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
我们先来讲一下《两汉书》的故事
“以楼换书”的佳话从此流传
杨鹏秋摹绘《钱谦益像》,出自《清代学者像传》第二集
于是他以1千金的价格,将《两汉书》折价卖给了情敌谢象三《两汉书》又有了“以书换楼”的传奇
清 顾大昌 《柳如是小像卷》
明 柳如是《人物山水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虽失书却换得知己相伴25年,“可以无憾矣”
《拥书万卷面百城》韦力 著,活字文化 策划 四川人民出版社,2022年11月
遍读古籍,尽访书楼,古今书楼、书家、书事皆烂熟于心这本新著,是他集萃藏书史上的精华,写给爱书人的宝卷
韦力,著名藏书家,北京故宫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嘉德拍卖等数家公司古籍顾问。(摄影/关海彤)
在他笔下,“天下第一藏书楼”天一阁揭开了神秘面纱
珍贵的《永乐大典》,谁拥有一册便可称藏书大家
《永乐大典》内页
在金庸小说《鹿鼎记》中尚为“明史案”同仇敌忾的黄宗羲吕留良真实历史中,却因为合伙购书过程中丢失两部善本而反目成仇
他们用传奇告诉后人书籍的魅力,和沉淀在民族血液里爱书的精魂
本书所收录的篇什多是关于古代私人藏书家和藏书楼的故事及事迹。“藏书”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庄子·天道》曰:“孔子西藏书于周室。”为此孔子被视为中国最早的私人藏书家。对于藏书的重要性,吴晗先生在为《江苏藏书家小史》所写序言中说:“学者苟能探源溯流,钩微掘隐,勒藏家故实为一书,则千数百年来文化之消长、学术之升沉、社会生活之变动、地方经济之盈亏,固不难一一如示诸掌也。”由此而揭示了一部藏书史,其实就是一部文化史。就藏书属性来论,中国古代藏书可以分为官府藏书、寺院藏书、道观藏书、书院藏书及私人藏书几大类,相比较而言,只有私人藏书最有韧性,最能连绵不绝。自周代之后,中国历代几乎都有官府藏书,但每遇朝代更迭,因为官府藏书集于一处,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极易被毁。而私家藏书分散于各个角落,虽然也被战火波及,但总有劫余留存。因此流传到今日的历代典籍,大多是由私人藏书家保留下来的。中国自古以来视印章为印信,因此钤在书上的藏书印最能体现典籍的递传,如今我们通过书上的斑斑朱记,就能了解到有哪些藏书家费尽千辛万苦将这些典籍递传了下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应该是中国藏书史上第一次大厄运,但即使在那样的严酷刑罚下,仍然有不少爱书人冒着生命危险将儒家典籍密藏起来。汉朝建立后,这些书籍再现人间。此后社会上又涌现出更多的藏书家,比如河间献王刘德、蔡邕等,他们都有很大的藏书量。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政权更迭,战争频繁,但社会文化依然在进步,纸质图书的普及促进了私人藏书的发展,从魏到隋三百余年间,也出现了不少的藏书家。隋朝历史虽然不过三十多年,但同样有多位重要的藏书家出现。进入唐代,受到社会政治文化相关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更多的藏书家。宋代重文轻武,皇帝多次下诏从民间征书,再加上雕版的普及,使得私人藏家规模空前,藏书量达万卷以上的大藏书家超过了二百人。元代统治者不重视汉文化,致使元代藏书家远不及宋代。但进入明代之后,又有了一个大发展,一些藏书家的藏书量已达十余万卷,尤其到明代后期藏书风气普及,因为对版本的重视,开始出现了古书造伪行业,由此标志着善本文物性的确立。在整个封建社会,藏书数量最多、藏书质量最高的时代当属清代,如今已知的清代藏书家数量超过了清以前历代藏书家的总和。这些藏书家为了收集典籍,殚精竭虑,不仅建造藏书楼来收藏典籍,还将这些典籍分类插架,制定严格的借阅制度。为了保护这些典籍,他们制定防火措施,在每年固定的季节将藏书拿出来曝晒,以使这些典籍历久不蠹。藏书家们不仅仅是典籍的保护者,还是文化的传承者,有不少的藏书家都会校刊典籍,甚至将其整理出版,刊刻了许多著名的丛书。比如明末的毛晋汲古阁,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刊刻出“十三经”“十七史”“六十种曲”“津逮秘书”等大量的丛书合集。清代也出版了很多质量上乘、校对精细、刊刻精美的丛书,比如黄丕烈的“士礼居丛书”、鲍廷博的“知不足斋丛书”、陆心源的“十万卷楼丛书”等等。正是他们的努力,斯文得以不绝。《尚书》有云:“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可见早在殷周时期,人们已经明白书籍与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当年周景王问晋太史籍谈的姓氏来源时,籍谈回答不上来,周景王说了句:“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于是就有了“数典忘祖”这个成语。我们今日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为傲,正是因为历代藏书家前赴后继保留了先民的典册,才让我们能够详知历史的辉煌。因此,我们更不应当忘记那些传承典籍、保护典籍的藏书家们。虽然本书中提及的藏书家仅几十位,他们远远不能涵盖古代藏书家的全貌,但这些藏书家的故事却代表了中国历代藏书家的精神,正是出于这种想法,我选择了将他们的故事与大家分享。本文为《拥书万卷面百城》序言
“中华文化新读”系列
作者: 韦力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活字文化
出版年: 2022-11
主要篇目
序
天一阁:递传最久,名扬华夏
澹生堂:官书并举,散佚离奇
五桂楼:开放书楼,巧存禁书
富厚堂:功名显赫,读书为本
皕宋楼:痛失珍藏,无言结局
过云楼:书画名世,古籍秘藏
《两汉书》传奇
《永乐大典》的价值
古书流通观念是怎么来的
给藏书家排座次
已成绝响的雅集——“吴门真率会”
《几何原本》续译刊刻记
是谁留住了《古今杂剧》
黄丕烈:多少藏书家俱在,姓名不逐暮云空
吴骞:吾有千元十驾,堪比百宋一廛
汪士钟:宋版收藏之最,黄跋由其而贵
陈介祺:金石藏家之冠,传古之功永存
杨守敬:碑帖换古本,东瀛访书归
盛宣怀:愿藏书公诸同好,惜不见书馆开张
缪荃孙:雅号“书祖宗”,身后皆流散
宋春舫:以戏剧书传世,开藏书票先河
郁达夫:卖文只为买书计,痛因日寇化劫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