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价值数千亿的大船在狂风骤雨中如何生存?
销售额常年领先的碧桂园正在书写答案。对于民营房企来说,碧桂园是一种风向标式的存在,它的发展境况对整个行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月13日,碧桂园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归属股东的核心净利润保持正数,介乎约人民币10亿元至人民币30亿元,股东应占亏损介乎约人民币55亿元至人民币75亿元。不过,碧桂园董事会认为,盈利的影响因素多为非现金性质。
融资断流、销售疲弱、疫情反复……去年房地产行业遭遇极寒,房企大面积爆雷,“生存挑战”成为年度关键词。直到目前,碧桂园仍在保持销售额全国领先、核心净利润正流入的同时,维持住了无任何债券违约或延迟支付本息的情况,是少数没有债务违约的民营房企之一。
交付量居全国首位
最近两年里,受到新冠疫情反复、宏观经济环境、房地产行业政策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房地产行业陷入极大困境,项目交付进度慢、房价整体下行、房企以价换量等因素导致结转利润大幅下滑甚至亏损。
去年严峻的市场形势对碧桂园的利润表也产生了直接影响。“录得亏损主要是由于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本期部分低毛利项目结转,导致房地产业务结转毛利率下降;对物业项目计提的减值增加;以及外汇波动造成预期净汇兑损失所致。”碧桂园在业绩预告中称。
碧桂园董事会认为,上述盈利的影响因素多为非现金性质。
如此困难之下,2022年碧桂园的全年销售额依然全国第一,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3574.7亿元,累计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面积44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幅度好于TOP100房企整体降幅。另外,据第三方机构统计,去年碧桂园以全口径销售额4643亿元,继续位居行业之首,体现了这家龙头房企的韧性。
不仅是销售额,碧桂园的“保交楼”完成量也是全国第一。
2022年,碧桂园全年实力交付近70万套房屋。据乐居财经统计,去年排名第二的中国恒大交付30.1万套,第三名万科交付28万套,碧桂园一家的交付量超过二三名房企的总和。
信用记录良好
碧桂园是目前仅存的几家受到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支持的优质民营房企之一,债券市场的信用至今没有受损。
碧桂园介绍,2022年,上下积极展开自救。据公告信息,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购买公司债券累计金额5999万元,公司控股股东购买债券累计金额32512万元,公司控股股东还为公司提供了50.55 亿港元的免息无抵押贷款,以支持公司经营发展。从2007年公司上市以来,大股东通过增持公司股票、以股代息、无息借款等方式累计支持公司超过300亿港元,且期间从未减持公司股票。
分析人士预计,2023年中报前后“三支箭”对房企的资产负债表修复效果将显现,房企融资能力将得到初步恢复。同时,需求端政策将继续优化,随着限购、限贷等政策进一步调整,市场需求也有望恢复到正常水平。
碧桂园总裁莫斌表示,2023年碧桂园重点是“四保”:保交楼,保安全,保资产,保信用。管理层强调,一方面要继续优化投资布局,集聚力量到更有潜力的市场去聚焦深耕,保持销售韧性;另一方面,作为示范性民营房企,当前公司正全力以赴保交楼、保质量,全力兑现对业主的承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同时从产品和服务上真正落实以客户为中心,实现有质量的发展。
“随着供需两端全国性政策的加速释放,政策正在形成合力,走向新一轮宽松周期。随着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的实施,优质民营房企的信用风险已经大幅降低。推荐开发主业稳健,有望率先获得金融机构重点支持,有效降低自身信用风险的优质房企,建议持续跟踪碧桂园等3家房企。”东兴证券在最新的报告中称。
东兴证券判断,当下民营龙头房企的稳定对于维护市场信心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改善优质民企龙头资金面状况的措施正在持续落地。随着供给端政策的不断落地,优质民营房企融资情况正在得到有效改善。
展望未来,房地产仍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碧桂园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一定能抓住市场修复的机遇,践行新的发展模式,继续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并结合科技建造体系,持续提升全周期综合竞争力。
记者 | 牧也 编辑 | 曹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