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这一说法与古代天文学有关,“龙抬头”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角宿(象征“龙角”)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制作:冯娟 图源:新华网农历昨天二月一,今天二月二,这两个二月初的节日在历史上有一种好玩的关系。
台南开基三官庙的太阳星君神像。wikipedia.org他的生日二月一日在唐朝被定为“中和节”,大家去翻一下唐诗,中和节的酬唱诗作非常的多。说明这个节日在唐朝是一个大节日。《古今岁时杂咏》,卷十是中和节。图源:wikipedia.org唐代建国以前的中国社会是佛教社会。唐朝皇帝通过崇奉道教来提高自己的地位。我们现在可能已经不能想象南北朝时期的门阀的力量了。当时的皇家只是诸门第里推荐的一个政治代言人。皇家既没有能力觊觎门阀的产业,也没有实力改变政治格局;而门阀却可以随时联合起来推翻皇室。和科举的目的差不多,推崇道教,在唐代也是用来制衡门阀的。认道教的开创者老子为祖先,把民间信仰引入到国家建设。这就是中和节的来历。西方社会做的最成功的是耶诞节,看过《生活大爆炸》的读者大概记得谢耳朵的说法:耶稣原本是巨蟹座的,但生日却被挪到冬至这个农业社会全球影响力最大的节日去了。
学会使用火帮助了人类社会很多,所以很多社会都存在着对火的敬仰和崇拜。寒食节这个节日原意是:让人能够通过定期地举行不生火的生活,来让大家唤起对火的重要性的认识。
而在中国古代皇帝提倡了介子推以后,忠君爱国的思想就被注入进寒食节里去了。这是国家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通过节日输送到民间社会的一个成功的例子。
唐朝,随着皇家对门阀战争的全面胜利,道教这个工具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周密的《武林旧事》写到:
“二月一日,谓之“中和节”,唐人最重,今惟作假,及进单罗御服,百官服单罗公裳而已。二日,宫中排办挑菜御宴。先是,内苑预备朱绿花斛,下以罗帛作小卷,书品目于上,系以红丝,上植生菜、荠花诸品。俟宴酬乐作,自中殿以次,各以金篦挑之。后妃、皇子、贵主、婕妤及都知等,皆有赏无罚。可见当时二月一日已经徒具形式,而作为余绪的御宴还是颇为热闹。第一轮有赏无罚,算是热身。然后就渐渐热闹起来了,赏罚也多起来了:"以次每斛十号,五红字为赏,五黑字为罚。上赏则成号真珠、玉柸、金器、北珠、篦环、珠翠、领抹,次亦铤银、酒器、冠镯、翠花、缎帛、龙涎、御扇、笔墨、官窑、定器之类。罚则舞唱、吟诗、念佛、饮冷水、吃生姜之类。用此以资戏笑。王宫贵邸,亦多效之。"宋代还没有辣椒,生姜大概就是最辣的食物了吧。看过《红楼梦》的话,你大概可以猜到第一轮以后有些大人物退场了,剩下的人才会尽兴嬉戏。传说龙负责施雨,说龙抬头了,意思是开始要下雨了。和唐宋期间的精英们的游戏意义明显不一样。北京张山营龙王庙龙王行雨图。wikipedia.org“二日为龙抬头日。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都人用黍面、枣糕、麦米等物油煎为食,曰薰虫。”这些行为带着祈雨巫术的痕迹,说龙抬头是一个介于/贯穿雨水和惊蛰之间的那么一个节气,和农业生活作息有关,盖无异议。民国时期的一部《岁时志》记载“妇女于此日为童孩剃头”,龙抬头演变成了孩剃头;不知怎么又演变成了今天的二月二全民剃头了。不过民间文化的演变一直有点匪夷所思的。人类学家对农业社会有一种说法,即农业社会具有二元的传统模式,他们称大传统和小传统。也可以解释成精英阶层的文化传统和一个并行的民间的文化传统。它们各自诠释着现实世界,有时候统一,有时候背离,有时候各行其是。不理解这一个说法的人,在做历史研究的时候往往会发现很多迷惑的现象,但一经大小传统假说的解释就能化解。中国古代流行着大小传统里完全无关的两个二月之节。民间的龙抬头即春雨发生前后的一个节气,而官方的中和节只是唐代一个用于价值观建设的节日。两者之间没有啥共通之处,但都是中国这一个复杂社会的产物。
作者蔡霄,沪籍七零后,数学系毕业。从事软件行业近十年,又从事金融行业二十余年。喜欢发现生活,不局限于自己熟悉的领域,往往会有更多的惊喜。写作比较集中于历史,以不误人子弟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