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2-V Week 36:(1+1)怎么拍?
P52-V Week 36
快来看啊!
别人家俩孩子同框了!!!
文案与图片:爱娃
编辑:Nicole Ni
排版与矫正:Rainy
要说拍娃,拍一个娃,或者拍两个娃,真是各有各的难处。两个娃,可能会有很多互动。但是玩嗨了,可能就抓到这个,跑了那个。怎么把两个娃同时放在照相机的取景框里,可能是个更大的难题。今天跟大家聊聊,想要拍俩娃同框,咱们可以做什么。
很多摄影师妈妈都会有威逼利诱的套路,比如给你吃糖吃巧克力;比如拍好了给你买玩具;比如如果你不听话妈妈就生气了;比如如果你不让我拍我就不带你出门了一类的。
咱就是说,谁从来没用过这些招数呢?试过之后,发现这些往往不那么管用,也不能长期管用。于是在长期的积累了一些经验,来我们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分享一些小招数。毕竟一个娃,十个人带能带出不同的体验来,所以这招数不一定都有用。如果你有什么好办法,请在文章下面留言,分享经验,让大家来羡慕并学习一下!
知己知彼,
不打无准备之仗
做饭之前得先想一下要做什么,拍照之前更是了。知己知彼,咱们第一,先问问自己,我想要拍什么。
如果你喜欢唯美风,长焦镜头虚化背景,渲染童话般梦境氛围,那咱们先从色彩光线拍摄环境服装道具角度做点准备吧。考虑到拍摄距离,助理得配备上。选好时间地点,放好娃,咔咔咔开拍。
如果你跟我一样,基本上不会有时间和机会给自己家的孩子准备,那可以学我,清醒一点,直接放弃给家里孩子拍摄这类主题。那种“我只是带孩子出去玩,随便一拍就出大片”的梦,大家可以有,但是对这个梦实现的预期需要适当降低一点。于是我给自己的拍摄计划是,诚实并尽量美好的记录一下孩子生活。
我们知道了自己想要的,还得了解一下我们的模特。这里假定在读文章的你,都想拍自己家孩子。那你就得拿出你平时对他们活动全部的分析和预判,来想想,我家孩子究竟什么样?他们都会做什么事情?
还有一个关于拍摄设备的迷思,大家可能会觉得如果没有用相机拍,就不算是好的记录。掌握了拍摄的基本思路和理念,手机因为便携和反应快,或许也是帮你解决无法拍到两娃同框的答案。
没有机会
创造机会
在这“我想诚实并尽量美好的记录孩子的生活”这个前提下,两个孩子在一起,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你可以让他们满屋乱跑,也可以让他们坐在一起。哪个情况更好拍,大家看着办。
前面说的不打无准备之仗,在这里一样适用。咱们要先想,我要拍啥。
出门旅行
遇到了经典场景,可以找一个小故事点,让小朋友们一起去看看。到此一游的游客照大家都有,固然是重要的,但是也可以拍一点不一样的。
旅途的开始和结束,过程中发现好玩的新东西,哪怕一起走路,或许更加容易引起回忆。看到了光影美好的地方,或者理想的框架,可以给小朋友设计个场景,或者突然喊“松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他们一旦入了圈套,开始跑位,就可以咔咔拍了。
这种时候建议:
提前根据内容设定参数。
用相机的连拍模式。毕竟都是一瞬而逝的机会,拍到才行,就不用考虑什么快门的次数了。
居家日常
在家里也是一样的套路。。。事先准备,想好什么活动可以让他们在一起。
一般来说,一起做作业,一起画画,一起做手工,一起读书,都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把他们固定在桌子/沙发旁边的。而且最开始的几分钟,往往是他们最专注的。帮他们准备好需要的材料,让他们做好,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一顿拍。
这三张照片前后不到两分钟,哥哥一直挺专注的,妹妹经历了从认真到崩溃的过程。
在家里的追跑打闹,更加值得纪念。
这时候,记录的不仅仅是孩子,也是对我们生活,这一段时间的记录。这样的照片最是日后我们喜欢看的。因为照片里,你看到了孩子,看到了家里当时的样子,看到那时候的自己。
我家的楼梯,从哥哥出生,就开始在这里拍照,之后每年会时不时的拿出来作为一个固定“景点”来打卡。小朋友们会看到之前自己的样子,也会乐意配合拍摄。当然,如果出现了不配合的情况,那就是“真实记录”了。
2020 妹妹出生的那一年,
瓜尔佳还在陪着我们
2021 妹妹一岁多,
已经开始满屋跑。
2022年 妹妹每天这个姿势。
为了让哥哥入镜,让他坐过来。
反正换个地方看ipad。
可以拍全景,
也可以拍局部
大家最大的一个困扰就是孩子跑太远了,一部分是我们设计的问题。一部分就是,我们也可以换一个思路,就是:其实你不一定要拍到孩子的全身,也不一定要把两个孩子拍的一样清晰,也不一定要把两个孩子拍的一样大小。。。
从这个思路发展下去,你会想到,或许两个娃一个前景一个主体,一个主体一个在背景里。一个娃全身入镜而另一个娃只露出一只手。这些都是可行的拍摄思路。说到底。。。还是哪个没完没了的问题:你究竟要拍什么?
循规蹈矩
速战速决
我们每家都会有一些每天或者经常发生的事情,往往会因为这些事情每天发生,而不被我们注意。有规律发生的事情,其实也值得记录。而且因为有规律,会让我们更容易做准备。想一想家里每天或者每周,有哪些固定发生的事情,在哪些情景里,孩子们会同框。
有了对规律的了解,我们可以提前准备好相机,甚至设好参数。到了那个场景,提醒自己,今天我可以拍一下。比如哥哥每天练琴,妹妹总会来“捣乱”,过程虽然崩溃,但是回头看到这样的记录,只觉得为什么没再多拍点。
有时候,这些日常情景有一些不适合拍照的因素,也是因为对规律的了解,我们更有机会去提前准备,并做出调整。
比如如果是晚饭后的一些活动,可能会因为是黑天,遇到光线不理想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临时加一盏灯,或者换一个家里光线更适合拍摄的地方来进行同样的活动。我家饭桌是大家活动比较多的地方了,但是白天两面都是窗户,黑天也没什么光亮。但是不影响这里成为一个很多故事发生的地方。
还有一些规律,是俩娃之间的规律。比如我们家老大要做什么新的事情,大概率老二也要跟着。像这种时候,我就知道会比较容易拍到他们两个人一起。当然,拍到的是和谐共处,还是鸡飞狗跳,就完全随缘了。
爱在当下
最开始我给出的那个唯美主题的拍摄例子,是我最初希望拍摄孩子的计划。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纠结在为什么我拍不出来?为什么我总是遇不上夕阳光?为什么孩子总是不能穿我安排好的衣服?为什么我总觉得道具不够。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我是卡在了摄影师的角色和思路里,去拍摄我自己的孩子。我把我的日常框在一个不可能完成的限定里。
当我懂了这一点,我的记录就轻松了很多,甚至开始了一个完全反其道而行之的系列:no connection。(#放下相机聊聊天# 哪有那么多connection可拍?)在大部分摄影师都强调画面里要有故事有connection的时候,我专门去找那些他们貌合神离的瞬间。当我开始观察我眼前的故事和画面,而不是寻找我理想的画面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看到了更多有趣好玩的瞬间和互动!
拍摄环境光线不可能时时完美,孩子的衣服也不会随时都是按我们心意来穿搭。技术方面一定是一直可以进步的,拍摄角度和后期处理也一定是可以更好的。但是如果我们因为这些局限,觉得前期不理想,或者自己拍不好,就放手不去拍,岂不是太可惜了!
我邀请你,跟我一起,放下那些“我们心中最理想的儿童照片“,放下那种“我拍不到理想照片”的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到你眼下的生活里,用100%的精力去观察你眼前的孩子,必定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摄影是一个需要付出很多时间的技能,一次好的记录,需要有场景故事的支撑,也需要有我们摄影技术做基础。要有好的技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其中需要有不断的练习和学习。跟孩子们一样,我们也需要不同的成长。
作者简介:
爱娃
爱的镜头运营负责人之一
爱玩lego的IT经理
爱娃照相馆馆长
一个努力要做到精要主义
爱好特别多的人
聆听你的心声,遵循这一瞬间的感动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