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唠唠心里话:我似乎理解了“学习”的重要财经2023-01-22 07:01我会一直记得2020年1月10日的那个下午。那天下午天气阴沉而寒冷,我和之前的上司在公司洽谈室里一人一杯茶聊了很久,他苦口婆心地希望我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下去,而我却只能用坚定的语气告诉他:辞职是我思考很久才做出的决定,我意已决,不会更改。如果你认为我是因为厌烦这个工作所以辞职,那你就错了。事实上,这份工作完美贴合了“钱多事儿少离家近”的“黄金原则”——公司离我家步行只要半小时,待遇在本地也算不错且绝无996的情况。而且我们同事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当时的上司不仅为人宽宏厚道,而且业务能力极强。甚至假如我不辞职,到现在结果也并不会差——这个行业已经是个成熟稳定的行业了,基本不会有什么波澜,公司如今依然是行业里的巨头之一,销售部门的朋友昨晚还在朋友圈里发“捷报”。让我实在难以坚持下去的,是这个工作的性质。这份工作具体干什么,我不便说明,只能打个比方来说——做这个工作其实有点像做一个经典歌手——你并不需要发什么新专辑,也没必要开辟什么新风格,你只要唱好那几首老歌,你就能得到认可。看上去很安逸吧,不仅“钱多事儿少离家近”,而且只要不出错就是成功。可问题就在这:它实在太安逸,安逸到了一个可怕的程度。当我试着总结入职三年来都做过什么事情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一个让我惊出一身冷汗的事实:三年来,我似乎只是机械地重复工作,看样子像是干了三年,实际上是把一天的工作重复了1000次......我抓心挠肝地想了一个晚上,也没想到有什么值得我写在简历里的成就。我感觉自己就像是那种只有几首经典歌的歌手,看样子好像从业很久,实际上只是单纯地重复着旧日的歌谣。这是一种非常绝望的感受,我希望诸位这辈子都不要体验。当然,人各有志。“重复”未必就是“没意义”——有的人志在精益求精,重复对他们来说从来不是折磨,反而是精进技艺的机会。而且,很多看似“重复性”的工作是绝不可能放弃的——中小学的老师们每年都在重复教授着一模一样、永不改变的公式和定理,但你能说他们的工作没有意义吗?只是对我个人而言,我志不在此。我希望当我回头看时,我能看到自己做过很多不一样的事情,学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于是,我选择了告别,我决心找一份充满变化、能不断学习、上限较高、能让我有底气写简历的工作。然后,我就转行到了自媒体——因为自媒体的确是不断变化的,你必须追热点,你必须想新的选题,你必须不断学习才能勉强让自己不被优化出局。而另外一面,自媒体工作的上限极高且成绩很容易衡量:阅读量转发量都是现成的数据,这自不必说。最重要的是,一篇爆款文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的这篇文章/视频会出现在谁的眼前——比如去年某个互联网大厂高管晨会时,8个人里有3个都在讨论我们“星海情报局”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到了今天,我似乎理解了“学习”的重要——它是避免陷入“一事无成”最好的解药,哪怕它并不能带来金钱收入,但学到的知识和感受到的道理,是足以陪伴一生的财富。春节时分,我想分享一下我今年的读书计划:我计划读的第一本书是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出版于2008年,显然已经是上个时代的事情了。在今日的世界读这本书,多多少少有一种重温前尘往事的感觉。如果你想了解一下全球化有多么美好,那么可以读一读;如果你不想看到大段大段的口水话,不想看那些已经被讲烂的东西,这本书大可以忽略掉。第二本书是邢予青的《中国出口之谜》,这本书出版于2022年,非常紧贴现实。这本书的优点在于极度扎实,扎实到你感觉在看论文而不是书籍。作者非常严谨地论证了全球价值链对于中国的影响,破解了中国为什么成为了国际出口市场上最重要的玩家之一。如果你希望了解中国出口贸易的成功原因,这本书将是你的选择。第三本书是美国作者马克·莱文森的《集装箱改变世界》。这本书在我眼中是最有趣的——它的切口很小,从集装箱这种司空见惯的东西入手,但最后探讨的却是海运以及全球贸易。集装箱对于世界的意义其实并不亚于互联网,毕竟你不能把快递用网络发送出去。而且,这本书也可以看作是“集装箱之父”麦克莱恩的传记——如果你想了解一些关于世界海运和贸易的知识,这本书值得一看。第四本书还是来自马克·莱文森,书名是《全球化简史》。这本书主要探讨的是全球化进程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开始讨论,一路演绎到当今世界......对于建立起对全球经济运行规律的认知,这本书是很有意义的。第五本书是林军和胡喆的《沸腾新十年》,这本书可以看作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编年史,其中的情节据说是“比武侠小说更精彩”。在豆瓣读书的评论中,很多从业者表示这本书里写到的事情就是自己曾经亲身经历的事情——不仅有宏大的商业故事,这本书也写了不少大厂内部的八卦。正如其中一条评论说的:对于想了解移动互联网的朋友来说,这是一本重要的入门书。第六本书是文一的《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整本书背后有一个非常震撼的暗线:为什么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不能解释中国的崛起。有不少人评价这本书为“网络爽文”,我简单看了一下,觉得有些有失偏颇——不能因为读的爽就觉得是爽文啊。这本书与同类书籍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没有停留在表面的业绩,而是深挖底层的原理。第七本,李志刚的《创京东》,一本关于京东创业及发展的书。豆瓣的评论说这本书“非常详细,可以直接当成电商教程”——可见作者的确是做了非常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如果希望了解京东的发展过程,这本书值得一看。第八本,余盛的《芯片战争》。最近几年中美科技竞赛中,芯片是最核心的战场——这本书用普通人可以理解的语言且不失系统性、专业性的方式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史浓缩。对于希望快速了解半导体产业是什么,弄清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脉络的人来说,此书值得一读。第九本,日本作家鹫尾友春的《日美博弈战》。这本书聚焦于20世纪60-90年代的日美经济竞争,讲述了日本和美国之间是如何博弈,美国又是如何将冉冉上升的日本产业打压下去的。深信自由贸易的日本遇到言行不一的美国决策层,最终做出了毫无底线的决定,丧失了自己的优势。对于如今同样在和美国进行大国博弈的我们,这本书很有参考价值。第九本,《拼实业》,来自美国作家阿瑟·赫尔曼。这本书的主旨讲的是为什么美国能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不过相比其他的书籍,这本书是从实业的角度来分析美国胜利原因的。二战时期,美国强悍的工业实力给对面的日军留下了极为恐怖印象,当被俘虏的日本士兵看到美国人居然在前线还能喝饮料、吃午餐肉和冰淇淋的时候,他们终于知道自己在和什么人战斗了。第十本,英国作家保罗·莫兰的《人口浪潮》。这本书主要探讨的是人口对世界的影响——年龄结构、出生死亡、移民.......这些因素为什么能够左右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形态。在中国也开始步入老龄化、低生育率的当下,这本书能够给予我们很好的启迪。最后一本,郑永年和黄彦杰的《制内市场》。这本书探讨的是中国的经济制度,从封建帝王时代一路讨论到了当代。这本书不仅探讨了经济本身,还讨论到了中国所处的特殊历史、地缘政治环境以及国企民企、货币政策等等因素。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雄心勃勃的著作——用一本书来解释清楚中国经济运行的底层逻辑。星海情报局入驻媒体平台36Kr/虎嗅/ 观察者网风闻社区/ 网易新闻/ 喜马拉雅/雪球/ 腾讯新闻/凤凰新闻转载与合作 请添加微信:SIA-007(转载)guli2060(合作)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