反复引导纠正,汗流浃背。由于采得深,有些群众咽部明显不适,但最终却以理解并“谢谢”示意,让我很是感动。
还有所谓的智能小屋,太不好用了。我的两只手穿过厚厚的橡胶手套伸在屋外,笨得就像一台机器人,屋内我一会儿站着一会坐着,根据群众的身高与配合度不断调整采样的最佳距离与姿势,有好几次采样试剂管差一点就掉落在地。有那么一阵子我都感觉与智能小屋合为一体了,我就是小屋,小屋就是我,要不是旁边的志愿者举着手机过一会就隔着玻璃喊“身份证角度摆得不对拍不清”,我真的就无我忘我了。
竺医生的离去让人痛心。作为千千万万“大白”中的一员,此刻含泪送战友的同时,也想提醒所有做核酸的群众,做口咽拭子时,“大白”的棉签是要越过舌根,在两侧咽扁桃体来回擦拭,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的。这样才能采到位、采得准,最大程度避免假阴性。
所以在此呼吁每个人可以在家对着镜子练一练:嘴张大;舌头尽量要放松(不要往外吐舌头、也不要让舌头挨到前面的牙齿),请不要用嘴发啊,用嘴往里吸气(虽然发啊也会让鄂垂向上收缩,但是有感染风险;用嘴往里吸气的动作也会使鄂垂向上收缩);张嘴前完成呼气动作,张嘴后开始吸气。
最后,希望每一个被采样的群众都采得准,每一个“大白”都能够被温柔以待。
还想醒大家,健康人生拒绝悲剧,请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关注三甲传真,每天早定这里,从阅读一篇有温度的医学科普开始。
还想提醒大家:经常有朋友留言咨询,三甲专门开通了“三甲学堂”解疑答惑。请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后,为您和家人健康保驾护航。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