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知乎上的科学顾问,看见科幻电影的第一束光

知乎上的科学顾问,看见科幻电影的第一束光

Misc

最近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

星标🌟“每日人物”

及时接收每篇新鲜出炉的推文



《流浪地球2》第一次让科学顾问走入了大众视野。而在被大众熟知之前,科学家们的科普之旅,早就从知乎启程。借由知乎上的一个个问题和答案,人类好奇心的触角可以伸向星空、探至未来。





文 | 方邢

编辑 | 易方兴

运营 | 栗子


提问的力量

决定性的时刻来了。


月球到达“洛希极限”的解体倒计时还剩几分钟,所有人屏气凝神,等着人类最终的命运。而拯救人类、启动炸毁月球武器的根服务器密码,储存在一个小女孩的数字生命里。


但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实际上,整个密码的钥匙是握在崔原豪手中。他身上有很多身份。他是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的博士,是《流浪地球2》的科学顾问,也是一个知乎的资深答主。


对他来说,加入这部电影的决定性时刻在2020年。当时他在厦门,为国际通信大会论坛的“通讯感知一体化演讲”,做最后准备。


上台前,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王元卓,打来了电话。他们同在计算机学会的科普委员会任职,王元卓是主任。王元卓询问他:愿不愿意参与一个影视项目?尽管这无关他的本职工作,但崔原豪还是立刻答应。


他说这是“科研外的休闲”。


直到后来,崔原豪才知道,这个“项目”是《流浪地球2》。和他们同时加入的,还有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梁文杰等19位科学家,他们共同成为了中国科幻电影的第一批科学顾问。


而就在《流浪地球》第一部,以科幻黑马姿态拿下46亿票房的时候,航天工程师、知乎答主“逝水”就曾遗憾说,当下的科学家们,还没有机会参与科幻电影创作。


如今,短短1年后,机遇就来了。


科学家们来自物理、天文、人工智能领域,平时穿梭在科研机构和高校中。除了发表的论文,很难在媒体上找到他们的名字和故事。这一次,他们为造梦而来。


但很快,崔原豪就发现,造梦并不比科研轻松。


一次出差,他刚出机舱,就被这个“梦”堵在航站楼。剧组来不及等他回家,给在机场的他提了一连串问题——月球基站应该如何维持和地球的通信?太阳活动爆发导致绕月卫星无法工作,月球车在多大范围内还可以保持通信功能?


一小时之后,剧组获得了他们想要的答案。


而这通电话,也直接影响了35年之后宇航员刘培强(吴京饰)的命运——在完成放置核弹任务后,他失去了和师父张鹏(沙溢饰)最后告别的机会。


▲ 图 / 《流浪地球2》预告

除了老本行通信,崔原豪主要负责电影中脑机接口,和数字生命两个领域的推理。开头拯救世界的密码,同样出自崔原豪。他用OpenSSL生成密钥后,又转换成2进制、10进制、36进制不同版本。高强度的密码,给刘德华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关于这些领域,剧组的提问电话,有可能在任何时间打来。“没有不急的。”有时候,拍摄正在进行,演员需要确定大段艰深的台词怎样断句;有时候,是要确认道具和置景的图片。


这是第一次,中国电影从业者里爱科学的一群人,遇上了科研工作者里爱电影的人。在不断磨合中,他们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工作流程——从提问到推演。《流浪地球2》的工作人员提出设定和问题,科学顾问团队给出可行方案、推演过程。


这种流程,是崔原豪早就习惯的科普模式。从2018年起,他就以“甜草莓”的ID,开始在知乎上解答问题、分享知识。当时,他刚刚结束公派留学,从“高冷”的芬兰回国。他渴望人和人之间的交流。高峰期,一天可以连续回答问题。


▲ 作为科学团队的一员,“甜草莓”在知乎完成上万字解析,也分享了许多幕后的彩蛋。图 / 受访者

那是区块链技术成为热议话题的时候,知乎上有人邀请他回答一个专业的问题:“区块链的代码,怎样得知链的IP地址?这地址能否被屏蔽?”

这是崔原豪成为答主后,回答的第一个问题。他从通信的角度给出了专业的回答。最后,它只得到了3个赞同,但这直接让崔原豪走上科普作者的道路。5年时间,他在知乎上贡献了518个回答,发布了17篇文章,积累了21万关注者。这还只是公开的信息,实际上他回答后删除、保存在草稿箱里没有发布的回答接近1000个。

知乎是一个可以“认真”讨论的平台。这也让崔原豪不断提升自己的输出标准。是否有长期价值,是他判断内容的重要标准,“也是每一个老知乎人心里的执念”。他通常喜欢两种解答方式,第一是工具类、事实性的回答;其次是对某一个知识点,有逻辑的深度剖析。

在“有哪些比较好的路由器推荐”这个问题下,崔原豪洋洋洒洒写了超过3万字回答,得到超过8000个赞同。“除了知乎,几乎想不到还有任何平台的用户,可以接受这个长度的内容”。但确实有人说:“实在太长了”。


对他来说,科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做。他需要跳出科研人员的钻研视角,通过和读者的互动,摸索出让大众接受的最佳方式。“有时候,花一周写了个没人看的答案,那种挫败感非常严重。”他一度怀疑自己还应不应该继续科普,把他留下来的,依然是知乎网友的温暖和严谨。


有一个崔原豪的长期读者,在他表达挫败的回答后安慰他,很多早期答主,都因为数据而焦虑,劝他看开些。从此之后,崔原豪开始思考怎样让小众领域走进更广阔的人群。


如果没有那时的知乎,也就没有现在作为科学顾问的崔原豪。


▲ “我们打造了一个世界。” / 受访者



让认真的人相遇

不论是成为《流浪地球2》的科学顾问,还是知乎答主,通过传播知识,同样“认真”的人们相遇了。


科学顾问与电影创作者第一次深度合作,建立信任最难。《流浪地球》前,中国市场鲜有成功的科幻电影,更没有科学家深入参与科幻电影搭建世界观、置景、美术的经验。科学家们都有很多顾虑。


一方面,担心科学顾问的工作,会挤压原本就紧张的科研时间。同时也担心,自己提出建议,制作方考虑成本的原因不采纳,最后导致电影欠缺科学性。“很多科学家一开始很抗拒署名。”王元卓说。


而信任是在沟通中逐步建立的。一开始,崔原豪对重启全球互联网的根服务器的设想,也有很多不自洽的地方,而剧组负责沟通的同事“能立刻提问到薄弱环节”,三台服务器定位在北京、东京、杜勒斯,也是对方在查询过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提出的建议。“我能感觉到大家在一起往前跑。沟通是螺旋上升的,每一次都让(电影)结果变得更好。”


在这种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里,整个电影,构建了一个细节丰富的完整世界。它们可能只是一个一秒钟的转场镜头,甚至从未在电影里出现。科学家图恒宇写满了三面墙、足足800个科学公式,是崔原豪和人工智能组的同事们挨个挑选的。他甚至按照人的视觉习惯,给公式做了分区,“最常用的放在视觉中心,两侧放辅助公式”,而整场戏只有短短2秒钟,全景镜头中,公式完全模糊;天文组的苟利军还曾经给宇航员刘培强设计了一套笔试题,题目包括地球摆脱太阳引力需要多少能量。因为时长限制,最终没有剪进成片。正是这些细节,让原本小众的科幻片,吸引了超过7000万人次走进电影院。


▲ 空间站坠毁等场景,给许多影迷留下了深刻印象。图 / 《流浪地球2》预告片


电影让科学走进了普通人的视野。而知乎,则给具体的人相遇的机会。


探索性研究就像在迷雾中摸索,不确定能不能抵达终点,也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找到同路人格外重要。


崔原豪就是从知乎出发,认识了“队友”——南方科技大学的刘凡。当时,通信感知一体化还是绝对的小众领域,放眼全国,从事同领域研究的人,除了崔原豪,只有刘凡。2017年国际信号数据通信峰会上,他们两个没能见面。1年之后,刘凡开始在知乎上发布自己的论文,崔原豪才通过私信联络上他。


相比起竞争关系,科研工作者之间更多是惺惺相惜,和同样“推动这个领域能往前走”的愿望。两个三十多岁,“总想着卷点什么”的年轻人,很快达成共识,想要让更多人了解通信感知一体化。为此,他们举办了在线研讨会,以每两周一期的形式,讨论领域内最新的研究成果。在一系列学术活动的推动下,通信感知一体化成为业内公认的6G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这是个不小的进步。他们牵头在IEEE通信学会(ComSoc)成立了“通信感知一体化”新兴技术倡议委员会,包括各国二十余位各国院士在内,目前有超过1000位全球学者加入。


而知乎,也让内容创作者之间产生了奇妙的联结。


2018年,5G的商用场景刚刚进入大众的视野。很多人在知乎上提问“4G网络的速度已经够快了,继续拓展5G网络的意义在哪?”这是崔原豪的老本行,他立刻判断,速度的提升也许是5G最“不重要”的迭代——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每一代的通信更新,都会制造出好几种需要依赖网络速度和网络质量的产业霸主。


崔原豪判断,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而这个回答,让同样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的视频创作者“何同学”,对5G产生了兴趣。并且,邀请崔原豪参与“为什么5G更快”的视频创作,最终视频的播放量突破了700万。


这就是崔原豪开始在知乎科普的初衷——“我希望能突破学术的圈层,让更多人理解、加入科学讨论。”


▲ 随时随地,可以参与讨论。图 / 视觉中国



对抗孤独

对这些科学家们来说,除了要有洞察力,更要耐得住寂寞。踏上科学之路,往往意味着选择了一条相对孤独的道路。


很多人在受访时提到了同一个词,不确定性。和科研有关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实验、观测能不能复现理想的结果不确定;论文什么时候能发表不确定;甚至未来一年自己工作地点都不确定,这取决于科研项目经费来自哪里。


就在半年前,有一位高中生在知乎提问,自己该不该走科研的道路,崔原豪在回答里问:你真的想清楚了吗?


崔原豪最怀疑自己的时刻,发生在芬兰读博的最后两年。当时博士生导师建议他,从人工智能换到通信感知一体化的方向。简单来说,就是让整个雷达通信系统,升级成为庞大的感知网,感知天气、昆虫迁徙,甚至捕捉人在室内的动作。


换方向是个大事,这意味所有研究要重新开始,连基础的数学工具都要重新学起。


从矩阵论、矩阵分析、统计信号处理,到最关键的图优化理论。每一科都很难。除了玩命学,没有其他的路。直到今天,崔原豪每天睡眠时间也只有4、5小时。


崔原豪一度抗拒社交。在赫尔辛基正要出门赶飞机,刚走到门道里,突然听到楼道里有邻居转门锁的声音,他就立刻停下动作,等邻居从楼道电梯里消失才继续开门。转换方向之后,他的科研进展也不顺利。第一篇论文寄出之后收到长达60个修改意见,有些审稿人认为“创新性不足”,这几乎全盘否定了崔原豪的研究。


最终,整个研究论文只有12页,而回复修改意见,他写了满满35页。“就像写稿子,最终收到的意见比稿子本身还长”。他在这种不确定中,“难免感到挫败”。


实际上,能走到“发文章”这一步,已经足够幸运。更多时候,科研人员要面对的是失败。


28岁的张沛锦,是赫尔辛基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也曾在电视剧「三体」担任科学顾问。他主攻空间物理方向,通过观测太阳日冕发出的电磁信号,分析日冕高能电子加速和能量交换过程。


在他尝试过的科研课题里,最终能走到发文章这一步的,连50%都不到。“做十几个项目,能有六七篇文章发表就是理想的情况。很多可能就是做完了,变成一个小工具,或者有一些,干脆就失败了。”


要走科研这条路,就得接受“失败是常态,得到理想结果才是惊喜”的事实。张沛锦也面对过失败。博士后期间,他有一个课题,是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辐射传播,需要用到大量的超算资源,计算周期长达一个月。


在电脑上,一个回车键按下去,就意味着占用超算资源1个月,投入接近10万的机时成本。“可能提交计算脚本的时候按下回车键啪一下,就打水漂了”。怀着“忐忑的心,颤抖的手”,每次提交计算前,他都把各项参数和文件反复检查。最终在那个项目里的第二部分,他没模拟出预期结果,没能成功发表论文。


▲ 图 / 视觉中国


张沛锦每隔一阵子就能听说优秀学者改行的消息,他以为自己早就习惯了。直到拿过薛定谔学者项目资助、“已经功成名就”的朋友跳槽的消息,他还是“感到震惊”。他们之前偶尔能在都柏林的酒吧里喝一杯。转行的原因,他很清楚,归根结底还是得到正反馈的时间太长。


幸运的话,“一个课题需要6个月做完,3个月成果才能发表。再过1、2年才会得到学界的认可和奖项,5年左右才能对学术生涯产生显著贡献,成为找工作或者经费的背书”。很多时候,以Pjer的身份在知乎答题,就成了张沛锦快速获得正反馈的方式。


崔原豪也曾经陷入过自我怀疑的深坑。回忆起那场持续了近一年的精神危机,最终把他打捞上来的还是“人和人的联结”。在知乎“哪些东西是你读博以后才懂的?”问题下面,崔原豪回答:交朋友很重要、倾诉很重要、有兴趣爱好很重要。


和朋友一起做科普,就是他尝试在做的事。2020年,他在知乎发起了“优质信源计划”。联合包括通信领域12位讲师和博士,针对通信领域进行长期创作。截至目前,“优质信源”计划已经发布了12篇文章,得到超过1400个赞同。


知乎里一个个具体的人,让崔原豪在科普的路上坚持了5年。在“什么是优质信源计划”的问题下,他回答:


在我有限的知乎er生涯里,那些身处天南海北、世界各地的朋友们给过我快乐,给过我知识,给过我感动,给过我豁然开朗,给过我开怀大笑。这确实是“人”而不是“号”能做到的事。


知乎是一座城市。我们可能因为各种理由慕名而来,也许会因为这座城市整洁美丽而赞叹,但最终让我们感到精彩而留下的,往往是在旅途中遇到的那群兴趣相投、或许素未谋面的人。


▲ 电影中的550W引起了广泛讨论,崔原豪在回答中进行了背景阐述。图 / 受访者



科学之美

科幻作品曾经点燃了很多科学家的梦想。


王元卓也不例外。让他走上科研的道路就是因为这样一部科幻电影——《霹雳五号》,这部1986年上映的电影讲述了被雷击中的机器人,拥有了人类的情感、意识的故事。


王元卓和所有小朋友一样,都想和“霹雳五号”成为朋友。5年之后,他对科幻动画片《变形金刚》喜爱到了痴迷的程度,几天时间,他就用二百多个易拉罐制作了高达一米、可以变形的“擎天柱”。它陪伴着王元卓度过了整个中学时代。


大洋彼岸另一端。2014年美国科幻电影《星际穿越》热映,苟利军几乎立刻给电影的科学顾问、物理学家基普·索恩发去邮件,说明自己想要翻译他撰写的同名科普书籍。


一直以来,天文系都是一个冷门、小众的专业。很多学生凭兴趣报名,但却最终发现这个不断学习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专业,非常枯燥。有的中途转了专业,有的在毕业时转做了其他工作。


苟利军毕业时,班里一共15个学生,包括他只有3个继续留下来从事天文学研究,其余的人都转行了。“想借着电影热度,把天文学领域和冷门课题介绍给大家,不然这永远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学科。”


崔原豪同样是资深的科幻作品爱好者,《流浪地球2》“数字生命”的灵感就是来自科幻影视剧《万神殿》。无论是成为科学顾问还是科普,他们都希望把“科学带来的喜悦”传递给更多人。


因为这份喜悦,很多人怀抱着对科学的兴趣,成长为科研工作者。知乎上,布满了他们成长的足迹。2017年,当“Trinkle”第一次在“高中才开始学信息竞赛,有机会进入国家队集训吗?”的问题后面写下回答的时候,不会想到,自己几年后有机会参与ChatGPT的训练工作。5年之后,他迫不及待地在知乎上分享自己对未来世界的想象:


“我已经想了几个月了。最简单的想法是,这些model(模型)能够提供廉价的代码生产力,可以极大地促进单个程序员的生产效率。比如之前需要一个团队,现在可能只需要一个人+一个model(模型),那么相同数量的员工的生产力会是之前的数倍。”


这正是科研工作者、科学顾问们坚持科普的意义——用科学之美,吸引“未来的科学家们”。“科学顾问是知乎上科研群体的一个缩影。在作为科幻电影的科学顾问被大众熟知之前,他们早就在知乎上进行分享交流和科普创作了,科幻大片是他们被看到的一个窗口。”


▲ 图 / 视觉中国

某种意义上,知乎已经成为前沿领域科研人员们,进行学术交流、科普分享、寻找合作伙伴和研究机遇的重要平台。知乎战略副总裁、社区业务负责人张宁就曾表示,站内从事科研学习和工作的人群总数高达544万人,仅科技互联网领域,就日均图文生产量2万多篇,在数学、物理、天文、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回答、文章和视频数都超过了100万篇。


在这个超过百万量级的回答和内容中,苟利军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苟利军早在2016年,就以“Flyingspace”的身份注册了知乎账号,开始科普。他答题言简意赅,但偶尔碰到自己关注已久的领域,也会在深夜上线。2019年,三位天文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下了课,就立刻在知乎“201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宇宙学理论和系外行星,对人类认识宇宙有什么意义?”中,写下了自己“又意外、又兴奋”的感受。


▲ 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后,苟利军的回答。图 / 受访者


即便科普很难看到实际回报,但依然有源源不断的顶级科学家加入,这也是科普的意义所在。华裔数学家张益唐,平时不爱说话,却在知乎上分享了自己关于零点猜想的论文成果。这种交流,吸引来了一个此刻正在伦敦学数学的年轻人。


张益唐在回答中写满了对“未来科学家们”的希望:


我又和知乎上一个关注我论文的小伙子交流,我觉得他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他大一已经能够学到我在研究生时候学的课程,说明他进步很快,付出了很多,确实是非常聪明的一个小伙子。希望像他一样的年轻人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要把前人的东西看成至高无上的。


“这个东西别人这么做的我能不能换一种做法,或者我能不能突破它?”这是张益唐在知乎对后来者的期待。


而连接这一切的知乎,只是在做一件最简单的事——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通过这样的方法,让科学之美,从已知通向未知,从科学的高处抵达普通人之中。


就像一部太空电梯那样。


▲ 图 / 视觉中国




微信又双叒叕改版了,如果不标星,容易错过我们的推送,也无法看到封面图片。还请点击星标🌟“每日人物”,及时接收每篇新鲜出炉的推文,我们期待与你的每一次见面。


每人互动
你喜欢去知乎参与科幻片的讨论吗?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

侵权必究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你特别棒,我相信你」:好老师是照亮我的一束光ChatGPT会是你的健康顾问、理财顾问、教育顾问吗?| 今日直播开放夜活动 |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幕后制作解析延展「宇宙探索编辑部」:找外星人,也找中国科幻电影的第三条路看见科学 | 展开的小鼠视网膜如银河般灿烂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 ---- 纽约独立升学顾问董良老师2022-23申请季成果分享与交流尖端台版《灌篮高手大电影完全设定》:整部电影的基础就在这一本!中国科幻电影崛起,刨恨国党的祖坟!《流浪地球 2》是否以一片之力将我国科幻电影拉到了世界先进的地步?南光火花计划 | 十万预算+设备支持,助燃每一束光酒寄于情(3)如果科幻电影中的灾难出现在现实里...今年第一场科幻电影盛会,很炸吹爆《流浪地球2》,冲破中国科幻电影天花板!准备拍“最后一部”电影的昆汀,和他最爱的20部电影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2023跨年科学演讲:复兴路上的科学力量(205页)科研大牛在知乎上写「骚话」,一不留神成新知答主看见科学 | 喷发的火山释放了一只火凤凰科幻电影中的未来城市,正在慢慢变成现实神济昌华科学顾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1200平新场地启用仪式成功举行知乎上的这个提问,答案却非常一致一日一诗:当黑暗中突然出现一束光 / 你会觉得格外刺眼 | 杨祥军:矿井记纽约好吃的意大利面包店(zeppola bakery)【STArt x 载歌在谷】|《追光万里》湾区小型电影放映讨论会:与黄柳霜家人一起追溯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窗边的小豆豆》:给差生一束光,他能变成你喜欢的模样【友情转发】【2023 BizTech分会场介绍】当科幻电影走入现实北风那个嚎比起走资派的反共余茂春算老几中国科幻电影的火种,已在神秘的藏地燃烧家长一定要找到“点亮孩子的那一束光”,带TA体验信任、自由、爱与成长在知乎,看见ChatGPT变革的第一束光《流浪地球2》靠谱么?我们和科学顾问聊了聊金字碑古道看见科学 | 来,带你在手机上看猎户座的星空成功升学资深升学顾问刘教授现在开始招生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