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访谈近百位美高留学生家庭,她发现“空投”到美国私立高中的最大挑战是...

访谈近百位美高留学生家庭,她发现“空投”到美国私立高中的最大挑战是...

公众号新闻



爬藤竞争的白热化,让不少中国家长们开启了提前送孩子去美国高中读书的计划。不过,这些童年时期在中国度过的“1.5”代小留学生们,会在异国他乡面临哪些挑战呢?跨国教育的选择,对这些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上海纽约大学屠思齐博士的研究能让大家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我们普遍认为,疫情会对低龄留学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但不少精品留学中介表示,他们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在高端的留学市场里,低龄留学的需求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加火热。

对于一线城市的上中产家庭们而言,“去美国读高中”作为一个教育选择流行已久。然而,相关学者2020年最新的研究显示,“小留学们”虽然英语水平比去美国读本科的学生有显著优势,但在美国“名校”的录取结果上,他们其实并没有显著优势。

到底是什么让这群家长花费数百万元,做出了看似没有很高收益的教育选择?

这个跨国的教育选择对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意味着什么?

这些问题引起了屠思齐的好奇。屠思齐是纽约城市大学的社会学博士,现为上海纽约大学应用社会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她在博士期间的研究,便是聚焦于这群赴美读高中的“小留学生”:

他们在中国度过童年,又在美高度过了青春期;他们在中国是“特权群体”,在美国又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少数族裔”。这种复杂的、在中间的矛盾状态也让屠思齐十分感兴趣。


屠思齐分别在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城市大学取得社会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上海纽约大学应用社会经济研究中心的博士后研究员,曾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宗教与族裔多样性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

以下是笔者与屠博士的对谈。

01
“一套房子换孩子读十年书,
我觉得挺值得的。”

提问:在你的研究中,会把孩子送到美国读高中的家长是怎样的一个人群?他们有着怎样的特点?

屠博士:  在我的课题研究中,几乎所有把孩子送到美国读高中的家长都表示,每年几万美金的教育投入对他们来说没有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且没有改变他们日常的生活方式。不少甚至把这个教育消费作为一种投资来理解。

比如我的某个受访者就提到,“高中四年,大学四年,研究生两年,一套房子换孩子读十年书,我觉得挺值得的。一套房子是可以预见的未来,读十年书是不可以预见的未来。”

像这样的家庭似乎很难被称作“中产阶级”,也许“新富”、“富裕”甚至“精英”更符合大众对他们的财富认知。但是在和他们的交流过程中,他们都自称“中产”。在他们心中,要像马云马化腾级别的财富才能称为“有钱人”或者“富人”。


不过这个归类也不仅仅是由于他们的自我认知。这些家长中有大学教授、医生、中小企业业主、跨国公司中层管理人、科技公司工程师,他们的家庭大多年入百万,在北上广之类的大城市拥有房产,客观来讲,至少是中国的收入和财富的前5%,甚至可能是前1%。

他们这代人经历过时代的动荡,所以他们并不觉得自己经济地位长期有保障,同时由于不是政治精英,他们也不觉得自己是“特权”阶层。他们大多乘着改革开放的风,赤手空拳获得了如今的财富。由此他们更相信自己是靠个人努力、教育和在合适的时机进行了投资而实现了阶层跃升。

所以也不难理解,他们其中不少家庭的生活并不奢华,但是把教育当成头等大事,自愿把大量的财富和收入投入独生子女的教育,从而不觉得是负担。

其实不止是中国,亚洲其他国家的家长(如韩国、印度)都希望通过送孩子去西方国家求学,将自己的经济资本转换为孩子的全球通行的文化和社会资本,从而让孩子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有学者称这种行为为 “全球化的安全策略”(global security strategies), 也就是试图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各阶层各地域的家长,通过不同的育儿策略,尤其是各种形式的跨国教育,来让孩子得以更好地应对全球范围内与日俱增的不确定性。

提问:的确,很多家长对未来的想象总是离不开“国际化竞争”这个词组。问及缘何让孩子去美国读高中,他们总会说是因为想给孩子“真正的国际化教育”,在你看来,这一目的实现了吗?

屠博士:  其实很多家长对美国教育的想象是有一些片面的。

虽然去美国读书可能是一个“国际化教育”的选择,但我们眼中的“国际化教育”其实对当地人而言,就是本土的教育,而这个本土教育并不一定是家长想象的“国际化”, 每所高中其实是千差万别的。

比如说有的学生在保守州的私立学校,甚至天主教学校读书,其实它的政治氛围也好、传递的思维方式和内容也好,跟我们想象的开放、包容、国际化的美国其实是非常不一样的。有的学校甚至因为宗教原因,本身也不一定是拥抱多元化的。

在择校的时候,家长更关注的大多是学校有多少AP课程,师生比多少,升学情况如何,有多少藤校率,但是对14-18岁的青春期的学生来说,具体的校内外的“生活”也是塑造他们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不可忽视的因素。

不仅是学校,比如说他寄宿家庭的父母是怎么样的人,生活地区居民的价值观与风格,都会影响着学生认识世界的方式。


由于缺乏切身的经验,大多家长和学生对于美国社会的想象是有限的。他们想象的是一个笼统的美国社会,但是学生被投进的是一个具体的美国生活。而这个具体生活你很难预判。

由于疫情,家长这几年很难去到美国访校,但即使是可以访校,得到的信息也非常有限。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认为将孩子“空投”到美国私立高中的“外包”教育其实是个高风险的投资。

02
在中国过童年,在美国过青春期,
“被迫早熟”的小留学们

提问:在你的调研以及您在美国生活了十年的经验中,这种具体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年轻的学生们面临的是什么?

屠博士:  首当其冲的是身份认同问题。

美国是一个种族社会,学生来到这里,就是会被迫种族化。不管他们之前是怎么认识自己的,在这里就是会定义为少数族裔,是“非主流”的。这就会涉及到,学生从 majority(主流群体)到minority(少数群体)的身份的调整。

甚至这些学生在国内不单单是主流的,像我前面描述的特征,他们的原生家庭在一定程度上是拥有“特权”的精英群体。有的学生会直接跟我讲,我们现在是在客场作战。他们会有一个不是我的主场的心态。


我之前采访过一个学生,他的例子我印象非常深刻。他入选了足球校队,但选上之后发现自己是校队里唯一一个国际学生,也是唯一一个亚裔。他给自己贴了一堆身份标签,所以踢球的时候压力非常大。他觉得自己是代表国家出征,代表我这个族裔的利益,代表国际学生,代表亚裔学生,代表中国学生。没多久他就退回了二队,那里都是国际学生,他自己也开心多了。

对于习惯了自己是绝对主流的学生们而言,他们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文化、族裔、国族身份,甚至被迫要在现存的美国的种族社会层级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这对于十几岁的孩子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提问:在你的访谈中,面对这种身份的转换,他们会有很明显的情绪上落差吗?

屠博士:  非常明显。基本每个孩子都会跟我讲到这点。

有一个在美国读非常顶尖的一个私立高中的女孩子跟我说,她感到非常疑惑,因为她不懂美高的游戏规则了。在国内学校,你要做好学生,你读书好就可以了。在美国就比较复杂,你不能只是读书好,你可能学术、艺术、体育、社交等都要顾上,什么都要好。

同时,也伴随着很多青春期小孩特有的不安全感,他们会想为什么我不popular(受欢迎的)呢?

怎样才能在学校里更popular?

是不是因为我是中国人才导致现在的局面?我需要让自己更美国化一点吗?

他们会很纠结,觉得自己已经这么努力,为什么你们不认可我。基本上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挣扎跟纠结。


另外,美国的青少年文化中不可避免有派对文化、低龄饮酒嗑药以及约会文化之类的。

抵达美国高中校园之初,根据他们自己的描述,大多想要交很多“金发碧眼”的美国朋友。然而他们迅速被贴上了“国际学生”、“中国学生”、“亚洲学生”等标签。

有些学生会想“反抗”这些标签,企图变得美国化,去打橄榄球、和美国人玩、融入派对文化等等。然后又会涉及到学校里各种圈层“斗争”的,例如有的中国学生会因为你太喜欢跟国际学生或者美国学生一起玩,而故意排挤你。毕竟是高中生,青春期的孩子在相处时会存在着很多读书以外的东西。

当然,也有不少的学生会认为“中国人”这个身份也挺好,我不想变成美国人,我也不屑变成美国人。但不管最后他们如何选择,这个挣扎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个过程已经已经足以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甚至是创伤。


其实我觉得很多家长是很难以想象和理解,留学美高这个经历本身对学生意味着什么。学生也不会告诉家长,他们会觉得说了你们也不懂,因为那些独属于青春期的困惑、迷茫、痛苦,都是很酸痛、很微妙、也很难以言说的东西。

提问:有的人会认为,高风险同时也伴随着高收益,让孩子经历这些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成长。你怎么看?

屠博士:  其实在与学生的对谈中,他们自己也思考并回答了这个问题。许多人的回答是,可能确实有收获,但有没有必要这么早去经历和收获这一切呢?这个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的。我个人的看法也是如此。

早早离开父母也好,挣扎身份的问题也好,有没有必要在青春期14岁到18岁这个阶段去经历这些事情呢?这是我在做研究的过程中时常思考的问题。

因为这个年龄实在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学术上会把十几岁称为formative year(形成期),就是你还在形成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的阶段。然而他们在中国度过童年,又在美国度过青春期,这样的割裂造成的挑战,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不好的事呢?可能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复杂的。

学术上还会把14岁移居去美国的人定义为1.5代移民的。为什么是1.5代?因为相比成年后移民到美国的一代移民,在美国度过青春期的他们会更接近二代移民的经验。

但这个群体一般是跟家人一起去到美国的,所以留学美高的学生群体就变成一个更为特殊的案例:从年龄上分,他们几乎可以算1.5代移民,但他们大多数又是孤身一人投掷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

提问:的确,这个年龄段,就像我们前面的种种描述,在各种情况下都是一个“在中间” (in-betweenness)的尴尬状态。

屠博士:  这也是我当初我为什么对这个课题感兴趣,因为“中间”状态会产生许多复杂和矛盾的点可供挖掘和探讨。

在这个阶段他们经历了诸多困惑,有可能是好事,因为他们figure out了多重的复杂的身份,对多元文化也有了更多的理解,确实有部分孩子对此想得很清楚。但也有更多的孩子表达了他们在这个阶段的迷失和挣扎感。

有的人会认为这是一种催熟。如果你之前接触过美高学生,会觉得他们很成熟,美高的学生不管是思维方式还是行为举止,甚至可能跟国内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差不多。那部分的确有点像被迫成熟


当然,他们的社交能力很好,语言能力也好,可以在成年人的饭桌上与大家侃侃而谈而不是低头玩手机。

但还是那个问题,有些事情有没有必要这么着急?

特别是当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已经可以为他们提供很多社会、经济资源的时候,其实你不走这条路,日后也许也能到达这个水平和地方。那么,真的需要这么早到达吗?

学生本身也会思考这件事是不是值得的。

去美国读高中这件事,远不止是一个教育选择,它还涉及到了整个家庭成员的安排与状态。

在我访谈的中,很多学生都表示了在生活和学习遇到困难时很难向父母求助,因为天高皇帝远,他们觉得父母反正也帮不上,于是开始报喜不报忧。对家长来说其实也挺煎熬的,因为有时差,很多家长说我的手机一定24小时都是开着的,如果小孩半夜两三点钟找他们的话,他们也会随时接起来。

这个教育真的有好到整个家庭的生活都跟着发生如此大的转变吗?

很多家长其实在亲身经历了一切后,也会承认之前对美高留学的认知是片面的。如果再让你们选择,他们不一定还会选择美高。当然,有一些家庭觉得这是他们可以接受的。

03
高风险,低收益,
为何“美高热”不降反升?

提问:为什么要花如此大的经济代价,以及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但去美国读私立高中的风潮在中国中高收入家庭中依然居高不下?

屠博士: 其实如果从纯收益的角度来说,这肯定是一件收益很低的事情。当然,这取决于你到底如何看这个收益。

如果你看中的是 soft part,就是这种“经历”,那这个访谈前面的内容已经告诉大了大家,这个“经历”里面有很多复杂的东西。

如果你看重的是一个美国不错大学的文凭,你在国内其实也能申请到,现在国内的很多国际/双语学校的美国名校升学数据非常亮眼。所以如果纯粹从投资或者比较功利的角度来讲,这笔买卖肯定是不合算的。

我做这个课题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是美国?为什么不是别的国家?其实这个问题很难单纯的用“美国的教育更好”来回答。当然,当我问到家长这个问题,他们大部分会回答“因为美国教育更好”,但这个答案通常是经不起推敲的。例如我问他们,为什么美国教育更好,只要再多细问他们两三个问题,他们就说不下去了。


其实他们是先预设了结论,然后去给这个结论填一些信息,其中对美国高中教育真正的思考并没有那么多,更多是一些刻板印象。

例如当我问他们美国教育跟英国教育有什么区别?他们会说英国教育好像算是贵族教育,但是其实他在选美国私校的时候,他选择的也是所谓的贵族学校。

提问:所以很多家长在做这个教育选择的时候,其实是盲目的?

屠博士:  通过几年来的调研,我觉得部分家长做“去美国读私立高中”的这个选择,的确是有一定的盲目性在的。

造成这种盲目的原因很多,比如部分媒体和商业机构的片面渲染,造成了信息上的误导。当然,他们说的也不一定是“假的”,但大多确实只谈及了留学美高这件事一个小切面而已,并且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夸大。

再比如,中国人一直有着一个很朴素的观念——最贵的就是最好的。所以,当你不知道选什么的时候,那就选最贵大概是没错的。大部分家长确实普遍相信,留学美高就是一个最好的教育选择。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这个群体构建“全球中产阶层”这个身份的过程,孩子“美高留学”相当于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他们身份的标签。


另外,他们中的不少认为,不管国不国际化,美国的就是最好的。

其实很多时候这种判断跟国际格局有关,他们认为欧洲是没落的,美国才代表着最新、最强、最有前途。聊起来你也会发现,很多家长真的是“心怀天下”,经常谈及国际局势、全球公民、未来的竞争是全球人才的竞争等概念。

我是有些诧异的,因为孩子是这么具体的一个人,在做一个至关重要的教育成长选择的时候,依托的居然是一个笼统的、庞大的、甚至是一个想象的叙事之中。

提问:为什么您说“全球公民”是一种想象的叙事?

屠博士:  首先,什么是“全球化”、“国际化”?从学者的角度来看,我们不能只是基于对于欧美或者亚洲部分国家的理解去谈论这些概念,你一定是要有更加广阔的、多元的对于各种文化的理解跟包容。

但大多数家长心中的“全球化”和“国际化”,或者说现在市面上贩卖的“全球公民”的概念,其实基本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对世界的想象。就像前面有提到,很多家长笼统地认为,美国的就是国际化的。这个想象本身是很有局限性的。

然而,在目前的全球格局以及以欧美或者以美国为中心的商业世界里,这套“全球公民”的概念似乎也能得到实际的转化。比如说美国的学历是被认可的,美国的语言能力是通用的,学生也确实学会在一个美式的机构里如何与人沟通,这些东西是被认可的。

但是这是一个全球人才,还是只是一个基于强势地位的精英机构服务的人才,这是值得进一步讨论的。

换句话说,“全球公民”的概念内部逻辑是自洽的。它是个完美闭环,但这个闭环很脆弱。

例如突如其来的因为疫情,人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而仅仅是回望过去几十年,你会发现世界的格局也并不是永恒的,也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是我们家长要明白的。

如果我们意识到,我们追寻的东西本身是脆弱的,也许我们在购买海外教育的时候,会更加谨慎和从容一点。


提问:但从现实来说,选择美高的家庭或许也是因为其具有他们认可的价值。所以如果请你给准备送孩子去美高留学的家庭一些建议的话,会是什么?

屠博士:  首先,我觉得要看你的孩子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孩。我在调研中也发现,孩子的个体差异是巨大的。

有一些小孩独立自主性和目标感特别强、兴趣爱好也很丰富、学术也足够强能够上很好的私立高中、同时跟家长的关系也很好,那我觉得是可以做这个教育选择的。

但据我观察,更多的孩子可能是不符合这些条件的,那这样的家长可能就需要三思。

第二,家长需要考虑到亲子关系。你有没有做好准备,跟14岁左右的孩子分离很久,并且你有没有信心能够在异国的情况下给孩子提供所需要的情感支持。

另外就是,其实越早送小孩出国,家长就越早失去了跟这个小孩相处以及形成更强连接的机会。他可能成长成了很棒的人,但他也可能成长成了跟你没有关系的人。

第三,家长需要对学校有一些更具体、更充分的认识。除了了解学校的学术水平,也可以多了解学校除了课业以外的部分是怎么样的,比如可以跟读过该校的学生和家长聊天,关注一下在学校除了学术方面,学生其他的经历和体验是怎样的。这可能会帮助家长更好地做决定。

参考文献:

屠思齐 (2020) 移民时代丨赴美读高中的中国留学生:全球公民想象能否成真?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4NzQ4OTYzMA&mid=2247487108&idx=1&sn=7655c93fcfd428378a861a58a4b7de0d&chksm=fdea06b5ca9d8fa3f330b247a133a47ccea960a36c361d31d36993388a7b94e6cd7c28890f56&scene=21#wechat_redirect
(Accessed: December 30, 2022).
文丨张燃    编丨Lulu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310美高放榜啦!「真棒·美高盛典」齐聚业内最强顾问,揭秘牛娃如何卷赢顶尖美高美国私立K12申请指南!SSAT的考试内容和备考攻略!未来30年,孩子面临的最大挑战:要么掌控AI,要么成为「奴隶」老留学生感叹:中国留学生家庭越来越高端,普通家庭的孩子机会不多了看这里,近百位卓越企业家向你发出邀请陪伴了200多个摇摇欲坠的婚姻,她发现这样的女人才幸福!世界艺术大师设计的豪宅2023年,律所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妹子发现百万网红曾是霸凌者,她发动网暴把网红逼退网了...近百位顶级大咖齐聚联合国总部,与全球气候创新中心(GCIC)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多图!)【干货】美国私立高中排名盘点!顶级私立高中有哪些?近近百留学家庭访谈结果发现,很多人对美国教育的想象依然片面“日定投”相比“月定投”有3大优势!三大挑战任务,百万奖池激励!CICAI 2023-GigaVision挑战赛今日启动!第二次徒步圣路,750公里葡萄牙之路+英国之路:D21~朝圣贝壳日本啊,日本(十五)中国茶道,日本茶道3万元:黄牛帮你搞定火葬!美高留学申请见面会北京站火热报名中人生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沉默数十秒,马斯克这样说2023全美最佳私立寄宿美高排名发布!顶尖美高里30%的学生进入藤校、斯坦福、MIT问了近百位家长,超8成想和孩子谈谈恋爱这回事儿,但怎么谈可是门技术活妹纸与客户视频开会,她发现他们在私聊她的长相?!一气之下...有情感支撑的原生家庭,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谣言和死亡, 谁先来临美国名校最爱的公立和私立高中有哪些?太卷了!斯坦福大学录取率3.68%,跌至历史新低~公立高中名校录取率略高于私立?老留学生的感叹:中国留学生家庭越来越高端,普通家庭的孩子机会不多了【惠宜美高】美高录取捷报频传!惠宜学子再获八枚顶尖美高录取!留学生家长注意!留学生日正招募家长专栏作者,让你的思想被更多家庭看到美高留学四个月真实记录:躺平的有床,内卷的有车在全美TOP级私立高中当一天学生,才明白为何它是“藤校直通车”!访谈近百位留美学生和家长,这位社会学博士发现,很多人对美国教育的想象依然片面申请喜报|恭喜诚创学员斩获 全美顶级私立高中 菲利普斯埃克塞特中学 夏校offer!美高发榜!到美国读高中的价值和风险LA美高留学生霸凌同胞,烟头烫身狂扇耳光,法官震怒!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