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二十四节气之第二。(gaopinimages.com)每年公历2月18日-20日开始到3月初,北半球日照增加,气温回升,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渐渐向北挺进与冷空气相遇,形成降雨。《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孟春之月就是春天的第一个月。在这个月,东风会代替北风,吹来暖意,化解冰冻。蛰伏的虫子又活过来了,鱼儿出现在破冰以后的水面,鸿雁也开始回飞。而水獭们会在河岸聚集,举行自己的年度大祭,这就是传说中的“獭祭”。
各种水獭保护状况不一,欧亚水獭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wikipedia.org)
冬天看似冷漠肃杀,雪掩冰封,萧瑟一片。但是人们知道,那些蛰伏着的生物只是在默默酝酿,一旦春天到来就会变成超级美味。苏州人认为人间极致美味的河豚在正月味道最佳,辽朝的皇帝每年正月会跓跸混同江或者查干湖,在那里凿冰捕鱼:第一头捕获的鱼会开启开年最大的盛宴:头鱼宴。冰下的鱼一个冬天晒不到太阳,肉质变得相当嫩而且甜,十分鲜美。
这方面水獭和人类的品味完全旗鼓相当,不会放过上天的恩赐,在雨水这天开心地大干一场并且饱食一顿是必须的。同时水獭们是一种罕见的动物:拥有完全不弱于人类的进餐仪式感。
据说它们并不急着进食,而会把捕捉到的鱼在岸上排开,就像人类设祭一样。它性格凶猛,在遭到猎犬围捕时,敢于向身形较大的进攻者发起反抗,曾有咬死猎犬的记载。2011年时,有游客拍摄到水獭在伍德拉夫湖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攻击幼年鳄鱼。
水獭凶猛,却不会在水下粗鲁进食,发现鱼群后就一条接一条地捉住放在岸边,排列整齐,很像排列祭品,而水獭特喜欢搓手的样子又好似人叩头作揖。
水獭喜欢搓手,酷似作揖。 (Wikipedia.org)《逸周书·时训解》:“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又五日,草木萌动。獭不祭鱼,国多盗贼;鸿雁不来,远人不服。草木不萌动,果蔬不熟。”其中重点是:如果獭没有祭鱼,那么国家就会出现很多盗贼。这一点似乎有一点点逻辑,即水獭捉不到鱼,那么意味着春荒会持续一段时间,于是会有盗贼现象。而下一句的意思是:鸿雁没有飞回来,远人(一般是周边的游牧民族)不服,也是说经济不好国家的影响力就会变弱。好在远人就算不服,还可以各自安好。鸿雁不来的问题可能还不算大,而獭不祭鱼就很严重,獭和人都会饿死。水獭很容易驯养,也精通捕鱼,再加上喜欢先把食物排排排,而不是一口吃掉,所以它是鸬鹚以外经常被人类利用来捕鱼的动物。据说直到现在四川有些地方还有使用,大多数地方已经看不到了。所以大多数地方对于“獭祭鱼”的说法可能都很陌生了。二月初二(农历立春前一两天)也是美洲土著的土拨鼠日。那一天美洲居民会观察土拨鼠的行为。如果那一天土拨鼠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么春天就要晚六个礼拜才能来临了;看不到自己的影子,那么春天就到了。这个美洲土拨鼠日和中国“獭祭鱼”之雨水节气几乎异曲同工。
由于水獭祭鱼的形象深入人心,李商隐因为写作时候喜欢罗列,被起绰号“獭祭鱼”。参见宋人吴炯的《五总志》:“唐李商隐为文,多检阅书史,鳞次堆集左右,时谓为獭祭鱼。”。真是几乎每一句都用了典故,典故被工仗地排放在了诗句里,就像水獭捞出来摆在岸边的鱼那么整齐。Hmmm,以前还真是没有什么好的形容词来形容李商隐的这种特色。谢谢水獭君!有趣的是:獭祭鱼的说法在日本民间早就流传甚广,一款日本著名的清酒品牌就赫然是“獭祭”。
这款酒名来自于俳句名家正冈子规,正冈子规的一个笔名就是“獭祭书屋主人”,看来他也是特别喜欢李商隐的吧。由于身形类似黄鼠狼,水獭也被认为是聪明有灵性的动物。与中国神话类似,日本民间故事中,水獭会化成女性,穿上和服,用伞蒙住脸。如果有年轻人向她打招呼的话,就会拿下伞,露出它原本的脸孔,趁着年轻人吃惊的间隙袭击并咬死他。可惜的是,2012年8月28日,日本环境省已宣布日本水獭灭绝。既然讲到了正冈子规,那么就用他的一首春雨结尾吧:
あたゝかな雨が降るなり枯葎
(温雨纷纷下,蔓草枯干不见芽)。
注:温雨即初春的雨,有暖意。
DR KEITH WHEELER 拍摄,gaopinimages.com
作者:蔡霄 I 编辑:框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