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律所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来源 | 智合
2023年,做律师越来越难了。
比起做律师,管律师更是难上加难。
过往数十年的行业高速增长红利不再,律所必须直面红海市场的竞争压力——如何团结所内律师?
一些律所锐意进取、狂飙突进、弯道超车的同时,另一些则踟蹰不前、逐渐掉队,甚至分崩离析——如何避免落入“败者组”?
想把律师做成终身事业,想要打造“百年老所”,管理不善,何来机会?
律所最大的内部挑战,是管理
律师行业特有的“独狼”属性。选择做律师的人往往内心具有更强的自主意识、挑战意识以及对时间自由与财务自由的极强期待。要管理这样一群颇为“桀骜不驯”的人是十分困难的,他们大多更相信自己的才干,并可能对律所平台没有太多归属感;当律所的管理制度过于强硬时,他们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而选择离开。
律所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律所的管理难点相矛盾的是,绝大部分律所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往往是落后于企业的。在面对业务增长困境时,一些律所主任勇敢地选择了“管理改革”这条路,但结果可能未必尽如人意。
事实上,无论是一体化还是其他管理体制,都有其优势和适应场景。但不可忽略的是,管理是一项随律所发展阶段变化的系统工程。改革者们需要建立体系化的思考、理念和方法论,而不能单点照搬。
身心俱疲的管理者。你会因为要做律所管理而放弃做业务吗?可能超过90%的律师会回答“不愿意”——如果不做业务,我就无法掌握市场动态,无法维护和客户的关系,可能就无法在管理上服众……
既要做业务又要做管理,“没时间”成为律所管理者的普遍困境,管理难题、律所发展、家庭平衡、身体健康等各方面问题接踵而至。成为一名律所管理者之后,你还需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同时做好业务与管理,如何跳出“没时间”的管理者陷阱。
律所的外部挑战:
红利消退、竞争加剧
经济周期下行,增速放缓。过去40年,中国经济毫无疑问处于高速成长的青春期,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GDP增长了33.5倍,年均增长9.5%。但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尤其是2015年后,我国年度GDP增速20年来第一次跌破7%,2019年为6.1%。
从长期来看,我们正处于一个增速换挡减速的经济大周期。依托于实体经济而存在的律师业,该如何应对新经济周期下的挑战或机遇?概括而言可能是在同等服务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或者是相同成本下提供更超值的服务。而这两者都很难通过毫无组织能力的律所或团队来实现,那么又该如何通过管理创新,赋能业务发展?
规模红利正在消退,整合能力愈加重要。过往十余年,在律所规模化浪潮下,千人大所乃至万人大所出现,我们看到了规模赋予的发展红利。但伴随律师行业格局的深度调整,人们对规模化的关注焦点,正在逐步从纯粹的“数量增长”到有机的“内部整合”。
规模大所更加强调其内部跨区域、跨专业的资源整合,进而发掘规模之下的合力。区域性律所面临大所的下沉式发展,或通过本地律所间的整合,或侧重于内部的管理升级和专业化,求索突围之道。如何实现“整合”,成为律所管理者的重要课题。
行业竞争加剧,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过去几年,中国律师业的规模每年的增幅都超过了10%。可以说,未来中国律师行业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将面临更为复杂且激烈的竞争环境。
未来中国律师行业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将面临更为复杂且激烈的竞争环境。单打独斗将不再奏效,没有团队的支持,你连竞争的门槛都达不到。
怎么办?
正如查理芒格的一句话:“宏观是我们必须承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
因此,律所的战略和组织能力在未来竞争中将越发重要。
战略是律所成功的前提条件。战略的成败,取决于决策者对于内外部环境、市场机会、客户需求、竞争情况的判断。
组织能力是实现律所战略的基本保证。它包括领导者的领导力,员工的专业能力、积极性、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这些能力的组合最终指向的是律所整体达成目标的能力。
从组织的角度,如何设立明确的律所战略?如何构建科学的内部管理?如何强化组织能力?
从管理者的角度,如何跳出疲于奔命的困境?如何提升自身的领导力?如何带领律所或团队走向卓越?
对于中国律所管理者或未来管理者来说,“2023律所领导力与发展战略课程”或许能给出答案。
有些事情不是我们不会做,而是还未深入地系统性思考。
来这里,与全球顶级教授、业界大咖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