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杨紫琼奉上3大碗鸡汤,普通人怎么喝?| 心里话
非非马
心里话
想必很多人这两天已被杨紫琼刷屏。作为第一个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的亚裔、华裔,杨紫琼创造了历史。
我不想再赘述她已经被反复介绍的人生故事,但很想从个体角度来聊聊:作为一个普通中年女性,我从61岁杨紫琼身上提取的三碗鸡汤,或者说三个关键词。
1. 女性的黄金期
“女士们,请不要听信任何人说你已经过了黄金期(prime)!”
杨紫琼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这句话打动了无数人,也包括我。
去年,也就是她60岁这年,她因为《瞬息全宇宙》的爆红而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22年的“年度偶像”,成为首位获得这项荣誉的亚裔女演员。
一个在年龄与体能上过了黄金期的女性,在60岁当口创造了职业生涯中真正的巅峰时刻。用杨紫琼的话来讲,她的前40年都像是为了迎接这个角色的“排练”。
作为一个45岁的普通人,我还是很受冲击,也备受鼓舞的。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样,在人到中年之后,随着身体能量的逐步下降,心理能量也有了趋弱的走势。换句更直白的话来讲,就是心气儿弱了。
不太有心气儿去挑战大困难,也不太有心气儿去追逐职业上更大的上升空间——透着一种中年人的无奈与认命。
但杨紫琼的“励志”故事,再次提醒了我:就算年龄与体能过了黄金期,但这并不必然代表职业黄金期、人生黄金期就此终结。
生命不息,只要自己有不断突破疆界、自我完善的愿望与努力,你就依然可以提升,甚至还可以取得很大的上升空间。对于我们这种靠“手艺”吃饭的人来讲,就尤其如此。
说到“黄金期”这个词儿,不由想到前段时间看到的另一个词“保质期”。上野千鹤子与汤山玲子对谈录《快乐上等!》中,汤山玲子用了这个让我很不适的词——女人的保质期。她用这个词的目的,是为了批评一些女性拼命想要延长“保质期”等待男人来“摘取”的做法。在我看来,语言的使用是个陷阱,当你使用“保质期”这样的语词时,就已经隐含了一种歧视——基于女性年龄和生育能力的差别性歧视。
诚然,女性(人)的衰老客观存在,我们都需直面并接纳这个现实。但使用“黄金期”和“保质期”来指代盛年,背后的心理逻辑、文化逻辑是有本质差别的。过了黄金期,对应的是客观上的体能衰退;过了保质期,对应的却是所谓“失效”。
女性的保质期这个词,本身就是男权文化语系下诞生的话语;而汤山玲子使用这样一个词儿,其实是一种内置的“男权凝视”。
一个女性(人)的一生,从不应有什么“保质期”、“失效期”之分。如果必须要有,那么每一天活着的日子,都是我们生命的“保质期”,不是吗?
在我们生命的保质期内,哪怕是人到中年或者老年,也依然可以创造自己生命谱系中的“黄金时代”。对于厚积薄发的行业,职业黄金期,多半可能晚于你的体能黄金期。
2. DREAM BIG(立志)
杨紫琼奥斯卡获奖感言中特别触动我的另一个点是:Dream Big.
这当然不是一个新词,但在那个特别的场景下听到杨紫琼说出这个词儿,的确给了我一个重新打量这个词儿的“入口”。
反观自身,我不得不承认,我一直都不是个dream big的人,也没有很大的ambition。
那么,是我不想吗?No. 不是不想,是不敢。
我又问自己:为什么不敢?是基于社会文化对女性的规训吗?可能很多女性会是基于这个原因,但在我身上,倒不是,我没有一丁点这方面的顾虑。我的最大障碍,还是来自我内心的怯懦。
在内心深处,我无法接受“那个想要却做不到的自己”,不能悦纳一个“在梦想面前失败的自己”。
于是,我干脆就不dream big了。
从学生时代开始,我就一直都比较安于那种相对轻松的、没有压力的学习模式,会花大量的时间看小说追电视剧。反正,拿到一个不错的分数,取得一个不错的名次,我就挺满足。我不会对没考到第一的自己感到失望或者不满,如果考到了,那都是意外的奖赏。
现在写公号,只要没有广告档期倒逼,我也不能算一个勤力自律的作者,更多是佛系更新,发布不会定时,更不会定量。过去三年里,最长的断更期甚至可以长达两个月之久。
我想,这就是没有dream big的“后果”。因为害怕dream big所带来的“失败”,我其实一直以来,都会下意识地选择安住在舒适区里,也安于那些我在舒适区中可以够得到的成绩。我在这里构建了自己的“安全感”和“自信”。
如果我过去曾经做过一些外人看来很勇敢的选择,比如31岁放弃体制内安稳工作来英国留学,36岁又放弃国企自己开文化公司创业——这些看似勇敢的选择背后,如今看来,可能也只是因为:我认为没太大风险,可完成度较高。
有错吗?似乎也不能说对错。我至少一直都还挺自信,也很有安全感。但它的副作用也很明显:因为没有很大野心也没有很高追求,我一直都不能像自己期待的那样,过上一种自律勤勉高产的生活,无法坚持规律、长效的写作与锻炼。我的写书计划,一拖再拖,到如今,已成我的一块心病。
没有big dreams,就没有强大的愿力;没有强大的愿力,就不会有强效的执行力。古语云,法乎上得其中,而像我这样法乎中的,自然就只能得其下。
今早我和Coach Lily在聊这个话题时,她问我:那么你的big dream是什么?我后来引用张静初的话回答了她:不在于要得到什么title,而是努力活出最好的自己!这是我前一天和静初聊这个话题时,她说的金句。
我觉得说得甚好,也特别适用于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杨紫琼的big dream是拿奥斯卡,而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人人都可以有的big dream,就是激发自己最大的生命潜能,活出那个最佳版本的自己。
这可能也是我们对自己最深沉的一种爱:不断拓展自我疆界,追求自我精进。
如果说,寻求外界认可是一场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不可控游戏,那么活出最好的自己,却是一种自我完成。
这里顺便安利下我和静初的一节对谈,她讲述了自己为何要在40+的年纪还继续学英语、考托福、想去美国留学,以及她如何克服惰性做到自律健身,如何走出抑郁重建健康生活等等。其实,静初本人就是一个“活出最好自己”的践行范例。
3. Never Give Up(永不言弃)
第三点对我触动很深的,是她那句Never Give up,永不言弃。这也不是多新颖的鸡汤配料,但它由杨紫琼端出来,还是别有一番滋味。
在杨紫琼这里,永不言弃意味着,从不退场,不下牌桌。哪怕是,时运不佳并没有很好的演出机会时。这些年,她演了不少配角,也不能再算一线女星,但是,她靠出演那些配角确保了自己一直在场,一直活跃。
想要维持住刀锋的锋利,无它,全靠时不时拿出来用、拿出来磨。想要在行业里等来好机会,首先就得确保自己没有提前离场。而很多时候,妥协,才是坚持的序章。
即便是今年大获全胜的《瞬息全宇宙》,其实也只是部小成本电影,总投资才2500万美元,杨紫琼能拿到的片酬可以想见不会太高。如果她当时嫌弃这个片酬,也就不可能有今日的巅峰时刻。
但凡战得久的人,韧性强是基本一条,那就少不得能守、能熬、能变通、能妥协。
这些,对于普通人也一样。我有个一心想从事纯文学写作的朋友,但生存是她的大问题,所以我就建议她先写能挣稿费的文章,养活了自己,才能实现写纯文学的梦想。她本人也认可这一点,但这一两年,她困宥于各种家庭琐事,写作基本都停了,我就时不时地去鼓励、督促下她。因为我知道,写作一旦停下来,哪怕只有两个月,都会手生,再重新捡起来,就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所以,不论是选择哪条赛道,都得想尽办法确保自己不下跑道。
对于我自己而言,最受触动的点则是:要想打持久战,那就得像杨紫琼一样有个好身体啊!能熬、能守、能战,能在机会来临时有条件奋力一击,首先就得有好的体能和精力。你看杨紫琼,每天健身2小时,这才能让她状态在线,年近60还可以挑战动作戏啊!
看看姐这肌肉线条
体能不掉线,生产力和创造力才能不掉线。所以,身体过了黄金期并不可怕,关键是维持住体能不掉线,那后面的路就还长着呢~
以上,就是我这个45岁的普通中年人,从61岁的杨紫琼身上get到的三碗鸡汤,你有共鸣吗?哈哈,一起加油呀!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