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一个孩子,是如何走进偏执的

一个孩子,是如何走进偏执的

公众号新闻

来源:青春期手册(ID:youngerdreamer
鲁稚的阳台  编辑



说到固执,很多父母还会用另外一个词来形容孩子——偏执。
比如一个孩子坚定地认为学习就是没有意义的,那些努力学习的孩子太傻。
又比如一个孩子认为这个时代有那么多速成的成功,我现在就可以当网红做直播,为什么还要苦哈哈的学习呢?
你根本劝服不了他。这不免让你对他的价值观很是担心。

01



我们首先要理解,就算孩子很偏执,那也不是他故意想这么做的,那是他从既有的环境中习得的思维方式。这样想,我们就会对孩子少一些指责和批判。
认知行为模型有一个简单的原则:
如果想改变行为,就需要改变背后的思维过程。在这个模型里有4个核心的要素。
要素一——情景。也就是事件本身。
比如一项课后练习,小明没有按规定格式完成,老师用小明的作业举例,提醒大家注意。
要素二——思维。简言之,就是你是怎么想的?
小明觉得老师是针对他。小花也没有按照格式完成啊,为什么老师偏偏拿我的举例?就是看我不顺眼。
要素三——感觉。
小明很生气,对老师这样做很不满,也很不服气。
要素四——行为。
在这一科的学习上,小明开始变得懈怠,对老师也很抵触。学习表现越来越差。


把主人公小明换成小花。她也遇到同样的事。她是这样解读的:
我确实没有按照老师要求的格式完成。老师拿我举例,可能就是一个偶然。也或者他把我当成自己人呢!感谢老师及时指出,我在考试的时候因为格式问题失分就太可惜了。行动上,小花更投入学习了。
通过一个小案例来贯穿这4个要素,我们发现不同的人,同一个事件,不同的认知,行为的表现也是完全不同的。
孩子的行为本质上并没有对错之分,但有成熟与否的区别。一个不成熟的行为源自他不成熟的思维方式。当他们做某件事时,是否意识到自己是如何思考的,这很重要。所以,你责备小明偏激的做法,无法帮助小明以更成熟的方式理解情境。即使是一个匪夷所思的做法,对它保持好奇,问问孩子,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是怎么考虑的呢?
带着孩子对他的思考进行思考,是帮助他增进自我理解,从而有更成熟表现的有效途径。

02



在我和很多父母的一对一养育咨询中,发现大家的焦虑不完全来源于事本身,还有对情境的过度解读。我们会不知不觉陷入固定思维,这种固定思维常常处于自动驾驶状态,不能被我们主动意识到。
尤其负性自动思维,就如同大脑里的蚂蚁,悄无声息地活动,影响我们的判断,左右我们的行为。我们将这种负性自动思维,简称为ANT。
第1:灾难化。
它就如推倒多米诺骨牌,由眼前的情境推测到最极端的可能,考虑到最坏的情况。
比如孩子今天情绪状态不好,提出想休息一天。父母的担忧不只是此刻的情绪,这一天的学习暂停。更是会联想到,这一次我同意了,会不会以后他只要情绪不好就提出不去学校。他会不会厌学,这样就考不上好高中,就上不了大学,这辈子就完了。
灾难预测让我们变得情绪化,失去推理和核查的能力。


第2:过度泛化
它的特征是选取一个事件来推演出一个关于处境和位置的通用规则。
比如孩子记忆力很好,但就是讨厌背诵。父母很着急,脱口而出,你就是很懒,你在学习上一直很懒,不努力。这种由点到面的泛化,会让孩子非常的抗拒,也许他会真的变懒,变得不努力。
第3:选择性提取。
当我们挑选信息和事件时选取的内容,会强化我们对目前环境的消极感受。
比如上面的例子,你认定孩子不努力,那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就会主动寻找他不努力的证据来佐证你的判断,而忽略他努力的部分。
第4:两极性思维。
又叫做两分法推理。我也将之称为非A即B,非黑即白思维。要么做到最好,要么干脆什么都不做,这就是很多孩子目前正面临的现状。
比如这个假期的作业,怎么做也完成不了了,那干脆什么都不做好了。不可否认的是,孩子的两极性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的影响。
第5:心理揣测。
按照自己的心理图像,揣测别人的想法以及他人会如何回应我们。
比如父母揣测孩子把手机带进房间,一定就是在聊天没有投入学习。孩子揣测同学的一个表情,认为是对自己的否定。
放下揣测,充分的沟通、核验在这里很必要,即使他是你最亲近的人,我们也并不完全了解对方的想法。
第6:夸大和贬损。
这一点在青少年身上经常出现,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上一周很狂妄自大,这一周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他们在波峰和波谷之间游走,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在他亢奋时不打击他,在他低迷时不过度关注,或许是与之相处的方法。
第7:个人化。
将一件事的成败,尤其是失败与自己紧密关联,即使这件事和自己关系不大。
比如一个孩子参加运动会的800米接力。他们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孩子很懊恼,认为是因为自己的那一棒交接没有做到最好,导致了整个团队的失利,因此陷入自责。我们会发现这个孩子不仅在这件事情上是这样想的,个人化思维一直影响着她的自信。
第8:情绪化推理。
情绪是我们的一种感受,它并不一定是事实。但是情绪化推理会把一些感觉变成关于自己的事实。
比如一个孩子在某件事情上觉得自己很失败,因此他强化自己就是一个失败的人。在往后的行为中,他又用行动来验证自己的失败。情绪化推理会让孩子陷入循环论证。帮助他们的方法,不是劝说,而是找出特例。比如孩子认为他是一个失败的人,我们可以找到他做得成功的事,身上的闪光点。
第9:预期错误。
它专注于预测和假设,揣测的是结果,而不是想法。它带来的影响是要么会阻止这件事情的发生,如果无法阻止,也不会投入和享受这件事的过程。
比如小林生日,她准备邀请同学来参加生日会,但她并不开心。她预测可能不会有太多人来,实际上她邀请的同学都来了,而她并没有享受生日的过程。
第10:永远不够好的评论。
这种思维让我们永远不能积极地肯定自己。即使已经做得很好了,依然习惯于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父母以这种思维对待孩子,孩子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比如小明说,我不愿意努力了,因为我努力不动了。
从以上10个负性自动思维的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到ANT不仅发生在孩子身上,父母也常有发生。或许你也已经认识到,孩子身上的某些ANT表现,与父母有着直接的关联。孩子的模式,完美映射了父母的无意识行为。
改变非一朝一夕。对应以上10个类型,我们身上存在哪些?改变从觉察开始。就像贝塔里盒子模型所描述的那样,下一次,我如何可以试着克服惯性,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毕竟我们和孩子的态度,我们与孩子的行为都是彼此影响的。
改变思维方式是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守得住寂寞,耐得住繁华。几乎我们所有的投入都无法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你只要坚信方向是对的,就要坚持。坚持不是语言上跟孩子不断地强调与灌输,而是在行动当中,保持冷静和不放弃的状态。
或许你会有失去耐心的时刻,那就想一想,就像在这个春天,你在大地上撒下一把种子,辛勤地灌溉,耐心地守候,也需要等到秋天才开花结果。但你现在必须撒下这把种子,现在也正是时候。
不管是孩子的大地,还是我们自己的大地。
*本文来自《来自星星的孩子》的部分章节导读。


▍往期回顾
埃隆·马斯克:50个从小就应该知道的认知偏见
直觉如何欺骗大脑:6种常见的认知偏差



看更多文章

请点击下方名片加关注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请加微信 biyuntian334455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著名作家,用偏执和自私害死了自己的儿子支持麦姐和沈香,也谈同情心和廉耻对话巴奴杜中兵:一位挑战者与他的偏执汇新一下申请签证的情况直线偏执狂 | 规划纽约的人模范情侣,是如何走到离婚这一步的?| KY婚姻课,18年咨询专家亲授喝茶,喝茶。。。最高级的活法:找到自己的位子,清理自己的圈子,活得像个孩子从UWC全奖到纽大全奖,逆天改命的山东孩子,是如何做到的?多宗变性人枪手滥杀事件,显示变性导致偏执、愤怒、仇恨、暴力行为…“他命令我杀死孩子” 波士顿护士残忍勒死3个孩子,震撼细节曝光...百亿大佬,生50个孩子,上同一个幼儿园!《西游记》最偏执的妖怪?废掉一个孩子,就一直叫他“安静点”……想念父亲养好一个孩子,不是我人生的唯一KPI | 人间40岁啃老男子深夜跪求70岁老母要钱:毁掉一个孩子,就拼命惯着他离大谱!澳洲一场亲子野餐,竟成“认亲大会”!60多个孩子,却是同一个爹!话题直冲热搜第一!这样的事情,澳洲真不少细颈瓶崇洋媚外大撒币 草菅人命不把人民当江山离大谱!一场亲子野餐,竟成“认亲大会”!60多个孩子,却是同一个爹!因爱结合,是如何走到离婚这一步的?| KY婚姻课,18年咨询专家亲授著名作家被质疑“害死”13岁儿子,网友:偏执又自私的父母太可怕!“放假了不要喊妈”刷爆朋友圈:毁掉一个孩子,妈妈这样就够了日本“换脸师”:18个精神病、偏执狂、自闭症,被“变身”后竟能奇迹康复?!反华的麦卡锡有些愚蠢、偏执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减少超25万!70.8%上海人只希望有一个孩子,不想生育下一个的最大原因找到了!大卫·黑尔笔下的城市规划师摩斯,有着莎士比亚味儿的傲慢与偏执著名作家被骂害死13岁儿子:有一种谋杀,叫偏执型人格那些遭遇过心理创伤的人,是如何走出来的?“停下来,你会过得很惨” | 我是如何走出情绪漩涡的?“他命令我杀死孩子” 美国妈妈残忍勒死3个孩子,震撼细节曝光...“他命令我杀死孩子” 美国护士残忍勒死3个孩子,震撼细节曝光...耗时70年,7万个孩子,5代人,终于发现是什么决定孩子的一生历史上多次建都的邺城,是如何走向没落的?痛恨社工“抢”走孩子,偏执母亲竟残忍杀害1岁女儿!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