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徐雷:百亿补贴首月共投入 10 亿元;中国医保基金结存净增超 6000 亿
京东徐雷:百亿补贴首月共投入 10 亿元
中国医保基金结存净增超 6000 亿
ASML 称新出口管制不会影响成熟制程客户
问界是否挂名华为已经不重要了
物理学重大突破还是又一次造假?
京东徐雷:百亿补贴首月共投入 10 亿元
去年京东年收入首次超过 1 万亿元,年经营利润也接近百亿元,但是,警报在四季度响起。
2022 年最后三个月,京东主业中的主业 —— 产品销售收入 —— 同比增速降至上市以来最低的 1.25%,其中,核心品类电器及电子产品销售收入与上年同期持平,是除 2022 年二季度外的最低增速。
当时管理层归咎于物流瓶颈、电子消费品需求疲软。之后 iPhone 14 系列的发布和偶发的极端高温天,推动京东 3C 产品收入增速在三季度反弹。但这样的趋势没能延续。
“今天我们感受到外部环境和行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对零售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重视商品品质和功能的中产阶级及家庭用户数量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变得更擅长精打细算……” 京东集团 CEO 徐雷在业绩会上说。
其实京东在去年四季度的宏观异动中,取得了符合它经营特点的财务表现:
收入 2954 亿元、同比增长 7%,成本增速控制在 6.33%、环比少 4 个百分点;
履约成本约为 168 亿元,同比增速控制在 3.45%;
实现经营利润 48 亿元、同比扭亏,利润率也比物流受阻严重的去年四季度高;
京东货航正式投产,至去年底已有三架全货机常态化运营。
但就像去年底京东集团董事长刘强东内部讲话提到的,“今天京东在品牌方、零售行业地位的下降,本质是因为其他渠道的快速增长。”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实物商品线上零售额占比已经达到 27.2%,考虑到整体零售额收缩,线上消费习惯在进一步强化。但增量基本没去到京东,或者阿里。
对手的增长没有太多秘诀 —— 省 —— 而且对消费者和商家来说都要省。低价商品吸引买家,买家数量的增长吸引来更多的卖家、带来更多的商品供给,促进商品价格进一步下跌。平台不计成本的补贴加速这一过程。
拼多多的崛起让京东意识到 “省” 在中国的重要性,2019 年刘强东带队在内部创业做社区团购项目,上线拼购业务 “京喜”,还进入了微信一级入口,但始终没有举全公司之力投入,更多资源向利润更高或者价格更高的品类倾斜。
徐雷今天解释说,京东 20 多年来的经营理念始终以成本效率、用户体验为核心,在这基础上,为用户打造极致的产品价格和服务体验的想法,从来没有变过。他同时承认,包括京东在内的所有电商过去习惯通过 “大促” 给消费者额外让利,其后果之一就是消费者形成 “不促不买” 的惯性。
京东的应对办法和思考过程,已经被写在我们今天发布的文章中:
如果一味只追求低价,短期竞争可能有效,但长期对整个行业是有害的,最终会导致品牌利润下降、失去创新资金甚至倒闭,消费降级后整个生态被破坏,京东利益也会因此受损。
对中高消费群体来说,产品和服务更重要;对低消费群体来说,价格更重要。
考虑到物流等成本,京东自营不可能做到和竞争对手一个价格,底线是 “不能贵得太多”,但 POP(京东平台上的第三方买家)商家要做到和竞争对手一样的低价,最终整个京东生态实现最低价。
现在直接感受最强的是京东的 “百亿补贴”。徐雷说,百亿补贴首月联合品牌、平台商家共同投入 10 亿元。
他希望通过不断开放生态获得更丰富的供给,通过自营供应链效益(提升)不断释放规模效应,以多种形式让消费者感觉到京东的让利。用户数据是当前最重要考核指标,包括老用户的回流情况、新用户增加的人均收入(ARPU)等。
与此同时,市场纠结不补贴丢市场或者大补贴丢利润,再考虑到宏观因素,增加不确定性。季报发布后,京东股价下挫近 8%。
阿里、京东和它们的合作伙伴用了十多年,从无到有构筑今天看得到、看不到的电商基础设施,培养了用户习惯,丰富了商品和服务供给。这也是拼多多、抖音、快手只用几年就达到或者接近 “前辈” 的必要条件。
商业竞争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新的公司和新的商业模式取代旧的,年轻的对手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巨头,成为新的主导力量。从波音到空客,从大众到特斯拉,从沃尔玛到亚马逊,再到今天中国电商流量入口的变化,无不如此。(龚方毅)
中国医保基金结存净增超 6000 亿
据国家医保局今日(3 月 9 日)公布的数据,2022 年底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累计结存 42540.73 亿元,较前一年净增约 6419.19 亿元。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包括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22 年底分别结存 35003.83 亿元和 7536.9 亿元。
参保人数方面,职工医疗保险比 2021 年底增加 811 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比 2021 年底减少 2538 万人。
2022 年医保结余的回升,可能与新冠疫情相关开支更多发生在 2021 年有关,包括疫苗接种、核酸检测费用的拨付等。去年 5 月,国家医保局发文要求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另外,2020 年至 2021 年,各地政府基本都按要求阶段性减半或者延期征收医保费用,也影响了医保收入的累加。(龚方毅)
ASML 称新出口管制不会影响成熟制程客户
当地时间 3 月 8 日,荷兰政府宣布将对半导体技术出口实施新的限制,相关措施将在今夏之前实施。
关系最密切的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随后发表声明称,受到新规影响,公司需要获得许可证才能出口其 DUV 光刻机中最先进的那部分,但更陈旧的设备不在限制之列。
阿斯麦自己预计新增限制出口的光刻机型号为 NXT2000i,该设备大多用于 14nm 及更成熟制程,而更先进的 EUV 光刻机早在 2019 年就已经不再对中国出口。这意味着新规不会影响中国晶圆厂继续生产和发展 28nm 及更成熟制程,后者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主流芯片制程。
不过在人工智能、超算、通信基站等前沿科技领域,则必须依赖 7nm 及更先进芯片。以最近大火的 ChatGPT 为例,中国公司如果想训练自己的 AI 大模型,需要使用数万枚英伟达 A100 或 H100 高算力芯片,二者分别使用台积电 7nm 和 4nm 工艺,早前已被禁止向中国出售。
芯片是最依赖全球化分工的产业之一,但上游同样也非常集中。全球前十大芯片设备厂商集中在美国、荷兰和日本。现在前两方已经达成限制出口共识,而还占据全球主要半导体材料供应半壁江山的日本,可能很快也会出台类似措施。
近期的一系列信号已经透露中国对科技自立和自主可控的愈发重视。
最高领导人近期强调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本月初在北京调研集成电路企业时强调,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用好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力量。3 月 7 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最新方案提出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并强调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邱豪)
问界是否挂名华为已经不重要了
三年前,余承东还是华为高管中最想造车的那位。到了今年 2 月中旬,经过一系列人事变动,余承东彻底掌控华为汽车业务,接受采访却强调 “华为不会,也没必要造车”。
他这句话意味着什么,现在有了更多体现。3 月 8 日,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推出的问界品牌,在宣传中用上了新词——HUAWEI 问界。这是华为第一次这样宣传问界汽车,也进一步宣示了它对问界品牌的绝对掌控权。
赛力斯说双方合作模式没变。华为说 “HUAWEI 问界是华为生态汽车品牌,是华为开创的全新商业模式”。这种新的商业模式,意味着华为负责产品设计,然后提供汽车电动、智能模块的零部件和软件方案,交给车厂生产,并把控质量、用户体验、渠道零售以及品牌营销等。在 “问界生态” 中,车厂不再只有赛力斯一家,还增加了奇瑞、江淮、北汽。
特殊的合作模式,再加上造车需要生产资质,华为是否下场造车已经不重要了。余承东现在更看重如何抓住未来两三年智能汽车的窗口期,他说这是华为成立生态联盟的原因:“一个人打不过的,要几个兄弟一起打”。
去年底,余承东给华为汽车业务定下了 2025 年盈利的目标,他认为实现的前提是帮车企卖 100 万台车,售价在 20 万以上。去年,问界共卖了 7.5 万台。
华为今年会发布多款问界汽车,目前公开的亮点是它的高阶辅助驾驶功能。与其他车厂相比,余承东强调问界的方案不用高精地图,意味着它能在更多的路段辅助驾驶,比如交通拥挤的城市道路,而不只是在高精地图完善的高速路或大城市的环线上。(贺乾明)
物理学重大突破还是又一次造假?
3 月 7 日,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宣布开发了一种新材料,在室温(21 度)、压力更低的环境中就能 “超导”,引发物理学界高度关注。许多科学家们认为,如果这项突破得到证实,将会获得诺贝尔奖。
电经过电线时速度很快,但通常会有阻力——就像球向前滚动时遇到的摩擦力一样——会导致一部分电变成热量损失掉。这就是为什么手机、电视机用起来会发热。
超导是指电阻消失的情况。现在所有关于它的解释都会加上一个前提:材料低于某一温度。超导被发现一个世纪后,实际应用中需要的温度从零下 269 度逐渐上升到零下 200 度。一些实验室在高压环境中做到了零下 23 度,但很难大规模推广。
这意味着想要利用超导,得提供额外的能量降温、加压,给材料提供特殊的环境。虽然用起来麻烦,但超导材料具备零电阻且完全抗磁性的特性,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磁悬浮列车、核磁共振、量子计算机、核聚变等高端技术开发中。
科学家们相信,如果能在室温、压力更小的条件下实现超导,与超导体有关的高端技术开发会变得更简单,也会改变世界使用电能的方式,比如让电池使用寿命更长、电网效率更高等等。
罗彻斯特大学团队的研究成果经过了同行评审,今天发表在了《自然》杂志上,但怀疑它的人非常多。不只是重要科学突破都会经历这个过程,还因为宣布这项突破的科学家团队曾有过负面评价。
2020 年,他们在《自然》杂志上发布过类似的突破,但其他研究团队始终无法复现。他们被质疑数据造假。2022 年,他们的论文被《自然》杂志撤回,学术信誉度大打折扣。
其他研究团队想要复现他们当前实验结果的难度不小。罗彻斯特大学的团队已经组建了一家创业公司,准备把研究成果变现。他们说不会跟科学界分享私密的技术细节或者做出来的超导材料。
一位接受我们采访的物理学研究者提醒,就算这次突破得到复现,它到大规模应用往往会有很长的距离。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核聚变,科学家们 60 多年前就证实了它可行,到现在人们还没做出能用的发电站。(贺乾明)
苹果调整国际销售团队,更突出印度的重要性。
据悉苹果印度地区产品销售负责人 Ashish Chowdhary 将直接向全球负责人 Michael Fenger 汇报,这是苹果在汇报关系上第一次单独划出印度地区。之前印度地区负责人汇报给苹果印度、地中海、中东、东欧和非洲地区产品销售负责人。不过,这一最新变化将只影响苹果管理结构,不会影响其财报披露区域销售的方式。中国仍是苹果最大销售区域之一,但 CEO 库克也多次提到印度市场的重要性。苹果最大代工商富士康已决定在印度投资 7 亿美元建厂。
抖音禁止商家虚假比价。
据 3 月 9 日公示的《抖音电商创作者价格宣传行为规范》,抖音带货主播 “需明确告知所展示商品规格对应的价格。宣传商品提供价格保护服务之前,创作者应确保商家能够及时兑现,不得私自承诺”。最近抖音持续完善各项合规,本月初,抖音升级未成年人使用限制,14 岁以下实名认证用户每天最多使用 40 分钟,“晚十朝六” 将无法使用。
小鹏汽车被指高层换血,回应称 “报道不实”。
36 氪报道小鹏汽车正更换多名核心高管。已离职或者将离职高管包括动力总成副总裁刘明辉、首席人才官兼销售副总裁廖清红。小鹏汽车两位联合创始人夏珩、何涛将被指派相对边缘化的业务。相应地,以投资人身份加入小鹏汽车的何小鹏,以及今年初官宣担任小鹏汽车总裁的王凤英,得到更多业务的最高决策权。今天,小鹏汽车说报道不实,“会用法律手段追究相关方”。
更多车企推出降价措施。
据红星新闻,自特斯拉大降价以来,已经有超过 30 个汽车品牌加入价格战,其中包括近日靠大幅 “杀价” 出圈的东风系。像我们之前提到的,随着补贴退坡,油车终于有了跟电车 “公平竞争” 的机会,今年 6 月底即将推行的国六 B 排放标准,则让前者的清库存策略显得更加激进。
TikTok 承诺每年投入 13 亿美元保障欧洲用户数据安全。
之前披露的 “三叶草计划” 有了更多细节,TikTok 将首先在爱尔兰建两个数据中心,今年晚些时候再在挪威开设第三个中心,目前存储在新加坡和美国的欧洲用户数据将转移到这三个新数据中心。TikTok 还说在近期多国政府发出禁令之前,公司就已经开始了该计划,预计最终会把监督权交给一个欧洲合作伙伴。
时隔三年,广州、南京等城市的两岸直飞航线即将恢复。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栏目消息,台陆委会今天下午召开记者会,宣布启动 “恢复两岸空运客运航点规划”。复航规划包括广州、南京等 10 个定期航班航点,及沈阳、无锡等 13 个包机航点,前者将自明日(3 月 10 日)起恢复。2020 年 2 月 10 日,因疫情影响,中国台湾暂停了与大陆的多数直飞航线。
宁德时代 2022 年净利润约 307 亿元。
高于此前业绩预告的中位数 303 亿元。以此计算其去年四季度净利润为 131 亿元,单季盈利首次突破百亿,但同比增速较之前季度下滑,主要是因为当时碳酸锂价格仍处于上涨区间。近期宁德时代已经开始提前让利,换取下游客户长单,以应对提前到来的产能过剩和行业洗牌。
平安银行去年房地产不良贷款率激增。
作为第一家披露年报的 A 股上市银行,平安银行 2022 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25% 至 455 亿元,但业绩增速较往年略微下滑。此外,报告期末平安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微增 0.03 个百分点,但占比最大的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率为 1.43%,较上年末增长 5.5 倍。
爱美客去年净利同比增三成至 12.6 亿元。
公司 2022 年营收和利润增速都在三成以上。医美兼具医疗和消费的双重属性,与人们实际收入情况和对未来收入预期强相关。受疫情影响,爱美客去年二季度的收入和利润增速都曾出现过大幅下滑。
韩国官员担心美国补贴的附加条件导致芯片技术泄漏。
因为拜登政府《芯片法案》对补贴发放设置了如技术合作、超额利润退还、雇员限制等诸多要求,韩国芯片大厂三星和 SK 海力士都还在犹豫是否申请。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李昌洋称,美国的条件可能导致韩国企业技术泄漏。
租房平台自如据称计划赴港上市。
据媒体报道,房屋租赁平台自如正考虑最快今年赴港上市,拟募资 10 亿美元。自如方面回应称不予置评。自如本是链家旗下的租房业务,2016 年独立运作。2018 年脱胎于链家的贝壳找房上线,自如仍保持独立。链家 / 贝壳创始人左晖是自如的投资人。
龚方毅 @Barynx / 栏目主编
邱豪 @porison / 记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