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团队带不动,要不要重新招人?

团队带不动,要不要重新招人?

财经

2023年,这个世界不确定性仍然很多,硅谷银行倒闭,俄乌冲突等等,这些对我们影响几何?4月1日,深圳,我将携手4位导师,帮大家一起找到属于你的确定性。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报名参与。

观点 / 辰辉    主笔 / 万青    责编 / 李桑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1839篇原创文章



业绩差,执行力差,到底是谁的问题?
交代的任务,为什么总是完不成?
下属出错闯祸了,怎么办?
高效会议要怎么开?如何制定计划?
前段时间,我的直播间邀请到辰辉老师。他曾在世界500强企业有过十余年的管理经历,服务过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电信、新华保险、伊利、老板电器、三星、尼尔森等多家知名企业,管理培训课程达1000余场,有着非常深厚的经营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
他在直播中分享的管理经验,非常接地气,很贴近实战。很有启发。
我也把书中和直播中的这些收获,挑出几个日常管理团队中常见的痛点经验,分享给你。
(以下第一人称为辰辉老师)




团队带不动,要不要重新招人?

你的公司,有没有这样的现象?
只要员工业绩没达标,管理者就会下意识的觉得:
这个人,不行。
要么是执行力不行,要么是能力不行,要么是态度不行。
总之,啥都不行。
似乎所有的问题,都是下属的问题。
觉得只要换人,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这话,只对一半。
优秀的人才,有时确实可以一顶十,总是超额完成目标。
但是,任何方法论,都有其适用的特定环境和背景。
有时候,并不一定完全是人的原因。
比如早期的阿里、谷歌,刚刚创立的时候,其实都很难招到优秀的人。
马云曾开玩笑说,阿里巴巴创业时,街上的人只要会走路,不是太残疾,我们都招回来了。
因为当时它们的前途并不明朗,很多人都不看好。
所以,最初加入的员工,大多并不是市场上所谓“最优秀”的人。
但恰恰就是这些并非“最优秀”的人,带领谷歌、阿里获得了爆发性的成功。
你可以说,这是时代的因素。
但是,你也很难否认:
一个组织的文化、治理结构、管理机制、团队氛围等等因素,对于公司和员工个人发展的影响。
所以,管理者需要有一个信念:
团队带不动,到底要不要重新招人?
我的建议是,先把目前拥有的团队,就当做你在市面上,已经能找到的最好的团队。
就用手上这些人,要把这场硬仗给打下来。
员工没发挥好,没执行好,没完成目标,自己先反思。
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发现员工执行力差,业绩差主要有4个原因:
不知、不会、不愿、不能。
什么意思呢?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现在有个项目任务,很紧急,要马上执行。
你找到了相关项目负责人,立刻开了会议,也给了任务执行决议。
但是,最终的结果,却完全没有按照你的预想去执行。
你很震惊。
很多管理者会说,我交代任务时,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啊?
我的神态,我的语气,都明摆着这事儿十万火急,一旦延误,提头来见。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还真不一定。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是有延迟和损耗的。
而且组织越复杂,信息传递次数越多,组织能力几乎必然越差。
你听说过传声筒游戏吗?
所有人围成一个圈,一个人小声地把故事讲给另一个人,一传十,十传百,传到最后肯定面目全非……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丢失,被草率地解读、歪曲、编造,甚至干脆被漏听。
从总监到经理再到员工,你在说一只猫,员工可能会理解成老虎。
你在说凤凰,员工可能会理解成一只鸡。
你的意思原本是十万火急,咱先完成再完美,别磨叽了。
到员工那里,可能会理解为,您既然交代这么重要的事儿给我,那更急不得了,咱得慢慢来,等我排查完一万八千九百项风险之后,这事才能干。
我们平时沟通的时候,可能看到对方在点头,就会以为对方理解了意思。
但其实这只是站在自己立场上看待的。
信息传递中,由于每个人的文化水平、知识背景、经历和经验等存在较大差异,信息的损耗是很多的。
假设沟通传递的信息量是100%,一次传输后,衰减到90%,8次下来估计就只剩下1/3了,等到下面执行人员真正做事情的时候,恐怕早就不是上面要的了。
这就是不知。
管理者以为的知道,往往只是自己想当然。
你真的讲清楚什么时间点完成?做到什么样子?具体干什么了吗?
你平时给下属培训和辅导足够吗,下属的经验足以应对这次项目吗?
你平时是在用爱发电吗?给的激励到位吗?下属愿意做这件事吗?
在做项目时,你给下属的时间够吗,资源够吗,支持够吗?
如果你给的支持不够,只能说明,这件事对你来说,没那么紧急,没那么重要。
如果重要,你自然会协调一切资源来帮助这件事。
如果你都没有让下属确保理解你的意思,也没有帮助,你交代的事情,又怎么可能如愿以偿?
管理者可能会说,那我换人,我有钞能力。
我还就不信了,砸钱还招不了一个我喜欢的,有经验的,配合我的?
好,换人就能解决系统性的问题了吗?
在管理中,从来就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一下子药到病除。
凡是效果特别好,立竿见影的,往往都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发挥着巨大的副作用。
先不说你招不招得来,就算招来了,空降的人也很容易水土不服。
简单来说,你喜欢的,别人也喜欢。
你有钞能力,别人也有。
而且对方也许不止有钞能力,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的组织文化,更好的团队氛围...
在人才争夺过程中,仅仅比撒币,通常会被食物链中更高层次的强者揍得鼻青脸肿。
所以,你想要一个完美人才,而你心中的完美人才,通常有自己的想法。
你,留不住。
不反思管理问题,就算换人,往往也会重蹈覆辙。
我再举一个例子:美国一位叫吉尔伯特的行为工程师,在参加了300多个组织并获得有关业绩提升的奖项后,提出了一系列可以将下属业绩从一般提升至卓越的方法,其中BEM行为工程模型是其中之一。
吉尔伯特认为,影响下属业绩的因素中,最重要的不是下属的态度或能力问题,而是管理者的管理水平问题。
在BEM模型中,前三个因素完全是管理的问题,分别是“标准和反馈”、“流程和工具”以及“奖惩和激励”,把这三个管理问题的影响程度加起来是75%。
而和下属相关的三个因素,“知识和技能”、“天赋和特长”以及“态度和动机”,加起来也只占25%的权重。
什么意思呢?
如果你想提升组织成员的业绩,把焦点放在下属身上,是不现实的。
核心点是什么?
改变自己的管理方法。
比如加强培训、知人善任和沟通激励。
那么,团队带不动,要不要重新招人?
没有带不好的员工,只有带不好的管理者。
一个下属业绩不达标,可能是他个人问题。
但所有下属业绩都不达标,就一定是管理者的问题。




下属出错闯祸了,怎么办?

下属在做项目时,出错了,闯祸了,怎么办?
在日常管理中,很多时候,当下属犯了错误时,管理者都会严辞批评一番,有时甚至将员工骂得狗血淋头。
在他们看来,似乎这样才会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才能体现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才能显示出管理者的威严。
然而,这样的效果真的好吗?
英国行为学家波特说:
“当遭受批评时,下属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话,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在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
“越批评,越火上加油。”
人们将波特所说的这种现象称为:“波特定律”。
随意发怒,不控制情绪,最后导致的结果呢?
本该处理的问题没处理,上下属之间却起了争端。
双方氛围,剑拔弩张。
那怎么办呢?
管理是一种平衡的艺术,而平衡可以出现在任何一段关系之中,比如亲子关系。
我们可以回归“关系”之中,去进行参照。
我分享一个处理问题的3步法。
举个例子。
你周末在家里的书房办公,突然,从客厅传来一声清脆的巨响。
你跑出来一看,发现是客厅架子上的青瓷花瓶掉在了地上,摔了个稀巴烂,碎瓷片散落一地。
这个花瓶很贵,也是你最喜欢的一个花瓶。
你的孩子呆呆地站在客厅中,看着你,手足无措。
望着满地的碎片,你是不是会气血上涌,双眼一黑,甚至想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请你一定要忍住。
我教您3步法:
第一步,咱先别急火攻心了,先看孩子有没有受伤吧。
如果受伤了,赶紧带着去医院。
那要是没有受伤呢?
赶快打扫现场呀,残渣碎片,都是可能造成二次伤害的呀。
第二步,分析原因。
儿子,花瓶为啥掉地上了?
这时,请你一定要控制情绪,不要面带怒色。
如果你的情绪很暴躁,那孩子一定会下意识的做一件事。
什么事?
人在害怕时,下意识的动作是什么?
躲避。
找理由和推脱责任。
这是刻在人性基因之中的本能。
就像面对老虎和狮子一样,战战兢兢,强迫大脑停止思考。
你温和,孩子也会温和,他这时也许会告诉你:
“对不起,刚才是我乱扔东西,不小心,打碎了花瓶。”
第三步,消除根因。
那怎么办?
青瓷花瓶已经碎了,再也无法复原。
你再喜欢,再不舍,又能怎么办呢?
你可以问孩子:
孩子,这花瓶,价值1万元,也是爸爸书房里最喜欢的花瓶。
现在,它碎了。
你说怎么办?
孩子可能会说,我把我的压岁钱,全部给你。
这时,你要进一步问,咱们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日后再发生?
孩子可能会说:我以后再也不乱扔东西了。
如果再乱扔呢?
你罚我吧。
孩子,重要的不是惩罚。
暴力,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而是想想,这件事教会了你什么,可能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风险,今后我们该如何避免。
如果青瓷花瓶,砸在你的头上,就会流血受伤,这是爸爸不愿意看见的。
你可以想想,平时是哪些行为,是有可能给你带来风险的,家里哪些物品,是可能会伤害你的。
咱们一起从行为层改变,好不好?
看见孩子,认可孩子,帮助孩子反馈,并不断校正孩子的行为。
就像一粒种子,不断给予阳光雨露,耐心施肥。
直到有一天,种子破土而出,成长为参天大树。
我再举一个工作中的例子。
有个主管接到投诉,说是有人把货发错了,险些造成客户的重大损失,客户很生气。
这时,主管该怎么处理?
这时主管千万不要和客户辩解,也不要把下属叫过来,劈头盖脸一通臭骂。
因为你越辩解,客户就会越生气,你越骂下属,下属的内疚感就会越少。
正确的做法是三步流程来处理。
第一步,处理问题。
先诚恳道歉,深刻反省自己流程中的失误,通过沟通、发放优惠券、退款等利益补偿,安抚客户情绪,然后迅速发新货,超预期满足客户诉求。
第二步,分析原因。
比如两件不同的货品并排放在货架上,而且包装几乎一模一样,谁过来取货都有可能拿错。
想办法彻底消除问题,确保此类问题不再发生,邀请大家参与研讨。
第三步,确定计划。
在研讨之后,落实计划;
进一步思考工作中还有哪些隐患,如何消除。
这就是三步流程的好处。
不但解决了问题,同时还教育了下属,让下属获得成长。
想要完成目标,就要把执行工作落实到位。
这需要管理者把问题登记在册,把具体任务记录在任务清单中,明确责任人、完成标准、时间。
之后持续追踪,确保落实,问题和隐患都能被解决。
这就叫:定目标、追过程、拿结果。




高效会议,怎么开?

一个组织中,将近40%的时间,是用于开会的。
开会,可能是所有管理工作中,最费时间的一项了。
然而,很多管理者,根本开不好一个会。
绝大多数时候,是走过场和浪费时间。
那么,低效会议都有哪些特征? 如何才能高效开会?
好的会议有两项指标:高效和有趣。
坏的会议,恰恰相反。
以早会为例。
有些下属甚至开玩笑说:
上班如上坟,开会如烧香。
一步一认错,一步一默哀。
“人家开的是早会,我们开的追悼会。
经理在前面骂,下属在下面噤若寒蝉;
从早到晚,早会、午餐会、招聘会、头脑风暴会、培训会、项目会、分享会、转型会........
一天废掉了。
没有产出,没有结论,没有改进,甚至没有共识。
人家早晨起来,开开心心去上班,创造社会价值。
我们早晨起来,垂头丧气去上坟,重复虚无的一天。”
每个人都知道问题所在,每个人都选择了沉默。
这就是沉默的组织。
每个组织都会开例会,周例会或月例会,但由于很多管理者不懂得开例会的方法,导致每次开会既耽误时间又不解决问题。
时间长了,不但参会者不愿意参加,连组织者也感觉例会是个鸡肋,开没有意义,不开好像也不应该。
那如何才能高效开会?
我分享7点经验:
1、确定目的和议程,准备充分。
2、确保会议参与者都知道自己的角色和任务。
3、维持会议积极的氛围,避免负面情绪和指责。
4、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和议程进行会议。
5、讨论的问题需要有实际价值和可行性。
6、确保会议的记录和行动计划,跟进执行情况。
7、确保会议的效率和时间控制,避免拖延和无意义的讨论。
开会,本质上是一个商业模式,和一切商业活动一样,是一个有投入、有产出的经济学游戏。
开会本身并没错,只是方式不对导致了效率的低下。
但有些会议,完全没有逻辑,没有重点。
往往开了1个小时,还没切入主题。
好好开会,讲结果,讲进度,讲计划,讲问题。
带着事实和数据来沟通。
开会,是来解决问题的。
不是做思想汇报,更不是做故事汇报的。




如何制定团队计划?

我们经常会在咨询和培训的过程中,问管理者一个问题:
“下个月你团队的业绩目标是多少?”
管理者经常会拍着胸脯信心十足地说:
“上个月我们做了300万,下个月我们要做600万。”
接下来如果再问他:
“你打算怎么实现600万的目标?”
经常听到的回答是:
“努力!”
你要再追问:
“如何努力?”
他们就会说:“上下齐心一起努力!”
如果再追问,这些管理者可能就会哑口无言。
这说明这些管理者的头脑中,根本就没有思考实现组织目标的策略性计划!
如果没有计划,所有下属还会按照以往的方式和节奏工作。
方法不变,结果也不会改变。
于是,完成组织目标,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也许会有管理者说:“我虽然说不出这个计划,但我知道怎么干,我带着下面人去尝试。”
管理者知道怎么干,那下属知道怎么干吗?
如果管理者说不出具体的计划,就证明心里的计划只是一个模糊的意图,而不是一份清晰的作战图。
如果只有一个模糊的意图,那如何让团队成员理解并执行接下来的工作?
因此,一个好的计划,能帮助管理者把一个模糊的意图整理成让团队清晰的作战图。
这张作战图可以清晰地告诉每一个人:
组织的目标是什么。
从哪儿突破,怎么突破,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高层做什么,中层做什么,基层做什么。
我做什么,别的同事做什么。
我在什么时候支持同事,同事什么时候支持我。
当高层、中层和基层都清晰这张作战地图的时候,组织就变成了一部各个部件完美配合的机器。
那么,如何制定计划?
计划,一定是可量化的,符合OGSM模型的。
O(Objective)目的,做什么。
G(Goal)目标,做到什么程度。
S(Strategy)策略。
M(Measurement)衡量标准。
在OGSM的基础上,还有一个P(Plan)行动方案。
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定义自己的仪表盘,也就是团队的量化指标。
只要这些指标都在正常值里面运转,能够达到团队的总目标,这就是合格的仪表盘。
刘润老师举过一个例子:
组织设定目标之后,员工执行过程中产生差距,于是开始归因,制定计划。
但很多人写的不是计划,而是愿望。
比如优化直播话术,就是愿望,因为没有量化标准。
而计划一定是可量化的,千万不能出现“我要做到”、“尽快完成”等模糊的概念。
比如,做一个故事类的脚本pattern,以达到发布后7天点赞量5000的目标。
比如,在起标题时,自己先尝试列5种不同的标题,并通过小组讨论最后确定一个,以达到文章阅读量10w+的目标。等等。
所有的计划,都会变成下周的行动。
所有的行动,都会变成此后的复盘。
所以,计划都要打上check box,在周末写周报时一一检查有没有做到。
做到与否,是执行力。
是否完成,是思考力。



最后的话

我曾经在《财富》杂志看到如下一组数据: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也仅7~8年。”
为什么很多企业寿命如此短暂?
从根本上讲,不是经营出了问题,就是管理出了问题。
很多企业的市场定位很准,产品体系很好,团队素养很高,可就是无法创造更多价值,实现更高业绩。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理出了问题。
缺失了管理,企业就像熄灭了一侧引擎的飞机,摇摇欲坠。
今天,我们介绍了辰辉老师的4点管理经验,这些都是他多年的经验和思考。
受限于篇幅,无法一一介绍,更多精彩,欢迎阅读他的书籍《不确定的危机下,做确定的业绩》。
管理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
但是,我希望大家记住通用电气集团CEO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在你成为领导者之前,成功只同自己的成长有关;
当你成为领导者之后,成功都和别人的成长有关。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启发。



推荐阅读:
战略,要有计划、有执行

2023年,确定性在哪里?3月20日,下周一晚八点

点击下方按钮预约,分享一些我的感悟

品牌推广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NG热议 | 市场太差,要不要延毕?一个有上等风水的家庭,往往有“三不动”,越不动,越有福!家长百科 | 本科毕业之后,要不要继续读研?《狂飙》带不动她宝宝吃奶睡着了,要不要叫醒继续喂?阳康了还有症状,要不要查一下?在医药上被套了30%,要不要卖?好纠结宝宝爱舔衣服,要不要管?老家带的腊肠、辣椒酱,要不要放冰箱?超全冰箱存放指南甲流有什么特点,要不要使用抗病毒药物?专家解答天后“带货”也带不动,阿迪达斯昨晚遭暴击!辞旧迎新之旅: 大自然的颂歌AI为啥带不动中概,那一年穷的没钱交电费了你养我小,我养你老不太平!治安事件几乎天天有,要不要见义勇为?新西兰警察局长来支招!22~23岁末年初出行记 2:圣诞日温哥华男生求助:喜欢的女生开销有点不能接受,要不要改变她?小三求安慰? 大温美女小三:我爱的人要备孕,要不要继续……?支持麦姐和沈香,也谈同情心和廉耻周杰伦都带不动,这家咖啡品牌还能IPO成功吗?3月德福成绩公布,要不要先去德国读语言班?春节还要不要用微信发祝福?群发的祝福要不要回复?大城市生活太累了,要不要回老家?【观点与争鸣】赵燕菁:地方债,要不要救?怎么救?20万贷3年利息才1万!这种贷款利率大降,要不要“捡便宜”?专家这样建议距离今年IGCSE/ALevel夏季大考还有两个多月,要不要参加EPQ?我的朋友越来越少了!丫丫终于回家,我们的孩子,要不要一起去当大熊猫志愿者?!支付宝,要不要存点钱?​孩子不听教导,要不要打?51%国民赞同撤销体罚法…赵建:中国不能再吸食债务鸦片,要重新激活市场经济和民营企业当下的市场,要不要配置300指增好消息!亚马逊刚裁完员,内部有组重新招聘backfill!董洁带货,带不动小红书养个娃,总有别人来指手画脚,要不要怼回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