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吐槽:我反对用“职称晋升”奖励抗疫一线医护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新冠疫情初期时对医护的奖励制度沿用至今
撰文 | 万顺顺
来源 | “医学界”公众号
近日,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吉林省人社领域全力支持抗击新冠疫情若干政策措施》。第二条为“全力激励关爱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及相关人员”,其中对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规定很明确,接触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根据相关规定,接触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疫情防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可提前一年申报评审(评聘)上一级职称,评审(评聘)过程中同等条件下予以倾斜。
“我为那些辛苦坚守后方的同事感到不平,同样在抗疫工作中做出贡献,需要24小时值守单位,待遇截然不同。”华北地区一名三甲医院的医生卢旭东(化名)告诉“医学界”,以下为他对此事的观点:
抗疫是一种群体行为
疫情随时发生变化。2020年,武汉暴发新冠疫情,对于新冠病毒我们很陌生,武汉有很多的医务人员感染新冠后牺牲,对于敢于冲锋在一线的这些医务工作者,我们非常敬佩。
但是现在对新冠病毒以及德尔塔、奥密克戎这些变异毒株,我们了解得比较透彻。完成三针疫苗接种后,感染新冠病毒的后果并不会特别严重。
今年2月底,吉林省疫情中流行的是奥密克戎变异株BA.2进化分支,传播能力非常强、传播速度快,但是症状轻微、病死率低。吉林此轮疫情中95%以上的患者是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
医务人员都穿着防护服、在一级防护状态下参与到抗疫中,当然也有被感染的风险,危及到生命的风险并不高。
现在沿用两年前的政策,与确诊或疑似病例直接接触作为抗疫一线、职称晋升的标准,我个人觉得非常不合理。现在的抗疫过程是一种群体行为,不是个体行为。
如果仅靠着冲到第一线医务工作者,比如在直接管理病人的传染病医院、“红码医院”、方舱医院参加抗疫的医务工作者,无法完成抗疫工作。
因为疫情之中,很多常规诊疗的病人需要在医院就医,比如透析的病人、慢病管理的病人、急需手术的病人,如果大家都冲到一线,谁来为这部分病人负责?
另外,也有很多参与核酸采集的医护工作者、在发热门诊值班的医护工作者,他们算不算抗疫一线的医护呢?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以接触新冠感染与否为标准,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以我们单位的发热门诊来看,原则上不接诊新冠感染者,但在疫情期间也不能完全排除发热门诊中有新冠感染者。如果遇上这样的患者就算接触了,没遇上算作不接触,可能同一份工作的两个人只因为有没有碰到新冠的病人,就是两种待遇。
这次申报评审(评聘)上一级职称主要针对一线医护人员来做评判的,按照这个标准,可能大部分坚守在后方,让冲向一线医护人员能够安心工作的人会感到心寒。
没有他们在后方坚守,也没办法创造一线。
坚守后方,在医院住了2个月
今年,吉林省也经历了一场非常严峻的疫情。从2月28日发生新冠疫情以来,到5月12日清零,吉林省单日报告的感染者最高达到4455例,整个社会按下暂停键。
我们很多同事在方舱医院工作。因为方舱医院的患者以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大部分病人不需要用药,只是在方舱医院进行隔离、观察,医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观察评估隔离患者的病情变化。
疫情严峻时,虽然说医院可能没有那么多病人,但到医院看病、住院的病人往往都非常严重,给后方临床医生带来的压力超过日常。
因为方舱有一些特定的要求,在方舱医院的医护每一轮值班只有4小时,不然的话就超过防护的限度。
除了部分被封控在家的医生,从3月份到5月份,吉林省很多医院的医生基本上24小时住在医院,平均住了60多天。有的医院给医生安排了宾馆;有的医院资金不足,医生直接住在空下来后的病房里。病房内不是都有淋浴间,很多住到医院里的医生、护士甚至没法洗澡。
住在医院的医护很辛苦。有的科室一半的医生被抽调去抗疫,留守的人员实际上也承担了抗疫一线医生的工作。虽然说工作强度没有那么大,患者不多,但是他们值班更频繁,随时待命。
而疫情期间,很多医院处于亏损状态,甚至无法运行。医生的工资由基本工资和奖金共同组成,疫情时几乎没有奖金,只有国家发放的基本工资,收入锐减。
这部分医生也愿意成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只是后方同样需要有人坚守。这种激励模式下,可能会出现恶性竞争问题:大家都抢着去一线。
偏离职称评定的意义
职称评定的意义是让医生在专业领域不断地积累经验、提升水准。
比如你是内分泌科、神经科、骨科的医生,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提升能力。“只要接触新冠患者,都可以晋升职称”,这严重偏离了职称评定的意义。职称晋升的本质不是鼓励医护去抗疫。
如果为了鼓励医护工作者都去抗疫,而忽略了抗疫过程中后方医护工作者的付出,也偏离了抗疫的意义。
“不患寡而患不均”。比如说,一位皮肤病专业的医生在临床很厉害,另一位皮肤科医生专业水平较差。因为后者参与抗疫一线,职称就更高了,这显然并不合理。
在医生的工作里,参与抗疫永远是短暂的,而日常的医疗才是永恒的。用短暂的行为去影响一个医生的职业生涯,我觉得需要更加慎重。
援疆、援藏、课题、论文这些影响医生职业晋升的因素都与专业挂钩。因为医生去援疆或者援藏的话,从事的是与他专业相关的工作,他用专业去提高偏远地区的诊疗水平。医生通过临床工作,总结出来发出的文章、写的课题、标书,这也和专业相关。
但是抗疫不同,比如说心血管内科的医生去参加抗疫,特别是去方舱医院救治新冠感染者,我认为没有利于他的专业的提升,甚至在救治过程中可能连他的专业都用不上。
如果在抗疫工作中,运用自己的专业在临床救治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可以纳入职称晋升的考量因素。
吉林省的人社厅网站上公布的文件(《吉林省人社领域全力支持抗击新冠疫情若干政策措施》),出发点是好的。医务人员在疫情中很辛苦,应该给予奖励,但是选择的方式有问题。
职称评定和抗疫是两码事。抗疫的目的结束疫情,职称评定为了培养更多的专家,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来源:医学界
责编:郑华菊
校对:臧恒佳
往期精彩回顾
*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