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里,我们看到更多出走的女性,看到身边普通女性的觉醒,看到那些沉默的伤害,也前所未有地看到了思辨和讨论的能量。上野千鹤子曾说,“如果没有人扔石头,平静的水面就不会起波浪。只要翻起了波浪,影响到的就可以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把它传播下去。”参与改变的路上,一定有一些女性在给予我们力量。前段时间,我们向看理想的朋友们提问,想要看看这一路来,大家最想推荐的与女性相关的作品是什么,对大家影响最深的女性又是谁。由于这是一期包括不限于书籍、影视、播客与具体的人的征集,所以在今天的分享里,你会读到各种新鲜生动的书写。在这个姐姐妹妹站在一起的节日里,看理想的主讲人们与众多读者一同说了很多掏心窝的话,全在下面啦!这部来自印度的剧集冷门到豆瓣上只有一百多人“看过”,它有四集,每集十几分钟,神奇地涉及了几乎每一个性别领域热议的话题,无偿劳动、同工不同酬、月经羞耻、荡妇羞辱、性骚扰、婚内强奸、出生性别选择、丧偶式育儿……只不过在剧中,这一切的亲历者,是男人。男主人公深感当下的世界女性主义当道而对男性不公,于是在他真诚的祈愿下,世界的性别权力结构颠倒了,他得以真切地感受了一回现实中女性经历的一切。我曾在课堂上放这部剧给学生看,在剧里的女人们谈论现在的男孩子太不检点居然在半夜乘坐出租车难怪被强奸时,在男主人公被女流氓上下其手前去报警女警察却不怀好意盯着他低开的衣领看时,在男主人公向女同事抱怨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肯定却被对方评价为过于敏感时,在男主人公嫁给一个“大女子主义者”并生了个男孩被妻家嫌弃为“赔钱货”时,学生们爆发出阵阵笑声。好笑来自于情节与现实失谐制造出的荒诞感,而越是好笑,越是反衬出人们对现实中女性的遭遇是多么习以为常以至于熟视无睹甚至觉得理所当然。唯有“穿上他者的鞋子”方能真正地感同身受,而我们追求的也并非权力反转的世界,而是平等的世界。男主人公最后也没能回到此前的世界,他决定留下来和他的孩子一起为修复这个世界而努力,就从每一个人彼此尊重开始做起。这部电影改编自小笠原惠子的自传《不要认输》,主角是日本第一位以听障状态成为职业拳击手的女性。它获得了今年柏林电影节遇见单元的最佳影片提名。故事的主人公惠子,出生就有听力障碍,家人送她去练习拳击,她也不知不觉地迷恋上了这项既不适合听障人士,也不适合女性的运动。区别于一般的热血励志体育题材,这部影片无论在描绘因为疫情关闭的拳馆,对身为女性听障者的排挤,还是身心疲倦的惠子的时候,都是以安静,悠长的手法来呈现的。哪怕“站上拳台,简直如同站上刑场”,惠子依然在坚持,因为不甘于成为被他人定义的“弱者”,她不停地训练、流汗、战斗,这同样给予了我们面对生活的勇气,在安静中迸发不停歇的生命意志,就是对“不认输”最好的诠释。这部音乐剧以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六位王后为主角,通过表面上的“比惨”来揭示她们作为女性曾遭受的,同时也是从古到今的女性经历的苦难:生育工具、性暴力受害者……她们的痛苦被忽视,才能被抹去。在演出的末尾,主角们挑明,六位王后只作为“国王的妻子”被铭记,在历史上化为千篇一律的符号,可她们最终会冲破所有的束缚,作为“SIX”乐队站在世人面前,作为自由的、有力量的女性活下去。遇见《SIX》的时候,我正在生命的低谷,自厌,恐惧,迷茫,可剧中的那种强大力量,那些高歌的女性,一次又一次把我从黑暗里拉了出来,也正因为这部剧,我在它的同好中遇见了更多的强大女性,她们又给了我许多新的指引,让我越来越知道,作为女性,作为自己,应该怎样去活着。🎤:播客《随机波动》EP50《人的疆域,略大于刘小样的平原》&文章《平原上的娜拉》那是我中途暂停数次才能听完的一期播客,采访者与小样姐之间的情感流动很让我感动。“生活下去,必须生活下去”这段话无数次在我耳边回响,让我现在依然能看到太阳。电影里的母女孤独地面对生活的困境,互相坚强地支撑着。这让我看到在生活中艰难前行的各位女性,虽然应对着只身难以抵抗的压力,但仍有彼此在默默守望相助。我们有妈妈,有女儿,有阿姨,有姐姐,有妹妹,有女医生,有女朋友,有女同学,我们会穿过瀑布,我们会在洪水中活下来。我一直觉得听播客很讲究缘分,听不听得进去主播们说话全靠玄学,而主播竹子和韩夏就是我的赛博有缘人。虽然《喷嚏》的内容多为闲聊,但两位主播的表达都非常流畅且有意思,天知道这有多难做到。她们聊当妈、聊北京、聊工作、聊女性欲望,就像我异父异母的大姐姐一样亲切随性。最喜欢竹子和韩夏略微浮夸的笑声,只要她们嘎嘎地笑起来,我就能短暂地原谅在地铁里把我的早餐面包挤扁的人。在看到这个视频之前,我没想过女性主义会跟自己产生关系。那时我大学毕业不久,工作是随便找的,对未来一片迷茫,脑子跟浆糊一样每天浑浑噩噩。上野在演讲台上讲出一句句于我振聋发聩的言论,从我眼睛看过去,她那么弱小却那么有力量,那么年迈却生机勃勃。我感觉自己活过来了,好像开了第三只眼,看这个世界无比的清晰,思维也更加灵敏。慢慢摆脱那个被装扮摆弄的小女孩形象,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和不想要的,并为之行动和努力。一个女性在这么不公平的环境下依旧优雅坚持自己的梦想,进入男性占主导的司法领域,改变法律上各种对女性的不公条例,通过不懈努力得到男性尊重,她的付出是切实影响到了无数女性的现实权利。她用她的一生告诉世界上所有女性,只要我们不放弃追求平等,我们就可以把这么久以来男性“习惯性把脚放在我们脖子上”的世界改变了。女性本就可以通过努力向上走。 这是我大一选修的女性主义研究课上放映的电影,原著作者和编剧是史蒂芬·金。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有时候女性想要活下去必须做一个bitch”,主角Dolores在血红日食下的那一幕场景久久震撼着我。这部电影给我的启示是,自己的权利要自己去争取,不要指望既得利益者大发善心。我在想,如果没有那位往国王的坐骑上挂绶带的女性,英国的女性何时才能被赋予选举权。有的时候,抉择真的很难。但是,必须要做出努力,做出抉择。
🎤:《别任性》EP132:我与“极右”直男主播,能取得关于性别观念的共识么?《别任性》的主播Alex是一位性与性别研究博士,也曾是“别的女孩”的主编。她的播客有一个小口号,是“带你从性别角度看一切”。第132期节目中,Alex受邀与三位直男主播对谈关于女权主义的种种,比如以下问题👇(由本人转述,是精简版)A:因为发言资格是需要争取的。当然,任何人都有发表意见的自由,但如果你的意见很荒谬、缺乏女权主义常识,别人当然也有批评你的自由,甚至是嘲讽你的资格。纠正你的观点、补充你的知识并非女性的义务,“支教”者需要承担额外的情绪劳动和阐释劳动,如果有人愿意“支教”,仅仅是因为她人很好。Alex的论述清晰、精彩,有力地回应了很多舆论场上的争吵,每听一段都想起立给她鼓掌。真诚推荐所有姐妹去听听这期教科书式的论证+反驳。Alex🐂🍺我要是在十六七岁的时候看到这部作品就好了,因为靠自己摸索,总是会磕磕碰碰。这部作品带给了我更多的思考,性只是性,你可以把握的。🍒推荐人:看理想主讲人泓舟
🎬:电影《孤味》
一个女人好不容易熬过辛苦的大半人生,几乎以一己之力拉扯大三个女儿,70大寿当天,却接到失踪多年的丈夫死讯,又在葬礼上见到了丈夫的情人——听起来是狗血的八点档剧情,却难得展现了三代女性的婚恋观,细腻描写了女性情感,以及复杂家庭关系之下,不同世代女性之间的分歧与融合。
电影的英文名是little big woman,看似矛盾的一组形容,却暗示了东亚女性的命运——在父权制文化的凝视下,做一个顾全家庭的小女人,并且认定夫妻一辈子不分开,如此规训之下,女性个人的远大梦想,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都成为了泡影。
女性该如何突破家庭的限制,放下沉重的道德绑架,踏出一条新路来?这部电影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答案。可以的话,邀请自己的妈妈一起观影吧!
这部作品曾经获得了金马最佳纪录片奖,它记录了长达20年里,一位年长的同性恋女性与她女儿的日常生活。导演黄惠侦在片中探索自己的童年疑惑和母亲的内心世界,传统社会性别结构带来的女性悲剧,也浓缩在一幕幕当中。主角是和我差不多的女生,30+,单身,独居,工作只能养活自己,不算有事业,还揣着很多迷茫。看完电影之后,我觉得生活有很多失望时刻,但也还是有点点期待的。人可以活得奇奇怪怪,不追寻别人觉得应该做的事情。现在我只想随着自己的感受来,哪怕未来没有那么阳光灿烂,可能那就是我的路,所以没有关系,我面对、接受。
🍒推荐人:看理想主讲人张悦然
📖:《碎片》
这部访谈书信集,呈现了埃莱娜·费兰特从出版第一部小说,到《那不勒斯四部曲》风靡全球,对于创作以及女性身份的思考,或许因为所有采访都是用书面形式完成的,它们显示出一种异乎寻常的思想密度。费兰特在这部作品里,不但提出要创造女性自己的语言,建立女性自己的写作传统等文学理念,更是对母女关系、女性被浪费的才华、女性自我意识的丢失、发表了自己的深彻的见解。
在费兰特这里,面对日常生活就是如临大敌,女人不应该有漫不经心的时刻,因为那有可能代表你正交出对自己的控制权,变得随波逐流。在费兰特这里,女人同样不应该放弃任何表达、讲述自己的机会,因为表达和讲述,是唯一能让女性疏解胸口淤积的碎片的方式。读这本书时,一个女人或许会感觉到身体里被注入了巨大的力量,但事实上,那力量早就在你的身体里,它们只是险些、又一次被浪费掉。
当下我们讨论中国女性的困境时,多以西方的进程作为注解,而很少提起过去一百多年来中国女性的经历,仿佛那些历史和现代女性的生活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了。但是《缠足》这本书让我看到,原来一百年前和我们当下的困境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解放一部分女性的时候,另一部分女性却因解放(放足)的名义被伤害、羞辱、抛弃;比如,男性知识和权力精英的叙事让缠足女性的主体性、身体性被忽视、被摆布。我们亟需回望和分析这些历史经验,避免陷入类似的陷阱,警惕用自由的名义对女性的尊严进行再次地伤害和践踏。这个世界在设计的时候几乎没有考虑女性,比如车辆的碰撞测试,所以车祸对于女性是更危险的。女性在世界范围内从事无偿的家务劳动是远远高于男性的。这些结论我们大概都不陌生。但在《看不见的女性》这本书里,我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首先,它用具体的数据和真实的例子告诉我们世界忽视女性的广度以及其影响的深度。还有,要先改变这个现状究竟有多么大的制度性的难度。《向前一步》其实是本旧书,也是一本受到很多争议的书。比如,一个占据特权的精英女性告诉别人要向前一步,这也太何不食肉糜了吧。但是,从《看不见的女性》这本书中了解到了改变世界的难度,那《向前一步》中的那些方法,是不是也是值得尝试的路径之一呢?因为对三江并流区域自然、地理的兴趣,使我的探索继续投向了居住在这其间的人,尤其是女性。位于川、滇、藏交界区的三江并流峡谷地带,是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文化风俗并存的地带,因为环境的隔绝和封闭,这片广阔的峡谷峻岭,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只是一个秘境之地,这里的女性更是男性威权时代里“失语的女性”。这本书里主要述写了聚居在这里的4个民族:藏族、纳西族、怒族、独龙族,既有田野调查,也有开放式访谈,保留了第一手的口述史以及丰富的个案,让我们看到许多可贵而真实的私人生活。而从这些个案中又可以窥见到整体——因生态的脆弱和可供耕地稀少,导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婚姻形态和性别政治样态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而同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劳动分工模式、土地制度、血缘继嗣等,也决定着女性的家庭和社会地位,以及婚姻形态。总的来说,这些女性同时充当着妻子、女儿、儿媳、母亲甚至是祖母的角色,承担着保持家庭运转的重要职能,却被当地社会生活中具有权威和较高地位的政治与宗教领域所排斥,比如“男女有别”“女性污秽”这一部分的书写,让我们尤其看到女性所受到的不公待遇。我们过去看过许多对汉族大量分布的中原地区的女性书写,这本书则是很难得的对少数民族女性群体的研究,让我们把视线聚集在有可能被遮蔽的历史缝隙深处。
为什么女性作曲家数量不及男性的百分之一?难道是女人不会作曲吗?女性在音乐中的旁观者的角色不仅是历史性压迫的结果,也是今天性政治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变革巨浪中,以美国女性学者苏珊·麦克拉蕊(Susan McClary)为代表的音乐学家将目光投向音乐中的性政治领域,试图从音乐研究的角度,揭示父权制社会下女性及女性气质被压抑、统治的历史与现状。1991年出版的《阴性终止》中,麦克拉蕊对古典音乐展开了分析,她认为古典音乐颂扬“男性阳刚化”的表现、贬抑“女性阴柔化”的表现,以此参与并强化了社会性别的建构。我们所习以为常的大小调体系和奏鸣曲式,在结构中,无不带有“阴性被征服、被抑制”的耻辱标记。在这种象征着男性权力、象征着理性秩序的音乐文化之上,女性沦为了纯粹的客体。音乐史中的女性或是围绕着男性作曲家的情人,或是为他们情感所投向的对象。古典音乐并非艺术家们口中的“纯粹领域”,而是男性的世界,蕴含着父权制社会下的性政治。种种先锋而尖锐的理论立场,无疑使她迎来众多的争议。面对批评,麦克拉蕊如是解释道:“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要把性政治拉到音乐里来?我只能回答:性政治已经在音乐里了,而且一直都在,我只是把它们指出来。”
阅读体验太奇妙了。人真的可以从社会意义上变为一株植物吗?一个“誓死不愿加入人类群体”的女性将经历什么?——如果你想懂我在说什么,不妨试着理解一下下面这句话:“为了逃避来自丈夫、家庭、社会和人群的暴力,她决定变成一棵树。”不必误会,这并不是一本玄幻小说,女主英惠(用她丈夫的话说)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子,她没有经历任何幻化,而只是突然一天,她开始在现实生活中从行为上使自己慢慢成为一株植物。一开始只是停止吃肉,接着一步步演变为只想靠水和阳光活着,也拒绝任何与人的交流。
讽刺的是,从她决绝地无法忍受任何肉食开始——这一无法被她的丈夫、家人理解的行为——她就成为了人们眼中的“不正常“、“病态”,需要遭受来自身边人乃至社会的全面“矫正”。而这种蛮横的矫正并不理会任何你的意愿。
其中的隐喻指向其实很明晰:女性或者说一种不公结构下的弱者所要遭受的压抑和暴力。有意思的是,作者韩江非常擅长运用文学化的巧妙的意象,她用“树”这样极致静止又沉默的意象去包容下一场极其激烈的不顺从和反抗,也以此反衬暴力的残忍和血腥。这种感受是很奇妙的,你读到是一种古怪的极为消极又平静的哀伤,但那种深刻的苦痛又分明觉得剧烈。
当然,故事本身也很好读,你会一直忍不住好奇英惠因为她“不顺从”的抉择还将遭遇什么而很流畅地读下去。第三部分姐姐的视角也很令人动容,或许相比妹妹“怪诞”的行为,姐姐那种难以言喻的虚无感和隐痛更能让人感同身受:“她站在往十里地铁站等待着迟迟不来的换乘地铁,遥望着车站对面临时搭建起的、破破烂烂的简易房屋和毫无人迹的空地上长满的野草,她突然觉得自己仿佛从未活在这个世界上一样。但这是事实,她从未真正地活过。……事实上,生活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就像现在一样,未来也会这样生活下去的。因为除此以外,她别无选择。”
这本书我是在中小学的时候作为“外国文学名著”看的,当时只觉得书中的人物个个可爱,没有想到在日后的很长时间,这本书方方面面的情节都用意想不到的方式给了我持续的滋养。虽然小说在时间和文化上与今日的中国相对遥远,但书中那些勤俭善良又不失各色古灵精怪的马奇女孩们,以及那些怀抱温柔参与家庭事务、不惮于反思自身的男性角色,都能给心中的寒冬带来富有古典味道的温暖。而小说的多个影版不仅对于热爱品颜八卦的观众高度友好,不同年代的影版对人物的价值评判之变迁也让人感慨万千。是一本女儿长大之后,一定会推荐她看的书。严格说来这是一本儿童文学,我读到它的时候很晚,已经成年很久,但它还是带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主角安妮是一个孤儿,总是吱吱喳喳地说个不停,非常有活力,“强势”改变了她身边人的生活。虽然遭受了很多苦难,安妮能够将自己收到的一丁点爱,转化成极大的能量,不仅哺育自己,也给予朋友和家人,马修和玛莉拉收养了她,从此生活里处处是阳光。我好爱这样的活力女孩,她哒哒地跑来,就会带过一阵傍晚的风。我有时候觉得自己是莱农,有时又是莉拉。最近我一个人坐飞机去广东,想到了莱农当时第一次离开那不勒斯,她怕一切,怕找不到路,怕找不到厕所,怕钱包会丢,但是走出去之后只感受到自由。那天在飞机上我就带了这本书,和她一样,即使晕机我也感受到了勇敢。大概是我读到的第一部关于两性研究的书。作者提供了太多活生生的案例,看完后我逐渐注意到身边男士们的说话方式竟然和书中如出一辙,并且作为一名男性也开始反思自己平时的言行是否也和书中描述的男性一样。这以后,我开始对更多女性相关的作品感兴趣。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任何行为都被关联为取悦男性,但以前的我没有怀疑过乖巧听话,保持贞洁性是一个女人最大的美德。这部书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我一直活在男性的注视下,被驯服成了他们想要的女性模样。而实际上,除了天生的生理性别外,女性的所有女性特征都是社会造成的。我自此找到了我作为女性的语言、女性的价值和通往自由幸福之路的可能性,我的人生也就此改变了。
👭我爱的姐妹:“傲骨”系列里的人物Diane Lockhart 我很喜欢在自己软弱的时候看《傲骨贤妻》《傲骨之战》,看Diane是如何一次又一次以非常专业、理性的水准去面对她的困境,去抗争,坚守自己的理念,做对的事情,去爱。我甚至有些将她视作我的人生目标来看,虽然她是虚构的人物,但我由衷地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成为像她一样专业,一样清醒,一样有勇气。 在整个华语乐坛,“公主”陈珊妮绝对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刚出道时,无论是外形还是音乐风格,她都不符合大众对女歌手的想象,演出常常遇冷。但她选择坚持相信的事情,直到产生影响。她成了少数进入音乐行业创作核心的女性音乐人,拿过重磅的最佳专辑制作人奖,也做过好几届金曲奖主席。她说,站在视觉中心之外,反而可以获得宽广的视野。年届50岁,依然保持旺盛的创作力和稳定的发片速度,每一张专辑都在打破边界。她把专辑的方方面面,包括歌曲、MV、实体专辑、演唱会视为统一的作品,绝不糊弄。最后附赠公主的创作秘诀:不要等待灵感落下,说干就干。干不下去了,就去洗澡。谁能不爱洗澡呢?这是在下跟偶像唯一的共同点了。上学时候看了《康熙来了》,觉得曲家瑞好好哦!很有思想啊,非常敢呛!是那种我到了那个年纪想要成为的那种样子。后来陆陆续续看了她的画、视频和访谈,她的画的色彩构成很疗愈,她的观点和思想也解开了我身上的拧巴。虽然时至今日,也还是会有纠结的时候,但我会尽量做到自洽些。作为男性,第一次意识到曾经观念中的错误,第一次被一种全新的观点冲撞与影响,第一次开始以全新的角度看待社会,第一次无比赞同地拥抱女性主义的作用与珍贵,是戴老师带给我的。👭我爱的姐妹:我的soulmate,我的人生挚友L相识多年,我们在人生的路上一直互相鼓励进步。她带我进入女性主义,告诉我要勇敢,鼓励我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每次当我害怕做某事,比如离职、分手,她都会告诉我不要害怕,让我相信自己,事实上我也做到了。了解女性主义之后越来越能看到与理解自己的母亲。她没有文化,没出过远门,我很难想象她是怎样独自忍耐了那么多年糟糕的婚姻,又是凭借怎样的力量让自己继续活了下来。如今,我们又能举步维艰地往前走,我也很开心能和她一起坦诚地走下去。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突然很想哭,觉得自己的生命好幸运啊,周围有太多温柔美好的女孩子,不论是正在一起“做大的事业、爱具体的人”的成长伙伴,还是我血脉相连的姐姐妹妹、妈妈、外婆、舅妈,又或者是大学舍友、一起走在公益路上的姑娘们、一起在旁听课程中度过一学期的交流生姐妹……在我生命中的这些具体的每一个人,鲜活的每一个人,都很好很好,特别特别好,想到这些我会忍不住想哭。《百元之恋》
去年的妇女节祝福里,我们写到,“祝你人生广阔,也拥有免于任何恐惧的自由;祝你理智,且依然拥有愤怒的冲动,祝你自在勇敢,不失希望。”这些祝福不会动摇,但今年我们更想说的是身边姐姐妹妹们的重要,当你需要的时候,请记住有这些人陪在你的身边,她们在通过所有可能的方式与你对话,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个人可以将大家联结起来,告诉你:别害怕。感谢那些曾拥抱我们的姐姐妹妹们,请坚定勇敢地继续走吧。
策划:没理想编辑部
编辑:妇女汁
头图:《重启人生》
监制:妇女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