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这位学习心理专家说,“普娃”和“学霸”差距的根源,在于有没有补上学习系统的漏洞

这位学习心理专家说,“普娃”和“学霸”差距的根源,在于有没有补上学习系统的漏洞

公众号新闻

 看点    为什么孩子学习总是学不好?我们常把这个问题的答案归咎于“不努力”、“做题太马虎”,但在青少年学习心理专家宋少卫看来,大多数情况下,真正的原因不在于孩子的学习态度,而是他们的学习系统,出了问题……
文丨Luna    编丨lulu
来源: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

一说到孩子的学习,似乎总有些“无解”的难题:

学得挺认真,一做题就错误连连;平时学得挺好,一到考试却这不会那不会;学得慢、毅力差、偏科,甚至讨厌某门课……

每到这些时候,家长总会认为是孩子对学习太马虎或不用心,叮嘱了不知道多少次,可时间一长,往往孩子的学习没见多少改善,亲子关系却一落千丈。问题进入了死循环。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马虎大意、不用心,是孩子学习问题的真正原因吗?

青少年学习心理专家、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宋少卫看来,这些其实都是孩子的“学习系统”出了漏洞。很多时候,家长没有找到孩子学习问题的根源,只是把原因归结于不认真或刷题不够,其实孩子一直在带“病”学习,只会事倍功半。

宋少卫

有意思的是,宋少卫在清华本科读的是人工智能专业,专门研究机器怎么学习。但一个初二孩子,改变了他的研究方向。

当时,他辅导初二的博林数学,博林每次数学考试都只能考十几分,可是数学概念、定理又都会。老师、家长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马虎”成了大家唯一能想到的答案。


直到有一次,宋少卫让博林分析题目条件“二班比一班多捐了22块钱”,博林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一班多捐了22块钱”。这让宋少卫大吃一惊,但他也终于找到了博林的“病因”——对比和类比的逻辑运算有漏洞,这是受机器学习中“逻辑”与“运算”相关理论启发而发现的。

按照这个思路,宋少卫专门加强了博林的逻辑训练,博林的数学成绩果然有了显著的提高。这说明宋少卫的分析确实有道理。而在接触了另外几个有同样问题的孩子以后,宋少卫决定把研究重点从人工智能转到心理学,从研究机器怎么学习,转而研究人怎么学习上。

不过,机器学习仍然给了他很多启发。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宋少卫发现,就像机器学习有一套运作系统一样,人的学习过程也可以看作一个“学习系统”。

这个系统的“硬件”就是大脑和各种感觉器官,而“软件”则是各种认知功能上建立起来的学习模块。而孩子的各种学习困难现象,往往是某个或某些模块出了问题。

为了能更科学地剖析孩子学习问题的根源,他又提炼出了一个积极学习系统模型,包含了五个尤为重要的学习模块:

宋少卫新书《学习治疗手记》

在宋少卫新书《学习治疗手记》中,就详细阐述了积极学习系统模型的组成模块。

长期以来,学习科学领域的研究发现都只限于高校范围,成果也很少运用于中小学的教育实践中,导致大家对“如何科学地学习”知之甚少。但如今,经过20多年的沉淀,宋少卫这套积极学习系统模型和学习治疗的理论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经验,相应的课程也被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选用培训公立学校的教师、校长。

而宋少卫也相信,了解学习系统并不仅仅是教育从业者的事,家长,甚至孩子,都应该知道学习是怎样发生的。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越了解自己的系统,遇到学习问题时就更能找到真正的“病因”,从而“对症下药”,不再带“病”学习。

把学习问题归咎于“马虎”,
反而耽误了孩子的学习

学习是怎么发生的,对很多人来说,一直是一件神秘的事。对于孩子的学习问题,家长都会觉得把原因归结于“马虎”、”不认真”,凭直觉觉得只要孩子“书读百遍”“题刷百遍”,就能“其意自见”。

不过,随着脑科学、心理学等科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学习的一些机制。在社交网络上,一些热门的学习方法也广为传播,比如费曼学习法、思维导图法等。

但是,在长期研究学习困难的宋少卫看来,仅仅使用这些学习方法,仍然不能做到对孩子的学习问题“对症下药”。“这些学习方法缺乏系统性,有效性因人而异,比如视觉学习者要多看,才更有利于学习,而对听觉学习者来说,听则比看更能提高效率。”


可是,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相同,怎么才能准确地找到他们学习问题的根源呢?

“系统化”是宋少卫找到的答案。

在宋少卫提出的积极学习系统模型中,识别驱动、语义解析、逻辑加工,是三个和机器学习很类似的学习模块,被他称为学习系统中的“机器学习“模块,也是很多孩子马虎的根源:

识别驱动,是孩子收集信息(比如读题)再输出(比如写下答案)的过程,也是一二年级孩子出问题比较多的模块。有个四年级的孩子总是弄错加减号,还混淆b和p,妈妈软硬兼施,仍不见效。

宋少卫了解后发现,其实是这个孩子的感觉系统还不协调:看到“+”,但大脑识别成了“-”;想写b,落笔却成了p。

语义解析则是对语言、符号等进行解读的过程,这个环节出问题,孩子就会出现无法理解文章意思,读不懂数学题等问题。

比如 “请从小到大写出1~9的数字” 这道题,有个小朋友不仅按数的大小进行了排列,还按“个头”大小书写了数字。这其实就是因为他还没理解这里的“从小到大”是什么意思。

逻辑加工,则涉及到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等思维。初二博林一直学不好数学就是逻辑加工模块出问题的典型例子。

而这个系统中还有一块有别于机器学习的地方,那就是价值决策。情绪、动机、意义,都会影响学生对事情的价值排序,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

比如宋少卫就遇到过有的孩子为了保持聪明的形象,不愿意下功夫学,因为聪明的人学习必须很轻松;有的孩子不愿意承认自己没学会,“马虎“成了他们万能的挡箭牌。

甚至有的家长也接受了”马虎“这个解释,觉得孩子只是一时没注意。可这往往让孩子们逃避了自己真正的不足,不愿意下功夫做出改变,结果就是一直“马虎“下去了。

所以,如果一股脑地把孩子的问题归咎于马虎,不去发现孩子究竟是哪个学习模块出了问题,那反复的听讲和刷题,其实解决不了问题。


而发现问题根源,并进行针对性的改善,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思考方法或解题习惯,就是最后的程序定制了。只有完成了这一步,才算能真正给孩子的学习问题开对了“方子”。

当然,宋少卫在学习治疗的过程中,还遇到过马虎以外的形形色色的学习困难(问题)症状。按照学习系统模型,他也总能找到孩子学习困难的根源。在经历了多年的实践以后,他也渐渐发现,很多时候,要改变孩子的学习困难症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也需要家长改变一些固有的教育习惯或想法。

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往往是在给孩子制造困难

说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的焦虑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竞争的氛围也笼罩在家庭之中。

用宋少卫自己的话说:“孩子们还没来得及体会学习的乐趣,就已经感到负重难行。家长对学习的一知半解、对孩子未来的焦虑,以及对孩子的关切交织在一起,常常以爱之名,对孩子的学习造成破坏之实。”


法国学者皮埃尔·内罗杜在《古罗马的儿童》一书中,曾描述了古罗马时期的儿童生活。那时候,孩子们被看作是“小大人”,人们认为孩子和大人的不同仅仅在于体型。

现在看来,这种观念十分荒唐。但是,在竞争的氛围中,家长为了让孩子表现更好,有时也不自觉地就用对待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结果反而给孩子的学习雪上加霜。

比如孩子在小学阶段,识别驱动和语义解析两个模块的功能正在“发育期”,所以在这方面出“问题“,其实是孩子认知“发育”的必然现象。但很多时候,家长只看到了孩子的不成熟,却没有考虑他们成长的阶段。

曾有位妈妈找到宋少卫,说自己提前教幼儿园大班的儿子学拼音和数字,可儿子怎么也学不会。她反映,儿子总分不清b和d,数字也经常反着写,把4写成5,说了很多遍,儿子就是记不住。

虽然这位妈妈越说越生气,越来越焦虑,但是在宋少卫眼里,这些“问题”其实都是正常现象,“b和d不分是典型的镜像问题,对孩子来说,d像是镜子里的b,所以容易混淆。”


从识别驱动的原理来说,识字涉及到一种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对人和物形成知觉恒常性。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苹果多一个黑点,仍然认得出是一个苹果。但是文字系统却不一样,多一笔可能意思就完全不同,比如“大”、“太”和“犬”。

识别不同的字,对成人来说小菜一碟,可是对孩子来说,这需要打破自己的知觉恒常性,是一个大任务。而这个时期出现识别不准的现象,恰恰是智力发育的特点。

可如果家长不理解孩子的难处,不帮助孩子锻炼识别能力,甚至指责孩子不用心,不仅不能帮助他们改善,反而还会打击他们日后的学习积极性。

还有一次,宋少卫在餐厅偶然听到一对父子的对话。

儿子看起来七八岁,眉飞色舞地和爸爸说起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老师说它有170平方米那么大,教室里都放不下。”

一旁的爸爸显然是这方面的行家,他接过话头,滔滔不绝地说起更多,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叫什么,在哪个大学诞生的等等。”电子管“”二极管“”集成电路“等专业名词一个接一个,儿子的情绪也随之低落下去。


“不要知道一点皮毛就沾沾自喜,看事情要看本质。“爸爸最后的总结很理性,但是他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说的一大半内容儿子根本听不懂。

试想一下,我们成年人去听一场不了解的领域的专业讲座,一个个的专业术语就足够打乱我们的理解了。

孩子也是一样,在知识语义库刚刚建立的阶段,各科知识正从无到有地学习,如果一下子给他们信息量很大的专业知识,孩子的语义解析模块根本无法正常运行。这时候不用说学习,沮丧的情绪就会先打击到孩子。

进入初中后,随着孩子逻辑推理思维的发展,需要更多地提升逻辑加工模块。而初中、高中所学内容对数理逻辑、言语逻辑也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有时候,孩子出现学习困难,往往是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到所求答案之间的逻辑通道没有打通。


比如数学中的几何题,常常需要学生作辅助线,而画辅助线就是在考验“如何在已知和所求之间建立逻辑通道”。也曾有初三的孩子数学上遇到了80分“瓶颈“,就是逻辑通道没有打通,但通过把公式、定理、思路一点点写下来,她也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治病要先知病。“宋少卫说。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放平心态,尊重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

如果是孩子自身发育的特性导致的问题,那么就应当锻炼相应的能力;如果是学习模块里出现漏洞,那么就查漏补缺。

就像俗话说的,吃三个包子能饱,我们就不应该荒谬地期待孩子只吃第三个包子就饱。

关于学习中的价值取舍,
家长和孩子一样要闯三关

在宋少卫的学习治疗咨询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学习困难是源自“价值决策“问题的。而这部分孩子中,又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同样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存在着”价值决策“的问题。

而在“价值决策“方面出问题的孩子和家长,要想真正解决问题,还要共同闯过三关。


首先要闯过的就是"情绪关"。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孩子因为学习困难,对某些科目情绪上不喜欢学,不愿意学,甚至觉得自己没能力学好。而家长面对这样的情况,情绪上往往也是焦虑、烦躁,甚至生气的。

比如深陷焦虑的林林妈妈。林林才三年级,就既要补弱势的科目,又要培优优势的科目,为了不落人下风,妈妈还安排了英语考试的集训。林林的时间表满满当当,想再多加一门辅导课,都找不到时间。饶是如此,林林的成绩依旧没有达到妈妈的预期,林林妈妈也常常处于焦躁的情绪中。

那为什么要先闯情绪关?

宋少卫从人脑的三种记忆(数据、程序和情绪)解释。情绪记忆对前二者有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孩子受父母影响,产生焦虑、恐惧、抑郁和愤怒等消极情绪时,会大大削弱和衰减学习的效果。

而要闯情绪关,往往也需要在心理上闯过第二关——意义关。

对家长来说,这意味着想明白“想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对孩子来说,往往意味着要找到学习的动力。

在宋少卫的引导下,林林妈妈发现,自己为了兼顾工作和照顾孩子的生活、学习,常常顾此失彼。每到这时,她都把原因归结于自己有遗憾的学习经历。她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因而更坚定地督促孩子学习,要求孩子考高分

但实际上呢,林林妈妈仔细分析和反思后发现,自己苦恼的很多问题,其实和自己学习经历上的遗憾没有太大关系。

而自己现在认可的东西,未必是孩子在将来最需要的。比起成绩,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才更值得重视。

而对于找不到学习动力的孩子,宋少卫也常常会引导他们:

比如曾经来咨询的高二孩子翔宇,因为家境优渥,觉得自己无论成绩怎样都前途无忧,还打算以后创业经商,因此对英语学习毫不在意。

为了激发翔宇对英语改观,宋少卫用一句“你就坐在商机中都不自知“勾起了他的兴趣。从创业的角度出发,宋少卫提醒他,既然他觉得背单词痛苦,为什么不研发一款好用的背单词工具呢?

而翔宇在“吐槽“了使用过的各种背单词App以后,也说道“这些都是给学霸设计的,不符合我们这些‘学渣‘的思维习惯”。


一语惊醒梦中人。宋少卫和翔宇分析了现有软件的问题以后,也慢慢梳理出一些适合翔宇的背单词的方法。在不断的打磨中,翔宇甚至自己都总结出了一套“学渣”背单词高效攻略。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不知不觉突破了第三关——方法关,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法。

更让翔宇有动力的是,一家教育品牌在了解过后,对他的App很感兴趣,希望可以合作开发下去。因此,宋少卫也和翔宇约定,在翔宇考完大学以后,继续开发的进程。

而对家长来说,第三关方法关也是一样的,需要改掉不正确的习惯,制定新的适合孩子的养育方针。

在咨询中,宋少卫也见证了不少家长的改变:

意识到自己焦虑过度的林林妈妈退掉了不必要的辅导班;

一位习惯吼孩子的妈妈学会了管理情绪,转而帮孩子寻找学习系统上的漏洞;

总为外孙丢三落四“擦屁股”的姥爷开始让外孙为自己的事情负责…

在宋少卫看来,价值决策是人生的核心算法,因为它决定了我们对时间、任务、资源的顺序安排。而价值决策的这“三关”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衡的。

“情绪稳定是基础,意义标准的调整是关键,同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又能和稳定的情绪发生正反馈的促进作用。”他说,“所以,情绪、意义、方法这三个层面都要重视,不能偏废。只有这样,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才能通过价值决策,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


在这个家长普遍充满教育焦虑的时代,如何让孩子学得更好几乎是每个家长迫切想要知道答案的问题。

但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又极具个性化,各种学习方法的效果众说纷纭。有的孩子早早找到了自己的学习节奏,有的孩子却常常在学习的路上遇到障碍。

宋少卫历经多年沉淀,提出的学习系统和学习治疗的概念,也终于给学习困难找到了抓手,让科学学习变得有方法可循。

而在外滩君的这次交流中,他也多次提到,要让孩子科学地学习,家长自身也要建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念

“如果你现在常用的方法无效,那为什么还要一遍一遍重复呢?你应该去学习真正有效的方法。做父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新的体验,孩子在不断长大,你的方式方法也要跟着变化,即便已经养育过一个孩子,每个孩子也不同,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学习。”

“我们要相信孩子,只要走在正确的路上,早一点、晚一点并不重要,最后孩子都会结出喜人的果实。”


▼精英说今日视频推荐


“在看”我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斯坦福大学毕业生:真正拉开你与周围人之间差距的,是自学能力!学霸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学霸”离进世界500企业还差一步!人均中产?一个百元手袋如何引发新加坡贫富差距的讨论?44岁刘涛私生活让人惊叹!难怪她能5年还4亿:拉开女人身材差距的其实是……读懂《简·爱》才明白:一个人幸福的根源,不是出身,不是家境,而是……“奶茶妹妹”章泽天又怀孕了!千亿身家,不在乎丈夫出轨 ,这对老夫少妻又把大家骗了:拉开女人间差距的,原来是这一点!校园里的“学霸”离进世界500企业还差一步!孩子觉得学习太难、学不会,怎么办? 心理专家放出3个大招……终于有专家说了实话:靠群体免疫,阻断不了病毒传播!一日禅 | 大多痛苦的根源,来自渴望别人理解的渴望刀尔登:“德治”的幌子下,隐藏着制度与文化的漏洞新发!华裔女演员头像银币靠自己创业赚够斯坦福两百万学费, 这位“非典型学霸”说, 不要浪费任何一场苦难难倒小学霸的数学题,“普娃”却说不难?区别竟在一个游戏...拉开你和同龄人差距的43个顶级心理能力丨人生必修课涨价倒计时—球场不速客,圆头大尾狸人与人的差距,在于看透了多少经典北美最火的AI学习系统Exact Path:英语+数学两科自鸡成才从打倒土豪劣绅到人人斗私批修强人悲剧的根源,因为发财是意外拉开人与人差距的,不是学历与金钱,而是……“折叠”时间提升人生厚度,这是我听过学习心理学最好的理由丨萌芽14期早鸟价即将结束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学习模式的不同去民政局办离婚,她抓住了我的把柄,我找到了她的漏洞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因为无法做自己!(太深刻)未来10年,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成绩,不是智商,而是......2022秋游三:Luzern (Lucerne)卢塞恩后疫情时代,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是你的确定性从海淀到北美顶尖私校,我与“普娃”女儿的和解之路昨天上课的大妈的不寻常故事口碑王炸,爱普生“学习”打印机!远程打印,海量学习资源,翻新试卷、整理错题巨好用!“女神级学霸”一组泳装照撩翻100w+网友,现在的学霸都这么好看了吗?!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是这黄金 1000 天(文末有福利)德国大学毕业的“学霸”,都去哪些公司工作?如何通过学习心理学实现自我成长,获得职业发展?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