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300万种产品,不花钱投放,一个美妆App靠什么裂变4000万用户?教育2023-03-06 10:03“当我们看手机、汽车、电脑时,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配置和参数。而化妆品有一堆看不懂的成分表。现在不管你看不看得懂,它至少标示出来了。二十年前法规还不健全。当时对消费者来说,化妆品就是个黑盒子,不知道它里面有什么,也无法质疑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成分。对监管部门来讲,化妆品产业也是个黑盒子。”美丽修行创始人兼CEO易鸥说。“化妆品里到底有什么?”美丽修行,化妆品成分查询平台,它就始于这样一个疑问。随后,它在五六年时间里,实现了近9倍的收入增长。目前,以4000多万用户位列美妆App排行榜前三。神奇的是,在别人使出浑身解数争取流量的当下,这4000万的用户增长,几乎是0成本实现的。“品牌、用户、KOL都是自来水”,易鸥说。她说,“我们到底是在哪个点上破局的?结论是,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化妆品评价体系。我们在0投放的情况下,利用真实可靠的产品评价得到了推荐。”“我们看上去发展的挺顺利,但其实没那么美好。2021年我们去混沌创商院学习的时候,刚好要开战略会。在很多点上暴露出内部不够统一的问题。讨论最多的是,美丽修行到底是ToB的还是ToC的公司?”如何找准入局机会点,实现差异化竞争?如何单点破局?以0投放实现4000万用户增长?面临公司发展方向岔路口,团队意见不一致怎么办?此前,美丽修行创始人易鸥,混沌上海创商院16期校友做客混沌直播间,分享“创业之路如何凝聚人心,成功突围?” 相信易鸥的经验和心得能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以下文字来自直播:分享嘉宾:易鸥 美丽修行创始人、混沌上海创商院16期校友教练:郭骎 混沌创新教练、混沌创商院增长负责人 王崟海 混沌上海执行社长、混沌创新领教“化妆品曾经就是个黑盒子”很多人知道美丽修行都是从化妆品成分开始的。我们做的是化妆品成分查询的工具。切入的契机是什么呢?说实话,很多时候创业是因为发现一个机会,或者有某种冲动,不是因为那时读了什么商学院,或是做了多强的逻辑分析和推演。很多人是冥冥之中,因为生活中的积累,突然之间有了灵感。就像上帝给你开了一扇窗,给你打了一个电话,让你有冲动去做这件事。我对化妆品成分的了解,最初是来自我的职业生涯。十几年前我在上海外企工作,服务的公司是500强的化工集团,所以会接触到化工原料。我们卖给B端客户的原料会有各种各样的认证,其中很多认证跟安全相关。所以我知道化学本身可以改善人的很多问题,但也可能给环境和人体会造成伤害。另外我大学曾经梦想做调查记者,喜欢去扒真相。我的皮肤特别敏感,从小就看遍了当地皮肤科。基于这点,我自己用一些很大牌的产品也会用得不爽,可能会出现痘痘、过敏。各种问题让我皮肤变得更糟,我就自己去找答案。我想,为什么我会出这样的问题,护肤品里到底有什么?当我们看手机、汽车、电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配置和参数。而化妆品有一堆看不懂的成分表。现在不管你看不看得懂,它至少标示出来了。二十年前法规还不健全,化妆品成分就是随便标。当时对于消费者,化妆品就是个黑盒子,不知道它里面有什么,也无法质疑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成分。对监管部门来讲,化妆品产业也是个黑盒子。2014年国家推行要求备案的新规之前,化妆品工厂到底生产了多少化妆品流向市场,都没有一个备案号可追溯。只有进口化妆品和祛斑、脱发等特殊类化妆品才可以追溯,其他全部叫做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而新的法规要求化妆品强制备案,相当于交管部门终于知道车牌号了。通过车牌号可以追溯到所有的车,才能真正把交通给管起来。所以2015年,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机会,化妆品整个产业的数据聚拢起来了。我就想有人能解读一下化妆品的成分,于是做了这样一个App,希望它能帮助到用户,让他们自己去查询。我们希望消费者真正懂得化妆品里面到底有什么,有消费的信息主动权。15年我看到了这些机会,但没有用混沌创商院的方法梳理过。现在我们就用混沌创商院的方法论来讲,我们公司如何做战略,如何做错位竞争和单点突破。如何做错位竞争?1. 两个趋势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对于化妆品的成分是有认知的。第三方的数据显示,在美国购买化妆品查成分的用户比例可能达到了59%。我们在亚马逊上,能看到特别多跟化妆品成分相关的信息。不同于淘宝的宝贝详情页,一打开来花里胡哨的,特别精美。亚马逊的宝贝详情页很干货,直接抛成分表。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含某一种成分、不含某一种成分,在亚马逊找商品。另外,中华皮肤科医师协会上万人的调研数据显示,近80%的用户买到过不合适的护肤品。中国台湾有个网站CosDNA可以查到化妆品成分,用户自发上传,有一套东西把它解读出来。2015年它日均独立IP访问量大概在6万。但当时大陆没有这样的网站,我们当时推算大陆对化妆品成本感兴趣的人可能有200万左右。随着中国化妆品行业的新规到来,2015年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趋势。还有一个趋势,消费不交智商税,这是很典型的Z时代消费者特征。Z时代消费者喜欢看真实的内容,喜欢追根究底,不被忽悠。2015年,KOL正逐渐崛起,但最早那代KOL都是随便做点内容,没有产业和规模化,也不太会变现。2. 我们的竞品在做什么?2015年移动互联网还有一点红利,最早一波的App占据了一席之地。开始有一些垂直领域的App冒出来,有美拉美妆、抹茶美妆、美狸美妆心得、闺蜜网等。韩国iOS榜上,美妆品类长期打榜第一的“化解”也是一个查化妆品成分的App。现在,我们在国内的竞品基本上都不存在了。有些转型做MCN,有些直接关闭了。他们当时基本上走两条路线,一条学日本的cosme,想做美妆行业的大众点评,比如杭州的美妆心得,其他都想走视频路线,那时短视频App还属于红利期。美拉想做美妆生活的社区。可以看到他们的竞争是同质化的,都在做内容,都想做社区,都想做平台。现在回过头看,某某书当时已有崛起倾向。把内容社区做起来后,互联网第一、第二的头部就把整个市场给占据了大部分,其他App的生存非常难。我还发现一个特点,韩国的化解团队应该是懂化妆品的。而中国的其他竞品应该是不太懂化妆品行业的,应该都不知道化妆品新规,没有认识到化妆品行业发生了什么。3. 我的切入口我自己那时是个隐形的KOL,在豆瓣写过很多上首页的帖子,早期也是一个爱研究、爱分享的人。也认识国内很多早期的化妆品成分党KOL,我们团队早期前10号员工也基本上属于这类人。结合当时的用户环境、需求以及KOL起来的趋势,加上药监局在推行新规,有了这样的数据源,再看到竞品都在做社区平台的打法,所以我们选择了化妆品成分这个切入口。当时,我们在大陆没有同类,中国台湾也只有PC网站,我们就从移动端的公众号H5慢慢开始做查成分的App。单点破局:建立全新的化妆品评价体系我们到底是在哪个点上破局的?结论是,我们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化妆品评价体系。一个化妆品成分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我们尝试建立一套更加客观评价产品的体系。我们推广App,其实就是在推广一个评价体系。客观的产品评价体系怎样组成?美丽修行花了很大精力让消费者看懂化妆品的成分。我有了最全的商品库,还需要有更真实的用户评价,这样才会形成一个点评的生态。一方面,我们做成分解读的工具,用底层结构化数据把它做成让用户可读的页面;另一方面,与用户形成的真实点评生态结合,方便用户查询;同时也要做KOL内容,他们要给用户扒产品。可扩展的体系:用户买产品要功效,要安全感。我们可以告诉他这个成分是不是安全、有功效,再结合不同肤质用户的评价做口碑的参考。上图展示了我们如何实现成分解读。有产品的主页、产品的图片、用户的评分以及跟肤质相关的匹配度。肤质的匹配度依托于相同肤质的用户对产品的评分。我们用这套东西帮大家看懂复杂的化学成分。在数据库的基础上收录了近300万化妆品,近2.7万种成分。无论有多少商品,都是这将近2万多种成分所组成的,能够形成自动的解读。我们在国内基本上是全收录,只要在CFDA、中国食药监局备案的都会收录,海外不见得完全都收录到。所以,我们后来做了“拍照识别成分表”功能。国内外任何柜台的产品中英文都可以识别。你直接把成分表拍下,它会自动把图片转化成文字的成分表,形成一个解读页面。只要你拍照识别成分表,就能够看到一些东西。所以这还是一个可扩展的体系,让用户可以看清安全系数和产品功效,避免选到对自己不够友好的化妆品。UGC生态:用户在使用化妆品的过程中有哪些痛点?比如肤质不匹配(买的化妆品不适合我的皮肤),低信任度(牌子没听过),信息繁杂,潜在的高风险,预算不够等。看了用户的痛点之后,我们依托于用户内容生态,设计了一系列功能来解决痛点。我们不想做没有温度的、没有内容的功能。比如拍照测肤功能,测完肤之后怎么办?我给你一系列的肤质解读。并且根据同肤质用户所喜欢的产品,形成同肤质最爱产品清单。相当于根据用户的行为和点评内容做推荐算法。美丽修行产品详情页上最重要的就是用户评论,包括专业KOL入驻,这都是典型的UGC生态。产品的对比、试用,用户也会有大量的评论。现在化妆品行业大家都会有一个认知,如果你要证明产品力,去美丽修行上看这些最苛刻的成分党是怎么看你商品的,要放到这里来检验一下。检验通过了之后,KOL会更加认可你。行业专家、头部KOL、用户会自发地推荐。自来水的传播:美丽修行获取的流量基本上是免费的。为什么大家会有一种冲动,愿意为你打call,最关键是可靠的产品评价。用户觉得你这个地方靠谱,你这里的产品评价是真实的,愿意推荐给闺蜜朋友。品牌方也觉得在这里的成分展示是它的亮点,愿意去推广你。我有个朋友去香港逛街,问我们花了多少钱?为什么香港的BA都在推你们?BA说你看在美丽修行上面我们的成分都是绿色的,用户评价也很好。他用第三方的工具证明产品力,可以让他的商品卖得更好。很多品牌方也是我们的自来水。甚至有时会出现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比如有段时间有微商利用我们,拿着我们的成分表说“谁说我们是三无产品,我们在美丽修行上都是有备案的,你看它同步了国家药监局的备案”。曾经也突然涌进来了几万的用户,一看全是各种代理商。当然他们会有负面的作用,就是想来刷评论,我们会监控他们,以保证更好的用户生态。2015年起,KOL越来越有价值,很多品牌方也看到了。尤其美妆品类如果没有搞定很多KOL,品牌很难从零开始做大。我们也得到了行业头部主播的青睐,他们在直播间都会cue到美丽修行,而且是自发的,我们没有去做什么商业谈判。有两点使你能够成为KOL的朋友:一,他要靠人设,没有人设就没有高质量的粉丝。美丽修行帮他树立的人设是科学博主。还有一些KOL不是成分党,但仍然推荐美丽修行。他在树立良心博主的人设:我希望用更好的、更专业的东西去服务粉丝。二,他需要变现。美丽修行是辅助他们销售卖货的工具,它很客观真实。谁在用美丽修行卖货,我们不可能每天去监控,但我们知道它天天都在发生。我们在零投放的情况下,利用真实可靠的产品评价得到了这么多的推荐。美丽修行用户决策流程有哪些不一样:传统平台用户看广告和排行榜下单,但其实这里会有刷榜的现象,或者谁在平台上打了广告就发谁的榜,这是原来行业的潜规则。美丽修行重新定义决策流程,先测肤质,先做自我认知,我们再推荐个性化的跟你肤质相关的方案,而这些方案里产品的口碑都是真实用户积累起来的数据。同时提供工具,让你看懂化妆品的成分解读,进行比价购买。我们把消费的主动权交给消费者,消费者反馈的真实信息又作为内容和产品匹配推荐算法的来源。这套评价标准,行业和用户都比较认可。很多在大平台上种草的用户,虽然很喜欢在那些平台看内容,在真正买之前的那一刻,还是会来美丽修行再查一下成分和口碑。我们做了很多用户调研之后,发现用户的使用不一定像社交产品那么高频,但在最关键、购买的时候,他们会认可美丽修行的评价体系。我们在单点破局之后,第一增长曲线越来越好。越来越真实的用户评价带来用户、KOL和品牌方共同推荐,带来自然流量很稳健的增长。2017年App用户突破100万,每天的新增用户过万。App过了生存期,进入到可持续的自然增长状态。这五六年的时间,我们也探索了各种商业模式,实现了近9倍的收入增长。对于可能会到来的极限点,我们内部做过一些预测,有一种声音觉得一个亿的用户是极限,更悲观的声音是6000万。我自己是更加乐观的,我认为是1- 2 个亿。所以我们还有好几倍的增长空间。下图是公司从成立到现在,从一个成分查询工具启航,如何一步步摸索着成长。岔路口的不坚定,战略理解和执行错位看上去我们好像发展的挺顺利,但其实没有那么美好。我们2021年去混沌创商院学习的时候,刚好到年底,要开战略会。在很多点上暴露出内部不够统一的问题。讨论最多的是,美丽修行到底是ToB的还是ToC的公司?美丽修行2017年开始接广告,2018年开始有数据的业务。真正开始上线SaaS的数据业务是在2019、2020年,又上线了给消费者提供中小样的试用业务。2021年又有了化妆品功效检测的业务。收入好像很多元,但到底哪些是ToB,哪些是ToC?质疑1:拉扯最多的就是广告到底ToB的还是ToC。很多超级流量平台,有了C端基础后,就有了很大的广告收入。但我们跟流量平台其实有些不一样。我举个例子,我们的试用,是广告品牌方来发放试用,也算是广告资源位,提供免费正装的同时,它也会支付给我们广告费。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试用是为了让消费者试到好的产品,让他们写真实的评价吗?还是我给品牌方讲,我的用户很优质,他们用了之后,就会写很好的评价?这两个目标是不一样的。对美丽修行来讲,公司的价值观放第一条的是消费者利益至上。有免费的正装,让用户来体验写评价,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种好的体验。但前提是你不能逼他写好评。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就有偏差了。我们的广告商务团队会怎么做?他们当然不会去跟品牌方讲,你在这里投放了试用广告,用户全部都会给你五星好评,这怎么控制得了。最早期的时候,他们会承诺95%的回收率,发100份正装下去,一定保证回收95份试用的报告上来。从C端运营来讲,让大量且不是重复的用户去享受福利,这几乎是很难做到的。我们自己衡量一下,能够做到80%以上就是非常好的数字。有次,某个总监把我们的商务执行和运营关于试用的冲突,把几十页聊天记录丢在我桌上,觉得工作委屈做不下去。不同部门都在诉说自己的委屈,公司内部是有拉扯的。我在公司内部直接说,底线应该守住。如果逼着或者求着用户写好评,用户的评价真实度就失去了。质疑2:安全分到底是ToB还是ToC?关于安全分,曾经出现过一些争议。B端客户认为我们的安全分的算法要极致、专业,不够细致的安全分会影响销量。但C端很少有这样的抱怨。消费者不想看到你的配方比例有多复杂,而是需要看到简单有效的信息呈现。某个版本我把安全分拿掉,用户马上就跳起来了。我们的用户需要它。我们只能去把它做完美,尽可能改善。但不能因为行业有质疑,没有达到行业最高的水准,就不给消费者提供了。质疑3: 美丽修行不是又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吗?很多人把美丽修行当做裁判员。当我们想为用户定制产品的时候,公司内部也开始出现这个质疑了。但在我心目中,用户才是裁判员。美丽修行只是收集了他们的口碑,做了展示,我们并不是裁判员。抛离了用户,就会认为自己是裁判员。我们到底是不是运动员?我觉得重要的是,能不能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价值。比如网易为什么会去做严选,因为他看到用户有没被网易考拉所满足的价值,他有更直达的供应链,可以为用户提供更物美价廉的产品。我们公司内部拉扯时发现,完全站在C端立场,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为什么美丽修行做广告会出现错位?信息流广告的投放,如果消费者不点击,广告投也投不出去。品牌方必须讨好消费者。做的文案、图片都要吸引消费者,他们觉得内容有趣才去点击。广告虽然收的是B端的钱,但同样是消费者立场,由消费者去投票。品牌方看中的是美丽修行对产品力的背书,可以引导用户来参与试用。客观事实一致,并且尊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这样的广告当然是OK的,但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我们资源是怎么错位的?我们的战略是希望投入更多到C端,但各个部门报预算上来,B端相关的预算和部门人数都挺高的。C端的运营预算、收入预算和人力投入没有那么高。当时就出现这样的苗头了。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双方会也会出现抢资源的情况。C端的投入没有占到优势,甚至在某些方面占劣势。一些内部的冲突和内耗来自于不同立场所导致的错位。重塑组织和文化—从合伙人照镜子开始我自己知道这些问题,但我希望团队也跳脱出自己在公司某部门的角色,从第三方的视角去看。我带着8个总监在混沌创商院学习,分在不同组。照镜子:第一件事情,就是照镜子做自我认知,跳脱出来从第三方的角色看。再用混沌的方法论,看大家得出来的战略创新和长期战略是不是一致的?是表面的一致,还是实际的一致?实际的一致是内心真正的理解和执行。我们去混沌创商院之前是表面的一致。但理解上的不同以及执行上的偏差,导致落地有偏差。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文化的稀释,公司成立的时候没有特别强的管理者。2018到2019年是中高层空降比较多的高峰期。每个人带着自己的一块业务目标,对企业的文化的理解和价值观的践行,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升。在混沌创商院学习,我们的目标是寻求认知同频。当支撑战略的组织开始产生问题的时候,真正抛开私心,共同总结和反思,一起照镜子。我们每次做战略之前,还会做差距分析。差距分析非常敏感尖锐,它会指向人。你的增长偶尔可以掩盖掉一些问题,但不能否认问题的存在。所有的问题,包括外部环境、资源不够、钱不够、管理的问题,最终是人的问题。事情是人做的,所以总结的时候很尖锐,会指向人的问题。当然谁的问题最大?就是CEO的问题最大。使命的凝练:2015年我们还没有定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那时还在想App有没有人用,能不能活下来,谁帮我们做推广,产品怎么设计?我们第一次开战略会是在 2017年,梳理了第一版使命。当时我们想,我们为什么会做化妆品成分,我们到底想怎么做?那时我们认为自己一直强调科学专业,于是把使命定成“让科学引领美”。在混沌创商院学完后,我在想,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科技人才和高学历人才占大部分。科学我们一定要强调,但科学是为了把用户的问题解决得更好。怎么解决呢?我们想的是让“用户变得更美”。怎么美?因为不同人对美有不同的诉求,所以我们要让用户变美,变得简单。你需要破圈,不能一直都在成分党的圈子里。那些三四线城市的阿姨,难道因为她们没那么懂科学,没有那么高的学历,就应该用很垃圾的产品?她们一样可以拥抱互联网。最近大家都在玩AI,它能够节省你80%的劳动力,但AI背后投入了多少钱和人力,才让用的人觉得很简单?美丽修行搭建的体系,使用各种推荐算法,都是为了让美变得简单。所以我们应该用互联网和行业的这套东西,把美变得简单。更新了使命之后,我们瞬间神清气爽。也不用再去纠结ToB还是ToC,让美变得简单,就是要让C端变得简单。行业的人可以拥抱复杂的东西、专业的东西。主持人:您刚开始做业务的时候,还没有学到混沌创商院的方法论。现在您用这套方法论重新去梳理了您的业务,带来怎样的变化或者好处?易鸥:在没接触混沌创商院方法论之前,我在外企打工受到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公司的每个业务总监也有一些自己在战略方面的思考,在以前服务的公司学过一些东西。混沌创商院这一套战略,我觉得总结得很浅显实用,没有很高高在上、很复杂的东西。拿营销来说,那些MBA教材非常厚,一本营销管理书像教材一样。但混沌创商院这一套我觉得中层是可以学,也能够去理解的。学了之后要去实践,不停地实操。当他参与了几年公司的战略,才能真正的成长。主持人:把这些中高管团队送到创商学习,您觉得收获是什么?易鸥:哪怕是小公司,对于真正的高层管理者的定义也应该是能够参与战略;中层要做到理解战略,因为中层很接近基层和用户。但之前我们公司开战略会,我发现8个总监真正能参与战略的只有一半。进来的三四个月,我能够看到他们都是有成长的。当然,每个人的潜力、求知欲和自身动机不一样。有些人可能很踏实地去学去练,回到公司也会跟下面的人员做培训,给同事做分享。而有些只是交作业。我相信创始人一定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下面几个人之间可能有些小九九,因为人性。如果你认为这不正常,那你就太偏激了,做不了管理。我们有时候关起门来偶尔也会吵,出来看一下,发现很多公司都有这样的问题,好像比我们还严重。我们共同学习,有些人成长得快,有些人成长得慢。我作为上级,或者哪怕作为纯粹的局外人,也会去看谁有更大的潜力。创商当时的学费是几万块钱一个人,我心里得有这杆秤。我也在看谁是真正想让公司回归战略的,真的跟公司一条心想去解决问题的。从混沌创商院回去后,我们组织进行了很大的改变。C端现在基本上都是空降的新的血液。后来还做了更激进的决定,把整个C端团队、运营团队、产品团队全部搬到了上海,整个的组织都搬迁了城市。因为我希望C端的服务质量提升,提供好的产品,提供好的服务,就要用更优秀的人才。武汉也是非常好的城市,但人才密度北上广深更高。对于C端的产品和运营,我希望他们有更快的速度,用更好的质量服务于用户。主持人:混沌创商院对您个人成长的帮助是什么?易鸥:很多创始人有很好的直觉,在直觉背后有很多抽象的思考。这些思考就在他脑子里面,他不一定会用一套方法论非常有逻辑地表达出来,去让别人跟他同频。创始人就像游泳运动员,可能水感很好,但他没办法像老师那样总结方法论,去教很多人。我可能不是一个好老师,那我就要把管理层送过来,让好的老师去教他们。我自己听的时候就觉得,其实我很多东西也做了,但我就讲不出来。主持人:您觉得学完混沌创商院之后,再去带团队、做业务战略梳理有新变化吗?易鸥:我能够看到自己的变化。学完混沌创商院的2021年年底,我们每个人都交了战略的作业,最后形成团队的作业。我有信心,他们不会做出来完全跟我相反的东西。可能5年、10年后我们想达到的方向有不同,可能他东偏南,他东偏北,但我们都去东方。我在2022年反而比较独裁一些了,因为觉得大家很多想法应该能达到同频了。就做了一个很粗的框架,让他们去做战略解码的部分,我只做最上面一层,这样效率最高。主持人:您刚刚提到在2021年让来混沌创商院的同事们都去写了一份战略方案,后来又让高管去交了一份大作业。后来作业落地实践效果是什么样的?易鸥:上半年因为组织有些变动,我们在内部抽调总监去补位。所以上半年组织对于战略的支持不是特别好,可能还在拆东墙补西墙。下半年我们决定整个公司总部往上海搬就非常快了,开始组织到位。当时我们App的产品总监、负责试用box的运营总监都是在上海空降的,直接在上海搭团队。我们经历了武汉团队跟上海团队并行,到直接切换到上海团队。下半年能够明显看到增长。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