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图解“中国模式”(3)三大要素之“核心”——人民

图解“中国模式”(3)三大要素之“核心”——人民

时事

兔主席 20221109


一、三大要素
1.三大要素
2.三大要素的相互关系(初步)
3.三大要素的内涵
4.三大要素被融入“中国模式”的先后顺序
图解“中国模式”(1):三大要素(三个“圈”)
二、三大要素的“两两关系”
图解“中国模式”(2):三大要素的“两两关系”
三、三大要素的“中心”——人民
【注:本篇有一段关于“人民”概念由来的讨论】

1.人民的核心地位

前面两篇介绍了新时代“中国模式”的三大要素及其两两关系。本篇介绍新时代“中国模式”的“中心”。

读者设想,如果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与秩序”三大要素中间画一个核心小圈,应该画个什么比较好呢?

自然是人民

2.“人民”概念的历史、政治、哲学探讨(本节不感兴趣的可跳过)

如果读者对历史和理论不感兴趣的,可以跳过这一段。但如果希望对当代中国政治有更深理解的,则建议阅读这一部分。

在中国传统政治逻辑里,一个政府/政权之所以能够存在的合法性以及意义,就在于服务人民:

1)从中华传统文化到现当代政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

君主虽被称为“天子”,其实只是得到了“天命”、“天道”的某种“授权”,在“奉天承运”,为人民服务。如果一个政权/政府不能很好地服务人民,也就违背了天道,最终将丧失统治的合法性。

中国传统的政治逻辑里,主权归根结底落在民众(而不在君主);这种思想经常被称为“民本主义”,可以说是传统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

这种传统与近代欧洲舶来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高度契合性——尤其是马克思,将这套基于普通人、“大众”、被统治阶级(广大劳动者/无产阶级)的理念进一步系统化、哲学化,赋予了广大劳动者最高的政治、道义和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里对劳动者、普罗大众的关注与中华传统政治与秩序结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民”的这套核心话语体系:

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邓小平:党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

江泽民: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新时代表述: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坚持人民至上

——以人民为中心

相关的表述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本节要讨论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解的“人民”和中华传统价值及秩序里讲的“民”,一直是存在概念上的差异的:

马克思主义所讲的“人民,是带有“阶级性”的,往往指与“统治阶级”对立的“被统治阶级”(即无产阶级)。因此马克思主义传统里的人民是政治化的。(同一个德语词Volk,左翼/马克思主义定义的是普罗大众,主体是劳动者和统治阶级;右翼/纳粹主义理解的则是德意志民族,因血缘联系,跨越阶级)。

中华传统文化里常见的“民”,通常指全体国人,接近于今天理解的“国民”、“公民”等概念。除了君主和政府(“群臣百官”)不属于“民”的范畴以外,“民”涵盖士农工商,没有阶级属性。

这个差异一直存在,也使得不同人对于当代政治话语体系里出现的“人民”一词所对应政治内涵理解存在不同。这就是“人民到底包括谁、谁才算是“人民”的核心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其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就是结合历史环境的变化,将“人民”的概念不断拓展、外延。

2)“人民”的使用与定义

a)孙中山传统:

先说说孙中山先生的国民革命传统。“人民”代表的是普罗大众,概念上更接近国民。例如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里即提出,推翻满清以后要建立“中华民国”,“民”国即主权在民,“民国是以四万万人为主”。再如诠释三民主义里的“民生主义”: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民众的生命”

——“民生主义,就是要人人有平等的地位去谋生活。人人有了平等的地位去谋生活,然后中国四万万人才可以享幸福”。

“人民”,对应的是“人人”、“四万万人”这个最广泛的概念。

“人民”的表述有情感和伦理维度,但更加法律和技术的表述是“国民”。大概也因为是这个原因,“国民”取代了“人民”。所以有了“国民革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

如要将“国民”翻成英文的话,对应的是national/nationalist,指代一国全体公民,是没有阶级和政治属性。

b)中国共产党的传统:

“庶民”的人民——李大钊(共产主义理论萌芽阶段)

——1918年些《庶民的胜利》,民主主义劳工主义既然占了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李大钊说的“庶民”,其实就是后来的“人民”的概念。

——1919年《宰猪场式的政治》:我说我们的政治,是宰猪场式的政治。把我们人民当作猪宰,拿我们的血肉骨头,喂饱了那些文武豺狼”,“人民”明确指在统治者之外且处在对立状态的群体

从中共二大到大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人民:

——《中共二大宣言》:“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二大确立了革命的对象为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包括军阀),这部分元素是剔除出人民的,但资产阶级是“人民”的一部分。

——大革命时期,中共的主流话语是“人民”

大革命失败之后的土地革命时期:“人民”淡出,优先使用“工农”、“苏维埃”: 

——国民党清党时,许多原本划归到反帝反封建“人民”范畴的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也支持清党,站到了革命的对立面,“人民”一词涵盖范围概念变得过广;此时中共的首要目标是“活下去”,准确甄别谁是敌、谁是我是生存的首要任务

——1928年的中共六大,一方面要求政党和运动更加无产阶级化、工人化,一方面也将土地革命纳入到与反帝并重的主要任务,使得“工农”成为主流政治话语

——还有就是“人民”和国民党使用的“国民”一词看上去很接近,一般人不易区分;

——这段时期,中共倾向于使用“工农”、“群众”、“民众”等字眼,地方政权一般叫“苏维埃政权/共和国”,而不叫“人民政府/共和国”,或者必须将苏维埃作为人民的定语,强调工农的阶级属性。

抗战期间,构建广泛的抗日联盟,重新使用“人民”概念

——日本侵略中国,国人的首要任务是抗日。此时,为将小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到抗日事业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阵线”,中共又重新使用“人民”这个内涵较广的概念。例如,1931年苏区成立的红军学校(后为红军大学)在1936年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抗大”),正反映了这一政治变化;

——至此,“人民”又成为中共的主流政治话语

解放战争时期:支持国民党一方的被排除在“人民”范畴外,视为“人民”的敌人

——毛泽东在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里对解放战争时“人民”的内涵做了定义:“美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即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为人民的敌人(即不属于“人民”范畴)。

建国以后至改革开放前的“新中国史”阶段“人民”政治属性最强的时期:

——根据毛泽东在1957年文章里定义: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在此定义下,一些社会群体和元素(例如“地主富农、坏分子、右派、反革命分子”)被剔除出“人民”范畴;知识分子、工商业主/旧资产阶级等阶层、群体则依据其对政治政策的态度判定其是否属于“人民”或“人民”的敌人。另一方,代表当时政治经济模式的团体组织多以“人民”作为定语,例如“人民公社”、“人民食堂”等

——这个时期的“人民”一词有极强的阶级属性、政治属性,其影响一直存续到今天。所以,今时如果以“人民”做为定语描述某个模式、政策或主张时(例如“人民经济”这样的提法),很有可能招致负面解读

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人民”覆盖的群体内涵不断扩大,直至全体人民

——改革开放以来直至新时代,“人民”脱离了过去的阶级属性,内涵不断地拓展,包括了“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组成,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

——习近平的讲话:“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办好中国的事,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

可以看见,新时代对“人民”的定义是“最大口径的”,代表着最大多数的国民(很接近当年“四万万人”的表述),也更加接近中华传统文化里对“民”的定义。

3)小结:“人民”内涵不断扩大,不断接近但又不等同于国民

毛泽东在1957年写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人民的范围是不同的。

中共建党100年,经历了“人民”概念与范畴的不断调整变化。“人民”内涵的发展演变及扩大,一方面是时代的发展的结果(不同时代的不同环境,不同主题任务);另一方面,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及国情实际的不断结合。

笔者以下图展示:人民是一个小圈,国民是一个大圈。“人民”的定义不断拓展,最终无限接近于“国民”,以及传统文化里“民本”的“民”。

但是要指出,尽管阶级属性基本消失,政治属性不断地淡化,但“人民”(people)和“国民”(nationals/citizens)在概念上仍然是不同的,不能“划等号”:

——凡有国籍者都是“国民”;

——但“国民”未必一定是“人民”;

——什么样的“国民”不是“人民”呢?举个例子,主张和参与分裂国家的人,肯定不属于“人民”吧,职能是“人民的敌人”。

所以要明确,“人民”是有政治属性的,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概念。

这一概念演变,就是马克思主义及政治实践与中华传统文化不断结合的产物。

做了概念澄清后,也可以再次强调,三大要素中间的“人民”,是“十四亿多”的概念,代表了绝对意义上最广泛的国民群体。

3.“人民”与三大要素的关系

“人民”是新时代“中国模式”里三大要素的核心、轴心、基石、主心骨,也与三大要素分别发生关系。

简而述之。

1)人民与社会主义

要服务最广大人民群体,必须解决共同发展与资源的公平分配(“分蛋糕”、“共同富裕”)、重要公共服务的提供,以及其他公民福祉的问题。

没有社会主义,最终不可能建成一个最广大人民群体所希望的公平公正的社会的。

伴随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各种生产要素的力量也在发生变化。未来的人类,不仅要面临来自资本的挑战,还要面临来自科技的挑战——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将取代一般劳动力,并且不再为普通人创造增量工作机会(“工作的未来问题”the Future of Work)。

没有社会主义,就无法在科技时代保护广大劳动者/“普通人类”的福祉。社会主义是我们迈向未来的“安全垫”、“保护伞

2)人民与市场经济

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各种发展领域里,最具有带动力量的是经济。只有发展了经济,解决了把“蛋糕”做大的问题,国家/民族的复兴才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市场经济就是驱动经济不断发展的核心要素。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人民的主体是劳动者,而市场经济能与广大劳动者的主动性、创造性、个人激励实现最紧密的结合,因此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可或缺的要素。

3)人民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与秩序

人民适应传统文化、需要传统文化: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政治体,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共享的历史、文化、传统,那就是没有“根”的。人民找不到身份认同,找不到归宿感,如此,社会也难以团结、发展;政治也很难维持稳定、有序。传统文化价值与秩序是联系及维系中国政治社会的纽带。

中国政治需要结合及适应传统文化。而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早已是国民的“文化基因”,是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一部分,是社会的一部分,是国家的一部分,是“我们之所以是我们(we are who we are)。任何一个在大一统中国下运行的政府与体制,所要构建的政治秩序,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中国传统,而要植根于中国传统。

人民福祉的保障也需要传统文化价值与秩序:没有任何一个政治体或体制可能脱离或颠覆数千年形成的“民本主义”;这套传统价值与秩序本身就是对体制的道德约束、指导,最终帮助保障人民的民生福祉及社会公平正义。

中华传统政治秩序可以防止“民粹主义”:“人民”为中心,会不会导致民粹?回答是,只要遵循中国传统的政治秩序,而不是遵循欧美发展自小型政治体的“选举政治”,就能够避免民粹主义及短期主义。

人民可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传统文化价值与秩序发生两两互动关系。这些有很多阐述、诠释的地方,本文就不做进一步发挥了。

(未完待续)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罗援:枪挑“开国元勋师”——《百面战旗红》之“二级英雄连”新冠“地狱犬”(BQ.1.1)“鹰头狮”(XBB)来了,或引发新一波感染线下活动 | 积极老龄化下的银发产业驱动力——人工智能分论坛毛泽东受排挤时与龚楚的谈话【成都1111】(30+女生已报名,小哥哥们速来)三天CP活动甜蜜来袭!专访老挝国会副主席:中国模式成功关键是不盲从西方,走自己的路法律翻译 | 新加坡《个人数据保护法》概述(3)安徽省新兴产业首支引导基金——人工智能主题母基金正式揭牌腾讯季报图解:营收1401亿同比降2% 聚焦核心业务并降本增效系列 | 2023 IEEE Fellow学术大盘点(3)【广发策略】揭幕“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一)袁启亮:“逆”战下危机即转机(3)—— 雄起战略 | 深度观点中国模式开始改变世界!2023年将是大场面!图解“中国模式”(2):三大要素的“两两关系”月饼月亮 -- 中秋快乐!奇闻趣事——“摆烂模式”入选牛津词典2022年年度词汇这6大要素,帮你跑通商业模式创业者想打胜仗,要掌握这个核心要素中国模式的广告在外国大多是违法的大酒大肉,真性真情|朱新建LeetCode 力扣官方题解 | 2016. 增量元素之间的最大差值​凝聚“心”力量,共筑“心”健康——2022中国心血管健康大会盛大开幕中国模式在印度人心中是什么样子的?巴菲特白菜价买入日本“核心基础产业”美国记者笔下的国民党元老2-蒋介石(多图)谣言惑众,图谋分裂颠覆|且看“五眼联盟”五宗罪(3)年度GMV超30亿的品牌在「视频号」抓住的3大核心要素 | 周五直播童心与人性“星状神经节”——人体的万能开关房地产企业集团的融资通路——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探讨(32)“身心兼治”——人文关怀让综合治疗发挥更大疗效新冠“地狱犬”(BQ.1.1)“狮头鹰”(XBB)来了,或引发新一波感染小妞访谈 | ​“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中国的家是友协”—斯中社会文化合作协会主席阿贝中国式的房地产企业集团上市形态终局——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探讨(33)“新范式”——2022创业邦100未来独角兽峰会暨创业邦年会圆满落幕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