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著名作家被质疑“害死”13岁儿子,网友:偏执又自私的父母太可怕!

著名作家被质疑“害死”13岁儿子,网友:偏执又自私的父母太可怕!

公众号新闻
微信又改版啦!
育儿网公众号设为星标
精彩内容不错过!

正文

作者 | 刘娜
首发公众号 | 闲时花开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在父母自我陶醉的城堡里当俘虏。

没有一个。




01

因为13岁儿子的死,著名“先锋派”作家马原,突然被拽进舆论的风暴眼中,成为全网讨伐的自私父亲。
靠读互联网爆文成长的年轻一代,或许不知道马原是谁。
马原,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
作家马原@网络
当年风光无量时,他一度比余华、莫言还出名,其开创的“叙事圈套”曾让一个时代的文学青年,为之着迷。
他的代表作《冈底斯的诱惑》《拉萨河女神》也曾风靡一时。
只是后来,他弃文从商,搞影视剧,搞房地产,去当教授,远离小说创作20年。
直至肺部检查出一个大肿瘤,他才在向死而生中再次拾笔创作,重新捡起“作家”的身份。
而马原害死儿子马格的人间悲剧,也是从他自己肺部患病起,就埋下了伏笔。



02

马原肺部检查出肿瘤后,穿刺检测并没有癌细胞。

但马原拒绝手术,而是根据自己的认知理论,决定“换水治疗”:

离开原来生活的城市,去另一座城市,把吃的食物、喝的水、呼吸的空气,统统都换掉,通过改变生活环境,来打败疾病。

他先是去了海南,后来又去了云南西双版纳南糯山——一个海拔极高、风景极美的地方。

被他一同带到那里的,还有小他29岁的二婚妻子,和年幼的儿子马格。

马原和儿子马格@文学的日常

家庭关系的真相之一,是年幼的孩子必须依靠父母的决策而活。

不管父母的决策,是否科学,未成年的孩子都只能听从,而无法挣脱。

马格出生后,就因二尖瓣膜闭锁不全,而被确诊为心脏病。

儿童的心脏病,需要尽早手术介入治疗——年龄越少,越早手术,效果越好。

但作为一家之主,马原坚信自己脑海里的那套理论,还有自己没有手术依然没事的实践,拒绝听从医生、朋友和妻子要给儿子做手术的任何建议。

“心脏怎么能动呢?不能动的除了心脏,还有脑。”马原说。

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又跟随父亲来到海拔极高的山上定居,小马格的心脏病越来越严重:

心率超过130次/分,心慌气短,脸色发青,胸骨凸起,急速的心跳声连站在他旁边的人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面对儿子的病患,马原说:“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用‘掩耳盗铃’‘视而不见’‘自欺欺人’来面对。”

不仅如此。

马原还拒绝让儿子马格上学:“上学没用,见识最重要。”

这位著名的先锋派作家,保守地固执于自己的想法里。

他在山上建了一座漂亮的城堡:

11栋红砖红瓦的房子,有的圆形,有的多面形,高低不一,错落有致,围墙边儿种上各种美丽的花朵,院子里养上两只狗和数十只土鸡。

城堡在云烟缭绕的山间,宛若一座美丽的童话宫殿。

马原的城堡@网络
而马原,这个家庭中的一家之主,妻子的丈夫,儿子的父亲,则成了这个城堡里唯我独尊、说一不二的王。
所有人都必须听命于他:
妻子是城堡的管家,负责城堡的一切杂事,同时兼任他的司机、医护、厨师,并要绝对拥护他的任何决定。
孩子是被圈养的王子,只需要崇拜他这个父亲就好,不需要交朋友,不需要去学校,不需要当什么记者、医生、公务员,将来当个茶农就很好。
但是。
非常怕冷也早已后悔上山的妻子,最大的心愿不过是带着儿子住到城里,去医院给儿子治病。
而小马格也对来城堡参观、采访和游玩的很多人表示过,自己讨厌当茶农,他渴望回到小伙伴身边,和他们一起学习,打球,聊天。
马原和儿子马格@网络
2022年6月1日,儿童节当天。
13岁的马格早上起床后,去卫生间洗漱,一头扎在地上,被妈妈发现后拨打120。
因为他们住在山上,一个多小时后120才到达。
一切都晚了。
小马格永远地走了。


03

2022年6月,马格死后,马原曾发了一条微博悼念儿子。

那时,疫情汹涌,总有少年、青年或老年去世,所有人都沉浸在未知的恐慌里,无暇追究或不敢细问,那个13岁的少年因何而逝。

直到前几天,《人物》杂志以《城堡里的马原》的万字报道,还原了13岁马格去世的来龙去脉,很多人才在荒诞的错愕中出离愤怒:

是马原自以为是的傲慢和唯我独尊的自私,害死了马格。

尤其是,谈到儿子马格的死时,马原不仅没有流露出任何愧疚之心,反而用美化死亡的方式,对采访的记者说出这样两段话:

“他(马格)的人生就是爸爸妈妈,天地,世界,这些美丽的地方,让人愉快的回忆,真的再美好没有了。

我跟你说这些的时候,你能看到我脸上带着笑意,因为我在说我深爱的儿子,他的生命是灿烂的。

他连被女孩骗过都没有经历过,不经历被女孩骗,被朋友骗,被别人欺负,他的生命里没有丝毫这些东西,你说多美好啊。”

《人物》记者的报道@截屏

“有时候看到马格的遗物,我也会掉眼泪,但我难过的是那么好的孩子以后不能陪我了,仅仅是这件事。

他去了没有烦恼,没有苦恼的地方,不在我们这个充满不幸的世界里。

他走了我不难过,我难过的就是他不能再陪我。”

《人物》记者的报道@截屏

很多人看了这两段话后,气得要拍桌子:

害死马格的不是心脏病,而是马原的狂傲、自私、偏执和控制。

再浪漫再美好再诗意的表达,都掩盖不住这个事实。

而我,在看了很多有关马原和马格的资料,尤其是马原陶醉于自己打造的城堡里,想当然地认为13岁已走完一生的儿子过得非常美好时,我更想说的是:

为人父母,我们要警惕一种谋杀,叫父母的自我陶醉。

为此,我还要再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04

2021年3月,就读于美国埃默里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张一得,自杀身亡。

年仅19岁。

张一得生前照片@网络

张一得自杀的消息传到中国时,他的父亲还在自家农庄里开设茶座,分享如何培养学霸儿子的心得。

多么讽刺。

自杀前,张一得和他的父亲“一得他爹”是当地的明星人物,曾被媒体多次报道。

“一得他爹”曾是一家公司的高管,一得一岁时,父母离婚,父亲辞去年薪丰厚的工作,带着一得到广东乡下生活。

因为“一得他爹”心灵手巧,勤俭持家,在乡下租了一个依山傍水的院落,种植蔬菜,饲养家禽,同时把单亲爸爸的农庄,经营成鸡娃妈妈的学习营地,把父子二人的生活包装成学霸养成观摩地。

一得他爹的城堡

在公开可查询的资料里,这样记载:

“一得他爹”坚持每天给儿子拍照,17年拍了20多万张,拍坏了5部相机;

给孩子十年不重样的做各种美食,把拼音和英语做成饭菜,用胡萝卜、姜蒜等食材刻出25万个英语单词;

一得父亲给儿子做的饭@网络

把儿子的每一份考卷,每一份奖状,每一份作文,都装裱起来,竟然为小小年纪的儿子建了一个“一得博物馆”……

一得他爹给儿子建的博物馆@网络

没有出事之前,一得表现也堪称完美:

托福首考114分,其中阅读口语双满分,杜克大学数学竞赛三等奖,获得了工园杯足球杯赛MVP第一名的成绩……

一得生前照片@网络

一得的优秀,让“一得他爹”更加陶醉:

他借此在农庄里开设各种讲座,展览分享自己培养学霸的心得。

包括一得自杀去世后,他都没法停止自己这种行为。

客观地说,一个孩子自杀的原因是复杂的。

将心比心地说,孩子自杀后,最悲伤最绝望的应该是父母。

作为旁观者,善良的我们总是不忍去苛责。

但,如果只是沉浸在一味粉饰的同情里,没有抽刀交锋的清醒,那么将会有更多无辜的孩子伤逝于隐秘的角落里。

一得自杀后,“一得他爹”这样写道:

“儿子一生中所有的决定,我都是无条件地尊重、认同、接受,包括这一次,他最后的这个决定。”

这句话,和马原那句“他的人生就是爸爸妈妈,天地,世界,这些美丽的地方,你说多美好啊”,是一样的味道:

看似无限接纳,实则让人读后脊梁发凉,不寒而栗。

所谓的美好,所谓的尊重,所谓的成全,全是那个叫父亲的男人,为了展现自己的完美人设,而美化虚构的谎言。

并非孩子的所愿。

就像马格总是期待健康地回到小伙伴身边一样,一得在去美国留学前,写给学校的自荐信里,也这样如实地写到:

他讨厌农村,他向往城市,他不希望被展览的生活,他想拥抱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一得生前自述@截屏

只是,他争取到了这样的权利,最终还是跌落抑郁,自杀离去。

或许,他不过是以自杀的极端方式,为更多父母提醒:

当养育者在自我感动和自我陶醉里,患上向世人证明他有多么正确多么伟大的魔怔时,孩子已经孱弱到不堪一击。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活在父母自我陶醉的城堡里。

孩子的使命,是走出父母的城堡。

在亲历风雨中,在实战教训中,在选择负责中,在失败试错中,在自立自信中,在时间馈赠中,成为健硕的大人,构建自己的王国。

就像下面这位妈妈所言——




05

沙拉是一位定居在上海的犹太母亲,她生养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她的孩子并非一个个都是学霸,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为人处世能力,和困难和生活过招的能力,都非常强。

沙拉和她的孩子们@《特别狠心特别爱》

两个儿子从普通平民之子,成为亿万富翁,女儿也非常能干。

在那本《特别狠心特别爱》中,沙拉这样形容中国教育和犹太教育的差别:

一些中国父母爱孩子的画面,就像画一幅子宫图。

而犹太父母爱孩子的画面,却像画一幅篝火图。

摘自沙拉的《特别狠心特别爱》

子宫图的教育里,父母总是试图把已经长大的孩子,控制在一座有形或无形的子宫里——马原和一得他爹的宫殿,就是子宫的隐喻。

以“我都是为你好”的自我陶醉,来控制绑架孩子的人生,却从不关心孩子是不是想待在这样的宫殿里,也不关心孩子走出宫殿后是不是能独立生活。

他们只是沉浸于自认为正确的自我感动里,并渴求接受外界的赞赏和肯定,完全无视了孩子是独立的生命。

而在篝火图的教育里,父母点燃一团又一团篝火,同时点燃孩子生命深处的生存技能和生命素质。

然后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去经历,去选择,去感受,去试错,去成长。

因为没有把孩子控制在身边,所以犹太父母就不必在自我感动中,把孩子物化成自己的正确,陶醉于自我的城堡里,无法醒来。

而孩子也在自我探索中,锤炼出勇气、热望、斗志和激情,点燃对生活热爱的篝火,活得热气腾腾又明媚辽阔。


篝火@网络

这世上鲜有不爱孩子的父母。

但有不少父母迷信于自我的陶醉里,不自觉地谋杀掉孩子的生命力。

这世上也没有统一的教育宝典。

但点燃孩子的内驱力和价值感,是所有教育之路的使命。

真正的父母之爱,是分离。

是明白什么是父母的偏见和傲慢、期待和执念,也明白什么是孩子的个体和独立、成长和馈赠。

就像那句话:

没有孩子愿意成为父母城堡的傀儡,但每个人孩子都愿成为自己王国的主人。

共勉。

周一愉快。

感谢你读到最后,点个“赞”+“在看”“分享”给更多人看。


— E N D —

文章来源: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混迹媒体圈十余载,发表文字量百万字,能写亲情乡愁故事,也会写教育职场热点。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被怀疑害死儿子的名作家,狠狠扯下文坛的遮羞布突发!出境美国被查行李,华女国内身份证被质疑“DY”证!当面调查她老公职业...沈从文:国人极度自私的根源清洁工花3个月工资给孩子买手机上热搜:我为什么劝你做“自私”的父母周鸿祎被质疑“离婚式减持”?前妻分得90亿天价分手费!360搭上ChatGPT概念股价起飞,影响几何?著名作家被骂害死13岁儿子:有一种谋杀,叫父母的自我陶醉煮屁话禅茶(六)爆火情侣竟不是真人!新版Midjourney效果炸裂,网友:太可怕了热搜!“95后”夫妻摆摊日入9000元被质疑,网友:建议查一下税!当事人回应…聪明的父母,领着孩子;智慧的父母,跟着孩子被质疑“编写歌曲歌颂县长”,当地回应著名作家被骂害死13岁儿子:有一种谋杀,叫偏执型人格雪鸟日常霍启刚罕见“炫富”,7岁儿子豪车曝光,网友:这对夫妇终于不装了…妈妈带6岁男孩进女厕,被质疑后痛骂路人!网友:性教育不能这么做高铁上,我目睹一个孩子被羞辱的全过程:这样的父母,太可怕了......著名作家被骂害死13岁儿子:有一种谋杀,叫父母的自我陶醉…低层次的父母只会和孩子较劲,高层次的父母......著名作家,用偏执和自私害死了自己的儿子正常人正常交流产生困惑有三种可能,一是说话者表达不清,二是言语有歧义,三是听话的人有歧解。你就是坚持“歧解”的那一类。父母太深的爱,也是一种伤害!最幸福的家庭,是给孩子“松弛感”著名作家,被网友怀疑杀子?老海归和他的丹麦妻子不敢自私的婚姻,没法幸福糕爸:不想养出自私的娃,饭桌上别再这样做私砸承重墙,致200多户邻居流离失所,损失达1.68亿:自私的人多可怕…把女儿逼进精神病院后,我才明白:父母太优秀,就是场灾难《泰坦尼克号》影后被骂肥婆26年,怪她“害死”小李子,她终于怒怼:我tm不胖!低层次的父母喜欢挑剔孩子,高层次的父母却做这3件事著名女星与8岁儿子共浴,惹网友争议:没有边界感的父母,有多可怕?俄罗斯文化塑造了现代中国把女儿逼进精神病院后,我才明白:父母太优秀,未必是好事70岁老人在云南造2000㎡城堡、带妻儿过浪漫隐居生活,却被质疑害死亲子?连老婆都痛苦到想出家!一女子携疑似爆炸物靠近美驻冲绳领馆;韩在野党:不要被质疑“是不是在为日本利益代言”;美20名退伍军人被酒店驱逐 | 每日大新闻被质疑“玩不起”!单手拿起50斤金砖就送,大爷拿起一块却没作数?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