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车间一线员工月薪过万仍缺人,新能源行业招人有多难?
27.02.2023
本文字数:2898,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导读: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需要的“双碳”人才数量在55万至100万左右,目前相关从业者仅为10万名左右,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
作者 | 第一财经 林春挺
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胡鄂生还是只招到了3个人,距离公司今年扩招人数目标还差37个人。
“太难了。”2月16日,广东五星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五星太阳能”)市场总监胡鄂生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和同行见面时,发现大家今年都有大干一场的想法。做大业务,肯定要人,所以企业现在到处招兵买马。”
同样为招人发愁的还有广东环华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环华氢能”)总经理邓亮,因为招人难,他的公司目前还缺三四十个人。
这些日子以来,胡鄂生和邓亮为招人的事想尽了各种办法,但收效甚微。
记者调查发现,招工难是新能源行业当下所面临的共同难题。规模化上马新能源项目,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按计划,“十四五”期间全国新能源继续高歌猛进。也因此,相关人才将更加紧俏。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需要的“双碳”人才数量在55万至100万左右。但目前相关从业者仅为10万名左右,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
缺人与涨薪
2023年元旦刚过,胡鄂生就开始发布招人广告。“但从1月4日到现在(2月16日),我们只招到3个人,不到招聘目标的10%。”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究其原因,胡鄂生向记者解释说:“去年整个光伏行业的增长,可以用‘吓人’来形容。其中,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同比增长53.4%,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同比增长59.3%,广东更‘吓人’,(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同比增长152%。”
胡鄂生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他发现,今年光伏行业的开工情况普遍较好,加上去年行业的快速发展,大大地提升了企业的信心。
五星太阳能今年的目标是,业务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增长两倍。目前,该公司正在扩招的40名员工,占公司员工总数的20%。
这也是中国新能源行业的缩影。截至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已经占到全球的1/3,光伏发电、水电、风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
根据国务院公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人才荒”已经蔓延到整个新能源各个细分领域。国内一家大型电化学储能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过去三个月,由于“招不到足够的人,厂里只能加班加点,有时候一个人干多个人的活。”他说。
同样,邓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随着1月6日环华氢能100万片规模的柔性石墨双击板生产线的投产,公司还需要招聘三四十个人。“从实验,到工程、生产、销售、品质管理等方面的人员,都是需要的。”他补充说,柔性石墨双击板在漫长的氢能产业链中属于上游,相比而言,越往下游,需要的人就越多。
人手不足让不少企业在业务拓展中深感压力。“去年我们公司做了一笔规模较大的碳交易,但由于专业人员不足,以及经验相对有限,内部协调、策略制定、操作执行等都让团队感觉应接不暇,压力较大。”国内某发电央企碳市场交易部门的一位管理层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企业招聘总职位量同比减少21.67%,但与新能源相关的“双碳”行业职位量增长了296.9%。
事实上,新能源行业的人才需求大增并非近期才出现。早在去年上半年智联研究院发布的《新能源行业人才需求与发展环境报告》就提到,2022年1-5月,新能源产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高达64.4%,高出全行业(10%)54.4个百分点。
人才紧缺直接带动行业薪酬不断上涨。
据猎聘网等招聘网站统计,2022年,新能源岗位平均招聘薪酬10867元/月,高于整个市场平均水平的9865元/月。
在福利方面,智联研究院上述报告显示,70.6%的新能源职场人都能拿到年终奖,高于全行业62.6%的平均水平。此外,有79.3%的新能源人有带薪休假,高于整个市场73.7%的平均水平。
“涨薪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胡鄂生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招聘的普通设计师,每个月薪水都在1万元以上,以前是七八千。”
邓亮也告诉记者,环华氢能生产车间的一线操作人员平均月薪已经到了七八千,而工程师级别则是在1万到两万之间。“公司员工的工资一直在增长。”他说。
“香饽饽”与不足
社会招聘如此之难,邓亮和胡鄂生只得把选人的目光投向了大专院校。
第一财经记者发现,新能源相关专业学生已经成了行业的香饽饽,但是,国内大专院校专门开设新能源相关专业相对的时间相对较短,招生人数也不算太多,在当前新能源大热的环境下,短时间内尚能满足市场需求。
“(我们接触到的)企业都提到了人才非常紧缺。”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储能科学工程系主任代鹏程说。
2020年,教育部首次批准了西安交通大学关于设置储能科学工程专业的申请。资料显示,目前,设立与储能专业相关的高校大约四十所。
2022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储能科学工程系正式对外招生,一共录取了30名学生。该专业学制四年,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据代鹏程介绍,在开设这个专业之前,学校工作人员花了一年多时间在全国各地调研了近100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调研发现,这些企业对储能人才均有迫切需求,其中对人才需求量在50人以上的企业占20%以上。
代鹏程说,目前,除了专门做储能的企业之外,电力企业和“三桶油”等传统的能源企业也在谋求转型,都有储能人才的需求。也因此,电化学储能氢能储能,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储能科学工程系培养人才的两大方向。
在系里正式对外招生前,代鹏程整整接了整整一个月的咨询电话。他发现,很多家长对储能行业了解甚少。
在拜访广东相关院校时,邓亮会建议对方有针对性的设立与氢能等新能源相关的专业。“我们目前既需要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也需要大专学历人才。”他说,前者侧重于材料、工艺等技术开发,后者则侧重于工程技术。
上述国内某发电央企碳市场交易部门的一位管理层告诉记者,目前全国碳交易市场依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未来市场的发展,碳市场的纬度和深度都在不断拓展,交易规模、交易品种、金融创新等都越来越大,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但令他焦虑的是,高校缺少与碳交易相关的专业。“目前的碳交易人才,都是从企业内部选拔出来自己培养的。”他说。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鼓励高等学校增设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学科专业。
2022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提出,推动高校加快储能和氢能领域人才培养,同时进一步加强风电、光伏、水电和核电等人才培养。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梳理发现,2021年至今,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北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纷纷布局碳中和领域,开设多个相关研究院、学院、方向班。
“(有关光伏、风电和氢能等)新能源专业,全国目前大概有100多所。”代鹏程说,但“未来还需要更多的人才”。
当下,胡鄂生还在为五星太阳能到处招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