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汽车产业“上刺刀”硬碰硬!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这几天,东风系的大幅杀价,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有人认为是特斯拉降价引发的连锁反应,有人认为是东风为了清库存,有人认为是国6B标准7月1日出台,有人认为是东风汽车内部管理有问题,有人认为是法系在退出中国市场......
网上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进一步思考就会发现:
政策导向与市场规则变了。
2023年,以我们战胜了疫情为标志,管制经济结束了,竞争性的市场经济终于来了。
湖北的补贴东风,实际上是一场省际竞争,或者说是抢跑。
接下来,吉林会补贴一汽,北京会补贴北汽,上海会补贴上汽,广东会补贴广汽.......全国各级政府都发力,带动各地的车企内卷与竞争。
透过现象看本质,驱动本轮降价的,不是企业,而是企业背后的政府。
九省通衢的湖北,更像是打响“降价格勒”第一枪的“李云龙”,率先吹起了汽车消费刺激的号角。
至于驱动各省政府亲自下场,因地制“卷”的,也不是省领导,而是中央政府推动各省内卷。
中央如此着急,是因为中美重新进入到了竞争的轨道。
为应对在《通胀削减法案》为新能源汽车进行巨额补贴的美国政府,中国也开足了马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新能源汽车定为23年的消费最主要刺激手段。
随着中美汽车产业“上刺刀”硬碰硬,汽车企业也进入了“丛林法则”的优胜劣汰竞争,进入到了“战争状态”。
“战争”,会出清落后的产能,战争越激烈,出清的速度越快。
连行业领先的特斯拉都要带着众多国产新势力打折以争夺市场份额,那些原本就要谢幕的合资燃油车,也要提前“自相残杀”,争取上岸的名额。
回顾历史,这个阶段,就像CRT显示器迈向液晶显示器,胶卷相机像机迈向数码相机,功能手机迈向智能手机。
新时代的门票没有几张,旧的巨头想要活下去,就只能卷死竞争对手,给自己争取时间和现金流。
这一轮中国政府主导的合资车挥泪大甩卖,宛如以往的历次产业升级,感觉不妙的经销商率先跳船,成本价甩卖囤积的松下CRT电视,柯达胶卷相机,诺基亚塞班手机。
对于政府来说,此举既帮助国企们出清了大量的落后产能,又刺激了消费和就业。
按此推演,在国家的主导下,用不了多久,曾经保值的合资二手车的价格也将迎来跳水。
而这场中美新能源汽车竞争,波及面将不仅仅局限于中美。
纵观历史,自古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老四总是最惨的。
这一轮将宛如当年日韩的存储器搏杀,会在几年之内,把汽车行业的利润给打光,大批企业甚至要忍受多年的亏损,导致大批的车企退出和行业的洗牌。
但与此同时,激烈的中美汽车竞争与出口,也将大幅提升后发展国家的进入门槛,确立中美两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先优势与护城河,这也使得刚起步的土耳其,火急火燎对中国纯电汽车征收40%的额外关税。
埃尔多安此举多半的徒劳的,这场中美之间的默契竞争,会导致整个汽车行业的利润率被迅速压低,以众多传统燃油车厂加速离场,众多造车新势力被并购为开端,在激烈的搏杀与难熬的亏损周期渡过后,中美各自卷出垄断性汽车巨头。
华山穹剑——时政分析、军情解读、国际纵横、历史回眸,国人关注的微信大号,每日将提供您喜爱的精品荟萃。
【敬请关注公众号:华山穹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