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广发策略】揭幕“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一)

【广发策略】揭幕“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一)

公众号新闻


报告摘要


● 引言:11 月 21 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建设“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本质是“中国优势资产重估”,我们通过纳入非财务因子、弱化外围因子等路径,沿国央企/科创/ESG/港股四条思路重塑估值体系。


● 资本市场“中国式现代化”新定位——重估中国优势资产。(1)在资产融资端兼顾政府作用(直接融资导向安全与发展兼顾产业/引导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行动)。(2)在资金投资端践行共同富裕并统筹金融安全,隐含要求降低市场波动率(宽基期权上市/养老金第三支柱加码)。


● “中国特色”新脚本下如何“纠偏”传统估值体系?第一步,明确资本市场“中国特色”三大结构:所有制结构(央国企权重大)、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新兴产业权重提升)、投资者结构(散户占比较高)。第二步,明晰A股估值特点:(1)国央企和银行股存在低估;(2)小市值高成长股票相对美股估值溢价;(3)相比美股易发生短期估值溢价(概念溢价/新股溢价/壳溢价);(4)2-3年期限存在估值轮动行情。第三步,围绕根据DDM三因素重塑估值体系:(1)提高非传统财务因子的权重,如政策因子、ESG因子(重视社会价值)、股权投资估值因子;(2)弱化外围因子影响。


 ●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本质是“中国优势资产重估”,关注四条思路:思路一:央国企估值重塑,关注改革与转型下的成长型央企。第一,央企改革路径如同业竞争资产整合/“A拆A”分拆上市(盘活母公司资产,提升经营效率);第二,产业转型方向如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自主可控“卡脖子”技术突破。思路二:科创估值重塑,关注细分优质低估产业、“专精特新”标签企业。第一,划分生命周期、行业特征适配不同估值法(如PS、PFCF、EVEBITDA等估值法);第二,纳入一级市场股权投资等新估值因子(如用户数/网点数等运营指标、实物期权、专利数/科研人员质量等科创指标、产业链环节/供应商质量等市场指标、企业家履历/管理层架构等管理指标)。思路三:纳入ESG估值因子,关注高ESG评级企业,ESG通过影响现金流和贴现率重估企业价值,未来纳入“中国式ESG”因子(如E维度关注能耗双控指标;S维度关注企业年金收益指标;G维度关注质押比例指标等)。思路四:港股估值重塑,关注港股高股息国央企。

●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全球疫情仍存在反复的风险;全球经济修复可能不及预期;全球/中国通胀高位流动性可能边际收紧;中美贸易/金融领域的关系仍有不确定性。





报告正文



一、“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本质是“中国优势资产重估”

(一)资本市场“中国式现代化”新定位——重估中国优势资产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建立在“中国特色”之上,展现在资本市场载体里。二十大报告定调“中国式现代化”,提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重新定位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实现安全与发展诉求的辩证统一,提供投融资两端供需匹配的“温床”,目的是更好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本质是对“中国优势资产”进行重估。

(1)在资产融资端,市场资源配置上兼顾政府作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引导国家战略需求公司估值重塑。
第一,“直接融资宽信用”更加支持安全与发展兼顾的国家战略产业融资,达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目的;第二,政策及部署引导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是“健全资本市场功能”的路径,如22年11月证监会发布《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随后上交所发布《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和《中央企业综合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深交所发布《落实<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工作方案》,包括股东内生治理、再融资支持科创、信披监管、打击违规等多项措施。

(2)在资金投资端,共同富裕目标下统筹金融安全,提高居民投资回报率同时隐含要求降低市场波动率“防风险”。
第一,股指衍生品加速上市,增加风险控制工具,如今年以来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创业板ETF、中证500ETF、深证100ETF期权陆续上市;第二,提高机构资金占比,发展养老金第三支柱,如22年11月人社部等五部门印发《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随后36个城市开启个人养老金先行试点。


(二)“中国特色”新脚本下如何“纠偏”传统估值体系?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是关联中国特色新脚本的“估值体系”,即对传统A股估值体系进行“纠偏”。

(1)横向视角:相比美股,A股估值特点体现在部分行业低估和溢价上。
第一,A股国企和银行股更受到低估,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2年12月6日,A股国企PE接近10倍且长期低于A股整体,A股银行整体破净率超50%、美股银行破净率低于15%。第二,A股小市值及高成长性股票相对美股存在估值溢价,以汇聚小市值成长股的创业板和纳斯达克资本市场为例,根据Wind数据,创业板相对纳斯达克资本市场存在1.7倍左右的估值溢价第三,A股相比美股易发生概念溢价、新股溢价、壳溢价等短期估值溢价,A股的相对不成熟造成了短期估值溢价,概念溢价/新股溢价主要来自投机性、壳溢价来自IPO制度差异,根据Wind数据,2019年以来A股的新股上市首日涨跌幅是美股的7倍左右。


(2)纵向视角:A股估值特点体现在历史估值轮动和整体长期低估上。
第一,A股存在阶段性高估值股票占优或低估值股票占优的2-3年轮动行情,通常在经济下行、企业盈利下行时,低估值低波动股票由于其防御性而占优,反之则高估值股票占优。第二,2008年下半年以来A股整体估值多数时期维持在低于20倍的低水平,存在长期低估的现象。


针对A股估值特点,从三个维度对传统A股估值体系进行“纠偏”:
(1)融入新估值因子来优化传统DCF估值模型,摒弃传统的单一成长性、自由现金流等基本面因子,融入ESG、分红等综合定价因子,以契合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目标;

(2)关注成长型央企的估值重塑,摒弃传统的央企低估值观念,央企改革将伴随资本运作与产业转型;

(3)科创企业存在错估现象,应针对不同生命周期、不同渗透率阶段、不同行业,使用不同的估值方式。对于绝对估值法来说,多数科创企业处于新兴细分赛道,历史数据积累少,同时技术路线、市场环境等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导致现金流预估的难度很大。对于相对估值法来说,由于科创企业所处的新兴行业细分领域多、商业模式差异大、上市公司少,容易出现无法找到合适的可比公司的情况,从而无法得到合理可靠的估值倍数。

二、“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建设四条思路展望

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首先,要明确相比美国等成熟资本市场,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具有三大结构性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2年12月6日,国企市值占A股整体市值的48%;(2)在产业结构上我国面临产业升级的阶段,向高端制造、绿色化和数智化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升;(3)在投资者结构上,A股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逐步下降但在绝对值上仍占比较高,且公募考核期限较短带来了可能的投资行为短期化的投资文化,同时促使板块轮动常态化。

其次,根据DDM三因素模型,通过强化非财务因素和弱化外围因素,重塑估值体系:(1)提高非传统财务因子的权重,如①政策因子,在分子端,产业政策扶持下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分母端,货币政策维护良好流动性环境、资本市场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衍生品体系完善等)提高资本定价效率;②ESG因子,以ESG投资理念促进价值投资,同时促进企业发挥社会价值;③股权投资估值因子,关注用户数、专利数、企业家精神和实物期权价值等影响公司业绩的非财务因子。(2)弱化外围因子影响,有序控制外资话语权从而弱化外部影响,护航养老等长线资金。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本质是“中国优势资产重估”,建议关注四大路径:(1)国央企估值重塑,关注国央企改革与产业转型带来的成长型央企的价值重估。(2)科创估值重塑,关注科创企业特色估值方式,关注“专精特新”企业成长。(3)关注高ESG评级企业。(4)关注港股中国优势资产。


(一)思路一:央国企估值重塑,关注成长型央企


国央企估值重塑主要在于重新评估转型后竞争力提升的企业,即国央企改革和产业转型带来的成长型国央企的价值重估。A股国央企估值低于A股整体且处于历史底部区间,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2年12月6日,A股央企PE为8.5倍(历史分位数14.7%)、PB为0.96倍(历史分位数12.2%),剔除破净率高的银行股之后,A股央企PE为13倍(历史分位数12.8%)、PB为1.5倍(历史分位数24.4%),小幅低于A股整体估值。国央企战略新兴产业估值也低于A股整体,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2年12月6日,央企战略新兴产业PE为15倍,低于A股战略新兴产业的28倍。

重估方向之一:央企改革。国央企改革带来国资市值管理能力加强:(1)同业竞争资产整合,尤其是缺乏持续经营和融资能力的壳资源,通常具有市值小、盈利能力低、股东持股分散、交易活跃度低、资产负债率高的特点;(2)分拆上市,尤其是战略新兴领域、具有业务板块资源整合预期的“A拆A”标的。整体来看,分拆上市“明分实合”,即以聚焦主业、主动缩小边界的减法外在形式吸引更多资本进行有效资源配置,实现母子公司价值重塑:一是对母公司而言,聚焦核心业务,专业化运营提升经营效率;有效盘活公司资产,改善资产流动性,提高偿债能力;受益于子公司上市后的投资收益,自身估值和股价有望得到提升;实现多类型、多层次的激励机制,优化集团公司治理能力。二是对子公司而言: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灵活性、提升融资效率,从而有效降低资金成本;受益于独立上市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不同市场估值差异;子公司管理者实现向股东的角色转换,经营积极性有望提高。

重估方向之二:产业转型。(1)数字化转型:结合数字技术优化业务,目前能源和交通领域的央企多数提出数字化转型战略。(2)绿色低碳转型:①传统产业低碳改造,如煤炭、石油、钢铁、建材等高耗能行业淘汰落后“两高”产能;②布局新能源,如光伏、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③发展循环经济,如危废资源化、再生金属等;④攻关绿色低碳技术,如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技术、碳捕集等;⑤建立绿色投融机制,如碳排放权交易、绿色金融、绿电交易等。(3)自主可控“卡脖子”技术突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建新央企集团,包括属于“卡脖子”技术及工业“五基”的半导体、信创和新材料等领域。


(二)思路二:科创估值重塑,关注“专精特新”标签企业


科创估值重塑的要点在于找到并使用契合科创特性的估值方法,重点挖掘科创细分优质低估产业、关注专精特新企业。

重估方法之一:根据不同的生命周期、行业特征来适配不同的估值方法。从生命周期阶段的角度来看,多数科创企业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更适合用基于收入、自由现金流、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盈利和增长率等的相对估值方法。从行业特征看,多数科创企业无形资产占比高,具有轻资产、弱周期属性,更适合用PS、PFCF、EVEBITDA等估值法。

重估方法之二:除了传统财务估值方式,在科创估值中纳入新的估值因子:(1) “专精特新”标准(研发/细分市场因子);(2)二十大产业扶持趋势(政策因子);(3)股权投资估值因子,如①用户数、交易量、网点数等运营指标,②实物期权,评估未来潜在项目的价值,③专利数、科研人员占比、产品获认证、合作研发机构数量等科创指标,④产业链环节、从业年限、知名度、市场份额等市场指标,⑤企业家精神、管理层架构、管理人员简历等公司治理指标。


(三)思路三:纳入ESG估值因子,关注高ESG评级企业


ESG因素通过影响企业未来预期的现金流折现来影响企业价值的体现,即纳入ESG估值因子本质是对DCF估值模型的优化。一方面,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层面考虑对未来预期现金流的影响。从环境因素看,环保要求可能导致资本开支增加、营运成本提高;从社会因素看,公益行为可能带来收入增长;从公司治理因素看,治理薄弱可能会导致税费增加。另一方面,良好的ESG表现可降低运营风险、改变资本结构从而影响折现率,如碳减排支持工具降低企业贷款利率。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高ESG评级企业估值没有显著更高,根据Wind评级数据,截至2022年12月6日,全A中AAA评级企业的PE(TTM,整体法)为17.36,低于CCC的25.56。


未来我们建议通过推进“中国式ESG投资”重估中国优势资产:
第一,E维度上,关注新能源、能耗双控、绿色信贷等;
第二,S维度上,关注共同富裕(企业年金)、公益活动(扶贫)等;
第三,G维度上,关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如:(1)融资上,提升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再融资的制度灵活性;(2)风险化解能力,如关注质押比例、财务造假、资金占用等;(3)投资者回报水平,如关注分红、股息率、回购等;(4)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层面的内生动力,关注企业家精神、控制权制衡约束机制等。


(四)思路四:港股估值重塑,关注港股高股息国央企


港股估值水平相对低于A股及以美股为首的成熟市场,根据Wind数据,近2年AH股估值溢价率在40%左右,港股估值重塑未来要重视其中被低估的优势资产,尤其是强化分红因子权重,关注港股高股息国央企估值重塑,根据Wind数据,近2年A股国企PE(TTM)是港股的约1.7倍。

港股低估值原因主要有:(1)投资者结构,港股市场机构化程度高,且大部分是海外机构投资者,对估值较为谨慎;(2)投机风格少,一是香港衍生品市场分流了投机资金,二是历次股灾压制了港股投机情绪;(3)流动性,一是香港再融资制度相对A股更便利,分流了存量资金,二是港股市场交易费用相对高、外汇兑换难从而提高了交易成本;三是港股注册制发行节奏快使得股票供过于求引起估值下行。港股估值重塑的动力来自其投资者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如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机制不断完善。


三、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国内“稳增长”政策落地效果仍有不及预期风险。
全球疫情仍存在反复的风险,尤其是奥密克戎疫情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疫情变异/反复可能导致全球经济修复不及预期并影响中国出口韧性。
全球/中国通胀高位流动性可能边际收紧。
中美贸易/金融领域的关系仍有不确定性。



广发策略AH股“破晓”系列报告

2022.12.08 【广发策略戴康】为何“港股买成长,A股买价值”?——“破晓”系列报告(五)

2022.12.06 【广发策略戴康】港股牛市“徘徊期”如何配置?——“破晓”系列报告(四

2022.12.05 重磅【广发策略戴康团队】破晓—23年A股年度策略展望

2022.11.30【广发策略】防疫政策优化的全球比较——“破晓”系列报告(三)

2022.11.29【广发策略】AH股“破晓”进行时——AH股市场策略快评

2022.11.27【广发策略】把握两大政策预期差下的投资机会——周末五分钟全知道(11月第4期)

2022.11.20【广发策略戴康团队】分歧中前行——周末五分钟全知道(11月第3期)

2022.11.18【广发策略戴康】港股“牛市三阶段”—港股“战略机遇”系列之二

2022.11.17【广发策略】地产产业链:信心筑底,从分化到扩散—“此消彼长”系列报告(十二)

2022.11.13【广发策略戴康团队】把握年底“胜负手”——周末五分钟全知道(11月第2期)

2022.11.13 重要【广发策略戴康】港股“天亮了”—港股“战略机遇”系列之一

2022.11.10【广发策略戴康团队】破晓,AH股光明就在前方—A股市场策略快评

2022.11.06【广发策略戴康团队】“破晓”就在不远处——周末五分钟全知道(11月第1期)

本报告信息



对外发布日期:2022年12月8日


分析师:


倪赓:SAC 执证号:S0260519070001

戴康:SAC 执证号:S0260517120004,SFC CE No. BOA313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感谢您的关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广发策略】供应链安全篇:锻长补短——“国家安全”系列报告(五)【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下降,南下资金流入——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12月第1期)【广发策略|“破晓”系列重温】防疫政策优化的全球比较——“破晓”系列报告(三)(首发于22.11.30)【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扩张,北上资金流出——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10月第2期)【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扩张,南下资金流入——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10月第3期)【广发策略戴康团队】23年买景气g,还是买环比△g?—“思·辩”系列(一)【广发策略】一张图看懂本周A股估值变化-广发TTM估值比较周报(12月第4期)【广发策略】信息安全篇:信创产业链国产化进阶—“国家安全”系列(二)【广发策略】美加息尾声,关注大类资产拐点!——“破晓”系列报告(七)【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下降,北上资金流入——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11月第4期)【广发策略】外资、公募、保险对A股影响力如何?——A股投资者全景扫描系列(一)【广发策略】如何优化“盈利-久期收缩”策略行业指向性——“盈利-久期收缩”系列(三)重磅!【广发策略】消费修复还有多少“时间&空间”?——“破晓”系列报告(八)美国档案--黄佐庭吴炳新宦祥生,资料贴,冗长枯燥小赌怡情 20大七常委资深预测新鲜出炉【广发策略】PPI-CPI收敛:成因、复盘与布局——“此消彼长”系列报告(十二)【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增加,北上资金流入——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1月第2期)【广发策略】资源安全篇:关键原料的稀缺性全盘点—“国家安全”系列(三)【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扩张,北上资金流入——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12月第2期)【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扩张,北上资金流出——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11月第1期)【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下降,北上资金流入——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12月第3期)【广发策略】解锁“中特估值”选股模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二)生肖游戏加拿大在重商主义秩序中的角色【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下降,南下资金流出——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1月第3期)【广发策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亮点——“二十大”报告点评【广发策略|港股“天亮了”系列重温】港股“牛市三阶段”—港股“战略机遇”系列之二(首发于22.11.18)那年火车上的故事(下集)(一)【广发策略】北上资金大幅流入的原因及启示——A股投资者全景扫描系列(三)【广发策略|港股“天亮了”系列重温】港股“天亮了”—港股“战略机遇”系列之一(首发于22.11.13)【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下降,北上资金流出——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10月第4期)【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下降,南下资金流入——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12月第5期)【广发策略】行业比较新范式:“景气预期多空组合”——“景气预期”行业比较框架系列(二)【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下降,北上资金流入——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12月第4期)【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扩张,北上资金流入——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11月第2期)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