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酒寄于情(3)

酒寄于情(3)

博客

  酒寄于情(3)
  世界上的酒有各式各样的酒,中国的白酒;俄罗新的伏特加;日本的清酒;韩国的烧酒;苏格兰的威士忌;法国的香槟;西班牙的雪莉;葡萄牙的波特;德国的黑啤;墨西哥的龙舌兰;希腊的茴香酒;加拿大的冰酒;匈牙利的托卡依;巴西的卡莎萨;秘鲁的皮斯科。单现代中国的洒就有:茅台、五粮液、洋河大曲、泸州老窖、汾酒、郎酒、古井贡酒、西凤酒、董酒、剑南春……。
  情有各种各样的情。
  人的一生与“情”字是分不开的,亲情、爱情、友情,每一种情都让人无法割舍。
  亲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唐】孟郊
  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爱情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击鼓》【先秦】
  兄弟情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爱国情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宋】岳飞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思乡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唐】李白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离别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唐】高适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追思情,相思情,师生情……还有豪情、侠情、人情、痴情、深情、真情、国情、一夜情……。
  历史上有记载的“酒”都是很精典的。正如李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
有饮者留其名。”他还记得“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
  恣欢谑。”的典故。説的是当年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
  世界历史的巨大转变几乎都与酒有关。远的从春秋战国每次改朝换代无不与酒有关。近一点的说《鸿门宴》上项羽如果不喝高了心也大了而藐视一切可能就没有后来的刘邦天下数百年。桃源三结义因为有了酒歃血为盟,刘关张各因酒而死的都冤,整个三国时期可说起于酒也终于酒。
  世界历史上从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到后来的英法战争,美国的南北战争都个有酒,乙醇,酒精的媒介改变了历史……
  世界历史有記載的酒豪数之不尽。酗酒減肥的威廉一世,征服者威廉的征服,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使英国自罗马帝国时代以来再次被卷入了欧洲中心地区的复杂关系中(此前征服英国的,不过是文明程度比英国还落后的诺斯人),由于英王在法国拥有领地,英法两国王室成为一对剪不断,理还乱的冤家,此后数百年中两国的交流和碰撞成了西欧政治生活的主题之一。
  他晚年身材发胖,以酒代食。1087年7月,威廉一世在镇压长子反叛时落马身受重伤(可能是酔酒);9月9日,威廉一世在鲁昂St. Gervais女修道院驾崩。
  美国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英语:Ulysses Simpson Grant,1822年4月27日-1885年7月23日),美国军事家、陆军上将,第18任美国总统(1869年3月4日-1877年3月4日)。结束战争,毎日喝酒。以酒鬼著名。
  饮酒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历史上许多的名人都嗜酒如命:一代儒学宗师孔子爱喝酒。孔子经常参加乡邻举办的酒宴,而且酒量很大。他曾说过:“夫酒无量不及乱。”意思就是说:孔子喝酒量很大(无量),但他绝对不会喝醉。平常人喝个几杯可能就醉了,他却可以无限量畅饮,还能后劲来之前克制好自己,可见是高手中的高手!
  李白的酒量其实是最差的!他经常喝醉,却醉得肆意潇洒,所以人们都称之为“酒仙”。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只有“诗仙”李白才能把爱酒形容得如此理直气壮和气势磅礴。
  他最厉害之处在于喝醉就写诗,写得比喝醉前还好。有一次他在长安酒肆醉得稀里糊涂,突然被皇帝召见入宫写乐府新词。
  鲁迅也好酒,他的爱喝酒是出了名的。极其好饮,经常喝得酩酊大醉。鲁迅爱酒,他很多朋友都知道,鲁迅先生曾给许广平的信中这样写道:在1925年的端午节下午,自己馋酒了,一个人就喝了6大杯烧酒,还有5碗的葡萄酒。在北京工作时,他的好友还会时不时会送他一些美酒,有鲁迅家乡的绍兴酒,还有当时名气大盛的汾酒。鲁迅自称,太高兴和太愤懑时就喝酒,但显然愤懑的时候多。因为很明显,他的文章里句里行间时时燃烧着一种对黑暗世道的怒火。郁达夫在1933年曾作诗赠与鲁迅,其中两句写道:“醉眼朦胧上酒楼,彷徨呐喊两悠悠。”
  周恩来
能喝酒,中共五大书记中,最能喝酒,当属堪称“千杯不醉”的周恩来。周恩来饮食简单,唯一的喜好是喝点酒。因长期做统战工作需要应酬,他酒量很大,且杯中酒从不掺水作假。与人碰杯时,总是面带微笑,友好地目视对方,但他从不勉强别人。如果客人不善饮酒,他总能谅解,说“能喝就喝,不能喝也没有关系”。而他自己从不马虎,如果“干杯”的话由他自己说出口,就一定会喝完,绝不应付。据说,红军长征时期,周恩来曾用超过1两的杯子喝下25杯茅台酒。1945年,为避免内战国共两党在重庆举行和平谈判。在谈判期间的一次宴会上,周恩来与毛泽东形影不离,代替毛泽东一杯接一杯酒地干杯,挡回国民党人士一圈又一圈的“攻势”。周恩来酒酣之后愈显神采奕奕,机敏过人又不乏诚恳,以至于一个在场的记者竟发出了“一个周恩来就打败了整个国民党”的由衷感慨。
  “小喝怡情,大喝伤身”,
  广为人知的“刘伶醉酒”传说中“一醉三年”的酒仙,“竹林七贤”之一,
此人容貌丑陋,五短身材。每次出门坐个鹿车,车上再放上酒就可以了,并且嘱咐随从:“我要是喝死了,你随地把我埋了就行!”可想而知,刘伶是多么痴迷于酒了。
  陶渊明是每饮必醉,还管不住自己的嘴,而且每醉都会作出不俗的诗文。而且醉倒后常对着同伴说:“我醉欲眠,卿可去!”然后就睡倒在石上。日复一日,石头竟然凹陷下去,留下了痕迹。后来人们称这块石头为 “醉石”。
  唐宋诗人之所以总是喜欢把酒言欢,有几点原因。第一酒作为一种酒精的制成品,它对人具有一定的麻痹作用,可以让人的神经感到更加的兴奋,因此当这些诗人们喝了酒之后,他们的诗意就会大发,会临场创作出许多优美的作品。第二,喝酒可以渲染当时一种热闹的气氛,增加朋友之间的一种感情,酒就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助兴品。第三,这些诗人们通过喝酒可以表现出自己豪迈的气概,表现出自己一种坦然的生活态度。因此,酒就成为了这些诗人之间必不可缺少的一种事物。
  喝酒不但是我们平常人所经历的一种活动,同时在古代也是一些文人雅士们所喜好的,比如说诗仙李白,他就是喝酒的高手,比如说李白曾经写过一首诗,名叫会须一饮三百杯,这句诗是多么的狂放啊,也是写的多么的大气啊。
  因此酒精就成为了这些诗人们的一个灵感源泉,不但是这些诗人们喜欢喝酒,连书法家,王羲之也喜欢喝酒,正因为王羲之曾经在与自己的伙伴聚会的过程中喝了少许的酒。在这种似醉非醉的精神状态下,王羲之挥笔一书,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可是当王羲之酒醒过后,他居然都不敢相信兰亭集序是出自于自己的笔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酒精成就了王羲之的伟大。因此这些文人墨客们就更加的喜欢酒这种东西。
  据统计,唐朝二百八十九年,期间共产生诗人3000多人,诗作5万余首,形成了中华文学史上的一大瑰宝。
  带酒的诗作中,李白有200余首,杜甫300余首,白居易就有500余首。酒往往也成了诗人借以抒发胸怀、表达情感的最佳选择了。
  《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杜甫此诗将当时号称“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从“饮酒”这个角度联系在一起,用追叙的方式,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贺知章醉酒后骑马,摇摇晃晃,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
  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
  左相李适为每日之兴起不惜花费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
  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
  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
  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
  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辛泰浩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