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购买理财超千亿!规模仅去年同期一半……公众号新闻2023-02-23 14:02见习记者 马嘉昕 近年来,随着上市公司对现金管理意识不断加强,购买理财产品现象也越发普及。据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已经累计有417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认购金额高达1095.62亿元。 从产品偏好类型来看,存款类产品最为受到上市公司青睐,甚至结构性存款的认购金额占比超八成,且银行理财、券商理财也得到上市公司一定认可。同时,医药生物、食品饮料、汽车行业的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数量居前,且不少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购买理财产品。 但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当前上市公司对购买理财热情不减,但对比去年同期,认购理财产品的公司数量及规模却有所放缓。业内认为,这可能源于去年不少理财产品“破净潮”所带来的影响所致。“上市公司一般对资金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去年情形也恐影响其部分投资热情。” 此外,业内表示,上市公司使用闲置资金用于投资理财是无可厚非,但在基本原则上不该有所偏离,最重要的是,不能够通过使用理财产品投资来替代其主业发展,并要做好风险管理。 累计购买理财规模超千亿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3日,A股市场已经累计有417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认购数量1479只,认购金额高达1095.62亿元。从认购产品类型来看,主要包括,结构性存款、通知存款、银行理财、证券公司理财、投资公司理财、信托产品、基金专户等多元化产品。 其中,在持有理财产品数量上,维科科技持有最多达44只,认购金额为7.34亿元,鸿合科技、华兰股份紧随其后,分别持有24只、及28只,认购金额分别为8.45亿元,14.55亿元。 在认购理财产品金额上,居于前分列的别是航发动力、亿纬锂能、妙可蓝多、江苏国泰、及寒锐钴业,认购金额分别为37亿元、21.2亿元、19.25亿元、19.12亿元以及17亿元。 整体来看,从上市公司对理财产品的青睐类型来看,存款类产品最为受到上市公司的欢迎,其中对结构性存款的认购上市公司数量便高达320余家,认购金额占比超八成,高达800余亿元;此外,银行理财、证券理财、以及信托理财也得到了上市公司一定的认可,认购金额分别为43.74亿元、64.25亿元、6.43亿元,占比分别为3.99%、5.86%、及0.59%。 从产品选择来看,近七成公司会选择购买两种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同时,从行业来看,医药生物、食品饮料、汽车行业的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数量居前,且不少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购买了理财产品。此外,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的资金来源上看,自筹资金占比超7成。 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上市公司对理财产品的认购趋势来看,较去年同期出现一定放缓。据《中国基金报》记者注意,去年同期,市场累计有670家上市公司认购2173亿元的理财产品。换言之,今年在认购理财产品的公司较去年同期锐减100余家,金额减少超1000亿元。 “在过去的一年,理财产品进入到了全面净值化时代,但由于彼时的投资环境不景气,股市低迷,债市震荡,去年理财产品遭遇多轮“破净”潮,投资业绩普遍不理想。”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对《中国基金报》记者指出,上市公司一般对资金的稳定性要求比较高,而在遭遇了去年这种环境背景下,理财产品的购买数量及规模均明显在减少,而与之相对应的,其对存款产品求购热情却不断高涨,因此整体上对理财产品求购规模也有所放缓。 私募规模虽小但需警惕风险 事实上,近年来在A股市场上,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已经较为普遍,且认购理财产品的总规模也趋于稳定,普遍维持在万亿规模。此外,从对理财产品类型选择也趋于不断的拓宽。 梳理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理财规模已高达万亿,2019年累计有1195家上市公司认购了1.47万亿元理财产品;2020年有1239家上市公司认购1.45万亿元理财产品;2021年则有1266家上市公司认购1.28万亿元理财产品;2022年有1108家上市公司认购1.12万亿元。 另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2022年一共有12家上市公司购买了19家私募管理人旗下23只私募证券产品,合计认购金额16.07亿元,其中管理规模在百亿以上的私募管理人有7家,管理规模在50-100亿的私募管理人有1家,管理规模在20-50亿的私募管理人有5家。 不过,业内人士看来,尽管当前私募产品对上市公司而言,不论是对其认购的产品规模和产品数量均普遍较低,但却更容易发生风险事件。“鉴于上市公司对理财产品认购规模往往较大,普遍是千万甚至上亿的认购资金,如果发生风险问题也会有给企业造成更糟糕的影响。” 据注意,在今年1月10日晚间,作为西部“食用菌一哥”的众兴菌业发布了业绩预计大增公告,同时又公告称,该公司投资的私募基金暴跌35%,两成利润亏损。 具体来看,在业绩预告中,众兴菌业预计2022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亿元至1.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2.89%至209.27%。业绩增长的原因是,冬季传统火锅旺季背景下,金针菇销售大涨。 不过另一边,众兴菌业所购买的理财却“爆雷”了,购买的私募产品一年暴跌35%,紧急决定更换基金管理人,试图挽救深陷亏损的产品。 公告显示,众兴菌业在2021年5月斥资1亿元购买了私募基金产品善缘金206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下称“善缘金206号”),存续期为一年。但是截至2022年底,该基金净资产只剩下6556.25万元,损失总额为3443.75万元,亏损幅度高达35%。 做好现金管理且要兼顾主业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市公司使用闲置资金用于投资理财无可厚非,但基本原则上不应偏离,购买理财应是“锦上添花”,且最重要的是,不能够通过使用理财产品投资来替代主业发展。 “从行业属性看,部分行业的流动性资金较多、现金流充裕,在不影响长期投资与研发计划的情况下,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流动性管理,提升投资收益是正常的财务管理方式。”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邱亦霖认为,但做好现金管理的同时,应强调资金配置的流动性与安全性,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保本型投资产品,同时关注风险控制。 “对上市公司而言,无论是通过上市集资的资金也好,银行贷款也罢,投资主渠道始终应该是实业领域,做强做大企业主业。如果将大量资金用于虚拟市场,单纯玩资本,很可能引发资金空转回流虚拟经济,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大政方针是相悖的。”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称。 并且,上述业内人士看来,上市公司投资理财尤其要控制好资金比例,原则上也不应该因投资亏损严重影响到公司的整体业绩,更不可贪大求多。“例如,有上市公司年报显示,企业规模不大,却一口气投资了40多种理财产品,而收益寥寥,这种方式明显不可取。” “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贸然投资遭遇损失造成净值大幅波动,不仅可能对其业绩造成影响,从更大的视野和更长的时间看,这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相当不利。”上述人士称。 同时,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认为,上市公司的募资原本是应用于主业,若大量用于投资理财产品,这不仅会给外界造成不务正业的印象,也会影响其经营稳定性及竞争力。 对于上市公司该如何具体根据其自身需求购买理财,刘银平建议,其考虑因素应包括理财资金金额、对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等。从安全角度来看,通知存款、结构性存款都比较高,银行理财产品相对较低;从流动性角度来看,如果上市公司短期内有资金安排,则优先购买通知存款,如果资金短期内没有安排,则可以考虑购买定期的结构性存款或银行理财产品等。 编辑:小茉审核:陈墨 版权声明《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