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国光伏被卡脖子,竟被一小化工厂解决了?

中国光伏被卡脖子,竟被一小化工厂解决了?

公众号新闻

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江区,有一个小镇名叫盛泽。

         

这个镇面积不大,只有150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朝阳区的三分之一,常住人口也只有50万人。

         

         

在古代,这里盛产绫罗绸缎,“乃出产锦绣之乡。”

         

而如今,这里坐落着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总部。

         

京杭大运河西岸的叫恒力,河东岸的叫盛虹,都是炼化行业(炼油+化工)的民企巨头。

         

熟悉富豪榜的人,应该对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夫妇的名字并不陌生。

         

而盛虹集团的掌门人缪汉根则几乎不为人知。

         

图片来源:《财富》(中文版)

         

2020年,盛虹第一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时候,就超过了星巴克和米其林,成为当年唯一一家新进榜单的中国民营企业。

         

2021年同一榜单中,盛虹控股集团排名跃升144位,来到世界500强的第311位。

         

从传统的布料、纺织品到汽车内饰,从苹果手机的包装材料到光伏组件当中的EVA胶膜原料……有人说,盛虹生产一切与“柔软”有关的东西。

         

仅印染一项,盛虹每年印染能力就超过24亿米长,相当于绕赤道60圈,而化纤年产量达到240万吨。

         

图片来源:《财富》(中文版)

         

而缪汉根说:“这只是个开始,我们还很小。”

         

就是这样一家企业,从2021年来,已经投资超过2000亿元。

         

而伴随投资快速增长的,是盛虹的资产负债率。截至2022年6月30日,东方盛虹负债合计1192.11亿元。

         

         

产品如此多元化,规模如此之大,负债率如此之高的一家企业,到底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它的光伏产品,到底是企业家在跨界玩票,还是真的“国货之光”?

         

这一切的答案,要从缪汉根的童年去寻找。

         

         

缪汉根有4个兄弟姐妹,他在家里排行最小。

         

小时候,他记得姐姐工作回来,身上有一股说不上来的气味。

         

姐姐说是在车间蒸煮蚕蛹以后留下的味道,这种味道在老工人身上能留一辈子,走到哪儿人都知道你是个丝工。

         

缪汉根自己偷偷跑去看蚕蛹是怎么蒸煮的,他心想如果能掌握一种技术,织布不用蚕丝,布匹却依旧柔软就好了。

         

         

但20世纪80年代初,缪汉根高考落榜了。

         

当时村办厂的厂长托人给他带话,最起码你是高中毕业生,不如先来厂里工作,每个月能拿30块钱的工资。

         

从会计到库管员,再到分管经营的副厂长,工作期间,他得到了村领导的赏识。

         

1992年,村支书用丝织厂做抵押,贷款100万元,办起了盛虹砂洗厂——盛虹村是盛泽镇下属的一个行政村,缪汉根成为厂长。

         

厂里只有两个砖瓦房车间,100多个员工,做着印染业务。

         

当时镇上还有同类的一些印染厂跟他竞争,他就想要搞些差异化创新出来。

         

一次出差,他拿回来一块布样,进口料子,图案新颖,花纹像一朵“手掌花”。他觉得国内罕见,做出来一定能畅销。

         

他就四处打听,当时能够生产“手掌花”的设备全国只有3台。其中一台在一家国营印染厂,对方正要拆迁。厂长说:20万,买就拉走,省得我们自己拆了。

         

缪汉根陆续集齐了3台设备,准备“印钞”。

         

事实证明,他只用了短短几个月,就挣回了同类村办工厂几年都挣不回来的钱。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很多镇办企业债台高筑,举步维艰,而缪汉根看到的是机会。

         

此时村办砂洗厂已经完成私有化改制,缪汉根开始出手兼并附近的各大乡镇企业,包括苏州东方印染厂、盛泽永和印染厂等等,有些企业几倍于盛虹的规模,兼并过程堪称“蛇吞象”。

         

为此,他拿出全部积蓄,抵押了房产,然而兼并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

         

         

1998年,他兼并一家丝织厂过程中,由于前期调研不够,被迫追加2000万投资,资金链濒临断裂。

         

但是很快,很多人都来借钱帮他,银行也给他贷款。

         

因为早在几年前,他跟一个山东老板做生意,买了200万的煤,货款没付,对方就进了监狱。

         

两年后对方放了出来,早过了向缪汉根追款的期限,但缪一分不差地把货款交给对方。

         

此事传开,很多人主动帮他,让他度过了98年的危机。

         

等到金融危机过后的1999年,全球纺织市场回暖,盛虹吞并的企业都开始实现盈利。

         

很快,盛虹旗下拥有了18家工厂,但分厂之间也开始“打架”——产品同质化,互相竞争。

         

         

缪汉根敲定策略:一厂一品,除了拳头产品,其他全都可以放弃。这种策略在盛虹沿用至今。

         

他说他不喜欢“野心”这个字眼,唯一的想法就是“有点虚荣,想把企业做大”。但那时他还不知道《财富》500强是个什么东西。

          


2003年,盛虹内部的一场会上,正反双方正在激烈辩论。

         

简单来说,就是盛虹要不要进入印染行业的上游——化纤。

         

         

支持者说,拿下化纤,盛虹就可以成功转型,不再受制于人——

         

当时盛泽的企业都从外地买来涤纶长丝,生产成本高,产品竞争力差,如果能拿下一种叫“熔体直纺”的技术,就能自己生产长丝,利于增产降本;

         

反对者说,你们要做的单丝0.5dpf,连机器都没问世呢,要是失败了,盛虹得损失20个亿。

         

dpf是纺织材料的一种计量单位,1dpf指的是9000米的丝重量为1克。

         

         

0.5dpf就是9公里长的丝只重0.5克。这样一根丝绕赤道一圈,只有4斤半,相当于一个早产儿的体重。

         

这种超细纤维,属于“高端货”,始于日本人对蚕丝的模仿。

         

它不仅细,而且强度高,吸水能力强。

         

         

那时中国人不仅还没造出这个丝,也没能力生产这类设备,必须找外援。

         

离会议室不远的一间屋里,德国巴马格公司的CEO正在来回踱步

         

他们可以为盛虹提供超细纤维的纺丝机、卷绕头、导丝盘等部件。

         

最终他们等来了喜讯:缪汉根拍板,投资20亿研发0.5dpf超细纤维。

         

但是双方还是度过了一阵艰难的磨合期:

         

盛虹研发人员会把巴马格的机器大卸八块,然后指出其中不适合生产超细纤维的部分,要求单独处理加工。

         

德国人争辩说你们这样做“不合规矩”。

         

缪汉根告诉德国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最后实践证明中国人的思路是对的,盛虹投资数十亿元上马60万吨熔体直纺项目,超细纤维成了盛虹的“杀手级”产品。

         

结果没过多久,日本人就向缪汉根发起了挑战。

         

日本东丽公司打破了盛虹保持的“最细纤维世界纪录”,做到了0.3dpf,并号称无人能再突破这一极限。

         

缪汉根并不示弱,他兵分两路,在盛虹总部和欧洲研发中心同时研发,投入7亿元展开试验,最终做到了0.15dpf,相当于把全球最细一劈两半。

         

         

他说:“我们从来都是一边搞研发,一边工业化,研发成功就能实现工业化,整个过程比别人缩短1~2年。”

         

20年前,盛虹就定下了“不搞重复建设,不做常规产品,不采用常规生产技术”的新思路,主打差异化、功能性纤维产品。

         

如今,盛虹的超细纤维年产量超过欧美日韩印等各国的总和,排名第二的印度只有4条超细纤维产线,而盛虹有49条。

         

他们还可以直接从矿泉水瓶的瓶片来直接纺丝,6万吨的投产项目每年可以消化30亿个塑料瓶。

         

         

缪汉根说:“一般一件事有六七成的把握,我就会去做。”

         

就在他碾压日企之后,他也曾对新领域动心过,比如光伏。

         

但2008年,他眼见中国的光伏产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陷入低谷,他考察了7个月,发现自己在光伏每个环节都找不到竞争优势,于是选择放弃。

         

但十几年后,他又卷土重来,成为中国光伏突破“卡脖子”领域的领军企业。

         

          


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徐圩新区,一座占地15平方公里的工厂拔地而起。

         

         

总投资677亿元,单套1600万吨炼化一体化产能1600万吨,排名并列世界第三。

         

这是盛虹当时投资规模最大的一个项目。

         

项目的产品中,成品油只占31%,化工产品占69%。

         

在放弃了布局光伏产业之后,缪汉根沿着印染、化纤的道路,继续向上游攀爬——石油化工。

         

今天听来,这似乎是一个民营企业不断升级打怪,从下游轻工业向上游重工业进军的宏伟故事。

         

但对于当年的缪汉根来说,做出决定的部分原因也是形势所迫。

         

金融危机后,由于下游需求不景气,上游炼化市场整体疲软,“三桶油”决定重整辅业资产,炼厂建设的高潮已经结束。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在2012年后,很多化工上游产品持续供应紧张,对盛虹等企业影响很大。

         

         

化工原料紧缺,成本高企,化工企业利润被严重压缩。

         

想要保住手中的饭碗,就得把饭勺伸进上游的锅里。

         

“不往上游走,始终做不大。”

         

2015年后,国家发改委出台《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随后一批民营企业获得原油进口资质。

         

民企可以同“三桶油”展开正面竞争了。

         

缪汉根说:“国家允许,我们就干,干了再说。”

         

在与地方政府的接洽后,缪汉根敲定了在徐圩新区投资建设石化产业园的重大项目。

         

已经建成的虹港石化负责供应盛泽的纺织原料;

         

而斯尔邦则生产高附加值新材料,与巴斯夫等国际化工巨头正面竞争。

         

这个大项目除了做石油炼化以外,还可以加工一种东西——甲醇。

         

         

甲醇俗称“工业酒精”,而利用甲醇可以反应生成很多种工业原料。

         

这里面有一条线值得注意。

         

把甲醇加工成乙烯,再用乙烯和VA(醋酸乙烯)制成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EVA,我们运动鞋鞋底的发泡材料就是它,帮助你减震。

         

         

但除此之外,EVA还有很多种应用场景,比如光伏。

         

一块光伏板,如果你拆开,一般是5层“巨无霸”结构:

         

         

上表面是玻璃,下表面是背板,中间是太阳能电池片,外面套一个铝边框。

         

在玻璃/背板和电池片之间,都夹着一层EVA胶膜,可以帮助光伏板抵抗高温、潮气、紫外线等的侵蚀,保护电池片。

         

         

这层胶膜主要是用EVA粒子制成的,这就是东方盛虹EVA板块的主要产品。

         

         

VA的浓度不同,适合的场景也不同:发泡鞋底只需要5%~10%,而28%~33%浓度的适合做光伏胶膜用。

         

         

以前国产的光伏级EVA粒子很少,主要依赖进口。

         

2017~2020年中国EVA总体进口依赖度超过60%。

         

         

而且EVA工厂建设、扩产周期很慢,一般要3~3.5年。

         

         

但盛虹在甲醇化工板块的基础上,成为国内光伏EVA产能的领头羊。

         

截至2021年,盛虹旗下的斯尔邦,光伏级EVA的年产能超过了20万吨,全国最大,约占全球光伏级EVA产量的28%。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EVA进口依赖度近几年来首次降低到60%以下。

         

切入光伏的蓝海赛道,也让盛虹挖到了新金矿。

         

2021年,盛虹EVA产品的毛利率高达44%,远超当年盛虹平均毛利17%。

         

接下来到2024年,盛虹还要建设75万吨的EVA产能,EVA总产能将突破100万吨/年。

         

         

斯尔邦,这家盛虹旗下的子公司,承载着中国新能源新材料的未来。

         

缪汉根说,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从巴斯夫、拜耳、杜邦这三个名字里各取了一个字音,他希望有朝一日斯尔邦能与这些国际巨头并肩而立。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徐圩新区的这个项目却差一点胎死腹中。

         

缪汉根收到通知,盛虹炼化的环境评估报告被原路退回,项目暂时搁置。

         

他召集副总一起吃饭,说:“我们项目没问题,环评通过只是时间问题。”

         

但其实他自己心里都没底:“要是真干不成,也是天意,没办法。”

         

         

结果2018年11月,国家领导人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明确提出鼓励民企发展,让盛虹的项目在这个大背景下变得顺利起来,于12月拿到了正式批复。

         

主持这一项目的于会泳说:“过了窗口期,一切就都不可能了。”

         

盛虹是幸运的,中国光伏也是幸运的。

         

但当我们一方面为中国大型炼化企业的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相关的大型生产装置、装置中的一些关键部件仍然存在依赖进口的风险。

         

比如目前国内EVA相关产线,一些工艺、设备仍掌握在埃克森美孚、巴塞尔等海外企业手中。

         

因为EVA生产是高压生产,要使用高压管部件,这种部件要排队一到两年才能买到。之前这些设备需求量并不大,现在光伏需求突然爆发以后,排产紧张造成了产能投放较慢。

         

从产品国产化到装置国产化,中国大型炼化企业还有一段路要走。

         

时至今日,盛虹已经逐步形成了“原油炼化-PX/乙二醇-PTA-聚酯-化纤-新能源新材料”全产业链一体化的格局。


         

从化纤到纺丝,从纺丝到炼化,从石油炼化到新能源新材料,盛虹走过的道路绝不是偶然,它揭示出中国新能源体系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的一点——碳中和不是要干掉石油,干掉煤炭。

         

碳中和将带我们重新认识它们。

          

尾声

         

新能源不是要扔掉旧的能源体系。

         

新能源本身就有方方面面会嵌入到现有的化石能源-化工制造业版图当中来。

         

因为可再生能源体系除了要用到矿产资源(比如硅和锂)作为能源装备制造的主材,还有很多的辅材辅料需要传统的化工行业来提供。

         

比方说光伏板需要用边框来封装,水电站需要大量的水泥,风电的塔筒,也就是“风车杆儿”需要用到

         

新能源供给体系的自给自足、降本增效,同样需要这些上游的、大宗的、重工业体系下的国产化产品来提供支撑。

         

         

如果你问:中国人搞新能源有什么优势?除了我们有大量的民营企业会降成本,会搞国产化以外,中国有强大的、较为完整的重工业体系,有配套的供应链能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生产资料,同样是我们的巨大优势。

         

没有便宜的铜铁铝,没有大规模的炼化装置,怎么搞新能源国产化?

         

在我们评价欧美、印度等国家地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壮志雄心时,这同样是我们可以参考、比较的一个维度。

         

而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重视新能源的“反哺”效应。

         

新能源供给体系同样可能给这些重工业提供新的生产资料,比如现在很火的——绿氢,也就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成的氢气。

         

         

中国44%的氢气需求来自于炼化行业,“蜡油、柴油加氢裂化+催化裂解”等各种技术路线需要氢气,而氢气成本已经成为炼油企业中第二大成本要素,仅次于原油成本。

         

         

中国光伏制氢的成本正一降再降,所以未来完全有可能出现的局面就是:

         

盛虹在大炼化板块下生产的光伏EVA,用在了更多的国产光伏板上;

         

更多国产光伏板发电制取的绿氢更好地满足了炼化板块的需求,替代了传统的用化石能源制取的“灰氢”,降低了炼化制氢的成本和它带来的碳排放。

         

         

新能源体系与传统能源-化工体系将产生更多、更紧密的联动。

         

盛虹的故事告诉我们:传统的、下游的产业,只要勇于攀登,勇于创新,同样有可能与新能源、新基建的各个板块发生自然而然的耦合——

         

你生产东西A的时候,满足了你传统产业的消费需求,而同一过程还可以生产东西B——B就是未来国家新发展格局下所需要的,甚至是急需国产替代的、卡脖子的东西。

         

所有人都知道芯片卡脖子了,但不是所有人都应该涌进去做芯片。

         

芯片上下游各环节有无数的原材料、设备、零部件、辅材辅料等着我们去国产化。

         

盛虹从印染到化纤,从化纤到炼化,又在炼化+新材料大板块里着重培养国产EVA,这条路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


         

不是只有某些地产老板那样,买足球队、造汽车,才叫多元化。

         

中国企业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相关多元化”。

         

很多行业有这样一个规律:

         

你越往下游走,离消费者越近,大家越熟悉你,但你能触及的行业领域往往越窄;

         

你越往上游走,离生产资料越近,离消费者越远,大家越觉得陌生,但你覆盖的行业越广,你能支持的企业越多,最终你有可能提高了越多人的福祉。

         

中国不光要有很多的喜茶、瑞幸,中国还要有更多的盛虹、恒力。

         

要做好上游,不光需要胆识,需要知识,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用一个个项目支撑起百万吨、千万吨级的生产资料供给。

         

         

而看待这样的企业,我们不应该用衡量轻工业、轻消费企业的方式,去衡量他们的负债率和投资强度。

         

未来40年,无论中国碳中和做到了哪一步,我们都需要大量的新矿产、新材料、新能源供给来满足国计民生的需要。

         

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忽视那些快速成长起来的新秀,也不要忘记那些灵活转舵、触角敏锐的传统行业巨头。

         

中国碳中和,看百舸争流,观大象起舞。

         

          


华山穹剑——时政分析、军情解读、国际纵横、历史回眸,国人关注的微信大号,每日将提供您喜爱的精品荟萃。

【敬请关注公众号:华山穹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中国光伏企业若不积极拓展全球化 机会可能会被抢走真想人芯片不被卡脖子,得换个方向才行!不管怎么卡脖子,军用芯片都高枕无忧...这不是卡脖子,这是想斩草除根以通威为样本:中国光伏缘何能够实现技术反制?【首发】科进生物完成近亿元融资,助力解决细胞培养新材料的“卡脖子”问题中国“卡脖子”的35项关键技术,如今攻破了吗?十四亿中国人,拒绝“卡脖子”放弃核电的德国,为何怕被中国卡脖子?【大黄米年糕】去年我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量再创新高 行业总产值突破1.4万亿元暴跌168亿!日本人最骄傲的行业,竟被一个高中生毁了利好!美国被曝放行中国光伏产品父母辈的亲人们-----不苟言笑的舅舅舅母一家国产科学仪器被卡脖子,不是因为技术丨虎学看片团真想让芯片不被卡脖子,得换个方向才行!连高通都被卡脖子了,这回他能找到备胎吗?绿研院日报 | 王玉锁:以科技为核心,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丁一凡:不被"卡脖子",中国必须打造自己的产业链了不起的王思聪中国光伏原料遭欧美围猎,何时突破技术围堵?中国光伏往事:首富跌落,光伏永生国产商业卫星不卡脖子,卡的是火箭复用 | CCF C³@航天宏图两会“芯”声:大学是否应解决当前的卡脖子难题?很遗憾,我们再次被卡了脖子疫情之下做肠镜国家能源局:我国光伏、风电关键零部件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70%日本人最骄傲的回转寿司,竟被一个高中生“舔”毁了……解决“卡脖子”问题关键在哪里,全国人大代表彭寿如此说乾三:元者仁也价格疯涨300%,吃鸡自由又被“卡脖子”了?今日财经 | 鲍威尔鹰派加息言论致美股大跌;苹果推出黄色款iPhone14;美国放行中国光伏电池板?弯道超车中国光伏,美国是痴心妄想吗?酸奶里的益生菌,中国也被卡脖子了?美国在芯片领域"卡脖子",中国有哪些应对?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