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从“无奈”到欢喜,结果是我成了鲁迅迷公众号新闻2023-02-19 03:02文:张鸣 编:先知书店1974年,那年我17岁,中学毕业,由于有对当时的革命不敬的言论,被全团批判(当时还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全师通报,接着被发落到一个水网地带的生产连队去放猪。养猪这活,又脏又累,但空下来的时间却很多,把猪放出去的时候,晚上母猪产仔打夜班的时候等等都是。闷得难受,只好想法找书看。刚巧,连队的图书室除了马列和毛著之外,还有一套《鲁迅全集》。厚着脸皮,我每天去借来看,后来大概我的坚持不懈死缠烂磨感动了上帝,兼管图书的连队文书索性将整套书都由我搬了去。这套《鲁迅全集》不是现在常见的16册的版本,而是抗战期间在上海孤岛(租界),由鲁迅夫人许广平先生编的20册本,后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再版的。这套书的特点是竖排没有注释,里面没有鲁迅的日记和书信,但却将鲁迅翻译的外国小说和整理的古人著述统统收进去了。当时的我,还算不上是个读书人,像我这样小学上到一半就赶上动荡的倒霉鬼,此前的读书经历,不过是看了些小说,比同龄伙伴稍强一点的是,除了《烈火金刚》《平原枪声》之类,还翻过一些名著(不过当时也不知道书名和作者,因为大多没有封皮)。能坚持把《鲁迅全集》啃下来,完全是因为没有书看,饥渴得没有办法。对全集,我是先看小说,再看杂文,接着读译文,最后将最难懂的《中国小说史略》都啃下来,从无奈到欢喜,结果是我成了鲁迅迷,鲁迅的大部分文章,往往不止看两遍三遍,有的甚至看了十几二十遍。《鲁迅全集》对我影响非常大,概括起来,大概有三个方面:· 一是它培养或者说诱导了我对中国文学和历史的兴趣。人们知道,鲁迅在思想上有全盘西化的倾向,要年轻人不读或者少读中国书,但是,恰是他那有着太多中国味道的文字,诱发了我对文言文的强烈兴趣,正是啃完了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之后,我开始自修中国文学史,从楚辞汉赋一直啃到明清小说。· 二是培养了我观察人和事物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叫什么呢?姑且称之为透视式的观察法,就是说看问题不管现象,直扑病灶,阐述结论的时候,虽然常常显得有点偏激,但往往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三是鲁迅对人、尤其是中国人自身文化习性的反思,使我学会了思想。是鲁迅,使我从一介毛头小子,成长为一个对这个世界有了点想法的读书人。至今我依然认为,近代的思想家,没有任何一位思想之深度能够望鲁迅之项背。《鲁迅全集》改变了张鸣的思想,也曾影响了无数人。鲁迅的文字穿透历史、跨越时代,其思想性至今仍不过时。有人会觉得鲁迅的文字并不好读,但是无论是谁,只要啃进去,便会感觉到“欢喜”,既能学会如鲁迅一般的“透视观察法”看清社会,也能成为“对这个世界有点想法”的人。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鲁迅全集》无疑是最值得永久珍藏的图书之一。 一套书之所以值得永久珍藏,往往取决于两点:一是其思想深度,二是书本身版本与装帧可供后人研读、品鉴与收藏。珍藏《鲁迅全集》,我们诚意推荐这套1938年原版竖排影印版《鲁迅全集》,这套书基于中国第一部《鲁迅全集》精心复刻而成,是鲁迅作品出版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套真正的“全本”。这版《鲁迅全集》,从全书工艺设计、内容收录、到编排体例,均是对1938年原版(也是文中张鸣老师所读版本)100%的还原,完整呈现初版本《鲁迅全集》的原貌,并对原版进行了修图,用八十克双胶纸印刷,使观感和手感都更加舒适。放在书架上尽显审美与品味。中国堪称杰出的作家不少,但鲁迅只有一个,因此,他的作品,书架上不妨放两套:一套用作日常随手翻读,这套38年版的“孤本影印版”用作珍藏与品鉴。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购买《鲁迅全集》,永久珍藏。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