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啊,日本(十二)利休之死
日本啊,日本(十二)利休之死
回到千利休本身。
千利休不是简单的茶人,日本的朝堂关系也与中国后来那种纯粹的中央集权皇帝与臣子的关系不同,倒是有些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模式。
千利休出身大阪的富豪之家,不是首富也是前三吧,这给了他学习茶道的先决条件——无财不足以养道,培养一个爱好,尤其是特别花钱的爱好,没有实力充沛的经济后盾是不可能的,比如你看早期欧洲大陆的各种大家多出自富贵之家。 那时候的日本可不是现在科学昌明物质发达的日本,而是物产贫瘠之地,所以日本虽然在各方面都在努力学习与发展,但还是远远落后于中国,要等到千利休横空出世以后,才算是开创了突破老师的界限、自成一派独立发展的局面,还要等到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当政以后,德川幕府持续了三百年,才把从中国所学真正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
在千利休的时代,日本茶道还崇尚“唐物”,就是中国进口的茶具,想想那个以木帆船为运输工具的时代,就知道中国的瓷器到达日本有多难了,有多贵就可想而知了。
没有钱想学茶道?
千利休有钱,有很多很多钱,这给了他两大便利。
一个是可以花大价钱买好的“唐物”,有了好的茶具,才有与当代一流茶人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他也是因此才能与当时茶人第一的村田珠光学习。
二是因此结交了“战国三雄”第一人织田信长,织田信长为了实现“天下布武”的终极梦想,看中了大阪商人的钱——无财不但不足以养道,也不足以打天下——也看中了茶道这最高文化代表对皇室阶层士人阶层武士阶层等等各界人士的影响力,他也要把最高文化的发言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于是,从各方面看来,千利休作为大阪商人与茶人的双重代表,就与织田信长成了天作之合。
于是千利休就成了织田信长的入幕之宾,顶级幕僚。
于是才有了他与丰臣秀吉半师半友纠结一生的恩恩怨怨。
那时候的丰臣秀吉,因为出身贫贱,连姓都还没有,直到因为把织田信长的草鞋焐在怀中,以使织田信长穿的时候不会觉得脚凉,而引起了织田信长的注意,才有了自己的姓“木下”。
英雄不问出处。
丰臣秀吉就是那种出处是奴隶的最底层,却凭个人努力与才干成为统一日本的历史第一人。
而丰臣秀吉一路登顶的过程中,少不了千利休的影子,可以说,没有千利休,就没有后来的丰臣秀吉。
因为,千利休曾经救过丰臣秀吉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