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官员的晋升路线公众号新闻2023-02-25 01:02本篇来和读者朋友们聊一聊台湾官场。选举政治同样是政治,同样存在履历和晋升台阶,只不过相对模糊一些而已。按照笔者的理解,台湾官场大致是这样一条晋升路线:1、早期培养阶段台湾政治人物仕途发展早期通常有三个不同的晋升渠道,分别是政府口、党口和县市议员口。政府口就是在一些行政机构里担任处长、厅局长等,或者到县市里做局长、副市长,其巅峰岗位是台湾地区某某部门负责人或六都副市长。比如:马英九曾担任过“法务部长”、蔡英文曾担任过陆委会主委(相当于大陆的国台办主任)。再比如:当下国民党最火的2024候选人侯友宜,他是从新北市副市长任上选的市长。政府口虽然可以提供非常扎实的履历,也很锻炼人,但却存在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所在党派得掌握行政权。有时处于在野状态,对于那些重点培养的中青政治明星,国民党或民进党就只能从党口给他们安排职务历练。不过台湾党口的岗位毕竟太有限了,到达一定程度后,政治人物必须改走选举路线。套用《狂飙》中高启强对泰叔说的那句话——“程程想证明自己是个人才,她必须像我一样,把自己捞出来(选上岸)。”对于一名初出茅庐的政治人物,通常需要从县市议员选起,比如:台北市议员、高雄市议员;只有当积累起相当的政治能量后,才能去选省一级的“立法委员”。台湾地区共有22个县市、910名县市议员,而省级立委却只有113席;这一过程中,大量的政治人物都被卡在了县市层面。像《少康战情室》等一些比较有名的岛内政论节目,大都只邀请立委或前立委出席,县市议员必须要非常具有话题性、人望非常高(有希望选立委)或者县市议长/召集人等,才能露脸。选举政治不怕被人看不起,也不怕被人骂/告/诽谤,最怕的是被人看不到。2、“立法委员”阶段突破早期培养阶段后,岛内政治人物会进入“立法委员”这一竞逐赛道。台湾“立法院”共有113席立委,这种“一院制”模式下的委员权力很大,如果不考虑体量,其地位可能要大于等于美国的参议员。岛内很多明星政客都有过立委的经历,比如:陈水扁做过两届,还曾担任民进党党团干事长;赖清德做过四届,期间问政表现常年排名第一。台湾有“分区立委”和“不分区立委”两种类型,具体规则此处不做介绍;其中“分区立委”往往在某一县市根基深厚,待连任几次,就可以冲击县市长了。像刚刚当选的《台北市长蒋万安》,他便是2016年起担任台北市第三选区立委,第二届任上(2022年)凭借人气立委身份参选台北市长,一步实现巨大的政治跨越。再比如与蒋万安一同当选的《新竹市长高虹安》,她虽然是不分区立委,但“科技圈”的特质十分明显(曾任鸿海集团副总经理兼工业大数据办公室主任);而众所周知,新竹是台湾的科学城,民众党将高虹安推出来选新竹市长是最合适不过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立委/县市长的影响力主要深耕一地,因此对有志于更上层楼的人而言,一定要在投身政坛之初就去台北、新北、高雄等大城市混——大城市的选战虽然激烈,但天花板也更高。另外,早期国民党精英政治人物有跳过“立委阶段”的传统,毕竟那会儿国民党政府口、党口的岗位很多,能安排下人;近些年随着形势发生转变,立委已逐渐成为国民党中青年政治明星绕不过的坎。3、六都市长阶段台湾政坛六都市长(台北、新北、桃园、台中、台南、高雄)的地位非常高,是可以直接选地区领导人的“次一等岗位”。某种意义上讲,人因岗位而贵,当一个政治人物坐上这个岗位时就已经具备了候选人资格。按照岛内政治传统,竞逐大位的候选人都得有六都市长的经历,比如:陈水扁做过一届台北市长、马英九做过两届台北市长、朱立伦做过两届桃园县长(升格直辖市之前)和两届新北市长;当下要选2024的侯友宜做了一届零一年新北市长、赖清德做了两届台南市长、柯文哲做了两届台北市长……至于说蔡英文,她虽然没有做过六都市长,但也选过,只是没选上。一般来说,六都市长需要连任一次才能去竞逐大位(连任是证明自身民望的必要步骤),像2020年的韩国瑜,他在担任高雄市长第一任内就去选大位,最终败得很惨。2005年7月,连战作为上个时代的国民党领袖,在访问完大陆后正式退位;即将卸任台北市长的马英九接棒国民党党主席,成了毫无疑问的蓝营核心。六都市长可以认为是岛内省委常委级别的干部,对于其中政绩优异、民望甚高、年龄合适的政治人物,舆论会予以高度关注。不过六都毕竟是六个,因此有些市长任期届满的政治人物还需要再过渡一下。能给六都市长做过渡的岗位大概只有“行政院长”“行政院副院长”等寥寥几个,其中最理想的岗位要数党主席。假如某位六都市长任期届满(或即将届满)时当选国民党/民进党党主席,那几乎相当于昭告外界:此人就是本党众望所归的下届大选候选人。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